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微博上讀到兩首詞,唐朝進士韓翃的《章臺柳·寄柳氏》和他老婆柳氏的《楊柳枝·答韓翃》。
韓翃的《章臺柳·寄柳氏》:
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
柳氏和的《楊柳枝·答韓翃》: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章臺柳,是詞牌名,又名「憶章臺」。
講故事前先普及下什麼是「章臺」?
漢代長安有一條繁華街道,叫章臺街。為何叫章臺街,是因為此街位於章臺(戰國時秦宮中的臺名)之下而得名。
當時此街多妓院,後演變為妓院的代稱。
後來,就以韓翃贈柳氏《章臺柳》詞的首句「章臺柳」為詞牌名。
其實,章臺柳背後講述的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天寶年間,秀才韓翃在長安逗留,與京中豪客李王孫相善。李王孫的歌舞姬柳氏「豔絕一時,喜談謔,善謳詠」。
在一次宴請中,韓翃與柳氏相識,才子佳人一見傾心。
李王孫愛惜韓翃的才華,便慷慨「以柳薦枕於韓」為妻,並重金資助二人成婚。
真夠壕的,別人喜歡自己的寵姬:送你!
兩年後韓翃進士及第,回去省親,將柳氏暫留長安。
未等韓翃回來,就爆發了安史之亂,獨留長安的柳氏與韓翃就此失散。
柳氏因貌美獨居,害怕落於賊人之手,就削髮毀形藏於法靈寺。
韓翃派人到長安秘密尋訪柳氏,並準備了一袋碎金,袋上題了詞《章臺柳·寄柳氏》: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
當柳氏在長安接到這個口袋後,捧著韓翃的詩淚如雨下,和了首《楊柳枝·答韓翃》: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以詞言志,我在等你啊,郎君!
不久後,柳氏被蕃將沙吒利搶走,強納為妾。
韓翃隨平盧節度使侯希逸回長安後知道這事,止不住的傷心哀嘆,卻無計可施。
有次,韓翃在酒宴上悶悶不樂,被侯希逸的部將許俊看在眼裡,問明原委後,許將軍立即整好披掛,單槍匹馬殺到沙吒利府中,奪回柳氏給韓翃。
侯希逸將此事原原本本匯報給肅宗,肅宗下詔明確柳氏歸韓翃,夫妻二人得以破鏡重圓。
故事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