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2022年,冬奧會將在北京舉行,到時候,北京將會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也舉辦過冬季奧運會的城市。1924年1月25日,歷史上第一屆冬奧會在法國的夏蒙尼舉行,距今已有百年。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更是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時期,當時的運動項目遠不及現在這樣豐富多彩,最多時也只有20多項,且主要集中在田徑項目。那麼,兩千年前的中國,又有哪些運動呢?《兩漢社會生活概述》中就有詳細的記述。同時,小編還要推薦給大家黃現璠先生的《唐代社會概略》,看看「打毬」和「拔河」這兩項運動在唐代有多火。
漢代的一般人民所喜愛的遊戲,還有蹴鞠和彈棋。蹴鞠就是打球。古代的鞠是拿韋(皮)來做的,裡邊填滿了絨毛,打起來也仍能跳動的。在漢代,還闢有鞠室(球場)。打球的人分成兩隊,進行比賽,爭取勝負。這在當時是為著人民習武和鍛鍊身體用的。後來各階級的人士都喜歡這種遊戲,但是統治者的帝王蹴鞠遊戲過於勞累,就改習了彈棋。彈棋可能是賭輸贏的,也就有僥倖的現象。
勞動人民勤儉耐勞,本有積蓄的美德。他們把剩餘的五銖銅錢積蓄在能進而不能出的小口瓦罐子裡,叫作撲滿。有的撲滿下刻有「日利」二字,每天把五銖錢裝進去,積少成多,到裝滿了錢的時候才撲開來使用。這種器物,一直到現代仍然是兒童們喜歡的玩具,可以從小養成儲蓄、勤勞節約的美德。地主老財剝削農民,發了財還想發財,就做了搖錢樹。近來在河北滿城所發現的漢中山靖王劉勝墓中有二十個行樂錢,每個錢上鐫有「起行酒,樂無憂,飲酒加,自飲止,樂乃止」的三字押韻的辭句,與漢代《急就章》體例相同。這些類似漢代文人雅賓飲酒行樂的酒籌的發現,為研究西漢文獻增添了一項新的資料。
除了上面所說類以酒籌的「行樂錢」而外,當時漢代統治階級士大夫中有「雅歌投壺」,以及「六博」「格五」等遊戲。投壺足以鍛鍊身體,尚不失為技術性的遊戲;至於「六博」「格五」,雖講究其技藝的精良,然屬於賭博的性質,有其積極性的一面,也有其頹廢消極性的一面,當分別觀之。
在漢代,有郭舍人善投壺的記載。投壺遊戲,玩耍時為把箭能投在壺內,必須熟練技術,聚精會神,身手俱到,才能百發百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至於六博中用的箸、棋、局三種道具中,箸是「以竹為之、長六分」的筷子;棋是在局上行走的圓形棋子,分黑白二色,共十二枚;局是畫有方格的棋盤。六博的時候,先要投箸,看誰先走,然後行棋。憑投箸和行棋的技術,來決定勝負。至于格五,《漢書•吾丘壽王傳》有「以善格五召待詔」。格五的形象,《漢書》註上說得很難於理解,不過據宋代人著《演繁露》記載:
五子之形,兩頭銳尖,中間平廣,狀如今之杏仁。凡子悉為兩面,一面塗黑,黑之上畫牛犢;一面塗白,白之上畫雉。凡投子者,五皆現黑,則其名曰盧。盧者,黑也,言五子皆黑也。則五犢隨現。此在樗蒲為最貴之採。挼木而擲,往往叱喝,使致其極,故亦名呼盧也。其次是五子四黑而一白,以次而降。然至五子,每每不同,故亦或名梟。
梟也是獲勝的一種。這是指著唐代的《五木經》而說的。五木是沿襲著格五而來的,它的戲玩方法,相去當不很遠,所以《晉書•鄧艾傳》說「六博得梟者勝也」。後來所說的「呼盧喝雉」,全是形容酗酒賭博的景象。韋曜著《博弈論》說:「至或賭及衣物,徙基易行,廉恥意馳,而忿戾之色發;其所志,不止一枰之上,所務不過方罫之間……」王符《潛夫論》說:「今人奢衣服,侈飲食……或以遊博持掩為事。」以「相隨博弈數負進」,負是輸了,進是贏錢。有的博者甚至拿衣物來作賭注。
唐人遊戲,門類多端,有跳舞、鬥雞、賭博、拔河、角牴、狩獵、打毬、蹴毬、雙陸等,就中打毬、狩獵,最能溺人。《唐國史補》卷下云:又有擊毬畋獵之樂,皆溺人者也。
高祖之子元吉,寧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獵。《新唐書》卷七九《高祖諸子列傳》云:
「元吉喜鷹狗,出常載罝網三十車,曰:『我寧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獵。』」
至於打毬,上自皇帝,下及人民,莫不戲此,今所謂「球迷」者,大有人在。
至於科舉新進士,且有打毬會,藉以聯絡感情。
唐代打毬,特闢毬場,與今日無異。
毬在空中,人坐馬上以杖擊之,馬奔愈速,擊愈命中。始稱高手。
騎人擊毬,且使之「旋環如風」,虐待夷人,亦已甚矣。
拔河遊戲,來源甚古。相傳春秋戰國,楚將伐吳,即以是為教戰。封演《封氏聞見記》云:
拔河,古謂之牽鉤。襄漢風俗,常以正月望日為之。相傳楚將伐吳,以是為教戰。梁簡文臨雍禁之,而不能絕。古用篾纜,今(唐)民則以木麻長四五十丈,兩頭分系小索數百條,掛於前,分二朋,兩勾齊挽。當大之中,立大旗為界,震鼓叫噪,便相牽引,以卻者為輸,名曰「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