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扶貧支援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第七站|十堰鄖陽

2020-12-16 北京文旅合作促進平臺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扶貧支援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進一步促進北京扶貧支援地區非遺文化發展,加強地區間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於 9 月至 11 月組織開展北京扶貧支援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活動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線上組織北京扶貧支援地區非遺文化系列主題活動,線下組織非遺攝影與紀實拍攝展。

十堰商為庸國之地,西周為庸麇輿地。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伐紂,司馬遷《史記》「西土八國,助周克商」,盟軍在牧野宣誓,據考證,在西部八國中,十堰屬庸、麇等國,十堰歸楚,公元前280年楚割漢北及上庸於秦,十堰由楚歸秦,十堰竹溪蔣家堰鎮土城牆歷史上有朝秦暮楚之說。十堰地區作為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積澱深厚,異彩紛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留著我們祖祖輩輩的歷史記憶,彰顯出十堰特有的文化個性和文化魅力。

鄖陽鳳凰燈舞

楚人崇鳳,燈舞為證。鄖陽鳳凰燈舞俗稱「玩鳳凰」,是十堰市鄖陽區民間獨有的一種傳統花燈舞蹈藝術形式,起源於鄂西北十堰市,鄖陽是十堰市的古稱。鳳凰燈表演按照「百花擁鳳出巢――鳳凰遊園-鳳鳴――鳳凰尋花――鳳凰戲牡丹――鳳舞――鳳凰理羽――鳳凰打盹――鳳凰展翅——鳳凰朝陽――鳳凰點頭――鳳凰回巢」等程式依次進行,古樸典雅,舞姿優美,並配以獨特風格的鳳凰燈曲調,激越歡快,凸現出濃鬱的地方特色和傳統民俗文化特色也是「楚人崇鳳」遺風在楚地民間的活態遺存,2014年12月被國務院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鄖陽鳳凰燈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緒9年(公元1883年),出自鄖陽府癸末進士、曾任「學道」、受封「內閣中書」的書香世家王明德及民間老藝人之手。其表演內容按鳳鳴、出巢、遊園、尋花、戲牡丹、擦癢、理羽、打盹、朝陽、撲翅等程序進行,古樸典雅,舞姿優美;其音樂來自地方花鼓、民歌小調和民間吹打樂曲,激越歡快,凸現出濃鬱的地方特色和傳統民俗文化特色;其道具傳統以竹篾、皮紙、五彩紙通過扎制、裱糊、彩繪等方法,製成鳳凰燈1至2隻,花盆燈9個,太陽燈1個,雲燈2至4個,製作工藝精湛。

鄖陽鳳凰燈舞集傳統舞蹈、傳統音樂、傳統工藝美術於一體,是中國民間舞蹈中唯一的燈舞藝術形式。其以鮮明的「楚人崇鳳」圖騰文化象徵、追求真善美的崇高文化內涵、濃鬱的鄉土文化特色而備受關注,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科研、觀賞等價值,入編湖北省小學六年制第三冊《美術》教材、《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湖北卷》和《中國民間藝術大辭典》,先後在「第二屆全國農民運動會」文藝晚會、「西班牙中國燈文化節」、「中國·張家港首屆長江流域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節」、「中國第八屆藝術節暨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韓國首爾「2016歡樂春節」文化交流以及央視「一年又一年」、星光大道、魅力中國城等重大節會活動中參加展演,榮獲全國第六屆「群星獎」廣場表演優秀獎,十堰市鄖陽區也因此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鄖陽鳳凰燈舞目前有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2人,市級傳承人3人。

陳磊,鳳凰燈舞市級傳承人,省級民間工藝美術師(花燈一級),在鄖陽鳳凰燈舞的傳承中,很好的做到了繼承與創新,在鳳凰燈扎制中,能夠依據表演環境、氛圍的要求,設計、扎制不同形狀的大中小型鳳凰花燈。參加過星光大道、韓國首爾、湖北衛視等「鄖陽鳳凰燈舞」表演。在鳳凰燈舞傳承中,舉辦鳳凰燈扎制、表演培訓班,精準扶貧駐村期間,發展村民學習扎制、表演技藝。

史清,男,漢族,1962年9月出生,十堰市鄖陽區城關鎮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鄖陽鳳凰燈舞代表性傳承人。鄖陽鳳凰燈舞是流傳於湖北鄖縣的一種傳統花燈舞蹈形式,民間俗稱「玩鳳凰」。史清自小受到民間藝術的薰陶、在學習鳳凰燈舞期間得到了民間老藝人的指點,得到了鳳凰燈舞的真傳,加上自己肯學愛鑽、勤奮好學,經過近三十年藝術實踐,對鳳凰燈舞的藝術特色、傳統劇目十分了解,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手眼身法步,心肝脾肺腎。表演能抓住鳳凰「三愛」性格,謹記師傳的「十字」藝訣表演要領,一舉一動進入「鳳凰」這個角色,把自己的一切化入「鳳凰」的神態之中,表現得維妙維肖、淋漓盡致。30多年來,參加了湖北省「農運會」、廣東中山「慈善萬人行」、武當國際「文化武術節」、上海「商博會」、十堰民舞民樂調演和中央四臺《遠方的家·江河萬裡行》的錄製活動等省級以上10餘場重大展演活動。累計輔導培訓鳳凰燈舞演藝骨幹30餘人,2012年9月,被湖北省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30餘年的從藝經歷,留下了大量有關「鄖陽鳳凰燈舞」的表演劇照、視頻資料、授徒傳藝圖片,音樂、工藝扎制文字圖片資料,領導、專家合影留念照片。

如今,鄖陽鳳凰燈舞歷經數代民間藝人傳承,表演程式逐步豐富,扎制工藝不斷優化,音樂體系日趨完善,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藝術體系,已成為該地區的一種文化傳統和獨特的文化資源,更成為群眾喜聞樂見、具有濃鬱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活動。

北京文化旅遊合作促進平臺成員地區:新疆和田、西藏拉薩、青海玉樹、湖北巴東、十堰、神農架、內蒙古呼和浩特、呼倫貝爾、赤峰、錫林郭勒、烏蘭察布、通遼、興安、河北張家口、承德、保定、河南南陽、洛陽、三門峽、鄧州、四川什邡、遼寧瀋陽等10省(區)22個地(市縣)。

平臺共建品牌共創信息互通 資源共享 客源互動

相關焦點

  • 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三出國門對外交流
    荊楚網消息(記者吳堅 通訊員胡高普)2月17日,記者從湖北省非遺保護中心獲悉,2016年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三次走出國門,參加對外交流活動,分別是「荊楚文化走韓國」、「楚漢神韻」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和「感知中國·哈薩克斯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苗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巡遊及開幕式在雷山正式開幕
    「苗年」是苗家人一年一度最為盛大的節日類似於漢族的春節苗年是當地集慶祝收穫、展示文化祭祀祖宗、感恩天地為一體的隆重節日>一系列有趣、隆重、熱鬧的活動紛至沓來11月19日,2020中國·雷山苗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巡遊及開幕式在雷山正式啟幕,現場亮點紛呈,元素豐富,吸引眾多遊客和群眾駐足觀看,為遊客獻上一份苗族文化盛宴。
  • 十堰鄖陽師專更名漢江師範學院 今年4個本科專業招生
    4月27日,十堰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正式更名為漢江師範學院2016年,漢江師範學院4個本科專業招生  荊楚網消息(記者 安立 通訊員 任自玲)4月27日上午,十堰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正式更名為漢江師範學院,成為該市第三所本科院校。
  • 十堰鄖陽:漢江綠谷旅遊航線試航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賀永)9月6日清晨,漢江十堰市鄖陽區段,江面波光粼粼。當日上午,經過多日籌備,鄖陽區「雲中·暢行之旅」漢江綠谷旅遊航線開始試航。
  • 全省首家自動化蘑菇生產企業已在十堰鄖陽地區投入運營
    近年來,鄖陽區堅持把食用菌產業培育成為全區扶貧的主導產業,建立健全「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扶貧模式,區域布局、產業規劃、全要素配置,形成了集原料供應、菌種研發為一體的食用菌產業園譚家灣鎮已建成生產;在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建設了1100多畝蘑菇產業基地;在19個鄉鎮建設了25個制杆車間,建立了4.9萬個蘑菇計數養菌和蘑菇生產大棚,帶動萬餘貧困戶走上扶貧致富之路
  • 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10月23日在...
    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2020年10月23日在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開幕。線下三大主題展,線上雲展會,將有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展、「雲賞非遺」展播、「非遺好物」雲銷售等精彩內容。活動將持續至10月27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卡魯斯儀式舞蹈亞美尼亞杏木雙簧管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將文化景觀作為文化遺產的類型,從而進一步豐富了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1997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得到國際的認可。
  • 2019南水北調十堰(鄖陽)國際馬拉松獲中國田徑協會銅牌賽事
    其中,十堰市首次舉辦的「2019南水北調馬拉松湖北站—十堰(鄖陽)國際馬拉松」獲中國田徑協會銅牌賽事。十堰(鄖陽)國際馬拉松由東風天龍總冠名,中國田徑協會、湖北省體育局、十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湖北省田徑協會、鄖陽區人民政府承辦,鄖陽北京商會等單位協辦。
  • 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寶安區系列文化活動開幕
    10月31日,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寶安區系列文化活動在新橋街道曾氏大宗祠開幕。「老村老祠堂.新作新風尚」——歷屆「群藝杯」全國攝影藝術非遺影像優秀作品展、「媽媽的味道」之國泰民安憶美食活動、「非遺會客廳」之專家論壇暨傳承人培訓三大主題活動紛紛亮相,傳承與弘揚非遺文化,助力「雙區」建設。
  • 2020中國·雷山苗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巡遊展示活動側記
    苗胞苗年慶典,非遺文化盛宴。11月19日舉辦的2020中國·雷山苗年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巡遊展示活動, 當天下午13時,2000名身著節日盛裝的苗族同胞從雷山縣城銅鼓廣場出發,在蘆笙的伴奏下,各個巡遊方隊載歌載舞,以最靚麗的一面展示在遊客眼前,歡歡喜喜拉開了苗年的帷幕。
  • 雲競技閃亮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於10月23日至27日在濟南市舉辦。本屆博覽會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採取「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展示非遺保護傳承成果。臨沂市組織20多個非遺項目參加線上活動,其中,彩印花布、木旋玩具兩個項目參加線下展覽。
  • 鄖陽區:工商聯主席郭培參觀考察鄖陽北京商會會長單位北京成名時代
    近日,由北京市工商聯和十堰市工商聯共同主辦的十堰市特色資源項目推介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期間,鄖陽區工商聯主席郭培與鄖陽企業家參觀考察了鄖陽北京商會會長單位北京成名時代家具有限公司,了解鄖陽北京商會的工作開展情況和鄖陽籍企業家在京的發展情況。
  • 高陵木輪大車長途跋涉抵達山東,參展「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10月23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開幕。受活動主辦方特邀,高陵區省級非遺項目「關中木輪大車製作技藝」入展。古樸且反映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木輪大車」獲得觀眾駐足欣賞,勾起遙遠的記憶和鄉愁一片,現場稱讚聲連連,交耳議論嘈嘈。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案例徵集活動,各地、各單位共推薦77個優秀實踐案例,經專家評審,確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實踐」等16個項目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於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進行了發布。
  • 北京工美集團合作蔚縣剪紙業 張家口非物質文化遺產再添新光芒!
    北京市扶貧支援辦黨組成員、副主任汪兆龍,北京市扶貧支援辦三處副處長於力歐,北京市經信局二級巡視員李濤,北京工美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魏連偉,工美集團紀委書記、市監委駐工美集團監察專員李學,張家口市政府副秘書長劉兵,張家口市扶貧辦副主任周世林,縣領導梁昆、劉瑞格、賈智彬、王曉勇、王錦峰、童守軍及北京工美集團相關人員和我縣商務局、文旅局等相關科局領導共計30餘人出席籤約儀式
  • 長治市第十一屆「晉峰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暨線上雲商城推廣月...
    2020年11月1日由長治市商務局、長治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長治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長治市飯店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協辦,長治市晉峰生態園有限公司承辦的以「古韻上黨 多彩非遺"為主題的長治市第十一屆「晉峰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暨線上雲商城推廣月活動在長治市潞州區晉峰生態園隆重開幕。本屆活動為期一個月從2020年11月1日到2020年11月底結束。
  • 十堰首批「歷史名人」「歷史文化」揭曉!
    處置鄖陽流民問題安穩妥當,深得成化皇帝信任。成化十三年(1477),因積勞成疾,卒於返京途中。詔賜太子太保。鄖陽撫治是針對流民問題而設立的特別巡撫轄區,管理川、陝、豫、楚4省8府9州65縣,是秦巴地區的政治和軍事中心,原傑是首任鄖陽撫治,為當時十堰及周邊地區的社會治理做出了傑出貢獻。
  • 十堰鄖陽香菇產業喜添「國」字招牌
    十堰鄖陽香菇產業喜添「國」字招牌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5日 11:35 來源:中新網湖北 鄖陽香菇 「雙十二」活動啟動 通訊員供圖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5日電 (姬廷順 曹忠宏)2020年鄖陽香菇 「雙十二」活動近日開啟, 「國家食用菌改良中心香菇菌種良繁基地」 「國家食用菌育種創新基地鄖陽示範基地」「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香菇產業內外貿一體化鄖陽創新示範基地」相繼在十堰市鄖陽食用菌循環經濟產業園揭牌。
  • 地區文化 | 從A到Z,給你26個愛上十堰的理由!
    地區文化 | 從A到Z,給你26個愛上十堰的理由!一座橋承載著一段故事鄖陽漢江大橋▼北京·萬達廣場▼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文化與歷史無論是表達感恩 愛意還是友情請給TA帶些十堰紀念品和特產吧恐龍玩偶▼
  • 「男版李子柒」鄉村鬍子哥現身山野直播 為鄖陽香菇帶貨
    看看這袋500克優質鄖陽香菇,售價僅為49.8元,歡迎新老網友下單購買……」12月12日下午,在2020年鄖陽香菇「雙十二」系列活動之2020鄖陽香菇大聯播活動中,邀請的抖音扶貧達人鄉村鬍子哥在鄖陽區譚家灣鎮龍泉村外的一條小溪旁,用清泉水為網友現場烹飪煎炒鄖陽香菇,在抖音上精彩展示熱賣,為鄖陽香菇帶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