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
斑馬能不能騎?
古人為什麼不騎斑馬打仗?
有沒有哪個地方的人騎斑馬的?
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類不騎斑馬而選擇騎馬的呢?
(認真看,圖中小朋友騎的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毛驢哦)
這難道是巧合?
顯然不是....
地球上動物怎麼多?真正被人類馴化圈養起來的動物,只有那麼一些,比如馬.... 那為什麼另一些動物沒有被人類選中呢?
最近,有人用視頻,用科學嚴謹的方式分析了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個原因,投入產出的問題
比如牛,它吃進去草,產出來牛肉,既然草是遍地都是的,而且人不吃草,牛不會跟人搶草吃。
但是人吃牛肉啊,所以養牛,用草來換牛肉,那自然是划算的。
然而,老虎呢?
它吃進去肉,產出來的也只是虎肉……
10磅的草,牛吃下去能產出1磅的牛肉,
但是吃下10磅的肉,老虎吃下去也就值長出了一磅的虎肉...
既然牛肉的卡路裡跟老虎肉差不多。
所以如果人要馴化老虎來吃虎肉的話,吃一塊虎肉還得先餵丫10塊牛肉。那人類還不如直接吃這10塊牛肉不是麼!
好吧,
這就是為什麼 那些食肉動物一般都沒有被古人馴化成為肉用家畜。
所以古人就挑了一些吃草的,又不挑食的,
或者雜食的,啥都能吃的那些,訓練成了家畜。
第二個原因,你最好找一些友善還關得起來的動物啊
假設你是剛開始的人類,你想抓一些動物來圈養起來,那抓啥呢?
抓老虎?獅子?熊?猩猩?或者豹子?
最好期待他們先別吃了你。
好吧,
那麼友善的動物? 不少食草動物就這麼映入了古人類的眼帘。
然而,食草動物那麼多,也不是什麼都好養。
非洲水牛? 發起脾氣來就是個移動坦克。
河馬? 一直保持著非洲殺人數的記錄……
長頸鹿?
發起火來連獅子都怕...
熊貓??
養熊貓投入的精力和產出完全不成比例啊
不危險的?那抓羚羊?
它們神經高度敏感,你還沒靠近,它已經逃得不見蹤影了。
就算你花了老半天終於捉住一隻羚羊,它們的彈跳功力實在太強,圍欄根本就困不住它們。
所以,最後被人們當做家禽圈養起來的動物,一般是豬,羊,雞,這些好抓,又好控制的動物。
第三個原因,繁殖能力
繁殖太慢的動物,都被古人拋棄了,人類要的是那種隨時可以交配,一生生一窩,生完一窩沒過多久又再生一窩的動物!
而且最好,
繁殖之後,還必須長得快!
比如雞!
豬,每4個月就能生10隻。
那麼舉個反例?
如果人們養的是大象...
養2年還是小象,養5年還沒發育成熟,養9年雌性大象才能發育成熟,養15年雄性大象才能發育成熟。
為了吃口大象肉,要等到何年馬月?
更別提,一隻大象長大要吃掉多少東西!
所以這些長得慢的,繁殖率低的,就不會成為家畜。
第四原因:動物的家庭觀。
舉個例子,
馬和斑馬,為什麼人們最終選擇把馬圈養起來?而不是在斑馬背上衝鋒殺敵?
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斑馬脾氣不好,總是喜歡互踢互咬,
見到繩索還條件反射的特別激動。
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們的家庭觀。
首先,馬是一種有群體觀念的動物,
一個馬群,你很快就能找到誰是領頭馬。
整個馬群也有特定的等級結構,每一匹馬都知道自己在馬群裡的地位是啥。
所以人們只要找到一個馬群,馴服領頭的那隻馬,那整個馬群都會把那個人當成新的首領...
所以,人類比較喜歡圈養那些家庭觀念比較強的動物,這樣控制其中一隻就能控制住一整群。
還有一些動物跟人類長大後,會把人類當作老大,很自然的就跟著人類到處跑,人類當然就喜歡養它們了,多省事~
一些被圈養的牲畜會認為人類是他們家庭的一部分,就是給他們供食物的家庭成員...
雞?
他們也會逐漸逐漸選一個領頭雞出來..
只不過他們選到最後,把人選成了他們的領頭雞....
那麼斑馬??
斑馬雖然平時也是成群結隊,但是這主要是為了待在一起抵禦外敵的安全考慮。
但是! 他們完全沒有家庭觀念啊!
如果你抓住其中一隻斑馬,其它斑馬基本不會鳥你。抓就抓吧..
而且就算你抓住一隻想要馴化它...
斑馬這種生物.. 只是外表長得像馬...
腦子裡....
完全是另一種生物啊...
各種倔脾氣.. 在古代那個沒有抗生素的年代裡... 被斑馬咬到一口,恩,你基本上就掛了.
好吧,就是上面這幾個原因,只有4個全部滿足,人類才能順利的把這動物馴化圈養,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世間動物品種千千萬,
這麼多年下來,人類也就只在養這麼些家禽家畜而已....
好吧
最後的最後
雖然從古到今確實有不少人騎上了斑馬....
最後結果都不太好就是了-。-
掃描下方二維碼,更多產品詳情盡在華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