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2020-12-26 騰訊網

清宮劇是近些年來比較熱門的電視劇,其內容都是圍繞清室宮廷展開,要麼寫實、要麼戲說、要麼穿越,總會惹到無數觀眾的眼球關注,甚至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至今被人反覆細品的清宮劇也有很多。

比如寫實一點的《康熙王朝》,戲說一點的《鐵齒銅牙紀曉嵐》,穿越劇《步步驚心》,《甄嬛傳》更是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這些劇中塑造的人物性格鮮明,人物形象也都會給人一種極強的帶入感,讓人回味無窮。

看到劇中的俊男靚女時,很多角色都成為了觀眾的偶像,圈了不少粉。尤其男主俊灑閒逸的背影,拖著長長的粗辮,顯得玉樹臨風,毫無違和感,甚至還會感覺清朝的髮型很帥。然而真實的清朝男子髮辮並非如此,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一、印象中的清朝辮

我們都知道清朝男子留髮辮,這也是滿清男子的主要特點,尤其看了近些年來的電視劇,清朝辮的印象在我們的腦海口已經是「根深蒂固」。

看到所有的清宮劇基本都是以兩耳和頭頂為分界線,前面剃光,後面留髮,在腦後梳成長長的一根辮子,大概是清宮劇看得多了已經成為審美習慣,也或許男主形象塑造過於真實,讓我們感覺清朝男子的髮辮絲毫沒有影響心中的地位,甚至還有一點酷酷的時尚感。

雍正是這兩年演繹版本比較多的清朝皇帝,拿《步步驚心》和《甄嬛傳》來說,吳奇隆相對年輕的形象給人一種冷酷出塵的感覺,他的背影,長長的髮辮繫著發繩,尤其他特殊的怪癖,不讓別人摸他的髮辮,好奇心驅使更加讓人關注他髮辮。

而《甄嬛傳》中陳建斌主演的雍正則是塑造的老成穩重的形象,華麗的龍袍,沉穩的腳步,背後不動的髮辮顯得角色格外的歷練與威嚴,雖然後宮讓他「管理不善」,但人物性格演繹得非常飽滿,更貼近真實的人性。

這些逼真的人物角色把我們一次次帶回到清室皇宮,感受爾虞我詐的同時,對清室的禮節、習俗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這也是我們為何感覺清朝髮型很帥的原因,過於真實和完美的演繹往往會給人一種很強的舒適感。

只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史實」,其實清朝的辮子並不是清宮劇所演繹的那樣美感十足,清朝辮子在歷史上不僅非常醜陋而且還屈辱無比,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下歷史上清朝辮子的真相。

二、清朝的「剃髮令」

清朝是滿族統治者的天下,追本溯源,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後20年時間裡逐漸統一全國。

在多爾袞入關後兩次發布了「剃髮令」,這也是為鞏固滿洲人對全國的統治所頒布的鐵腕政策之一。

《滿清稗史》中記載:越一年,南方大定,乃下發之令,其略曰:『自今布告之後,京城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盡行剃髮,若規避惜發,巧辭爭辯,決不輕貸。』聞是時檄下各縣,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之語,令發匠負擔遊行於市,見蓄髮者執而剃之,稍一抵抗,即殺而懸其頭於擔之竿上,以示眾。」

漢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衣冠服飾,兩千年的傳統習俗與思想已經深印在人們的腦海中,《孝經》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成年之後就不可剃髮,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

而滿族本來是騎馬打天下的少數民族,常年在馬上騎射奔波,為了避免頭髮在騎馬時影響視線,便把四周的頭髮剃光,只留下一小撮頭髮梳在腦後,並且認為髮辮是真魂棲息之所,視為生命之本,在戰場上陣亡的八旗將士,必將髮辮帶回故裡,隆重埋葬,稱「捎小辮」。

不要以為這時的清朝髮辮是影視劇中的形象,歷史的真相是,滿族男子要把大部分頭髮剃掉,只留腦後小手指細的一綹,擰成繩索一樣下垂,以一枚銅錢大小的留髮面積為標準,因此稱為「金錢鼠尾」式。

這就是滿清男子的標準髮型,用現代人眼光來看也是非常醜陋的髮式,在古代更是讓人無法接受的「巨變」,漢人的尊嚴受到了挑戰與侮辱,顧炎武《斷髮》詩中寫道:「華人髡為夷,苟活不如死!」

「剃髮令」一頒布激起民憤,在滿清的強行鎮壓與屠殺下,發生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慘案,其主要原因就是「剃髮令」剃的不僅僅是頭髮,更代表著屈辱,士可殺不可辱,更何況是受之父母的髮膚呢!

只是在滿清的鐵腕壓制下,最終大多數百姓選擇了屈服,對於百姓而言誰當權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活下去,這也是人的本能反應。可以說在清朝初期階段,男人都是「金錢鼠尾」式的髮型,不僅醜還屈辱,但人人敢怒不敢言。

三、清朝髮型的演變

歷史在發展,清朝男子的髮型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或許清室皇族已經感受到了「金錢鼠尾」式髮型顯得不夠莊重,或許是群眾的力量在慢慢影響著統治者,「金錢鼠尾」辮的發量也開始逐漸增加。

到了嘉慶年間,留髮已經增加四到五枚銅錢的面積。1799年,嘉慶四年,中川忠英於長崎在《清俗紀聞》一書的繪畫中,一側背站立的教書先生頭頂蓄髮,編一長辮垂於後背,其長度已達腰部,辮尾有髮帶繫結。

畫中的教書先生的髮辮已經開始蓄髮,大概有四五個銅錢的面積,雖然執行的依舊是剃髮政策,但在發量上已經開始有所增加,由原來的「鼠尾」變成了「豬尾」。

時間再過近百年後,清朝的辮子又發生了變化,發量又在不斷的增加,並且大多數人是把額角兩端,引一直線,依此直線剃去直線以外之發,也就是「半瓢式」,通俗點說就是「陰陽頭」,發量由「豬尾」變成「牛尾」,這個髮型一直到清朝滅亡才結束。

並且在清末時期,男子髮辮還起著一定的保護作用,上陣殺敵時把辮子盤在脖子上避免冷兵器時代的刀砍槍刺,這是意想不到的古人智慧。

小結

通過以上的了解我們可以看到,清朝辮子不公醜還意味著屈辱,不熟悉歷史的朋友想不到清朝辮子還有這樣多的變化與慘案在裡面。只是時代在變遷,人的思想也會產生變化,一些與「美」相違背的事物終歸會回到原點。

知道了清朝辮子的真相,回憶曾經的那些清宮劇,似乎只有聶遠在《如懿傳》中所塑造的乾隆皇帝外形與史實更接近,只留了後腦部分的頭髮,雖然不是「金錢鼠尾」式,但也不是「半瓢式」,巴掌大小的蓄髮與真實歷史有些「超前」,好再說明劇務也是用心了,畢竟在看臉的時代,演員塑造那麼醜的「鼠尾」形象也是不願意的。

就像是恐龍身上有毛一樣,很多時候事物的最終結果還是要尊重史實,影視劇帶給我們的是娛樂與休閒,但不能改變歷史的真相,作為一名知識廣博的觀眾更要理性看待歷史劇,欣賞即可,不能被劇中所塑造的形象所誤導哦!

參考資料:《滿清稗史》《孝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不知從何時開始,清宮劇開始在電視上「霸屏」,雖然近來有減少的趨勢,但還並未徹底絕跡,與其他年代的電視劇相比,清宮劇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劇中所有的男性都留著「辮子頭」,俗稱「陰陽頭」!
  • 清朝人的髮型真是「陰陽頭」?別被古裝劇騙了,真實的辮子長這樣
    而那時候,亦有許多人都不願意剃頭,多少人就這樣死在了清軍的刀下。而圖為清前期一位男子的髮型,為「金錢鼠尾辮」。頭髮在腦後留下小小的一撮,然後捻成細細的辮子,辮子要可穿過銅錢中間的那個孔。而金錢鼠尾辮是早期女真族還在密林中時的發行,由金兀朮最先打造,到後金時期才稍有改變。而這種造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當年的族人們可以更好的在密林中穿行,也便於在戰場上廝殺。
  • 清朝的辮子有多醜?真的不堪入目,原來我們被清宮劇騙了這麼久
    最近幾年電視節目都快被清宮劇刷屏了,各種風度的王爺和皇帝,多姿多彩的後宮佳麗,清一色都是顏值擔當,這可迷壞大江南北的宮鬥迷。 很多人都想穿越到清朝,主要原因是覺得清朝人的服裝髮飾很好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清朝辮子是怎麼樣的呢?歷史上真實的辮子並沒有影視劇中的那麼好看,就算現在的小鮮肉也很難駕馭。
  • 清朝的辮子有多醜?簡直不堪入目,不要再被清宮劇騙了!
    清宮戲都是一群髮際線沒了一大半的阿哥和皇上和頭上頂一堆東西的妃子們每天撕逼嬉戲打鬧的畫面。尤其是這些清朝的皇帝和王爺們全是這種陰陽頭,前半部分剃乾淨,後半部分編成髮辮。
  • 別再讓清宮劇給騙了!這組清朝老照片告訴你真實的御前帶刀侍衛!
    別再讓清宮劇給騙了!這組清朝老照片告訴你真實的御前帶刀侍衛! 觀眾印象中的御前帶刀侍衛就是清宮劇裡的那樣,個個英姿颯爽,氣宇軒昂,甚是帥氣。可從這張清朝老照片裡來看,清朝帶刀侍衛長相很是普通,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英俊瀟灑,看來我們平時都被清宮劇騙了。
  • 清朝髮型真是「陰陽頭」嗎?別被影視劇騙了,其實是這樣的
    ——《思文大紀》清宮戲的服飾髮型可以說是在大眾螢屏上獨樹一幟的存在。戲中男性角色的髮型被觀眾們笑稱為「陰陽頭」,因為角色頭髮的前半部分要被剃除乾淨,後半部分則要保留下來編成一條長辮子,然而這種「陰陽頭」的歷史出現時間是在清朝末期。由此可見,很多清宮戲都存在歷史失實這一問題,這才使得明明處於兩個時空的皇太極和溥儀,竟然能夠梳著一模一樣的髮型。
  • 歷史揭密:清朝髮型真是「陰陽頭」嗎?別被電視劇忽悠,真實髮型一言難盡
    別被電視劇忽悠,真實髮型一言難盡隨著清宮劇的熱播,我們都知道清朝時的髮型和服飾與歷朝歷代都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男子都要剃髮留辮子,因為髮型怪異甚至被人戲稱為「陰陽頭」,不過其實嚴格來說清朝時的髮型並不是如此,不要被電視劇忽悠了,真實的清朝髮型其實更醜,在剃頭令最嚴格的時候其實清朝男子的髮型叫做金錢鼠尾。
  • 歷史印記:清朝髮型真是「陰陽頭」嗎?別被電視劇忽悠,真實發
    別被電視劇忽悠,真實髮型一言難盡隨著清宮劇的熱播,我們都知道清朝時的髮型和服飾與歷朝歷代都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男子都要剃髮留辮子,因為髮型怪異甚至被人戲稱為「陰陽頭」,不過其實嚴格來說清朝時的髮型並不是如此,不要被電視劇忽悠了,真實的清朝髮型其實更醜,在剃頭令最嚴格的時候其實清朝男子的髮型叫做金錢鼠尾。
  • 清朝男人髮型的由來 清朝男人為什麼要留辮子?
    清宮戲一直是電視螢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也從中了解到了清朝是要留辮子的。「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從滿人入關以來,中國男人的髮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也一直被西方人侮辱為豬尾巴,那麼這個清朝為什麼要留髮呢?明萬曆二年,努爾哈赤的祖父及父親被明軍所殺。
  • 清宮戲都是騙人的,清朝辮子頭其實是這個樣子的
    現今看的清宮戲裡滿族男子都梳著陰陽頭,就是頭髮的前半部分剃掉,後半部分編成髮辮。實際上歷史上真正清朝髮式是金錢鼠尾,就是留的髮辮要比小拇指還細,要能穿過銅錢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幾乎就是光頭)到了清朝後期才形成了今天看到的那種「牛尾辮」的樣式,以前的畫風可是相當清奇的,相信現在的所謂的偶像、小鮮肉也是很難駕馭的。
  • 清朝的髮型真是「陰陽頭」嗎?別再被電視騙了!現代女性很難接受
    如今不少古裝電視劇,都是以清朝為主題,很多女生也誕生了穿越回清朝的想法,和那些帥氣的阿哥們有一番交集,清宮劇的最大特色,莫過於他們的「陰陽頭」了,這種髮型並非很多人能夠接受得了的,然而清朝髮型真的是這樣子嗎?可不要被電視劇騙了,清朝人的頭髮也在時有改變,而現代的女性,恐怕是很難接受的。
  • 清朝為何頒布「剃髮令」,並且強制漢人留辮子頭?
    有人說,你喜歡的明星顏值能否經得住考驗,讓他演一次清宮劇就可以了。不同於古時成年後不得剃髮,男女皆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頭髮的漢人,滿族男人的髮型皆是把前顱剃光,後腦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辮子頭很考驗人們的顏值,那麼,歷史書上,顏值基因並不高的滿族親貴們為何要留此髮型,又為何頒布「剃髮令」強制漢人也留辮子頭呢?  其實我們在清宮劇裡看到的清朝男子髮型,並不是滿清初期的髮型,清初滿人的髮型是頭頂只有金錢大小一片頭髮,蓄做手指粗細的小辮子,辮子須得能穿過清銅錢的方孔才算合格,這種髮型被稱為金錢鼠尾。
  • 百年難得一見:清朝富婆「做頭髮」多費時間,別被《甄嬛傳》騙了
    但是古代女子做頭髮卻是一項大工程,特別是清朝。翻看清朝相關的妝發過程發現大多比較繁雜,特別是清朝權貴女子「做頭髮」,一點都不像《甄嬛傳》等清宮劇裡面那麼輕輕一挽隨便簪上幾支釵的髮式那麼輕鬆,可以說是被《甄嬛傳》帶來的假象矇騙了多年。那些繁瑣的髮型也不是誰都能做的起,只有清朝那些富貴人家才有這麼多空閒的時間慢慢梳理自己的髮型。
  • 清朝規定必須留辮子,那麼光頭該怎麼辦?
    辮子及腰,閒庭信步,看花開花落,聊天地人生;辮子繞脖,奮戰沙場,徵東南西北,為江山統一,這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男子留辮子的朝代。在宮廷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清朝的男子長衫大辮子的形象,這也是中國人給洋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國外很多辱華的宣傳畫裡面,中國人就是這種形象,昏庸的清朝害了中華幾百年。
  • 百年難得一見:清朝富婆「做頭髮」多費時間,被《甄環傳》騙多年
    我們經常看到清宮劇裡面各嬪妃髮型美麗獨特,帶著沉重華麗的頭飾,搭配華貴的衣裳以及標配花盆鞋,日行攀比爭奇鬥豔。 尤其是《甄嬛傳》中,每一個人物的髮型都別具特色,符合人物形象,每一款髮型都非常美麗讓觀眾喜愛不已,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電視劇中的髮型似乎都很簡單很容易做成,完全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但實際卻並非如此簡單,真實的清朝富婆們做髮型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心裝扮才能出門。
  • 清朝人的「辮子」究竟有多髒?英國女子:看吐了,飯都吃不下!
    在清朝統治者的「暴力威懾」下,漢族男子不得不違背祖訓,剃髮留辮,以求生存!值得一提的是,清宮劇中所演繹的「陰陽頭」並不是清朝最初的髮型,「剃髮令」所規定的標準髮型是「金錢鼠尾」式!  據史料考證,1799年之前,也就是乾隆帝之前,清朝的髮型變動不大,頂多就是所留頭髮從一錢大小變為三四錢大小,依舊是細細的一縷!  1799年之後,髮型的變動就比較大了,很快就從三四錢大小變為五六錢,八九錢,留髮面積越來越大,直至變為我們在清宮劇中看到的「陰陽頭」。
  • 清朝的男子都留著辮子,他們是怎麼洗頭的?
    現如今有著很多的古裝電視劇,在眾多的古裝劇當中,關於清朝的電視劇是最容易分分辨出來的,只要一看裡面男性留著的髮型,我們就可以分辨出當時的時代是清朝還是其他的歷史時期。其中的道理好玩君自然不需要多說,那就是因為清朝的男性,普遍都留著長長的辮子,這是其他的朝代所不具備的。
  • 清朝時女性的髮型是什麼樣的?影視劇上的髮型太假了!
    在清宮影視劇中,男性的髮型幾乎都是千篇一律,從清初到清末,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在原有的髮型上細微調整一些。而女性的髮型就不一樣了,從清朝到清末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樣的變化呢?另外,清朝女性的髮型是怎樣變遷的呢?
  • 中國最「帥」氣的清朝髮型.金錢鼠尾
    有人說清朝的金錢鼠尾髮型太「帥」氣了。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清朝髮型——金錢鼠尾。一款被西方人取笑了三百多年的髮型。大家從古裝劇裡看到的清朝「大辮子」,那是晚清時期的陰陽頭。真正的金錢鼠尾髮型流行在清朝初期。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清兵入關以後,多爾袞下達了剃髮令,明朝所有人員都要剃髮留辮,否則斬。就連最受器重的吳三桂也改變不了這一重大決策。
  • 清朝的辮子,真的是電視劇裡那樣嗎?一開始的樣子很難看
    直到滿清入關,強制推行辮子頭,才讓天下人換了髮型。至於那些不願意換的,都被殺死了。不過清朝初代的辮子,和我們印象中電視劇裡的還是有些不同的。最初的清朝髮型,真的就只是一條辮子。我們熟悉的那種半頭式,直到清朝中葉才流行起來。接下來就讓我們聊聊,清朝的辮子是如何發展的。在清朝的初期,辮子真的就只是辮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