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每10人有1人當老闆,潮汕地產老闆在大灣區「儲糧」足

2020-12-16 一波說

深圳經濟特區發展40年,小漁村起步,今非昔比,已變身為高質量經濟特區,如今深圳每10人有1人當老闆,創業密度穩居全國第一。

房地產是城市的第一面貌,在深圳地產圈,潮汕老闆尤其多。潮汕老闆是「深圳速度」、「深圳模式」創造者之一,也是將南國小漁村變成國際大都市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深圳每10人有1人當老闆,潮汕老闆尤其多

夜色下的深圳街景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國務院提出的決定,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建立經濟特區;深圳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

深圳發展40年,已從南國小漁村變成了國際大都市,即便是今天,「深圳速度」、「深圳模式」依舊是改革開放的標杆、方向之一。截止於2020年初,深圳有8家企業上榜世界500強,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世界500強企業最多的城市。

2020年上半年,即便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衝擊,深圳新設企業數量仍不降反增,也一定程度反映深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度依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新登記企業達15.11家,同比增長14.9%;其中,有超過1.7萬家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

據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若按深圳2019年常住人口1343.88萬人計算,全市每千人擁有企業159家,也就是說:深圳每10個人就有1個老闆,創業密度穩居全國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圳的民營企業數量佔比已超過了96%,貢獻的稅收超6成。

深圳市潮汕商會駐會會長、明珠置業董事長黃育宏

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改革開放「試驗田」,如今又又迎來建設「先行示範區」歷史性發展機遇,深圳40年的發展,把深圳當成「第二故鄉」的潮汕人,佔據了深圳市場的半壁江山。40年歲月更替,深圳一直是許多潮汕人大展身手的重要舞臺,潮汕人也是深圳最具活力的一群拓荒牛,他們也是深圳實現跨越式發展典範奇蹟的受益者之一。

深圳潮商人數眾多,潮商企業幾乎覆蓋了深圳各個產業。到底有多少潮汕人在深圳創業謀生,在深圳這塊熱土挖到人生第一桶金,也許只有數百萬人的粗略數據吧。不過,不要緊,拿潮汕人在深圳「大本營」——福田村來說,這裡80%的居民是從潮汕來,除了普通話外這裡最盛行的交流語言是潮汕話,在福田村的每一個角落,開著各種潮汕風味的美食檔口,堪稱「潮汕村」。

福田村,是許多在深圳潮汕人夢開始的地方,離此地不遠的「華強北」,不也是許多潮汕人實現財富夢想的起點站。

「樹高千尺不忘根,水流萬裡總思源」,潮汕人遠走四方,但忘不了自己的根源。像深圳市汕頭商會,商會logo的背景就是設定為一艘紅頭船,歷史上的「紅頭船精神」在時光中並沒有消散,長存於每一個潮汕人心間。

深圳每10人有1人當老闆,深圳老闆潮汕人多,很多潮汕人在深圳白手起家,也有不少人是特區的「第一代創客」,他們是帶著資金來投資,在這裡二次崛起。比如深圳市汕頭商會創會會長鄭漢明,他在汕頭出生、在汕頭長大,又是在家鄉汕頭汕頭掘到他的第一桶金。上世紀80年代他前往香港發展,1995年又從香港來到了深圳投資興業,旗下事業涉及地產、金融投資、零售及醫療等多元領域。

鄭漢明曾說:「2000年的時候,我們已經在深圳投資了很多方面的企業。建設特區時,這方面我們也參與了很多的建設,道路建設、房產建設,我們都有參與投資。」

一個城市都會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人物,但這個歷史更是由人、事、物三者構成的。同樣生在汕頭的深圳市東方明珠(集團)董事局主席吳開松,也是緣定深圳,在這裡闖出自己一片天的傳奇潮商人物。1979年,他在對越反擊戰當過尖刀連長,屢建戰功,與深圳市潮汕商會駐會會長、深圳市金熙明珠資產管理董事長黃育宏兩人曾經一起扛過槍、打過仗。

更讓人稱奇的是,吳開松、黃育宏這兩位老戰友、潮汕老鄉,棄戎轉業後又成為參與深圳特區建設的第一批開拓者,又是雙雙棄政從商,各自在深圳開拓自己一番新事業。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

鄭漢明、吳開松、黃育宏等,是潮汕人在深圳創業群體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深圳奇蹟,源於創新驅動,在深圳也有很多潮汕人創新驅動的傳奇範例。

曾在鴻海旗下富士康當了十年女工的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有「女版郭臺銘」之稱。1967年出生於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槐澤村貧困農家的王來春,也是一位潮汕最勵志打工女。現年53歲的她,擁有580億元身家,公司市值直逼「老東家」郭臺銘旗下的鴻海。

近來,立訊積極搶攻蘋果訂單,以至於有著名財經評論人高呼:「郭臺銘要小心王來春!」

深圳特區40年來,正是透過像潮汕人王來春這樣的民間力量創新,特區將以創新的「質變」持續帶動GDP成長的「量變」。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潮南成田人,20多年前,還是20來歲小夥子的馬化騰踏進深圳土地時,最流行的一個詞叫「時不我待」。作為在深圳最成功的潮汕人之一,馬化騰如此詮釋潮汕人的文化:「從古至今,潮汕人以敢拼敢闖、勤勞聰明、善於經營聞名於世,做事方面有『種田如繡花』之美譽。特殊的地理因素培養了潮汕人拼搏、務實、精細、團結等特點,先輩們不怕苦、不怕累,靠自己的勤奮和敏銳奮鬥拼搏。」

傳承「敢為人先、艱苦奮鬥、愛國愛鄉、團結友好」的紅頭船精神,潮汕人在深圳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深圳成為創新之都,將創新當成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也和很多敢闖敢拼潮汕人的努力分不開的。

大灣區,潮汕地產老闆「儲糧」足

郭英成(中)出席佳兆業集團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會

深圳地產圈,潮汕老闆特別多。

潮起海天闊,風好正揚帆,很多潮汕老闆在深圳的成功,是時代造就的,窮則思變,也是他們為了改變自己命運逼出來的、拼搏出來的。在2020年上半年行業增速放緩,特別是疫情疊加的背景下,在深圳的潮汕人地產公司表現如何呢?

不少潮汕老闆敢於逆勢而上,商海搏擊顯風流,這裡且舉兩家地產公司為例。

財報,是一公司的「眼睛」,讀懂公司財務報表可以更好地看透一個公司核心競爭力。

8月27日,潮汕人郭英成旗下的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1638.HK)發布2020年半年度業績報告。疫情之下,佳兆業集團今年上半年合約銷售金額360億元,同比增長4%。上半年佳兆業集團收入同比增長11%,達223億元;毛利同比增長12%,達75億元,毛利率33.8%,處於行業較高水平;公司持有人應佔核心淨利潤同比增長25.7%,達34.6億元人民幣。

佳兆業董事局主席郭英成,生於1967年,祖籍廣東省普寧市大壩鎮鐵山洋村。繼2019年度房地產銷售目標首破千億之後,郭英成夢想「佳」速度,今年上半年逆勢而上,交出了一份相當不錯的成績單。

佳兆業2020年中報截圖

佳兆業2020年中報,亮點很多,除了降負增利外,財報裡有二項數據組最受業內關注:即「土地儲備」和「舊改」。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土地資源是房企最重要的發展資源,其總量、結構、成本等因素,關乎一家房企未來銷售去化能力、盈利水平等,此外,擁有優質且充足的土地資源,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核心競爭力之一。

佳兆業的「儲糧」什麼樣呢?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佳兆業共獲得23幅地塊,新增土儲權益建築面積超281萬平方米,收購代價超220億元,平均土地成本約每平方米7900元。按拿地權益建築面積劃分,新增土儲大灣區佔比74%,進一步鞏固集團在大灣區的強大優勢。

截止於2020年6月30日,截止於在全國48個城市合計擁有195個房地產項目,總土地儲備達2680萬平方米,總貨值超5800億;其中大灣區佔比達52.2%,大灣區土地儲備達1400萬平方米。在大灣區城市中,深圳及廣州是佳兆業多年來深耕的重點市場,土地儲備佔比達大灣區市場的41.1%。

佳兆業被行業稱為「舊改王」,作為舊改龍頭企業,佳兆業在城市更新厚積薄發,上半年加速轉化再添亮點,城市更新紅利已經逐步體現在公司財報上。

財報顯示,舊改已成為佳兆業在土地資源稀缺的一線城市獲取項目的重要方式。

上半年雖受疫情衝擊,佳兆業仍成功轉化5個舊改項目,且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其中一個是香港西環的舊樓改造項目,2個是深圳南山區及羅湖區項目,另外2個是位於廣州增城區及南沙區項目。5大舊改項目總建築面積合計811000平方米,整體可銷售資源約270億元人民幣。若按上半年新增土地的權益代價來看,通過舊改供應的土地佔佳兆業整體土地供應約23.9%。

龍光地產2020年中報截圖

在規模上雖不及恆大、萬科等地產航母,作為新一線房企的龍光地產,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之「土豪」,其擁有大量的土地儲備,核心溢利比眾多千億房企還多。

現年54歲的龍光地產創始人之一、龍光集團董事長紀海鵬,祖籍廣東汕頭龍湖,其做事風格以「低調沉穩」著稱,埋頭做事,不愛顯山露水。

和潮汕老鄉郭英成近乎相似,紀海鵬、紀建德兄弟旗下的龍光地產,在粵港澳大灣區深耕近20年,近日公布的2020年中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龍光共計在11個城市拓展了87個城市更新項目,可轉化土儲貨值4549億元,其中約94%項目位於大灣區。

在財報裡,龍光集團董事會主席代表管理層致辭中表示:儘管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基於優質充裕的土地儲備,本集團業績繼續穿越周期,穩健增長。

與佳兆業類似,城市更新也是龍光地產高價值優質土儲的主要來源,且94%在大灣區,且貨值大、價值高、具有顯著的先發優勢,可保證未來繼續實現穩健的權益銷售增長及可觀的核心盈利。

深圳地產界,潮商大咖特別多,佳兆業郭英成、龍光紀海鵬是代表人物之一,像寶能姚振華、星河黃楚龍,還有「寶安雙雄」賴海民、賴海宏兄弟等,都各自闖出自己一片獨特的發展天地。

40年來,從改革開放的窗口、「試驗田」,到建設「先行示範區」,深圳特區一直是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典範;在新的時代背景及趨勢下,深圳房地產運作模式及趨勢,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中國房地產未來趨勢,潮汕老闆多是深圳地產界佼佼者,不妨多瞧他們幾眼吧!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相關焦點

  • 說說深圳40年:每10人就有1個老闆
    數說深圳40年:每10人就有1個老闆 世界500強從0到8逆襲 導讀:40年來,深圳吸引了大批創客、企業紮根,多家知名企業在這裡誕生、成長、壯大,為這座城市發展注入活力。 數據顯示,深圳市每千人擁有企業159家。也就是說深圳每10個人就有1個「老闆」,創業密度穩居全國第一。
  • 數說深圳40年:每10人就有1個老闆 世界500強從0到8逆襲
    導讀:40年來,深圳吸引了大批創客、企業紮根,多家知名企業在這裡誕生、成長、壯大,為這座城市發展注入活力。數據顯示,深圳市每千人擁有企業159家。也就是說深圳每10個人就有1個「老闆」,創業密度穩居全國第一。
  • 莫給潮汕貼標籤,潮汕人是膠己人,更是深圳人
    如果逛菜市場時,看到賣青草的小店(青草鋪)或者豐富的海鮮、滷鵝,那店家八成就是潮汕人。買薄殼時鑑定老闆是不是潮汕人,就看有沒有贈送一把「金不換」;買菜讓老闆多搭兩根蔥,也必是潮汕人的常規操作;操作的喧鬧聲中,還能經常聽到十分較真的討價還價聲……
  • 進擊的鵬瑞地產:深圳豪宅IP 能否複製到大灣區?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2017年,許家印把恆大總部搬到了深圳南山區。他也在附近安了家。成功把房子賣給許家印的人,是一個畢業於清華的58歲男人,叫徐航。徐航是深圳鵬瑞地產的董事長,許家印在深圳住的房子,就是鵬瑞地產開發的深圳灣1號。
  • 深圳最有錢的100個人裡,有多少是做地產的
    據說深圳每170個人裡,就有一個身價千萬的。頂級富豪更是以千億計算!最近喜茶創始人闖入深圳富豪榜百強的通稿遍地都是,於是我好奇的看了一下榜單上,深圳富豪百強有多少是做地產的。最終統計的結果:這百強裡有18人(家族)從事地產及地產相關行業,現在就一一介紹給你們!
  • 潮汕人個個爭做老闆,富豪雲集,原來這幾點很重要!
    潮汕人在我們印象中就是有錢、會做生意、精打細算、富豪雲集…個個爭做老闆,寧願打一塊錢的生意也不打十元的工。「潮汕人」還被人們稱為「東方的猶太人」不難看出潮汕人做生意意識很強,個個都很聰明,從之前首富的李嘉誠和黃光裕到現在的馬化騰個個都是潮汕商人,還有海外很多富豪基本都是潮汕人居多,可謂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錢賺的地方就有潮商,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 潮汕人:來了深圳就要當老闆
    在深圳,潮汕老闆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從城中村的腸粉店老闆,到繁華CBD的房地產大老闆,都是潮汕人的身影。說起潮汕老闆,第一印象是有錢。大部分潮汕人從小就在「寧可睡地板,也要當老闆」的氛圍中長大,在血液裡埋下了賺錢當老闆的種子,隨著年齡和閱歷增加,一步一個腳印最終走上了成功之路。另一個不得不提的是,潮汕老闆對茶的執著:辦公室必備一整套雕花實木茶桌,搭配紫砂壺茶具及茶葉。無論做什麼事,先食杯茶再說,喝茶之間一筆生意就這樣談成了。
  • 每三個珠海人裡有一個潮汕人,珠海已成潮汕第二故鄉?
    去過珠海的朋友對這座城市應該印象蠻好的,特別是近幾年,粵港澳大灣區深度發展,珠海借著政策紅利起飛,在各行各業皆有突破,城市面貌也越來越好了。但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珠海有很多潮汕人。民間數據統計,潮汕人佔了1/3,無論數據真假,這應該是潮汕地區以外,潮汕人聚居佔比最多的一個城市了,可能很多人會感到奇怪,廣州,東莞,深圳不是離潮汕地區更近嗎,為什麼最多的不是這幾個城市呢?偏偏珠海成為了第二故鄉?
  • 深圳地產創二代浮出水面:朱鼎健、李奕標、賴俊霖、黃德安、黃大衛...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會會議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2020榜單和深圳地產40年40人40品牌系列榜單,深圳房地產行業創二代開始浮出水面! 在新的徵程中,深圳將如何帶領大灣區實現創新升級,繼續領跑? 8月30日,正值中共中央、國務院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第1個周年。
  • 在深圳「悶聲發大財」的,潮汕地產大佬
    有一天,黃茂如還有哥哥黃世再,以及黃茂展、黃振華等六兄弟,被父親拉到一塊,父親要告訴他們一個重大的消息。這名退休老兵,看到兒子們過得清貧,再也藏不住心中埋藏了10年的秘密了。他對兒子們說:10年前,我在深圳布吉買了一塊地,現在你們可以拿去賣了。
  • 春天的故事—深圳地產四十年(上)
    為了找一個合理合法的理由與香港商人合作,甚至跟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一幫人用了幾天時間翻遍了《列寧選集》。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總算找到了這樣的一段話:「……住宅、工廠等,至少是在過渡時期未必會毫無代價地交給個人或協作社使用。」駱錦星連夜向市委書記張勳甫報告。有了理論支撐,投資的路也算走得順暢。一位香港老闆騎著自行車到深圳來,坐在一個破凳子上談成了這次合作。
  • 【農曆6月24日】看看潮汕老闆們今天都做了什麼?
    【農曆6月24日】潮汕地區的老闆節在歷史文化名城揭陽,有著在農曆六月廿四,這一天,老闆就備辦三牲五果,祭拜招財爺,拜完,就將這些東西用來招待自己的夥計了。所以在揭陽,向來有「六月廿四,財主請夥計」的說法。後來也有些老闆棄繁從簡,就乾脆發現金髮紅包或者直接發禮物給大家,當然也不乏有些「鹹澀」的老闆,假裝不知道,但據說財神爺(財神爺節)喜歡對員工大方的老闆,庇護他們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 那一年,地產老闆踏上綠茵場
    2011年6月25日,富力收購瀕臨解散的深圳鳳凰足球隊,更名為廣州富力足球隊。同年,廣州富力獲得中甲聯賽亞軍成功衝超。 2014年1月30日,綠地與上海申花聯盛足球俱樂部籤署資產轉讓協議,接手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隊名隨之更名為上海綠地申花隊。
  • 低調的潮汕富豪:坐擁千億資產不上市,原因竟是「不差錢」
    而且,潮汕人往往是比較有個性,總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比如潮汕人哪怕身上只有幾十元,也要努力爭先做老闆,很多潮汕人都是從十幾歲幫助家裡看店做生意,或在鄉親的店裡幫忙,很早就學會了經商的本領。那麼說到我國那些低調且神秘的潮汕富豪,大家會想到誰呢?
  • 兩個打工妹在深圳賺千億身家,一個靠老闆起家,一個直接嫁給老闆
    不過她們從到深圳之後,也展現了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王來春到了郭臺銘的工廠之後才發現,這裡跟想像中完全不一樣,生活條件非常差,工作又非常苦。大夏天宿舍沒有風扇,而且全部人是睡一個大通鋪,晚上熱到完全睡不著。工廠也沒有自來水,每次洗澡就要去1公裡外的村落裡面挑水,水質也非常差,做出來的飯常常都是紅色的。
  • 從泥瓦工到千億身價,潮汕大佬中的奇人,地產界的「老乾媽」!
    不借錢,不上市,他曾是地產界的「老乾媽」!40年前,他還是深圳建築工地一名「打工仔」,如今是千億地產掌舵人,深圳最大的隱形富豪之一;2018年10月29日,全球首個商業AI星座首星「星河號」成功入軌。這顆衛星由國星宇航設計研製,其幕後老闆就是他。
  • 58同城、安居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商業地產報告》:深圳、廣州搜索...
    自《綱要》正式面世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無論在經濟發展還是科技創新領域都成為最具創新活力的地區之一,商業地產的發展也迎來了新變化。12月15日,58同城、安居客發布《報告》,報告顯示,大灣區廣東9個城市中,深圳、廣州搜索量佔比最高,辦公需求逐漸往大城市周邊擴散,大灣區內部數據中心仍具長期投資價值。
  • 第一太平戴維斯:大灣區物流地產市場租金、價格雙增長
    7月1日,國際領先的房地產顧問第一太平戴維斯於廣州及深圳兩地聯機直播《大灣區物流指數》報告發布會暨物流地產市場的機遇與挑戰論壇。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南區市場研究部主管謝靖宇聯同深圳副董事總經理、投資部主管吳睿、華南區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部董事徐憶及深圳產業地產部董事龔勇高探討物流地產市場走向,並實時解答網上提問,吸引來自大灣區及國內其他地區的觀眾及媒體參與。過去十年,物流地產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最快、最炙手可熱的板塊之一,且疫情之下其熱度依舊不減。
  • EDG電子競技俱樂部老闆是何許人也?與王思聰很相似
    目前中國地產圈的富二代存在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地產二代們的偏好似乎和創一代喜歡賺錢不同,地產二代更喜歡新業務。他的父親是知名的潮汕地區地產開發商合生創展的老闆朱孟依,市值超過百億,他的家族還擁有銀行保險業的股份,家族勢力很大,活脫脫的房二代。2019年《胡潤百富榜》顯示,朱孟依家族達到295億。外界也常將張峻的富德系、姚振華的寶能系、合生朱孟依家族以及周澤榮的僑鑫集團視為潮汕四大財團。
  •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黃世再:深圳的未來要超越紐約
    來源: 鳳凰網房產深圳站鳳凰網房產訊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人類的奇蹟城市 | 深圳地產40年盛典於2020年8月30日下午兩點正式開始。深圳市潮汕商會榮譽會長、大中華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黃世再先生在主題演講中說到:如果再給我們企業家100年就是到2100年,那麼這100年的發展便是大發展。最近經常有講我們糧食恐慌,我今天告訴大家我們無需恐慌,我們中國是有智慧的,中國的糧食,中國的體制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