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壽家臺門:書香濃鬱故事多……

2021-02-25 紹興晚報

  壽家臺門(三味書屋)因為出過秀才、舉人和朝元,而成為遐邇聞名的書香門第,更因為魯迅曾在這裡受教於壽鏡吾先生,成為聞名天下的一個私塾,從而為國內外遊客所嚮往。

壽家臺門鬥 

  3月26日,籠罩於一片微雨中的壽家臺門,突然出現了一片小小的熱鬧景象,在眾多遊客中,一支20人左右的祭祖隊伍格外惹人注目,他們是壽家的後代,來自北京、珠海、金華、杭州、舟山以及紹興本地,為紀字輩的曾孫和德字輩的玄孫兩代,其中壽鏡吾曾孫女壽紀瑜年紀最大,現年91歲。據此次活動的發起人和組織者,壽鏡吾第五代孫壽林(壽德林)介紹,壽家後代如此大規模的尋根祭祖還是第一次。

  記者採訪了幾位壽家後代,了解了壽家臺門內一些鮮為人知的往事。

  這個臺門裡  

  出過一個偷跑出去趕考的朝元  

壽家臺門第二進「思仁堂」

  壽家臺門由壽鏡吾的祖父峰嵐公於嘉慶年間購置,總建築面積795平方米,前臨小河,架石橋以通,西有竹園,與周家老臺門隔河相望。

  至今,壽家臺門的格局基本保持了原樣。

  第一進臺門鬥的西邊,有天井,有一小方竹園,竹園的北邊是廂房。第二進為大堂前,用於祖宗忌日祭祀、紅白喜事、貴賓接待等。額枋懸掛著「思仁堂」匾一塊。穿過天井,即第三進——座樓,這裡分別是小堂前、書房和壽鏡吾先生當年的臥室。從第三進往東,就是壽家臺門的東廂房,分南、北兩部分。北邊的廂房即為魯迅先生的讀書處——三味書屋。

  參觀壽家臺門,首先會見到臺門鬥的隱門上方懸掛著的「文魁」匾,它靜靜地散發出書香門弟的氣息。文魁是古代科舉制度中對舉人的一種稱呼,壽鏡吾20歲那年考取秀才後再沒有走進考場,「文魁」匾與他無關,這匾是他兄長壽子持所懸掛的,他在光緒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舉人,此匾用來光耀門楣。

  壽家臺門出了一個秀才和一個舉人,已是光宗耀祖的事了,想不到壽鏡吾的次子壽鵬飛更厲害,考中了朝元(即殿試一等一甲)。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正逢執掌朝廷大權的慈禧太后七十壽辰,為了增加喜慶氣氛和選拔人才,清政府決定增加一次全國會考,壽鵬飛在保和殿全國優貢會考中,一舉奪魁。這也是中國科舉考試的最後一位朝元。「不過,我爺爺壽鵬飛的這個功名是偷偷跑出去考的。」壽鏡吾第四代孫壽紀揚老人在靠近東廂房的過道上告訴記者,當初,這裡是三樓三底,太爺爺一度在這裡「一夫當關」。這是怎麼回事呢?太爺爺是一位品行端正的飽學之士,一生厭惡功名,自考中秀才後不再應試,終身以坐館授徒為業。他不但自己遠離科考,還不讓兒子去應試。當他知道兒子壽鵬飛堅持走仕進之路後,便將他關在家中樓上,派專人看管,還改築了樓梯,家人進出都要經過他的房門前,以便掌握動向。壽鵬飛眼見正面突圍無望,只好請母親幫忙,坐著竹籃從二樓的窗口攀繩而下,逃出家中,進京赴考。

  壽鏡吾對此大為生氣,將兒子壽鵬飛的「朝元」匾從壽家臺門搬到了老家諸暨江藻鎮,表示與兒子「各走一邊」的意思。  

  魯迅先生讀過書的桌子  

  是如何失而復得的  

壽家後人在三味書屋合影 

  祭罷先祖鏡吾公的壽家後代走出臺門後,壽紀揚先生忽然記起了幾件事,拉著記者折回東廂房。

  他先是對著陳列在三味書屋內木頭做的教方(類似於戒尺)說:我的父親跟我說過,我太爺爺十分節儉,他所用的教方不是木頭而是竹片。接著又指著那張刻有「早」字的課桌,講述了它當年失而復得的一段往事。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三味書屋的一批課桌被有關部門借用,時間一長,那些桌子被不斷挪動,換了地方,搞不清放在哪兒了。其他桌子倒還好說,魯迅先生用過的桌子意義就不一樣了,因此壽家人迫切希望找到它,後來憑藉桌子上面刻有「早」字這一特徵終於將它找回。  

  後花園的兩棵桂花樹  

  是陳毅元帥提議補種的  

壽家臺門(三味書屋)入口 

  壽家後代分兩次把壽家臺門以捐贈等形式交給政府。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壽鏡吾長孫壽積明(曾任紹興中國銀行行長,1949年後任中國人民銀行紹興支行副行長)代表壽家將房屋無償捐贈給國家;2003年,壽家臺門最後一位住戶黃栩老師(壽鏡吾孫媳婦,曾在稽山中學執教)搬走,其後有關部門對它作了維修,與三味書屋合而為一對外開放。

  陪同壽家後代的紹興魯迅紀念館的一些人士向記者介紹,上世紀五十年代,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前來紹興參觀魯迅紀念館,當他在三味書屋的後花園聽陪同人員講到「這裡曾經有兩棵桂花樹」時,提議不妨加以補種。

  陳毅的這一提議不久就得到了落實。  

  一部《壽氏家譜》  

  如何留存至今  

  據黃栩的女兒壽紀芳介紹,從壽家臺門走出去的後代分布在北京、深圳、杭州、台州、金華等地,很少回來,「留守」紹興的後代經常會到這裡來看看,開始是她一個人來,「主要是清明和冬至期間過來,在鏡吾公的畫像前獻一束菊花,鞠幾個躬」,後來妹妹壽紀良等人也加入進來,曾在柯橋區福全工作30多年的姐姐壽紀鍾退休後花兩年時間繡了一幅《四季平安》(牡丹圖)送給紹興魯迅紀念館,希望以此來祈求壽家臺門以及魯迅故裡的時時平安。

  這次壽家後代的組團祭祖主要是一本《壽氏家譜》引發的。

  壽紀芳向記者追憶了這部《壽氏家譜》的往事。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思仁堂」裡一批壽家先祖的畫像被搶,壽紀芳聞訊後趕來,痛惜之餘發現《壽氏家譜》(上下冊)倖免於難。為了其免遭不測,大伯壽積明讓她將家譜帶出妥為保管。壽紀芳反覆考慮後做出了自己的決定,她複印了兩份,一份存放在她供職的紹興文理學院圖書館,一份放在自己家中,把原件送到大伯壽積明的長孫壽林(壽德林)那兒。這才讓《壽氏家譜》留存下來。

  「這次活動,主要是壽林(壽德林)和馬鍾偉(壽積明外孫)等人,組織了各地的壽家後代前來紹興尋根,希望把『正直善良,忠厚為人,節儉做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壽家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得到了壽家後代的積極響應。」

  結束採訪後,記者在壽家臺門徘徊良久,感覺這裡每個角落都透著一種傳統文化的氣息,讓人心醉。它不但是壽家良好家風的一個源泉,更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生生不息的一條涓涓細流。

來源:紹興晚報

作者:單建華 文 趙國華 攝 

編審:Soso

相關焦點

  • 盡孝驛站|紹興慢行遊,醉在江南水鄉!
    心心念念的旅行地中,紹興是排在前三位的。受魯迅先生文章的影響, 那些鮮活的場景對人來說吸引力太大了,於是我出發了。受魯迅先生而來,去的第一站當然就是魯迅故裡了。魯迅故裡景區挺大的,逛逛至少要一、兩個小時。
  • 書香潼南·閱讀相伴 潼南區圖書館流動圖書服務走進壽橋 為讀者...
    {"title":"書香潼南·閱讀相伴 潼南區圖書館流動圖書服務走進壽橋 為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tongnan/tongnanxinwen/2020-06-02/2471562.html", "image":"", "smalltext
  • 紹興這座書香之城離不開四種經典味道→
    所有紹興的美味裡面,最臭的三樣東西,黴豆腐、莧菜梗、黴千張都在這一碗菜裡面,但是它臭得有層次,又有鹹鮮味,聞起來很臭,吃起來可香了,是我們紹興的下飯神器。」豆腐軟軟的臭,莧菜清鮮的臭,千張濃鬱的臭,果真是很有層次,那這些紹興特有的臭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廚師 孫國樑:「這個是我們紹興最有特色黴莧菜梗,臭豆腐製作就是用浸泡莧菜梗的滷水,來浸泡臭豆腐。」
  • 廣東河源:共述書香故事 感受書香氣韻
    而小讀者唐茁悅則從《逃離香格裡拉》出發,分享了親情的難能可貴……此外,活動中,穿插的有獎問答活動,也在增添朗讀分享會趣味的同時,進一步引導了讀者「多讀書、讀好書」的閱讀習慣養成,讓書香伴隨孩子成長。在2020年南國書香節舉辦之際,8月28日上午,河源市婦聯聯合河源晚報社、河源市圖書館在河源市圖書館一樓多功能廳舉辦「最美書香家庭」故事分享會,與廣大家庭及讀者一起,講述書香故事,感受書香氣韻。活動相關負責人以及分享嘉賓、家庭代表、巾幗志願者、廣大市民讀者等共100多人參加了分享會。
  • 紹興酒俗
    ,從而形成了紹興一種獨特的文化,即酒俗。而在日常生活中,紹興酒與人們更是密切相關,結婚要喝喜酒,生孩子要吃滿月酒,過生日要喝壽酒,造房子要吃上梁酒,歡迎貴賓要吃接風酒,洗塵酒等。紹興酒俗主要包括人生酒俗、節令酒俗、生活酒俗三大類。人生酒俗包括一個人從出生到壽終的酒俗,出生要有剃頭酒,周歲有得周酒,逢十為壽酒,等到人去世了,還有喪酒,死後生日和死日又要做忌日酒、蠟燭酒席等。
  • 河南報業全媒體走進壽酒集團見證周恆剛塑像...
    壽酒集團太行酒城  豫酒採風,首站壽酒  今年,是全省白酒業轉型發展的關鍵年,經過政府和行業三年多的共同努力,豫酒轉型發展成績喜人、成效顯著4月10日召開的全省白酒業轉型發展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會上,組長劉滿倉要求與會的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廣播電視臺等成員單位,要加大豫酒宣傳力度、講好豫酒故事。在此背景下,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豫酒轉型發展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的本次採風活動正式啟動。
  • 迎恩門 能否承載起紹興人的水鄉情懷?
    這是晚清紹興著名文士李慈銘在其《霞川花隱詞自序》中描寫的迎恩門。這座水陸兩用城門,因古時凡朝廷命官以至皇帝親臨必經此門,故有此名。它是歷史上從杭州進出紹興城的主要水道關隘和物流人流的聚散地帶,寄託著紹興人獨有的商貿情懷。如今的迎恩門風情水街項目經精心打造,重現繁華景象。
  • 重慶城口|「最美書香家庭」故事展播:斯是陋室,書香潤澤
    接下來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吧書香家庭,我們一直在路上李曉婷,是重慶市城口中學校的一名語文教師,喜歡與書為伴;李曉婷的丈夫是重慶農村商業銀行的一名員工,性格開朗李曉婷的女兒才一歲零五個多月,但在家庭氛圍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可愛的妞妞總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在屬於自己的小角落「玩書」。就這樣,在80多個平方的小居室裡,一家人過著平淡充盈著書香的幸福小生活。在書香家庭的旅途中,他們一直在路上,因為讀書是李曉婷一家人源於內心深處的最真誠的愛與渴望。
  • 建發·書香印翠:我的名字,寫在老文教光陰的故事裡
    建發·書香印翠:我的名字,寫在老文教光陰的故事裡 2020-10-16 09:37 來源:浙江在線 / 記者: / 編輯:莊嘉瑋
  • 書香飄萬家|繪本故事:飛天大麵包
    書香飄萬家|繪本故事:飛天大麵包 2020-04-23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史」教育】聞賢醫書香 講「四史」故事
    學習「四史」講「四史」故事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學習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定廣大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提升黨性修養,按照衛健委相關文件精神,結合「賢醫書香」讀書活動的要求,今日午間,我院在學術報告廳舉辦「聞賢醫書香 講『四史』故事」活動。
  • 浙江紹興——有媲美蘇杭的秀景,還有多位大文人的書香氣息圍繞
    這是一個又一個美麗的地方,這是一個又一個被美麗吸引而來的大文人,比如陸遊、王羲之、魯迅…今天一起去紹興看看吧!東湖東湖的名氣,可不只是西遊記中女兒國取景地這麼簡單!紹興東湖作為浙江省三大著名湖泊之一,其低調之美已堪比蘇杭!
  • 書香飄萬家|繪本故事:我去外婆家
    書香飄萬家|繪本故事:我去外婆家 2020-04-25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香浸潤校園 閱讀啟迪心靈
    學生們置身在書香校園裡認真讀書。日前,廣豐小學繼獲得市級「書香校園」稱號後,又被評選為2019年廣東省「書香校園」。校長梁慶助、語文科組長劉芬也榮獲廣東省「點燈人」校園閱讀推廣人稱號。6月3日,記者走進校園了解到,廣豐小學打造書香校園過程中不僅「硬體建設」亮點不斷,也注重閱讀的軟環境營造,用書香浸潤校園,以閱讀啟迪心靈。■校園升級改造讓書香無處不在3日下午,陽光灑進校園,走廊上琅琅書聲縈繞迴蕩。作為一所現代化園林式學校,廣豐小學主體建築和庭園景觀處處滲透出濃鬱書香。
  • 孟昭民 :「壽亭侯印」趣談
    時隔千年,宋朝大文豪、副相洪邁卻在湖北荊門玉泉關一座關廟內看到一枚「壽亭侯印」,此印方四寸,印的上部有一個大環,下連四個小環,據說此印是高宗紹興年間一位漁民在洞庭湖打漁時撿到的,當他得知此印是漢末關羽關將軍的印章時,親自將印章送交潭州(長沙)官府,潭州太守當即派人奉送荊門山玉泉關關廟。
  • 書香中國 從「小我」做起
    書香中國 從「小我」做起 發表時間:2015-03-11   來源:紹興文明網   「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
  • 紹興人的圖書館「朋友圈」又擴大啦!
    來看看紹興怎麼做。省內首家「陽明書舍」開館紹興是王陽明的故鄉,是他生活時間最長、留下遺蹟遺存最多的地方,也是陽明心學的成熟地和最重要的傳播地。近年來,紹興市委市政府致力於打造心學聖城、國學高地,已經連續舉辦了多屆陽明心學高峰論壇,在紹興乃至國內掀起了「陽明熱」。
  • 饕餮紹興(三)
    加工時通常將收穫後的鮮菜整理清洗晾曬17天,放在蔭涼通風處堆放4一5天,菜堆高不超過50釐米,每天上下翻菜一次,防止菜堆發熱變質,堆成黃綠色後,按每百公斤鮮菜3公斤鹽制,逐層排菜撤鹽,每排一次菜踩踏一次,至出菜汁為度。若菜汁不多,可在第二天復踏一次、直至出汁。菜滷出泡,黃熟轉鮮後起缸曬菜。經醃製後未曬乾的鮮鹹菜色澤黃亮、味醇香、質鮮嫩,含胺基酸0.15%,總糖0.34%,全氮0.25%。
  • 壽喜鍋,不是火鍋,卻是海鮮鍋!
    壽喜鍋絕對是冬日裡的一種暖胃神奇,不僅吃起來口感豐富味道濃鬱,湯汁更是鮮美到讓人想多喝兩碗,不過嚴格來說壽喜鍋並不是我們吃的火鍋,不過現在的壽喜鍋叫做海鮮鍋可能會更加合適,因為現在的壽喜鍋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現在的壽喜鍋更像是一份海鮮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