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為了新疆和俄羅斯玩命,而外東北卻輕易放棄了?

2021-02-23 看鑑歷史地理

有些事情,是可以改變的。那我們就要盡力讓事情往好的方面改變。國家治理亦是如此。清政府統治時期,國土面積被外來侵略者瓜分了出去。清政府當時面對侵略者,戰略上是有取有舍的。

對於新疆這片疆土,清政府沒有繼續妥協下去,而是奮起反抗,派出了實力派將領左宗棠率領大軍與沙俄進行對抗。當時外東北區域也被沙俄霸佔著,那清朝政府為何甘願放棄外東北區域,死活都要奪回新疆呢?新疆和外東北區域都是地廣人稀的不長毛之地,但是新疆有著其特殊性。

事關塞防戰略

新疆是加強塞防戰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中國國防體系建設來看,中國國防建設應是一個整體,加強海防建設與加強塞防建設其實互為表裡,相互間有著影響關係,兩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是片面強調海防的重要性而忽視塞防的重要性,只會導致「扶了東邊,西邊要倒」。因此,海防與塞防建設應當並舉進行。但當時清朝政府中存在著不同聲音。另一種聲音是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李鴻章認為,加強邊防建設,應著重海防建設,放棄邊遠的新疆。

就加強塞防建設來看,以左宗棠為代表的人物,認為保住新疆領土勢在必行。新疆穩定是事關邊防建設的大事。縱觀歷史,就知道新疆的地位不凡。新疆在歷朝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雖然新疆本身來看,是一片荒蕪,地上不長莊稼,一片戈壁灘模樣。

歷朝歷代都拿新疆作防範內陸之用。早在漢朝,新疆就建立了西域都護府,唐朝也延續了漢朝的做法,後來的各朝各代都十分重視新疆的穩定。

清朝,將京師搬遷至了燕地,但仍時刻會受到外來侵略者的欺凌,都是用新疆作為「擋箭牌」的。所以說,新疆失守了,國家將不穩定的,新疆肯定要列入加強邊塞建設的布局當中,而且是要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新疆不穩,國將不穩

其一,新疆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是國家西北方面的屏障。從戰略角度上看,其地位十分重要 。如果新疆一旦被放棄,緊接著會有更多的領土在風雨中飄零,大概率可能保不住。左宗棠在分析新疆形勢中,曾談到:新疆在,則蒙古在;蒙古在,則京城局勢穩定。

可見新疆猶如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這一塊倒了話,京城之地也處於危難之地。新疆的戰略地位不一般。

左宗棠還說到:新疆與西北各省,與中國是一個整體。新疆丟失的話,猶如人的手腳丟失,這樣這個人不可能很好地活下去。所以說,新疆的得失問題,已不再是其得失的問題,是關乎整個中國的領土,事關國家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西北區域如果完整的話,侵略者、搞事者則沒有空隙可鑽。如果新疆不穩固,會引起蒙古各部恐慌,土匪這類也會躁動不已,乘機搞事,這樣國內形勢也會造成無安寧之日的局面。

可見新疆不但是沙俄眼中的肥肉,也是國內反動勢力緊盯之地,必須要牢牢掌握在清朝政府手中,否則很容易引起大亂。

其二,新疆的區域面積大,一旦丟失,中國版圖急劇縮減。新疆的疆域面積要達到15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這樣的面積都要比一些國家的整體國土面積都要大了。丟掉新疆,猶如丟掉一個小國家。

其三,新疆不保,民心要不穩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讓清朝政府把40萬平方公裡的沃土拱手送人,當時國內已經是譁然一片。如果新疆這一大片面積再被割讓出去,想必清政府的統治會再也統治不下去了,民眾會對這麼一個無能政府失望透頂。

沙俄的野心不會止步於新疆

沙俄的侵略野心遠遠不止新疆這塊領地這麼簡單,沙俄盯著新疆的同時,眼睛已經放在西北區域了。而且當時的形勢是,沙俄對西北區域的侵略威脅變得日益嚴重了。

如果再不加強塞防建設來抗衡沙俄的話,形勢只會是岌岌可危。與沙俄就新疆問題進行對決已經刻不容緩之事,更是箭在弦上的事了。

翻閱大臣王文韶在同治13年11月11日寫得奏摺可以得知,當時形勢緊急。奏摺中這樣寫道:俄人侵擾我伊犁,來勢洶洶。此時,我軍如果退一步的話,俄軍就會乘機進一步。我軍援兵晚一步支援,俄軍就會乘勢進攻。形勢已經相當緊急了。

當時,左宗棠早在同治10年就看穿了沙俄的野心,他指出,沙俄垂涎我國的西陲邊地已久,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他一再呼籲,如果新疆丟失,則沒有要塞可守。西部區域如果繼續孱弱下去,最終會被沙俄吞併。

收復新疆有著宣戰的意圖

收復新疆可以抵禦沙俄侵略。沙俄對於中國領土的蠶食是越來越嚴重。晚清時期沙俄看著中國內部混亂,乘機來「撿漏」。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之後,清朝政府統治下的國家已經千瘡百孔,太平天國起義讓晚清政府疲於應付。

沙俄這批外來狼,野心不小,好似永遠餵不飽的惡狼,對於清朝政府統治下的中國領土覬覦完一處,又想佔領另一地。清政府在其威逼利誘之下,被迫籤訂了《璦琿條約》。

沙俄看到清政府是個軟柿子可以隨意粘,直接出兵強佔了邊境的大量領土,又厚臉皮地想出「調停有功」的藉口,讓清政府訂立了《勘分西北界約記》。清政府在和沙俄籤訂的各種各樣條約中,百萬計數的土地就一下子變更了產權人,直接轉為了沙俄的財產。

沙俄並未就此收手,反而越演越烈。1871年,沙俄故伎重演,想要憑藉再次出兵伊犁,企圖達到侵佔新疆的目的。如果這次讓沙俄得逞的話,沙俄肯定會繼續侵吞中國其他區域的。這是貪婪的本性決定的,既然中國的土地這麼容易得到,怎麼能錯過。

清政府也意識到,一味地妥協、退讓,並不會給自己帶來好日子,反而會招來更大的禍害。如果這次和沙俄硬碰硬,實實在在地幹上一架,說不定能讓沙俄看到中國不是好欺負的,給沙俄一大震懾,也讓沙俄收收心,不再如此猖狂下去。

愛國偉人的力挺

收復新疆的決定做出,當時是有著曲折的故事的。清政府內部,對於收復新疆這件事存在著不同的聲音。有話語權的李鴻章並不同意這樣做,是左宗棠極力推動下,最終才得以敲定的。

左宗棠在爭取保住新疆這件事上,除了曉之以理,與李鴻章在政見上針鋒相對外,左宗棠的決心是一點都不含糊的,他直接在慈禧面前拿出了命做抵押。

在左宗棠的力挺下,清政府才下定決心收復新疆。但當時給左宗棠的實在支持實在太少了,打仗必要的經費都不能予以保障。左宗棠想盡辦法,自籌軍餉、自建隊伍。

鎮壓叛軍的需要

新疆一直是清政府的「痛」,新疆內部的民族成分十分複雜,而且各民族都不安分,叛亂程度很高。

最為令清政府頭疼的一支是阿古柏。阿古柏在混亂當中,侵佔了新疆南部,並順勢建立了反動政權。阿古柏為了站穩腳跟,想將「新疆」作為獨立國,還與英國勾結,謀求英國的支持。這讓清政府大為光火。

清政府要決定收復新疆,與鎮壓阿古柏率領的叛軍有著很大的關係。這樣做可以讓清朝政府挽回面子。

所以說,清政府收復新疆主要重點還在於鎮壓叛軍,徹底粉碎沙俄的侵略野心並不是主要的。從當時左宗棠收復新疆後,伊犁仍然在沙俄手中就可以看出,清政府當時的實力有限,只能保住新疆,這確實是沒有辦法的事。

外東北地廣人稀,而且天高皇帝遠,當時的國力、軍事實力實在難以支撐清政府管理好這片區域。在利弊權衡之下,清政府只能對其放任為之。

清政府玩命似的要收復新疆,和新疆的戰略地位有關。新疆是一片事關全局之地,失去後會引起後續一系列的不良結果,領土只會陷入一丟再丟的窘境。

當時,也正是清政府中有著左宗棠這樣傑出的政治家,他能站在清帝國生死存亡的高度,分析新疆地緣政治形勢與國際安全之間的關係,才讓清政府徹底清醒了,最終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捍衛國家領土安全。

外東北和新疆相比之下,看似是輕易放棄了。實則是清政府的無奈之舉,當時政府的治理能力實在太「low」,只能先管理好新疆這個「大西瓜」,放棄外東北這個「芝麻」。

對於戰略地位不如新疆這般重要的外東北,清政府當時是無暇顧及的,「棄車保帥」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能力有限時,聚焦能力管好關鍵的,是應有之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香港島和九龍半島能收回來,而外東北收不回來?
    香港的香港島、九龍與外東北一樣,都是列強強迫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性質都是割讓的,不是租借。香港的新界(目前基本是荒山)是租借的,租期99年。1997年,中國不僅和平收回了租借到期的新界,還收回了永久割讓的香港島、九龍半島。為什麼同為永久割讓,外東北至今沒有收回呢?
  • 面積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外東北咋丟的?清朝:防漢人白送的!
    大明:我們的圖們江入海口和臺灣咋算》當中,我們介紹了清朝喪失外東北和臺灣島。那麼,面積多達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外東北,究竟是怎麼喪失的呢?很多人都知道,外東北丟失時,根本一仗未打。趁清王朝與英法聯軍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沙俄趁火打劫。鹹豐八年四月(1858年5月),通過恐嚇黑龍江將軍奕山,雙方籤訂《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裡土地全部劃歸俄羅斯。
  • 丟失的外東北:失去的100萬平方公裡土地和日本海出海口
    在歷史上,這片土地先後為夫餘、室韋、黑水靺鞨、女真等部族與遼朝、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政權的統治。到了19世紀,清朝政府與沙俄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這片土地從中國領土被俄羅斯侵佔,直至今日。以中國視角,上述地區位於東北外側,與「東北」對應。
  • 外興安嶺請別為我哭泣!失去外東北為何會讓中華民族痛徹心扉?
    在今天我們出版的中國和世界地圖上,在俄羅斯遠東的地圖上,很多地方除了有俄羅斯的官方名稱,後面還帶著括號,括號裡面是「海參崴」、「雙城子」、「伯力」、「廟街」、「海蘭泡」、「外興安嶺」、「庫頁島」等中文名稱,這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操作,代表著在中俄兩國報團取暖的大背景下,我們依然不忘屈辱歷史的基本態度。
  • 貝加爾湖曾屬於嶺北行省,清朝正處於盛世時期,為什麼要放棄?
    到了清朝雍正年間,在為清朝與沙俄劃定邊界的《布連斯奇條約》、《恰克圖條約》籤訂之後後,最終貝加爾湖徹底與中原王朝隔絕。沙俄的崛起和野望有人會說,康熙的時代不是清朝最鼎盛的時期麼?為什麼也要割地,讓這個美麗湖泊從此與我們分離呢?這要從當時俄羅斯帝國的崛起說起了。
  • 外東北對於中國多麼重要?讓東北地區擁有12000公裡的海岸線
    外東北地區,也就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被迫割讓給俄國的土地。1858年,俄羅斯逼迫清朝籤訂了《璦琿條約》,割佔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60萬平方公裡土地。1860年,俄羅斯逼迫清朝籤訂了《北京條約》,割佔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的40萬平方公裡土地。
  • 為什麼說是清朝奠定了中國的版圖?看最新高中歷史書是如何說的
    對於清朝奠定中國疆域的說法,目前已經是學術界的共識,也被絕大部分中國人認可。雖然清朝在後期籤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但是前期的功績不可以忘記。說得難聽點,清朝失去的外西北、外東北150萬平方公裡土地,也是清朝自己打下來的。如果沒有清朝,整個新疆、蒙古就基本被俄羅斯兼併了,談何「自古以來」。
  • 為什麼說清朝奠定中國的版圖?看清朝如何打下1316萬平方公裡江山
    為了在東北尋求夥伴對付後金,明朝皇帝籠絡漠南蒙古以對付後金,雙方爭奪的焦點轉移到了漠南地區。當時漠南蒙古的林丹汗崛起,他試圖統一蒙古各部,但後金興起讓他力不從心,於是林丹也決定和明朝聯合。1619年,漠南蒙古正式與明朝結盟,隨後林丹開始了後金的挑戰。林丹汗以「四十萬蒙古國之主」自居,蔑稱努爾哈赤為「水濱三萬女真之主」,警告努爾哈赤不得進犯廣寧。
  • 同樣是失地,為何我們能收回香港卻不能收回庫頁島和海參崴
    隨著新中國建立,中國人民站了起來,不但廢除了列強在中國的一切特權,還分別在1997年、1999年收回了被西方列強搶走的香港和澳門。但是包括庫頁島和海參崴在內的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外東北地區卻一直無法收回,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是外東北地區和香港地區的性質不同。
  • 沙俄曾專門針對清朝制定了個計劃,若實現,清朝會變小一半
    他們希望能效仿對小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那樣的做法,將中國變成一個「黃俄羅斯」。 那麼,這個計劃究竟是怎麼回事,最後又是為什麼沒有實現呢? (沙皇尼古拉二世) 所謂「黃俄羅斯計劃」,是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擬定的一個侵略中國的計劃。這個計劃的最終目的,是要從新疆的K2,一直到海參崴畫一條線。
  • 外東北和蒙古的丟失,如何惡化了我國的安全防衛形勢
    當時的中國是東北亞中亞的有力參與者,外蒙東北新疆西藏幾大板塊拱衛中原核心地區,在海上琉球也在像清朝進貢,不過由於清朝的海禁政策當時沒有將海上的這一優勢挖掘出來。假如今天的中國還保有外蒙和外東北,首先中國的戰略態勢將大大提高。
  • 【地理探究】從明朝皇帝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的反應看明朝和清朝對...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東北大量的八旗軍隊被調往內地對付英法聯軍和太平軍,導致東北防務空虛。俄羅斯在1858年和1860年佔據了東北100萬平方公裡土地。清朝此後,放開了移民禁令,使得大量的流民湧入東北,東北人口迅速增加。清朝末期,正式在東北地區設立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清朝後期雖然失去了東北100萬平方公裡,但是依然強於明朝1434年後的200年龜縮於遼東的局面。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也只有金國和清朝對黑龍江管理不是羈縻的。
  • 如果外東北仍為我國領土...
    遼寧省大連市海參崴乃至整個外東北地區兩個世紀以前原系清朝時中國領土。如下圖所示,「外東北」所指之地位於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加上江東六十四屯和庫頁島(今稱「薩哈林島」),總面積合計一百多萬平方公裡。早先東北原始民族夫餘、室韋、黑水靺鞨、女真曾在此居住,後為遼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統治。清康熙年間,在歐洲誕生的沙皇俄國擴張至此並在外東北與清政府發生戰爭。
  • 左宗棠為了收復新疆,特意向外國銀行借錢,為什麼專挑利息高的?
    清朝到了鹹豐皇帝時期,局勢已經很混亂了,西方列強很想吃掉清朝這塊唐僧肉,而太平天國也想推翻清朝的統治,真可謂是內憂外患,民不聊生。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這時候出了一大波英雄豪傑,比如曾國藩、胡林翼、彭玉麟,當然還有民族功臣左宗棠。
  • 清朝和俄羅斯和領土談判:貝加爾湖真的自古以來就是屬於中國嗎?
    在東方,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和中國清朝在尼布楚進行了領土問題談判。這一次談判奠定了以後中俄之間170年的邊疆局勢。在第二年,雙方籤訂了《尼布楚條約》,以外興安嶺作為兩國的分界線。實際上,清朝作了很大的讓步,那就是放棄了貝加爾湖一帶的領土要求,這是怎麼回事呢。 貝加爾湖,是世界淡水儲量最大的湖泊,它幾千年來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西伯利亞南部。
  • 清軍南下造成東北空虛,噶爾丹發兵北京,康熙帝被迫放棄貝加爾湖
    明朝末年,中國東北女真崛起,建立後金政權,他們在沒有入關統一全國之前,即已統一了西至貝加爾湖、東至海的廣大地區。所謂有得必有失,女真建立大清後,選擇入關南下與大明爭奪天下,由於清朝本身人口稀少,兵力捉襟見肘。
  • 晚清滄海事 下卷 13 新疆淪陷(七) 清朝政府在新疆的懷柔政策,為什麼不能阻止極端穆斯林的叛亂?
    可是獨獨一個新疆,卻自從清朝的國力下降以後,就再也沒有太平過,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很多過去的書都告訴我們,穆斯林在新疆發動叛亂,是因為清朝政府對他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但是我要告訴你,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我們以庫車(包括沙雅縣),在1857年發生的一件事為例,來看一看清朝政府,到底在新疆是怎麼統治的?
  • 元朝和清朝對中國疆域方面的貢獻,這些地方都是他們打下的
    元朝雲南行省三、清朝統一了新疆,使西域重新回歸中原王朝懷抱。提到新疆,大家一定能夠想到新疆的前身:西域。漢武帝在位時,為了擊敗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擴大了漢朝在西域的政治影響。同治四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哲德沙爾汗國」,盤踞新疆大部。同治十年,沙俄派兵侵佔新疆伊犁。西北遭遇巨大危機。清朝經過海防塞防之爭後,於光緒元年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用了兩年時間,收復除了伊犁之外的廣大區域。光緒七年,清朝與沙俄議定《伊犁條約》,次年清政府收回伊犁。光緒十年,為了加強對新疆的管理,新疆正式設省。
  • 清朝只有漢人和滿人留辮子嗎?新疆和西藏等地的人為何不留辮子?
    「易服剃髮」主要是針對的漢人群體,對新疆、西藏、蒙古這些地區反而沒有嚴格的控制。因為清朝入主中原後,漢人是主要群體,地處偏遠的地方,即使命令達到,也很難達到管理的目的。回疆剃髮反而是賞賜和中原地區的強制不同,回疆的剃髮是一種賞賜,這是至高無上的獎勵。漢人一開始也不接受這種怪異的習俗,甚至發生過很多流血事件,因為在漢族人的思想觀念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可是清兵入關就要求漢人改變習俗,這確實容易引起方感。
  • 你可曾記得外東北,外西北和外蒙古
    你可曾記得外東北,外西北和外蒙古導語:現在的中國以陸地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位居與世界第三。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的資源,曾經不禁讓多少國家眼紅了多少次。但是,你知道嗎?其實中國曾經的國土面積,比這還豐富、還遼闊。在歷史的變化進程中,中國的領土和疆域也在不停的發生變化,有的地區在發展中失去了,有的地區同樣的也在發展中加入了。那麼曾經中國失去的幾塊最可惜的地區,你都了解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