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於2020年2月5日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工作重點是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這兩大重點任務。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為了幫助讀者學習把握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思想者》特刊登專家文章,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體會。
---------------------------------
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這體現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從收官之年到實現之年,意味著只有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才能確保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更亮。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連續第17個中央一號文件。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文件對標這兩大目標任務,明確要求脫貧攻堅最後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並作出具體部署,為最後關頭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基本遵循。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三農」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統一部署下,農業發展邁出新步伐,農民生活持續改善,農村面貌大為改觀。我們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但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還存在為數不少的農村貧困人口,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必須要補上的「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要下大力氣補「短板」。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扶貧脫貧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創新扶貧脫貧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方式,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抓手,採取非常之策,動用非常之力,全面打響這場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正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的,脫貧攻堅已經取得決定性成就。
按現行國家農村貧困標準測算,2019年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551萬人,比上年年末減少1109萬人,下降66.8%;貧困發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其中,西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323萬人,比上年減少593萬人;中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181萬人,比上年減少416萬人;東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47萬人,比上年減少100萬人。至此,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超過9000萬人。截至2019年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末的9899萬人降至551萬人,累計減少934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下降至0.6%,累計下降9.6個百分點。
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就,「短板」正在漸漸補上,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而且,我國扶貧脫貧工作的巨大成就,使我國成為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推動了世界減貧進程,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其他國家減貧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
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這體現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從收官之年到實現之年,意味著只有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才能確保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更亮。
經過多年艱苦努力,絕大多數貧困人口已實現脫貧,目前預計全國還有55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50多個貧困縣尚未摘帽,主要集中在深度貧困地區。這些地區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公共服務不足,是脫貧攻堅戰中必須要花大力氣才能解決的難中之難。在貧困人口中,老弱病殘等困難群體是特殊貧困群體,勞動能力缺乏,脫貧內生動力嚴重不足。此外,調查顯示,在已經脫貧的90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而且,還有一些邊緣人口存在致貧風險。因此,容易脫貧的已經解決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脫貧攻堅戰現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階段,必需以非常措施、非常之力,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疫情防控不僅是一場醫藥衛生領域的阻擊戰,更是包括經濟工作在內的全方位的總體戰。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也要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特別是要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應對複雜嚴峻的風險挑戰,不能緩一緩、等一等,只有主動出擊、統籌兼顧才能戰勝困難,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
確保脫貧攻堅任務高質量完成
脫貧攻堅戰要圓滿收官,不但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實現真脫貧、脫真貧,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此,中央一號文件作出具體部署,堅持精準扶貧,沉下去、抓落實、打得準、見長效、顧長遠,舉措更加有力,工作更加精細,體現了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應有之義。
在主攻方向上,全面完成脫貧任務,要進一步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集中發力,狠抓政策落實;對特殊貧困群體,要落實落細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政策,實現應保盡保。
在精準舉措上,各地要對已脫貧人口開展全面排查,認真查找漏洞缺項,一項一項整改清零,一戶一戶對帳銷號;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等等,以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確保脫貧整體質量高。
在保障措施上,做好考核驗收和宣傳工作,嚴把貧困退出關,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準和程序,用好督查、巡查、督導等手段,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同時,紮實做好脫貧攻堅宣傳工作,深刻揭示脫貧攻堅偉大成就背後的制度優勢,向世界講好中國減貧的生動故事。
在長效機制上,堅持貧困縣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強化脫貧攻堅責任落實,繼續執行對貧困縣的主要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定點扶貧、社會扶貧力度;對已實現穩定脫貧的縣,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專項扶貧資金,支持非貧困縣、非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以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
在未來規劃上,研究接續推進減貧工作,扶貧工作重心在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將轉向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扶貧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戰調整為常態推進;要研究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加強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頂層設計,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安排。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在抗擊疫情的當下,一方面要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爭取儘早取得完勝;另一方面要努力克服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切實把脫貧攻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尤其要保障道路交通,保障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流通順暢,推動貧困勞動力有序返程返崗和外出務工,推動符合條件的脫貧攻堅項目儘早開工復工,加大扶貧政策支持力度,確保脫貧攻堅任務高質量完成,使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
魯洲(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研究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