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瑞幸、85°C、星巴克到臺灣珍珠奶茶,藏著品牌什麼密碼?

2020-12-23 前瞻網

作者|尤子彥 來源|領教工坊(ID:ClecChina)

本欄目【經營學】系列,洞見最新商業經營趨勢。

這一期,我們邀請到了前臺灣《商業周刊》副總主筆尤子彥。

他是資深的財經記者,採訪過無數服務業巨擘,不僅熟悉臺灣服務業生態,還研究分析全球服務業發展趨勢。

他在臺灣創辦「大店長讀書會」,邀請各個品牌的「大店長」講座分享:經營甘苦談、創業成功心法、品牌行銷之道等,目前已是臺灣服務業影響巨大的互動學習平臺。

本篇文章,尤子彥以瑞幸切入,結合臺灣著名茶飲、蛋糕品牌發展之路,洞悉餐飲業如何有效建立品牌護城河。

近日,瑞幸咖啡爆發業績造假事件,震撼資本圈。瑞幸崛起和暴落可討論的面向很多,從創始團隊、公司治理到商業模式等,都是這個活生生商業個案可深入分析的面向。

但筆者覺得,對服務業經營者來說,還有一個面向也值得探討,那就是面對市場競爭激烈的餐飲業,如何才能建立起品牌的護城河?

「瑞幸遊戲」,

資本不是理想的護城河

回顧瑞幸咖啡的發展歷程,2018年1月開張後,隨即展開閃電擴張,靠著線上送咖啡和高額折扣的流血補貼瘋狂圈粉,帶動線下門店指數型成長。

成立第14個月,瑞幸門店數量就已達到兩千家,等於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17年才開出的店數;第18月後成功在美股上市,堪稱是全世界最快IPO的獨角獸;

在資本市場給足成長動能之後,到了2019年底,內地門店總數更已超過星巴克,並從咖啡擴大到奶茶、零食等多品類。

但最後為了追求業績亮眼,經理人竟虛增營收造假財報,傷害了廣大投資人的心。

從護城河的命題看,這意味著,IPO、資本市場,顯然並非理想的品牌護城河。

您可能會說,瑞幸咖啡牽涉的誠信問題,和是不是走向資本市場的因素,沒有必然關係。但可別忘了,打從成立品牌初始,瑞幸咖啡與其說是為消費者存在,不如說更是為資本運作而設計的一個餐飲品牌。

表面上看,瑞幸賣的是咖啡,但它想的當然並不只是咖啡,「咖啡」不過是它選擇破入市場的第一個業務,如同其上市招股書上說的:「從咖啡開始(Starting with coffee)」,有別於星巴克把咖啡當最終收益的商品。

瑞幸這類網際網路公司深信「有粉絲有財」,送免費咖啡給下載APP的客人,等於只花一杯咖啡的代價便能圈到新粉,相較如今電商獲客成本每人動輒百元,是破入市場的高明破局。

臺灣金礦咖啡 VS 85°C,

好產品做不了護城河

如果資本不是餐飲品牌的最佳護城河,那麼回歸基本面,優質的產品能否形成品牌護城河?

臺灣金礦咖啡的故事,或許可以提供答案。

▲臺灣金礦咖啡

2020年初,全盛時期全臺有超過70家咖啡烘焙複合門市的金礦咖啡,預計裁員224名員工,佔全體員工數的8成,不但大幅緊縮連鎖經營的規模,不出兩個月後,僅存的8家店面也傳出出售的消息。

對這個成立於2000年,曾經在臺灣餐飲市場風光一時的咖啡品牌來說,形同走到下臺一鞠躬的末路。

對我這個麵包控,有一段時間,金礦的麵包蛋糕,算是在臺灣的連鎖型態烘焙店當中,品質能維持在一定水準的店家。特別喜愛它的奶酥炸彈,一口咬下去,瞬間香濃,好似把一輩子的華美和福分,都濃縮在掌心齒頰間。

這幾年,金礦經營權轉到賣3C起家的燦坤集團手上,有了上市公司富爸爸撐腰,品牌力卻每況愈下。

就像有句話說,「成功了所有問題都有答案、失敗了所有答案都有問題」。

從結果看,燦坤固然因為外行人操盤轉型諸多不順,但更關鍵的是,金礦之所以兵敗如山倒,很大一部分是面對競爭對手85°C猛攻,未能築起品牌護城河之故。

須知,如果沒有當年從高雄發跡的金礦咖啡,就沒有後來目前在全球展店超過千家、上市公司市值高達數百億元的85°C。

2010年底,85°C母公司「美食達人」上市前夕,我前往臺中工業區採訪品牌創辦人吳政學,我問吳董:「外界都說,你開店的概念和商品組合,都是抄高雄『金礦』,這樣的說法...」

沒等我問完話,吳董便快人快語回答說:「事實上是如此!」他接著說,「我就是很會抄襲,在中國我學的是肯德基,它的組織架構、標準化、教育訓練和稽核制度,都是最好、最成熟的模式,你為何不學?」

▲85°C吳政學(圖源百度)

確實,2004年夏天,85°C在永和樂華夜市三角窗,開出第一家複合咖啡和五星級飯店「甜點型態店」之前,在那個還沒有吳寶春等烘焙世界冠軍師傅冒出頭的年代,金礦咖啡早在2000年便帶起南臺灣的咖啡甜點店風潮,還一度還被鄉民封為「高雄之光」。

然而,這個光環,卻經不起85°C這樣的市場後進者,拿著相機和皮尺,從複合模式到櫃檯高度全盤照抄的追隨模仿。

金礦市場先行者的優勢維持沒幾年,2010年底85°C在上市前後,總店數已逼近500家。不僅遙遙領先金礦,從資本市場募來的大量銀彈,更開啟該品牌接下來10年的國際化布局。

如同85°C vs 金礦咖啡,因為後進品牌抄得快、進化快,又「贏者全拿」的例子,其實不勝枚舉。

在全臺有百家連鎖店的cama咖啡,主打平價外帶好咖啡,事實上,早在cama創立前4、5年,壹咖啡就推出這樣的業態模式。

再提到現在人人都離不開的統一超商7-Eleven,也不是臺灣最早導入便利商店的先行者。

翻開臺灣便利商店發展史,早在統一集團介入超商產業前,味全集團就已投資中國青年商店,踏入便利商店產業,這才是臺灣發展便利商店的鼻祖。

臺灣難以超越的珍珠奶茶品牌的啟示,

不要用單一的品牌護城河

我經常拿金礦咖啡的故事,和開店的大店長們分享,服務業品牌經營創新求變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築起品牌護城河。

不管是商業模式、人才資本、資本運作、行銷技術或服務體驗的創新迭代等,方方面面堆疊起來的核心經營能耐,才是品牌能走得遠的根本實力。

特別這樣提醒,是因為常看到很多服務業經營者,投注大部分心力在產品創新、花力氣爭奪誰才是第一個創作發明太陽餅、貢丸或珍珠奶茶的店家,但從消費者的角度,根本不會在乎誰是第一個產品或服務型態的發明者。

星巴克也不是意式咖啡的發明者,但它在全球卻開出超過22,000家意式咖啡館,還開到義大利米蘭,氣死一堆義大利賣咖啡的老闆。

也就是說,只靠資本市場、優質產品等單一要素,並無法形成餐飲品牌持續壯大的護城河,還要加上人才資本、行銷技術或服務體驗的創新迭代,才較有可能挖出一條品牌護城河。

但還沒完,若要讓這條護城河既深且廣,還要加上品牌的文化底蘊。

臺灣的珍珠奶茶創始店春水堂茶餐廳,是一個建立品牌文化形成品牌護城河的極佳例子。

春水堂創立於1983年,目前已傳承到第二代,在臺灣共有近50間分店,2007年起並相繼在日本及香港開店。

這樣規模放眼兩岸三地競爭激烈的手搖茶市場,並不特別顯眼,但卻是在手搖茶這個市場亂局中,始終能獨樹一格並穩健成長的高人氣品牌;

如同鼎泰豐之於小籠包,春水堂在許多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價值,更是多數珍珠奶茶品牌難以超越的。

春水堂是如何搭起近乎完美的品牌護城河,不是幾句話就能說完,容或下一篇再深談,但創辦人劉漢介,也是《中國茶藝》一書作者的他,總喜歡用「慢慢來,比較快」六字訣,歸結他抱持的經營觀點。

我對這個品牌的近身觀察則是,春水堂和許多能存續百年品牌一樣,都有一個共同點,不但守住對茶文化的不滅熱情,經營者更同時兼具「生意人」與「傳道者」雙重角色。

前者是具備打造商業模式、精算獲利的能力;後者則要對經營的品類,能提出價值性的主張和論述,並言行一致躬身實踐。

以無形的道,建立無法被超越的門檻,才是最深、最廣的品牌護城河。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領教工坊(ID:ClecChina),作者:尤子彥,前臺灣《商業周刊》副總主筆、大店長讀書會創辦人。

本文來源領教工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臺灣珍珠奶茶,是如何風靡全球的?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如果要推薦一道臺灣特色美食,珍珠奶茶絕對榜上有名。一顆顆小小的、黑得晶瑩剔透的粉圓在散發著濃濃奶香的茶飲料中舞動,如今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發現它的蹤跡。臺灣聯合新聞網26日稱,臺灣珍珠奶茶店「日出茶太」甚至成為繼星巴克、麥當勞後,第3個進駐羅浮宮的餐飲品牌。
  • 一杯可以擠掉星巴克的珍珠奶茶,到底有多厲害?
    從鄧麗君到林志玲,沒有人可以拒絕臺灣女生的溫柔攻勢,一如我們無法拒絕滿杯多巴胺的珍珠奶茶。 大概也是這樣甜糯的臺灣人,才能炮製出一杯可以攻陷全世界的珍珠奶茶。 說臺灣人是在珍珠奶茶裡泡大的一點也不為過。
  • 奶茶外賣訂單量三天漲8倍!奈雪、星巴克、瑞幸、小鹿茶……一個都...
    根據支付寶回暖指數顯示,截至3月26日,支付寶平臺上,武漢的奶茶外賣訂單量,三天已增長近8倍。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周,楚河漢街、江漢路、漢正街等小店街區在網商銀行的貸款筆數上升到全國第4,貸款總金額為全國第3。這說明武漢小店正在為復工復產備戰。
  • 珍珠是奶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幾年,奶茶已經成為當代人最觸手可及的小確幸,沒有什麼比吸一杯珍珠奶茶更容易獲得的快樂了,如果有,那就再來一杯冰可樂。由於太愛珍珠奶茶,推特上還有個叫做珍珠奶茶共和國的帳號,致力於讓奶茶愛好者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們還有自己旗幟、護照和身份證,足以證明對奶茶的熱愛。
  • 「沒有珍珠奶茶的一天是不完整的」
    「來杯奶茶嗎?」這可能是朋友間逛街時,最常說的一句話了。一顆顆小小的、黑得晶瑩剔透的粉圓在散發著濃濃奶香的茶飲料中舞動,如今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發現它的蹤跡。據臺媒稱,臺灣珍珠奶茶店「日出茶太」甚至成為繼星巴克、麥當勞後,第3個進駐羅浮宮的餐飲品牌。島內茶飲品牌「日出茶太」像一陣旋風席捲全世界6大洲、41個國家和地區,堪稱臺灣橫跨最多地區的茶飲品牌。2018年7月,它開進巴黎羅浮宮廣場、玻璃金字塔下方的精品賣場櫃位,左邊是Prada、對面是蘋果,只有日出茶太是亞洲品牌。
  • 臺灣珍珠奶茶第一品牌丸作食茶正式進軍大陸
    丸作來自臺灣,1987年第一杯珍珠奶茶由丸作在臺灣誕生,1990年臺灣的珍珠奶茶便獲得了全亞洲的歡迎。如今,歷經時間的洗禮繼而重生的超人氣臺灣丸作食茶,堅持用最原始的手工製作珍珠,匠心巧制,用每一顆無法復刻的珍珠傳遞難以忘卻的滋味。「丸作食茶」中國臺灣的傳奇茶飲,現以「水玉丸作」之名登陸,正式進軍大陸市場。
  • 星巴克、瑞幸、喜茶的數字運營策略
    瑞幸作為新興的網際網路品牌,積極搭建「流量池」,走的是從線上到線下的經營模式,靠各種優惠福利一直鎖定了大量用戶; 年輕人最愛的喜茶沒有砸廣告、沒有籤代言卻長期成為年輕人關注的品牌,最新估值達已經到90億...
  • 數字運營策略:星巴克 VS 瑞幸 VS 喜茶
    本文作者通過梳理分析,比較了星巴克、瑞幸和喜茶的數位化運營策略,並對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分享。頭部品牌各有特點:星巴克的線下門店快速擴張,會員APP積累了大量的忠實客戶,復購率高,是眾多網紅新品牌的對標企業;瑞幸作為新興的網際網路品牌,積極搭建「流量池」,走的是從線上到線下的經營模式,靠各種優惠福利一直鎖定了大量用戶
  • 又不是第一次見到珍珠奶茶,日本人怎麼就瘋魔了
    △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圖片在原宿站前的珍珠奶茶主題公園,裡面設置了珍珠奶茶海洋球池、巨型珍珠奶茶模型和珍珠奶茶背景的鞦韆等設施,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前來打卡並將其照片分享到社交網絡平臺上。圖片來源 | tapioca_land問題是,對日本來說,這種 1980 年誕生於中國臺灣的飲品不是新鮮事物。
  • 星巴克開了首家「啡快」概念店,離瑞幸自提...
    ——以上對話發生在星巴克【啡快】點單早在6月份,星巴克就在北京、上海率先上線了「啡快」在線點、到店取的全新功能。上周末,星巴克甚至在北京金融街月壇中心開了一家啡快概念店,服務重點是用手機點單,到店自取的「啡快」和星巴克的外賣「專星送」。
  • 雪碧噴霧、星巴克口紅、宜家珍珠奶茶……這些大牌新品你想拔草嗎?
    昨天,還在震驚《權力的遊戲》中閃現「星巴克」,今天,就聽聞星巴克又出口紅了……真是,每天都活躍在視線中的星霸霸呀!日前,星巴克官方宣布,為了慶祝經典單品「S'mores星冰樂」的回歸,將會為數名幸運粉絲送出品牌專屬「S'mores Sip Kit」星冰樂唇彩系列。
  • 中國奶茶發展史(第二篇:臺灣珍珠奶茶)
    之後在1895年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向印度引進了阿薩姆茶種,並且引進了日本國的炒青綠茶和蒸青綠茶技術,這些都為日後臺灣珍珠奶茶的興起提供了豐富的茶品種和用之不竭的茶資源。在臺灣奶茶界,素有北春水南翰林之稱。據臺中春水堂創始人劉漢介表示,珍珠奶茶是春水堂員工林秀慧於 1983 年首次發明。林秀慧十分喜愛吃粉圓,於是嘗試將水果、糖漿、地瓜和粉圓加入奶茶,珍珠奶茶由此誕生。
  • 珍珠奶茶走出臺灣,它會佔領整個世界嗎
    比如日本歌手三原慧悟是珍奶愛好者,他不但為了珍珠奶茶作曲,去年在臺灣開唱時,他還申請了一項世界紀錄:挑戰喝完全世界最大杯的珍珠奶茶。最後在全場歌迷的幫忙之下,一起喝完一杯超過600公升的珍珠奶茶,成功創下新的世界紀錄。同樣的造勢方式在韓國也一樣。每當有韓星到臺灣開演唱會、錄製節目,臺灣的承辦方都會直接送上珍珠奶茶招待。
  • 日本的珍珠奶茶熱,快要涼了嗎?|酷樂研究所
    珍珠奶茶的原料「Tapioca」的進口量,達到了前年的5.2倍,去年的4.3倍。以「龍頭品牌」臺灣貢茶的業績為例,貢茶2015年進入日本,2018年度的營業額與2016年的年度營業額相比,增長了近10倍。但不只是那些「名門正派」,只要與奶茶沾上邊,業績就會變好,從連鎖名店到不知名小店,門前就會迎來客人。珍珠奶茶「激戰」最熱鬧的地方,莫過於東京原宿,那裡曾是可麗餅的天下。
  • 今天你買珍珠奶茶了嗎?從珍珠奶茶,看臺灣手搖飲料開疆拓土
    你今天也有去買珍珠奶茶嗎?這幾年的中國,密集開設的茶飲店鋪,已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風景。手搖飲料興起的這二十餘年之間,大小品牌在市場上盛衰起落,唯有珍珠奶茶從不退燒,一直是萬年不敗的經典飲品。時至今日,「Bubble Tea」早已進軍世界,成為臺灣飲食文化的代表。人們也不免好奇:究竟是誰在這座島嶼上頭,率先創造了珍珠奶茶?
  • 日本人竟把珍珠奶茶做成火鍋,水餃,炒飯,拉麵
    不是,島國人民什麼時候開始喝珍珠奶茶了?2013年,來自中國臺灣的奶茶品牌「春水堂」登陸日本。隨後幾年,奶茶界的大佬們也紛紛下場。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奶茶品牌像「CoCo」、「開心檸檬」、「鹿角巷」等也都開始開闢日本市場。
  • 臺灣明星手作珍珠奶茶店「紅太陽」強勢進軍大陸
    臺灣當紅集團「紅太陽茶飲集團」強橫進軍大陸奶茶市場啦!太陽先生是來自臺灣紅太陽茶飲集團新勢力國際茶飲強勢品牌。據相關報導稱,太陽先生(紅太陽)將於2020年全面開放品牌門店項目內招,強勢進軍大陸市場!2009獨家研發「青芒果檸檬綠」,上市三個月狂銷100000杯;2012年與臺灣各大知名偶像劇合作,其中男主角以「太陽特調」飲品贈女主角而使其飲品受觀眾熱烈討論。人氣之強橫,產品之拔萃!常常受邀到電視臺和各大媒體的專題報導,成為最能代表臺灣優質好茶的新時代創新飲品!
  • 華人在柏林創珍珠奶茶品牌 歐洲已有106家連鎖店
    中國臺灣網7月25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兩年多前在柏林市開業的第1家珍珠奶茶店BoBoQ的經營者非常低調,並沒有大肆宣傳。雖然現在全歐各地已有106家BoBoQ連鎖店,經營者還是本著勤實做生意的初衷,不希望樹大招風。BoBoQ創辦人是3位來自兩岸在柏林已事業有成的商人。3位好朋友一直希望共同在歐洲打出一項餐飲的品牌。
  • 珍珠奶茶終於在日本過氣了?
    ,今年1月到7月的珍珠進口量只有去年的63%,到今年8月已經下落到了只有270噸左右。直到2013年,珍珠奶茶鼻祖——中國臺灣的「春水堂」進入日本,才帶來了珍珠奶茶的又一波熱度,改變了日本人的飲品習慣,引領了邊走邊喝的潮流,在2017年獲得全民喜愛,並將人氣維持到兩年後的2019年。
  • 臺灣省資訊|臺灣珍珠奶茶在日本掀起熱潮,黑幫賣珍珠奶茶為生
    臺灣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臺灣珍珠奶茶在日本掀起熱潮,黑幫賣珍珠奶茶為生世界有名的日本黑幫山口組第三代組長田岡一雄也是經常提醒成員多幹點正經事,現今日本的黑幫也都以經營自己個人的事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