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起跳:中國平安(02318)的壽險改革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沒有不難的改革,平安的壽險改革也是如此。

8月27日晚,中國平安(02318)公布了2020年中期報告,總體符合各方預期。具體看,銀行及金融科技板塊保持較好增長態勢,保險板塊承壓,特別是壽險業務受多方因素影響較大。壽險業務是中國平安的核心以及利潤主要來源,但2020年以來,平安壽險業務保費增速放緩,前7個月保費收入累計同比為-5.07%。

要實現長期價值的最大化,在必要時需要捨棄短期利潤。客觀的說,平安壽險業務增速下滑,主要是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線下代理人無法正常開展業務,導致產品銷售不利;同時居民部門收入受限,消費支出下降明顯,保險產品購買意願增強但購買力不足。然而,這些外部因素卻疊加在從去年四季度啟動的壽險改革的進程中,加大了改革的陣痛。

如何看待平安目前壽險改革的進展呢?

「儘管改革的難度前所未有,改革的深度行業罕見,我們依然充滿信心」,馬明哲在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中這樣寫道。

這時,就更需要明確壽險改革的初心。

在中期報告中,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特意對壽險改革進行了專門闡述,在他看來,改革首先要明確問題出在哪裡。對照「從客戶需求出發」和「專業讓生活更簡單」的初心,平安自省、自查出四大改革方向:一是隊伍,銷售隊伍素質良莠不齊,基礎管理和培訓效果有待提升;二是產品,需要持續完善「產品+服務」體系,運用「產品+科技」充分賦能銷售與運營;三是管理,需要提升長期規劃的前瞻性和精耕細作的耐力;四是文化,務要銘記初心,永葆品質為上、勇攀高峰、危機意識及擁抱科技的文化。

馬明哲希望,平安的壽險業務既要保持日常經營、改革轉型兩不誤,又要徹底解決根源性、深層次的問題,打造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平臺,為客戶和社會提供更安心穩健的保險保障,為中國乃至全球壽險業貢獻平安智慧,最終迎來改革轉型的全面勝利。

此刻,平安的壽險業務,正處於「深蹲起跳」的引爆點。

三位一體的壽險改革

從平安集團以往的財報來看,壽險業務是其最主要的淨利潤來源,其收入是百分之百計入到集團營收和利潤表之中的。不同於銀行和證券業務,雖然同屬一個集團,但需要依不同的控股比例並表。所以看平安未來基本面的好壞,主看壽險業務的未來成長能力。

作為中國最早的壽險業務的拓荒者之一,早在1992年夏天,馬明哲就產生了「不惜成本地刺激個人壽險發展」的決心。那時,馬明哲手頭的一份《媒體》寫著一個事實:「部分發達國家如英國、瑞士、日本、美國的壽險保費收入已遠超其他險種保費收入的總和」。1994年7月31日晚,平安售出了第一張人身保險個人保單。

在最先看到了壽險的重要性之後,平安集團的壽險業務迎來了迅速發展的契機,並建立了行業最強的壽險代理人銷售隊伍。此後的數十年,平安的壽險業務一直引領著行業發展。

但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之後,傳統保險企業和網際網路保險玩家都在加大改革力度,或是逆勢持續人海戰術、拉動增長,或是堅持高產能路線、優化業績,亦或是利用網際網路和科技優勢、創新模式。

這時,平安的壽險改革要怎麼進行?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平安集團決定推進壽險改革,平安的這次壽險改革從 2018 年開始萌芽,產品及渠道調整逐步開展,2019 年 11 月啟動全面深入的改革。

具體來說,平安的壽險改革從產品、渠道、數位化運營三方面入手:一是從客戶出發,改革產品;二是科技賦能代理人,打造三「高」隊伍,改革渠道;三是,構建「數字壽險」,實施全面數據化經營。

先來看產品,對於任何企業來說,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都是其核心價值。以保費計,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保險行業發展已經實現了「從0到1」,正跨入「從1到N」的階段。但在更好滿足客戶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需求方面,卻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使得公司意識到,必須擺脫過去「一個產品打天下」的情況。

在這方面,場景豐富的平安有比較大的後發優勢。在平安集團綜合金融體系支撐下,平安人壽正從「保險」向「保險+」銜枚疾進,「一個客戶、多個產品,一個帳戶、一站式服務」態勢日益凸顯。通過推出「金管家」APP,集成中國平安各項金融服務,並打造保險圈、育兒圈、健康圈、理財圈等7大社群,為客戶提供更多金融及生活服務選擇,實現了從滿足金融需求到滿足「金融+生活+社交」需求的轉變。

再來說渠道,平安人壽2019年逐步推進渠道改革,在代理人、銀保和電網銷三方全面發力,開展全面數位化轉型的探索。改革過程中,平安人壽代理人開始呈現總量減少、質量提升的態勢,2019年,平安人壽代理人減少17.2%,2020年一季度較年初又減少3.0%,但平安人壽人均NBV保持正增長,成為驅動NBV內涵式增長的主要因素。

在前期改革的基礎上,2020年8月17日,平安人壽代理人渠道變革又邁出了關鍵一步,平安人壽發布了最新修訂的「基本法」,即《個險壽險業務人員基本管理辦法》,成為代理人渠道變革的最新舉措,力圖更大發揮代理人團隊的價值。

圖:平安「基本法」主要內容

最後說數據與科技。在當下背景下,無論是產品矩陣還是渠道變革,均需要金融科技的配合與賦能。馬明哲曾說:「數據化經營的本質,是為了實現先知、先決、先行。未來任何競爭的成敗都取決於數據化的能力,平安的目標就是『全面數據化經營』」。

正是在「全面數據化經營」理念的支持下,中國平安不斷加大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成為中國金融體系中,科技實力最強的機構之一。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個人客戶數達2.10億,較年初增長4.6%;上半年新增客戶1,809萬,其中35.4%來自集團五大生態圈的網際網路用戶;客均合同數2.69個,較年初增長1.9%。

科技賦能之下,平安壽險渠道的技術化和數據經營化持續推進,從量到質的轉變正在發生。特別是在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平安壽險藉助「金管家」APP、「口袋 E」APP 等線上平臺,支持代理人線上經營;通過智慧客服、「閃賠」等核心應用,為客戶帶來全天候、極致的保單、理賠、續期服務,2020年一季度,平安壽險完成 68 萬件賠付,最快賠付耗時僅 1 分鐘,其中責任賠付187件,最快賠付耗時僅3分鐘。科技的力量展現無遺。

綜合金融優勢:可複製不可復刻

在平安的壽險改革過程中,綜合金融的優勢給了平安壽險改革底氣,使得改革能夠穩健推行,這也是其在行業中最不可復刻的關鍵核心。

提到壽險改革時,馬明哲曾表示,平安有克服困難的4個有利條件:第一,平安擁有超過25年、在市場上經驗最豐富的管理團隊;第二,平安擁有市場素質優良的代理人隊伍;第三,平安有強大的綜合金融產品體系,支持業務員增加收入、開拓視野,有更廣闊的職涯規劃;第四,平安有強大的科技能力支持,包括智能招聘、線上培訓、數字營銷、數據驅動、活動管理、智能客服等,已經在壽險業務中取得了效果。

如果單從渠道、產品、科技來觀察,平安的壽險變革雖深刻,但並非無法超越。不過從更深層次看,平安壽險的變革是中國平安公司治理、公司文化以及公司戰略的外在表現,其改革措施可複製但不可復刻,這也是中國平安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更重要的是,當下我國金融系統中,同時擁有保險+銀行牌照的綜合性金融集團不在少數,但中國平安綜合金融優勢短期內無法超越,綜合金融的優勢給了平安壽險改革底氣,使得改革能夠穩健推行,這也是其在行業中最不可復刻的關鍵核心。

圖:中國平安業務構成(中國平安年報)

與其他綜合性金融集團不同的是,中國平安明確將 「金融+科技」定義為核心主業,並持續加大科技投入,不斷增強「金融+生態」賦能的水平與成效,構建 「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通過「一個客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綜合金融經營模式,推動 「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致力於成為國際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

除了理念先進和執行力強之外,在發揮金融綜合優勢的過程中,為何中國平安能夠脫穎而出?這與中國平安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走過的從「壽險」到「壽險+銀行」再到「壽險+銀行+資管」的歷程,以及在此歷程中堅持不懈強化科技賦能,是其他同業短期內無法復刻的成功經驗。

通過壽險業務,中國平安建立並打造了一隻具有競爭優勢的代理人團隊,代理人團隊成為中國平安後續發揮綜合金融優勢提供了人力保障,同時中國平安的銀行、資管等業務為代理人在保險業務之外向客戶提供了更多選擇,提升了客戶粘性,並形成正向反饋。在此過程中,金融科技手段又發揮了助推、加速作用。特別是中國平安的金融板塊均在集團一體領導之下,內部協同性更好。這種順勢而為看似簡單,但實質是中國平安綜合金融優勢的核心所在,通俗來講,有強大代理人團隊的保險公司沒有像中國平安如此有綜合金融優勢,有綜合金融優勢的往往缺少平安這樣強大有戰鬥力的代理人團隊。

總之,集團綜合金融優勢,不僅是壽險改革得以持續堅決推進的安全墊,也是構建「壽險+」產品體系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更是將平安與其他也在進行壽險改革的保險公司區別出來的最重要因素。

相關焦點

  • 花旗:對內地壽險業前景看法轉為更樂觀 首選中國平安(02318)及中國...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花旗發布中資保險股明年展望報告表示,內地壽險行業可受益於良性競爭格局,該行對內地壽險業前景看法轉為更樂觀,相信壽險企業可於今年下半年觸底,在疫苗即將推出下,預計可支持經濟復甦,而新網際網路保險銷售規則將緩解來自中型非上市壽險公司的競爭
  • 中國太保(02601):深蹲起跳,改革深化有望打破增長僵局
    (原標題:中國太保(02601):深蹲起跳,改革深化有望打破增長僵局)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欣賞金融」,作者為非銀左欣然團隊。
  • 中國平安(02318-HK)陳心穎: 旗下香港虛擬銀行定位為中小企
    【財華社訊】中國平安(02318-HK)聯席執行長陳心穎,11月4日出席香港金融科技周網上論壇上表示,新型肺炎疫情下的社交限制,令中介人需要時間適應網上銷售,集團首季壽險業務因而受到挑戰和影響。陳心穎說,中國疫情前的網上診症滲透只佔3%至5%,但疫情令網上問診瀏覽量增長8至10倍,顯示消費者模式和專業行為都發生改變。她又說,中國以往只有2至3個省份容許線上銷售健康險,但疫情令監管出現變化,至今已容許13個省份、逾400間網上醫院進行網上保險銷售。提到集團在香港開立虛擬銀行平安壹帳通,陳心穎指,銀行定位不是零售客戶,而是本港中小企。
  • 機構分析師解答:行業受疫情影響承壓,中國平安(02318.HK/601318.SH...
    來源:格隆匯2020年2月28日下午,格隆匯舉辦 "中國平安機構投資者交流私享會"。本次私享會邀請到廣發證券(香港)宏觀分析師、天風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格隆匯首席分析師出席,中國平安代表列席,多位機構投資者通過線上的方式參加會議,共同探討在疫情衝擊之下的宏觀發展趨勢,同時深入解讀中國平安的投資機會。
  • 姚波出任平安聯席CEO,平安「三劍客」如何協同推進壽險改革?
    中國平安表示,未來三位聯席CEO謝永林、陳心穎、姚波將形成更加穩固的集體領導團隊,與其他條線職能執行官一起,協同金融及科技業務條線,更強有力地推動公司戰略升級,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事實上,當下外界關注平安的焦點除了高管人事調整外,更在於壽險改革推動的進程和成效。
  • 平安中報一點思考:壽險改革其實是一場渡江戰役
    其中,中國代理人人數從2009年高點2.5萬人降至2013年的低點1.5萬人,2010-2013年新單年複合增速從2010年的15.7%降至6.7%。但是,完成壽險改革後,友邦徹底打開了發展空間,實現了新業務價值的長期持續穩定增長。2019 年友邦中國的新業務價值率高達 93.5%,遠高於上市險企,市場也給予了更高的估值水平。
  • 上市壽險2020年保費收官:平安改革成效有待釋放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數讀|上市壽險2020年保費收官:國壽、新華各領風頭、平安改革成效有待釋放截至目前,A股上市保險公司相繼發布2020年全年原保費收入,其中壽險業務頗受關注。在2020年收官後,這些A股上市保險公司壽險業務2021年的表現值得期待。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強勢表現是在「重振國壽」和「二次騰飛」的戰略提出後。2019年提出「重振國壽」戰略後,中國人壽將改革作為重振國壽的「關鍵一招」,並將之後啟動的包括一系列改革工作統一命名為「鼎新工程」。
  • 花旗:中國平安目標價上調至114港元 維持買入評級
    來源:新浪港股花旗發布中資保險股明年展望報告表示,內地壽險行業可受益於良性競爭格局,該行對內地壽險業前景看法轉為更樂觀,相信壽險企業可於今年下半年觸底,在疫苗即將推出下,預計可支持經濟復甦,而新網際網路保險銷售規則將緩解來自中型非上市壽險公司的競爭
  • 平安人壽突然換帥:陸敏辭職、楊錚上位 壽險改革棋至中盤
    目前,楊錚擔任平安健康險董事長兼CEO。楊錚此番執掌平安人壽,可能讓平安壽險改革產生新的變數。2019年11月22日,中國平安發布公告稱,陸敏接替李源祥出任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分管保險業務及個人綜合金融業務。同年11月,平安宣布啟動壽險改革,馬明哲親自掛帥改革小組組長,副組長則是陸敏。
  • 平安人壽再換將 陸敏告別、楊錚接棒 壽險改革路在何方?
    當天,陸敏在平安系統內發文稱,「從現在開始,由楊錚總接過接力棒,帶領大家,繼續把壽險的改革深入下去,把業務發展起來!離開壽險,很不舍。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過去一年,折騰大家,請各位包涵。未來再見,就是兄弟姐妹。衷心祝願各機構開門大紅,明年業務蒸蒸日上!」
  • 花旗:對明年中資保險市場前景展望樂觀 上調中國平安(02318)及中國...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花旗發布研究報告,對明年中資保險公司的人身保中國平安(02318)險業務前景展望更加樂觀,預計盈利已經在今年下半年觸底並將在下財年回升,上調中國太保(02601)目標價至39港元,同時上調中國平安(02318
  • 資金布局「開門紅」,保險行情提前啟動,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
    其背後的根源有4點:(1) 2021開門紅預期(2) 利差益預期(3) 壽險改革落地收官(4) 估值體系的變遷下面分別分析。中國平安2020年各月壽險與產險銷售收入及其同比變化數據來源:公司公告從圖中可以看到,壽險與健康險今年1季度銷售同比下降較大,隨後幾個月逐漸追平去年。而產險除了2月和3月漲幅在5%以下,其它各月份(尤其三季度)仍然維持較高的增速。
  • 中國平安再現人事變動!楊錚出任平安人壽董事長,改革關鍵之際「變...
    也將更加完善公司組織管理架構,優化決策部署,落實主體責任,持續為壽險改革提供強大的動能。擺在楊錚面前的最大考驗是,如何帶領平安壽險轉型尤其是營銷員渠道成功改革,從而實現壽險業務的可持續增長。目前業界對楊錚的最大擔憂是沒有壽險代理人隊伍管理經歷。
  • 壽險改革、疫情影響、營運利潤偏差、代理人收入,看平安如何一一...
    來源:13個精算師2月21日,中國平安舉行了2019年全年業績發布會,由於疫情的影響,發布會採用了視頻直播+電話會議的方式。發布會由中國平安董事會秘書盛瑞生主持,仍由馬明哲率眾高管出席,但和2018年相比,缺少了原資深副董事長孫建一(現任監事長)、總經理任匯川(現任副董事長)、聯席執行長李源祥(跳槽友邦),增加了新任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陸敏。2月20日平安發布了其2019年業績報告。
  • 平安保險陸敏指出壽險業務面臨的三大困難與平安人壽做出的數位化...
    近日,平安保險集團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首席信息執行官陸敏在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上致辭。陸敏演講的主題是《數位化轉型助推險企進入智能化新時代》,他在演講中提到壽險業務對於 「Z時代」下95後人群的需求和風格的變化所面臨的三大困難:第一,獲客難度越來越大。獲客難是一個老問題,壽險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主顧開拓,主顧開拓做不好,壽險業務就做不好,未來得年輕人得天下。
  • 平安人壽大變局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臨陣換帥,兵行險招的背後,是否也意味著舉行業、資本市場矚目的平安人壽改革到了最為艱難、最為危險、最為微妙,或最需要某種決心的時刻?作為名列世界500強前茅的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集團之核心資產,平安人壽無論是規模貢獻、利潤貢獻還是銷售貢獻都是集團當之無愧的根基。
  • 永義國際(01218)購入1500萬港元平安(02318)的股票掛鈎票據
    公告 永義國際(01218)購入1500萬港元平安(02318)的股票掛鈎票據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訊,永義國際(01218)公布,公司透過全資附屬運榮於
  • 保險「新世代」潮流:平安壽險數位化遷躍記
    為保障家人們的平安,他們會提前購買好各類保險,以備不時之需。另一個結論則是投保重疾險已成為女性安全感的重要來源。2019年,中國80、90後購買重疾險的人群中60.4%為女性。醫學數據顯示,隨著環境的變化與生活壓力的增大,乳腺癌等重大女性疾病正處於高發態勢。顯然,中國女性正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問題。
  • 平安人壽大變局:臨陣換帥 意味著什麼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臨陣換帥,兵行險招的背後,是否也意味著舉行業、資本市場矚目的平安人壽改革到了最為艱難、最為危險、最為微妙,或最需要某種決心的時刻?作為名列世界500強前茅的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集團之核心資產,平安人壽無論是規模貢獻、利潤貢獻還是銷售貢獻都是集團當之無愧的根基。
  • 收購滙豐人壽剩餘50%股權,首家外資獨資壽險花...
    收購滙豐人壽剩餘50%股權,首家外資獨資壽險花落誰家? 2020年5月5日 06:59:42 券商中國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作者:鄧雄鷹。外資壽險醞釀股權擴大再添一例。滙豐保險(亞洲)是滙豐控股(00005)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其表示,將依據中國自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取消合資壽險公司外資比例限制的開放舉措,以股權轉讓的形式完成交易。該交易尚待包括中國銀保監會在內的相關監管機構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