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願意打內戰,而被蔣介石撤職的國軍將領,都有哪些!

2020-12-18 騰訊網

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在成功完成北伐事業後,國家基本上算是得到了形式上的統一。但是,當時,全國各地還擁有許多擁兵自重的大軍閥,他們表面歸順蔣介石,但背地裡卻是陽奉陰違。如西北軍馮玉祥,晉綏軍閻錫山,桂軍李宗仁,這幾家雖然與蔣介石不和,但是他們的信仰是一樣的,奉新三民主義。然而此時,在中華大地上還有一支信奉馬克思主義的紅軍部隊,因此,三民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也形成了水火不容的態勢。

加上蔣介石本人,一貫採取是一個領袖,一個主義,一個黨派的主張,對信奉馬克思主義的紅軍視為天敵,必須剷除。所以在北伐戰爭結束後,百姓過了一段時間的太平生活後,中華大地上又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內戰,史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不過在1931年的918事變後,再到1937年的盧溝橋事件,讓打了許多年的內戰國軍們,放下眼前一切恩怨,共同抗擊侵略者,這一次合作史稱第二次國共合作。

蔣介石

然而,在八年抗戰結束後,我國又進行了長達四年的內戰,史稱解放戰爭。雖說,當時國軍將領大多聽從蔣介石的話參加了這場內戰。因此,從1927~1937年,再從1946年到1950年的時間,在中華大地上發動的戰役,都可以稱之為是內戰。

然而,在這14年的時間裡,有兩位國軍將領因反對內戰被蔣介石撤職。

第一位是金鼎漢,他是雲南人,畢業於雲南講武堂。在軍校讀書期間與我黨的朱老總關係甚好。這兩位當時都是有志青年,恰好志氣相投,都懷有一顆報國之心。然而,兩人後來的命運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從軍校畢業後,朱老總加入了紅軍,之後成為紅軍總司令,在後來成為我國十大元帥之首。而金鼎漢則是加入了滇軍,之後又加入了國民革命軍,憑藉著戰場上的出色表現,得到了蔣介石的欣賞,並擔任軍長職位。然後在中原大戰結束後,蔣介石派他去江西剿匪(和紅軍作戰),但是,金鼎漢不願意打內戰,故意放水,惹惱了蔣介石,從軍長的職位直接給擼下來。從此離開了部隊,再也沒有領兵打仗了。不過金鼎漢也很幸運,沒有成為蔣家王朝的陪葬品,在1949年他跟著盧漢起義,加入我軍,任了市政協委員,直到1967年病逝。

陳紹寬

第二位是陳紹寬,他是國軍中一名海軍將領,官至一級上將,屬於是國軍中的高官。然而,在抗戰結束後,蔣介石又發動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亦稱解放戰爭。如果說金鼎漢是反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被撤職的國軍將領。那麼,陳紹寬就是反對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被撤職的國軍高級將領。

在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命令陳紹寬運兵進攻解放區,但是他拒絕了執行蔣介石的軍令,不願意打內戰。一氣之下的蔣介石免去陳紹寬的海軍司令一職,在軍政部成立海軍處,由陳誠兼任處長。從此,陳紹寬告老還鄉,在家過著平淡的日子,每天粗茶淡飯,看看報紙。要知道,陳紹寬曾經三次向蔣介石遞辭呈,但是蔣介石都沒有批准,因為,他知道陳紹寬是一位難得的海軍將領。但就是因不願意打內戰,而被蔣介石撤了職。

相關焦點

  • 內戰急先鋒張靈甫戰死,傷心欲絕的蔣介石,還處罰了哪些將領?
    抗戰結束後,最支持蔣介石打內戰的,肯定是蔣介石一手締造的黃埔系。這個派系是以蔣介石馬首是瞻,老蔣說一,他們不會說二,同樣,他們對蔣介石忠心,蔣介石自然也很重用他們。因此,在蔣介石決定打內戰時,黃埔系將領也是最積極,最拼命,成為內戰的急先鋒。然而要是說,在蔣介石的嫡系將領中,最賣命地,還得當屬畢業於黃埔四期的張靈甫。
  • 皖南事變時,這個國軍將領拒絕執行命令,被顧祝同撤職查辦
    李樹正時任第三戰區作戰參謀,參加這樣的軍事行動是分內之事,但他不願意手足相殘,就以「生病」為由拒絕了。 顧祝同幾次親自致電,李樹正也無動於衷,盛怒之下的顧祝同,索性把李樹正撤職查辦。
  • 蔣介石「殺雞儆猴」,哪些高級將領被槍斃?其中有什麼「貓膩」?
    抗戰時期,蔣介石為了穩定軍心,整頓軍紀,安撫民心,先後下令處決了一批國民黨高級軍官。據不完全統計,共有27名國軍將領被處決,其中,上將1人、中將14人、少將12人。筆者仔細查閱資料後,發現這麼一個情況:在被槍斃的國民黨高級軍官中,雜牌軍軍官的官職相對較高,基本都在軍級以上。
  • 泰國要國軍將領跪拜國王,被拒;後為了士兵,國軍將領最終下跪!
    泰國要國軍將領跪拜國王,被拒;後為了士兵,國軍將領最終下跪!怎麼回事呢?1949年,國共內戰大局已定。國軍將領段希文和他的第5軍,李文煥的第3軍共計千餘人流落在了泰緬邊境。之後,這支國軍殘軍遭到了緬甸軍隊的瘋狂圍剿。
  • 參軍的國軍將領都有誰?
    弗朗哥·芬內隆曾說:「所有的戰爭,都是內部的戰爭,因為所有的人類都是兄弟。」這句話十分精闢有意義。可是,從古到今,國與國之間經常有著大大小小的戰爭,我們往往把國家之內的戰爭稱為內戰。抗日戰勝利之後,國共兩黨爆發內戰。
  • 國軍將領中的三個學霸,抗戰時期都很厲害,內戰則一個比一個慘
    國軍將領中的三個學霸,抗戰時期都很厲害,內戰則一個比一個慘 戰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構成,並非是單純的軍隊之間的較量,它永遠都是作為政治和經濟的外延,包括軍事鬥爭、政治博弈、經濟基礎等多方面的因素。
  • 這三位國軍猛將被打殘,逃到蔣介石身邊混得咋樣,擔任什麼職務
    解放戰爭中,大批戰場上俘虜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但也有個別漏網之魚,如胡璉、劉玉章、李彌、孫元良等,他們大多戰敗後,想方設法逃生天國。當這些敗軍之將回到蔣介石身邊之後,又是怎麼混的呢?黃埔四期畢業的胡璉,是陳誠「土木系」中晚期的重要將領,也是國軍中有一定戰鬥力的將領,被解放軍高層稱為「狡猾如狐、狠如虎」。在抗日時期,胡璉因率部在石牌要塞擊敗日軍而聲名鵲起,也成了陳誠和蔣介石重點培養的對象。南北戰爭爆發後,他率領王牌軍18軍與華東野戰軍交戰最多,多次殲滅,但胡璉總是走運,特別是在淮海戰場上。
  • 國軍將領中有三位將軍,擁有福將的稱號,他們都是誰
    福將是指戰場上有福之人,這場戰役不管怎麼打,都能取得勝利。還有就是久經沙場的猛將,卻沒有受過一點傷的人,也稱之為是福將。還有就是在戰場上多次能夠轉危為安,化險為夷的將領,也稱之為福將。 縱觀中國歷史上,有福將之稱的將領,如程咬金,衛青,曹仁,趙雲等將領都被稱之為是福將。那麼,你能知道嗎?
  • 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麾下四位高級將領,各自結局如何
    以上這幾位都是淮海戰役雙方主要指揮官。這場戰役是從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結束。前後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戰役,華野與中野全體將士們都會殲滅敵軍一支王牌兵團與者擊斃司令員。而這些部隊與將領都是屬於蔣介石的嫡系。
  • 抗戰期間,被蔣介石處決的黃埔嫡系將領有哪些?各自的原因是什麼
    黃埔軍校是1924年在孫中山支持下創立的,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黃埔軍校是軍官的搖籃,直到抗戰期間,培養了眾多優秀的軍事指揮官,由於蔣介石是黃埔軍校校長,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一律被蔣視為嫡系,那麼,在抗戰時期,被蔣介石下令處決的黃埔嫡系將領主要有哪些
  • 這兩位國軍將領的妻子,一個忠貞不渝,一個薄情寡義,他被氣癱瘓
    在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軍接連戰敗,許多國軍高級將領也在戰場成為俘虜,像杜聿明、黃維、王耀武、範漢傑等人。在他們被俘後,他們的妻子表現各有不同,像黃維妻子苦等26年,最後患上精神病;像王耀武妻子帶著巨額財產和副官一起跑海外逍遙去了。
  • 解放戰爭期間,分別擔任五個戰區剿總司令的將領都是誰,結局如何
    日本投降後不久,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執意挑起內戰,並為了便於指揮和管理,還特意設立了東北、華北、華中、徐州和西北五個「剿總」司令部,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下當年在解放戰爭期間,這五個「剿總司令」都分別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 他是公認抗日猛將,還是一個書法家,因內戰不力被蔣介石罵是蝗蟲
    在國民黨的將領中,有一人是公認的抗日猛將,並且還是一個書法家,因為在內戰中不力被蔣介石罵是「蝗蟲」,此人的名字叫闕漢騫,出生於1902年,字撥雲,湖南寧遠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1939年,日軍大舉進犯廣州,時任國軍第14師少將師長的闕漢騫派出一支奇兵會同友軍向日軍防守薄弱的翁源、花縣進攻,收復被日軍侵佔國土的同時,為國軍守衛廣州贏得了寶貴時間,被稱為粵北大捷。1944年,闕漢騫升任國軍第54軍副軍長,率兩個師空運緬甸,解盟軍密支那之圍。
  • 有三位國軍將領到臺灣最得勢,胡宗南給老部下敬禮,他卻不敢承受
    國共兩黨在臺灣失利後,國軍中的一大批高級將領被蔣介石剝奪兵權,沉寂了下來,但也有少數人與彭孟輯、高魁元、陳大慶等曾經在大陸得勢的領導,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彭孟輯,黃埔畢業後,抗戰時期任胡宗南部下炮兵團長;內戰爆發後,未直接參與內戰,而是被蔣介石派往臺灣,處理各種暴力事件,深受蔣介石信任。蔣介石到臺灣後,彭孟輯也因無功而被重用。在大陸失去大西北、大西南之後,胡宗南暗中逃往臺灣,蔣介石便開始對他視而不見。雖然曾受過蔣介石的寵愛,卻沒為他殺過人,可謂是期待而失望。
  •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怎麼打都是輸,他們的軟肋究竟在哪裡?
    許多年來,網絡上一直都在熱議一個現象: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將領為什麼會越打越差,部隊戰鬥力每況愈下。而在這些國軍將領中,有不少人曾經是赫赫有名的抗日悍將,他們曾經是日本侵略者的剋星,比如王耀武、薛嶽等。
  • 在八年抗戰期間,黃埔系將領中,一戰成名的將領都有誰
    ——雨果 都知道,在民國時期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集團中,分嫡系將領與雜牌將領。只要是畢業於黃埔軍校的國軍將領,俗稱黃埔系將領。這一類人,絕對算是蔣介石的嫡系,被稱之為是穿上黃馬褂的一類。雖說,這些將領很受蔣介石器重,但是他們在軍事生涯中,也是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戰績。就比如在八年抗戰時期,黃埔系將領也是這場戰役上的主角,他們為民族戰爭的獨立也是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的。
  • 廣西戰役,3個國軍高級將領趁亂逃脫,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2月,廣西戰役爆發,負責守衛廣西國軍將領的是「小諸葛」 白崇禧,而我軍第四野戰軍擔任此次進攻任務。白崇禧眼看大勢不妙,他提前逃到海南島,另外還有3個高級將領趁亂逃脫,那麼這3個國軍將領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 有兩位國軍將領,幾十萬兵完敗,為何蔣介石沒讓他們受罰反而高升
    國共兩軍之中,誰能得到蔣介石的寵愛,那就是誰死了誰忠,誰死了誰不忠,不管是不是嫡系,比如湯恩伯、黃百韜,還是為他打仗,最後戰敗一人逃回來,比如胡璉、李彌等等。在抗日時期,胡璉一戰成名,後來擔任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18軍軍長,多次與華東野戰軍進行國共內戰鬥爭,數次從粟裕手中逃出。
  • 蔣介石兵敗前,總愛給部下寫絕命信,這倆部下被坑後因禍得福
    國共內戰爆發後,蔣介石的八百萬國軍被一一殲滅,由於他在戰略戰術上的失誤和越級指揮,使國軍在遼瀋戰役、淮海戰役中慘敗,損失了幾百萬國軍的精銳。而且自抗日戰爭以來一直跟隨蔣介石的國軍名將王耀武、杜聿明也因為錯誤的戰術被捕,蔣介石在被捕之前都會做出這個招數讓他賣命。
  •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被軟禁後,哪位國軍將領發動兵諫也被軟禁?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強逼蔣介石摒除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聯合國內各抗日武裝共同禦敵,逼於無奈,蔣介石只好同意,再創聯盟,共同抗日,但是對於楊虎城和張學良二人,蔣介石始終放不下心來,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剛抵達南京就被軟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