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9月23日,由中國郵政快遞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快遞「最後一公裡」峰會在北京格蘭雲天國際酒店舉行。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凱出席並發表演講。
胡凱表示,我們快遞本身的屬性來講,我們自己首先不能認為它簡單的是一個競爭性的行業,是一個一般性的服務業,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就會發現現在政策的機制和行業的屬性還是略微有些偏差的。比如說我們的土地,我們現在要求要有稅收強度,投資強度,我們建設一個大型的分揀中心,我們快遞進小區末端的規劃,我們的車輛通行等等政策,都和公共服務城市功能和基礎設施的這些定位是不相符的。我們現在很多政策定位都還是基於我們是一個普通的競爭性的服務業,而沒有把它上升到一個社會公用的角度。 說完了定位屬性之後,我們再具體到行業的「最後一公裡」存在的一些矛盾,那就很清楚了。你看我們現在運行過程當中因為我們要深入到千家萬戶,我們量大所以我們在運行過程當中我們是三級兩段的投遞模式,在城市中心還要二次分揀,小批量多層次就決定了我們的車輛要頻繁的進出,而不是按照城市的治理模式一天進一兩個時間段肯定滿足不了。第三個深入千家萬戶就要進小區,就要進樓棟,就要進校園。
以下為演講摘錄:
我覺得可能要首先從行業本身的屬性和定位談起,因為現在我們說快遞行業,或者說郵政快遞行業,或者說郵政業這三種說話大家都知道,說到快遞業的時候大家第一反映是一個市場競爭性的行業,我們國家拿了許可的企業幾千家,全網性的快遞企業也有幾十家,那是一個市場競爭而且是從民營快遞企業整個的市場當中佔據了絕對的份額這樣的一個行業。但是這個行業是不是只有競爭性的屬性呢?或者說這幾年越來越感受到這個行業的屬性,可能會不僅僅是一個競爭性的行業,那麼這種競爭性由於我們面向的,比如說我們在「最後一公裡」在末端的時候,我們三輪車在大街小巷穿行,我們的快遞員深入千家萬戶給老百姓送貨物的時候,社會主要接受的是「最後一公裡」是末端,是快遞員,但恰恰是我們這個環節現在我們的科技含量、技術水分相對在整個運行環節當中是最低的。那這樣恰恰就給了很多地方也好,很多業外的人士也好覺得我們是一個低端的行業,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勞動密集型沒有錯,但我們同時也是科技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行業。
從整個行業的發展來看,今天我們最需要跟大家或者說跟行業外的人,跟地方政府跟社會方方面面的區域跟他們交流的一件事情,交流的一個觀點就是快遞行業絕不僅僅簡單的一般性的服務行業,至少從城市的角度來講,它是便於百姓工作和生活的公共服務,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務,同時本身它也是我們美好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快遞最重要的屬性是它深入到千家萬戶,而唯有深入到千家萬戶演化出來的很多服務模式和功能會使得它變成一個城市的基本功能,那我們現在很多的創新創業的模式,無接觸性的一些服務,都需要靠我們快遞去最後完成服務。前一段我們搞無接觸的洗衣,網際網路加這個加那個,但最後都要加快遞,網際網路不管加什麼,最後只要是跟人要接觸的,最後都要加快遞。儘管我們現在有些不一定叫快遞,但是這種服務的屬性是一樣的。那我們現在說的政務服務,我們很多政務服務不見面審批,最多跑一次,也都需要快遞。醫院裡面我們拿了藥之後不用自己帶,中藥煎好之後快遞給我們送到家,去旅遊區購物也可以快遞送到家,所有這些都變成了城市基本的功能。
除了這種服務民生,它會在促進其他的產業創立,比如說快遞加農業,快遞加製造業,快遞加其他的製造業,這都使它變成一種底層的功能,這種功能就使能其他行業,使能跟賦能還不一樣,使能是使得你相關的產業,相關的行業它能夠更好的有競爭去服務他的客戶,而不是我們自己的客戶。快遞在很多時候它還是提升城市能級的重要措施,這個地方有沒有快遞轉運中心,有多大能力的快遞轉運中心,直接輻射的城市有多少,有沒有直接的快遞監管中心,都決定了這個城市的層次。你是世界性的中轉中心,還是區域性的中轉中心,還是全國性的,還是就服務周邊幾個城市的,這都跟快遞的服務能力,就是設施輻射的範圍是有關係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都看到了,剛剛也有人講我們中國快遞的發展500億,800億,到未來幾年可能是1500億,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是我們中國經濟的包裹化的程度,一直在提升而且在加深,就是我們平均每一萬元的GDP所產生的包裹在全球是遙遙領先的,也就是說我們中國經濟的包裹化率,包裹化程度,是遙遙領先的,而且這種趨勢在加深。包裹化程度的加深就使得快遞整個經濟性和基礎性的地位越來越強,所以我們感覺到快遞決不僅僅是一般性的服務業,它是一個公共服務,它是一個城市的基本功能,它是重要的基礎設施。
如果再往政府這邊延伸的話,它還是我們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重要的依託,我們集合了信息的優勢,我們的數據,我們的實物流,兩者匹配,如果再加上資金流,三流合一是我們這個屬性。實物和信息的匹配就使得我們所有的對於城市治理的能力,比如說防止犯罪的能力,如果能夠把這個數據用好,管控好的話,比如說在寄遞違禁物品還有易爆品的犯罪等等都能夠起到很大的治理作用。將來我們認為在經濟運行的研判上面,快遞的指標也會是一個更精準的先導性指標。
我們快遞本身的屬性來講,我們自己首先不能認為它簡單的是一個競爭性的行業,是一個一般性的服務業,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就會發現現在政策的機制和行業的屬性還是略微有些偏差的。比如說我們的土地,我們現在要求要有稅收強度,投資強度,我們建設一個大型的分揀中心,我們快遞進小區末端的規劃,我們的車輛通行等等政策,都和公共服務城市功能和基礎設施的這些定位是不相符的。我們現在很多政策定位都還是基於我們是一個普通的競爭性的服務業,而沒有把它上升到一個社會公用的角度。 說完了定位屬性之後,我們再具體到行業的「最後一公裡」存在的一些矛盾,那就很清楚了。你看我們現在運行過程當中因為我們要深入到千家萬戶,我們量大所以我們在運行過程當中我們是三級兩段的投遞模式,在城市中心還要二次分揀,小批量多層次就決定了我們的車輛要頻繁的進出,而不是按照城市的治理模式一天進一兩個時間段肯定滿足不了。第三個深入千家萬戶就要進小區,就要進樓棟,就要進校園。這些和我們現在城市治理之間的需求,和快遞運行過程當中,我剛才講的還是有些矛盾的地方。那這些矛盾很大的原因就是在於我們說的屬性定位和政策的機制,和公共設施相關的一些機制可能還不是太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