詩詞典故:章臺柳——古詩詞中的「柳」真是多情

2020-12-16 行走的石頭向遠方

「章臺柳」這個典故說的是唐代詩人韓翃與他心上人柳氏的故事,在唐代孟棨《本事詩·情感》、尤袤《全唐詩話》中有記載可考。因為安史之亂的原因,韓翃與柳氏分別已久,韓翃曾寄詩詢問柳氏的情況:「章臺柳,章臺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章臺柳」表面寫長條垂垂的青青柳枝,實指柳氏,以柳喻人,一語雙關。因為柳氏是一個大美人,後來就用「章臺柳」喻指美貌、身材窈窕的女子。如宋代柳永「英英妙舞腰肢軟,章臺柳,昭陽燕」,清代吳偉業「西州士女章臺柳,南國江山玉樹花」等。

說到「柳」,在古代詩詞中出現的頻率還是很高的。

《全唐詩》四萬多首,其中大約有四百多首詩是描寫「柳」的,《全宋詩》中大約有二百多首,宋詞中也有不少。而且,「柳」在古詩詞中表現得也是很多情的。

詩詞中的「柳」包含著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春天一到,「柳」就發芽吐綠了,春風到處,綠柳如碧。「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不勝枚舉,「柳」就是報春的使者。

詩詞中的「柳」包含著對女子的讚美之情。綠柳隨風搖曳,柳枝綿長柔軟,就像是美女的婀娜腰身;柳葉外形細長,顏色如黛,就如美女的眼睛。大詩人杜甫的「隔戶楊柳弱嫋嫋,恰似十五女兒腰」、白居易的「芙蓉花腮柳葉眼」等正是這種多情的例證。但感覺怎麼也想像不出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那般詩意。

詩詞中的「柳」包含著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春天來了,柳枝綠了,新的一年開始了,新的希望又出發了,人們也開始多愁善感起來,開始思念遠方的親人,你們還好嗎,你們那兒柳枝也開始發芽了嗎?這種思念之情很早就出現在了在古詩詞中。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之《詩經·小雅·採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當時離家的時候,楊柳吐綠,依依惜別,故鄉的人現在還好嗎?如泣如訴,如畫如歌,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詩詞中的「柳」包含著對即將遠行的朋友的送別之情。朋友你就要離開我們,去追求自己的詩與遠方了,離別之際,送什麼作為紀念好?鮮花嗎,太俗,容易枯萎。就送一枝故鄉的柳枝吧,青青綠柳,代表著生機,代表著希望。古代很早就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時間大概可以追溯到漢代。如白居易《青門柳》「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描寫的就是戀戀不捨的別離之情。

詩詞中的「柳」還可以表示男女傾心的愛情。愛情不止花前月下,也不止是卿卿我我,在青青的柳色裡,唱一首愛情的詩歌吧。唐代劉禹錫《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這在琳琅滿目的愛情詩詞中,也算是別有新意吧。

「柳」,多麼普通的一個樹種,在古代詩詞中卻如此多情、如此之美,這就是詩詞的魅力。

相關焦點

  • 灞橋柳,沈園柳,章臺柳,古詩詞中的楊柳意象你知道多少個?
    楊柳作為春天的象徵,經常出現在我國古典詩詞中,詠柳詩詞之多,與松、竹、梅不相上下。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因寒冬時節仍可保持頑強的生命力而得名,象徵高尚的人格,也藉以比喻忠貞的友誼。自古多情傷離別,灞橋風雪」景觀加上灞橋折柳的習俗,引來無數文人墨客的詠嘆,僅《全唐詩》中直接描寫或提及灞橋(灞水、灞陵)的詩篇就達114首之多。因而灞橋又多了「情盡橋」、「斷腸橋」、「銷魂橋」之稱。據《唐詩紀事》記載:「雍陶有一次送別故舊,行至灞橋,問隨從曰:『此橋為何稱情盡橋?』
  • 韓翃,我的《章臺柳》告訴你楊柳為什麼是個小太陽
    章臺柳韓翃章臺柳,章臺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柳」在古詩詞當中除了表現春天美景外,還有很多特別的意象,事實上,「柳」是古典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甚至沒有之一。特別難得的是,韓翃的《章臺柳》和柳氏的《楊柳枝》,把古往今來文人們附加在柳樹上面的想像、寄托在柳樹上的情思,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 《青門柳》VS《章臺柳》,一樣分別兩樣情,古詩詞背後的故事
    青門和章臺是古長安兩個著名的地方,也是文學作品中常用典故,唐詩《青門柳》和《章臺柳》流傳甚廣,背後的故事卻截然不同,抒發的情感也大相逕庭,但卻同樣優美,流傳千古。1、青門1.1、青門外有灞橋,時人送別都送到灞橋,是送親朋好友離開長安分別的地方,所以「青門」作為典故在文學作品中主要的含義是送別、惜別、友情、挽留等。1.2、柳就是柳樹,「柳」和「留」同音,古人送別,會送柳枝,表示留戀不舍、難捨難分、挽留和惜別之意。
  • 多情公子聲聲喚,痴心紅顏遲遲歸-試鑑賞《章臺柳》與《楊柳枝》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正文無關章臺柳作者:韓翃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此詞是贈予愛妾柳氏,收錄進《韓君平詩集》中。開頭用兩個疊句「章臺柳」,如呼喚口氣,韻味深長,表達他日夜思念之情,感情噴湧而出。接著以「昔」、「今」,兩個字作對比,引起下文,「昔日青青」,象徵柳氏的年輕貌美,「今在否」,指社會動亂,柳氏單身獨處,其安全讓人擔憂。因為二人分別的原因是安史之亂造成的,兵荒馬亂的日子,生命從來都很低賤。
  • 一闋《章臺柳》,演繹出一場戰亂年代的愛情故事,感人至深
    待唐肅宗收復了兩地,韓翃便急切歸來,四處尋找柳氏的下落,他用一個口袋裝上金沙,並附上一首詩,《章臺柳·寄柳氏》: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章臺的柳樹啊,昔日你是那麼的婀娜多姿,如今還是風採依舊嗎?柳條是否依然青蔥柔嫩,還是已經被他人攀折了呢?
  • 如何在詩詞中使用典故?
    如何在古詩詞中使用典故◎南郭居士查典故的基本釋義,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本文所說的典故是為第二種含義,簡言之就是詩詞或文章等,引用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
  • 這15個古詩詞中的常用典故,孩子一不小心就會理解錯,一起來積累
    我們在古詩詞閱讀過程中,時常會遇到一些典故。這些典故本來是古人淵博學識的濃縮,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可是,因為時代久遠,我們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如果不能透徹理解這些典故,就會影響我們對整首詩詞的理解,不僅影響我們的對文字之美體驗,甚至可能把詩詞的思想感情完全理解反了。
  • 26.韓翃《章臺柳》
    第一首是韓翃寫給愛妾柳氏的問候,第二首則是柳氏給韓翃的回答。這兩首詩有兩個出處,一個是唐朝人許堯佐寫的傳奇小說《柳氏傳》,另一個是唐朝人孟棨《本事詩·情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咱們講崔護《題都城南莊》的時候,也說過,它就記載在孟棨《本事詩》裡。《題都城南莊》也罷,《章臺柳》也罷,背後都有詩人的人生故事。
  • 「一起讀詩詞」古詩詞中隱藏的文化之美—小學生要知道的文化典故
    小學友們,你們知道「典故」是什麼意思嗎?學習詩詞時,我們會經常聽到這個詞語。「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出現在《後漢書》中,意思是典制和掌故。在詩詞中,「典故」是指歷史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或者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或事件。「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典故」用得適當,可以起到很好的修辭效果。
  • 「章臺柳」背後的愛情故事
    韓翃的《章臺柳·寄柳氏》: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柳氏和的《楊柳枝·答韓翃》: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章臺柳,是詞牌名,又名「憶章臺」。講故事前先普及下什麼是「章臺」?漢代長安有一條繁華街道,叫章臺街。
  • 典故裡的故事之二
    一、破天荒破天荒這個詞想必都很熟悉,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出處,這個典故是來源於古代的科舉考試。說的是荊南地區教育落後,四五十年從來沒有出一個舉人,那個地區就被人們稱為「天荒」,一直到了唐宣宗大中四年,荊南地區應試的考生中有個叫劉蛻的考生中了進士。
  • 出自詩詞當中有典故的女孩名字
    從一些古典詩詞中提取名字,會讓孩子的名字有出處。詩詞就是父母在給女孩起名時比較好的選擇,尤其是一些形容女孩子的詩詞句子,更適合給女孩起名。以下是五行閣起名整理的出自詩詞當中有典故的好名字。中國古詩詞中有許多是描寫女子氣質好、容貌美的詩句,比如「有美一人,清揚婉兮」「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等,根據這些詩句起名能提升女孩的氣質魅力。2.借鑑帶有植物的詩詞起名植物清新自然,還有深刻的寓意內涵,所以從古詩詞中選取帶有植物的詩句來給女孩起名也是比較好的。古時的文人墨客也善於描寫各種植物,所以選擇的空間很大。
  • 詞牌《章臺柳》的來歷,是一段悽美的愛情傳奇
    因為柳氏年輕貌美,非常引人注目,而且又是一人獨居,為了避免在戰亂中遭遇不幸,她便剃髮毀容,躲到法靈寺出家為尼了,而這些韓翃都是不知道的。韓翃滯留在山東,非常擔心想念妻子,於是他用錦囊包裹了一些黃金,並寫了封書信寄了回去,誰知柳氏的地址已變,幾經周折之後,才終於送到柳氏的手中。
  • 古詩詞常用意象集錦
    詩詞之所以是詩詞,主要是它有優美的意境,而意象是構成意境的元素,也就是說,意境是由多個意象來構造而成的。所以,意象與意境在詩詞中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是意象?1、月亮在古詩詞中,月亮一般是代表思鄉、思念親人的載體,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如蘇東坡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就是月亮的另一種說法),又如李煜的「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翁源詩詞‖會員風採~古詩詞(五)
    韶關市楹聯與詩詞學會會員,翁源縣詩詞學會副會長,敖漢旗詩詞學會會員。近年致力於舊體詩詞創作,著有《翁山吟草詩稿》。憶童年稚子頑皮本自然,幾多趣事入心田。鬧嬉尋樂爬牛背,乖巧言歡放紙鳶。夏日清溪常戲水,秋初老樹捉鳴蟬。流光悄逝臨花甲,回憶兒時猶昨天。
  • 灞橋上的愛別離—漫談古典詩詞中「灞橋」意象透露出的唯美與感傷
    「多情自古傷離別」,傷別在古代是一種文化現象。古代交通不便,人們出行艱難,信息條件也不發達,傳遞信息較慢,造成古人離別後再重逢變得很不易,還得忍受空間隔離的相思之苦。於是傷別的悲苦成了古人離別時的感情基調。
  • 2020寧夏省考常識積累:古詩詞中的10大隱士
    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古詩詞中的10大隱士典故。   1、五柳先生陶淵明   五柳先生陶潛這個典故出自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五柳先生」就成了高人逸士的代名詞。
  • 八首經典深情詩詞:情人節,在古詩詞中一起浪漫的過
    他們把更多的浪漫與深情傾注在一首首古詩詞中,留下了許多絕美的名篇佳作,驚豔傾心,浪漫多情!古典君分享八首經典深情浪漫的古典詩詞,這個非常時期的情人節,讓我們在古詩詞中一起浪漫的過。祝天下有情人永遠相愛,幸福綿長!——皛玊題記《金縷衣》唐/杜秋娘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 「潘海源詩詞精選」多情最是堤邊柳,不釣遊魚釣彩虹
    近年與詩詞結緣,有詩詞散見於《中華詩詞》、《中華辭賦》、《當代詩詞》、《星星詩詞》、《詩詞報》等刊物。詩詞精選清明雨成詞又成,難卻故人情。樹斷根還在,風回蟄不鳴。多情最是堤邊柳,不釣遊魚釣彩虹。.吟插梅何苦長年望雪來,瓶中日月任君栽。但求丁點忘情水,換我張張笑臉開。.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下篇)
    和桃花一樣,楊柳成為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起源於詩經。就連民間的《數九歌》裡也有「五九、六九,河邊插柳(一說沿河看柳)」的句子。代表的詩詞有: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高鼎《村居》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