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將領中的三個學霸,抗戰時期都很厲害,內戰則一個比一個慘

2020-12-23 騰訊網

國軍將領中的三個學霸,抗戰時期都很厲害,內戰則一個比一個慘

戰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構成,並非是單純的軍隊之間的較量,它永遠都是作為政治和經濟的外延,包括軍事鬥爭、政治博弈、經濟基礎等多方面的因素。

所以這就不難理解,很多在抗戰中表現非常優秀的國軍將領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卻一塌糊塗了,畢竟戰爭的勝負,並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的,甚至他們自己在戰爭中的作用或者表現也往往都會受到諸多外在因素的影響。

在國軍的眾多將領中,有這麼三個人學歷之高無與倫比,堪稱學霸,在抗戰中的表現也非常亮眼,但是到了解放戰爭的時候,這三個人的結局一個比一個慘,一個被俘,一個去了臺灣,一個被擊斃。

這個被俘的就是廖耀湘。

廖耀湘,1906年5月16日生於湖南邵陽市新邵縣釀溪鎮回龍村,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卻是壯志在心。1925年,廖耀湘決心南下廣東報考黃埔軍校,但是一家人竭盡財物也湊不夠路費,無奈之下,廖耀湘就近從軍。

但是是金子總是會發光嘛,不過一年之後的1926年,廖耀湘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騎兵科,並且在黃埔軍校的成績異常優秀,但是在1930年的留德考試中,成績排在前三名的廖耀湘卻因為其貌不揚,個子矮小被刷了下來。

最後是蔣介石給了他一次一次機會,把他送去了法國聖西爾軍校,在抗戰全面爆發的前一年,廖耀湘以機械化騎兵科第一名的成績學成歸國。

廖耀湘成名於緬甸戰場,他手下的新六軍戰鬥力強悍,給日軍造成了極為沉重的打擊,並且作為中國軍隊的代表在南京接受日軍投降。

在解放戰爭除期,廖耀湘也有著不錯的表現,曾經在東北給時稱東北民主聯軍的解放軍造成很大的困擾和打擊,但在遼瀋戰役中,大名鼎鼎的廖耀湘兵團,竟然五天的時間裡就被東北野戰軍全殲,自己也成了俘虜。

逃往臺灣的則是孫立人。

1900年12月8日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的孫立人的學歷之高在國民黨軍中只此一人,別無第二家。

孫立人第一個學歷就是北京清華大學,1924年他從清華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直接考到了美國普渡大學土木工程學的三年級。

之後,孫立人深感學建築救不了中國人,決定步入軍旅,於是考入了有「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在之後又開始周遊列國學習先進的軍事思想,成為國軍現代化的先驅。

孫立人成名之戰是在淞滬會戰,他所訓練的稅警總團在淞滬會戰中表現出了正規軍都難以企及的最強大戰鬥力,給予日軍沉重打擊。

但是孫立人主要活躍在緬甸戰場上,連戰曼德勒、胡康河谷、密支那等地,打通了滇緬公路這條生命線,威振異域。

解放戰爭初期,孫立人也在東北作戰,但是因為和杜聿明不和,又調到南京進行行政工作,最後則去了臺灣。

不過孫立人後來被蔣介石蔣經國父子長期軟體,晚景悽涼。

最後就是被擊斃的邱清泉。

邱清泉這個人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抗日猛將,而且破有幾分名士之風,對待一般人無比粗魯,但是對待自己看重的人則是敬重非常。

邱清泉比孫立人小兩歲,最初的名字非常俗氣,叫邱青錢。也是一位投筆從戎的將軍,最初是上海大學的高材生。

1924年考入黃二期工兵科,到了1933年,已經做到了少將,並於次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德國柏林,後又進入德國陸軍大學深造。

學成歸國後參加抗戰,曾在南京淪陷之後深陷南京,九死一生方才逃出,又參加血站崑崙關,從此聲名鵲起,又因為打起仗來不要命,被稱為「邱瘋子」。

淮海戰役期間,邱清泉的第二兵團被圍殲在陳官莊,邱清泉也被擊斃,另有一說是自殺而死。

相關焦點

  • 八年抗戰時期,國軍與八路軍,各自擊斃多少日軍高級將領
    在八年抗戰時期,中華大地上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還有一個是毛爺爺領導的八路軍,也就是紅軍。雖說雙方是友軍關係,但是,只是表面上的合作關係,屬於面和心不和。包括在抗戰時期,雙方都是各自為戰,而且蔣介石還時不時地還會找八路軍的麻煩。
  • 因不願意打內戰,而被蔣介石撤職的國軍將領,都有哪些!
    蔣介石 然而,在八年抗戰結束後,我國又進行了長達四年的內戰,史稱解放戰爭。雖說,當時國軍將領大多聽從蔣介石的話參加了這場內戰。因此,從1927~1937年,再從1946年到1950年的時間,在中華大地上發動的戰役,都可以稱之為是內戰。 然而,在這14年的時間裡,有兩位國軍將領因反對內戰被蔣介石撤職。
  • 抗戰中多少國軍將領向鬼子投降?
    據《解放軍報》文章,1945年抗戰勝利時,偽軍、偽警察、治安軍以及偽滿洲國軍等(下文中如不特別強調,統稱偽軍)加起來有300萬人,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戰中消滅的偽軍則超過了120萬人,總數比在華的日軍還多。
  • 八年抗戰時期,擔任過戰區司令長官的國軍將領,都有誰?
    這樣一算的話,在整個抗戰時期,我國先後設定了12個戰區。那麼,你們知道嗎?這12個戰區都是哪些國軍將領擔任司令長官?第一位是蔣介石,第二位是衛立煌,第三位是胡宗南(胡宗南也是黃埔學生中,在抗戰時期唯一擔任過戰區司令長官的人員)。第二戰區也是在抗戰全面爆發後成立的,管轄之地山西、察哈爾、綏遠三省。而這個戰區的司令長官,從抗戰爆發到結束,都是一個人擔任,他就是閻錫山。在這八年時間裡從來沒有更改過。
  • 三大戰役中,為何淮海戰役最難大?參軍的國軍將領都有誰?
    其中三大戰役,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在這場戰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但是,為什麼淮海戰役是最難打的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參戰的國軍將領都有誰。胡璉:善於防守,有勇有謀「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胡璉被國民黨軍人稱為金門王,在多場戰役中取得成功,名聲大噪。在雙堆集戰役中,胡璉本來不是統帥。但是,當時黃維被我軍包圍,胡璉十分生氣,但又擔心自己的軍隊,便空降雙堆集。
  •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打仗最厲害的4位名將!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打仗最厲害的4位名將!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結束,這場艱難的抗日戰爭歷經14年,給全國人民帶來難以想像的災難。據不完全統計,光是國軍在這些年的作戰中傷亡322萬多人、病亡42萬多,總計損失超365萬餘人。平民約有900萬人死於戰火,800多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1000多萬人失蹤,另有9500萬人成為難民。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中國眾多打內戰的軍閥開始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特別是抗日戰爭前期,國軍一直都是抗戰的主力軍。
  • 這兩位國軍將領的妻子,一個忠貞不渝,一個薄情寡義,他被氣癱瘓
    在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軍接連戰敗,許多國軍高級將領也在戰場成為俘虜,像杜聿明、黃維、王耀武、範漢傑等人。在他們被俘後,他們的妻子表現各有不同,像黃維妻子苦等26年,最後患上精神病;像王耀武妻子帶著巨額財產和副官一起跑海外逍遙去了。
  • 國軍將領中有三位將軍,擁有福將的稱號,他們都是誰
    在蔣介石領導的國軍軍事集團中,有哪三位將領被稱之為是福將嗎? 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蔣介石的五虎將之首就是有福將之稱的劉峙,緊接著是幹將陳誠,忠將顧祝同,飛將蔣鼎文,虎將衛立煌。 劉峙是一位複雜又傳奇的國軍將領,有人說他能徵善戰,是常勝將軍,也有人說他是豬將軍,是一位常敗將軍。在從保定軍校畢業後,他到黃埔軍校任戰術教官。後來蔣介石領導東徵,而劉峙在這場戰役中表現十分出色。
  • 國軍中最牛的一個軍,麾下三位師長,日後都成為王牌軍的軍長
    因為在第五軍成立時,麾下三位師長分別是戴安瀾(200師),鄭洞國(榮譽一師),邱清泉與廖耀湘都擔任過新編22師的師長,除了在抗戰中犧牲的戴安瀾之外,其餘三位,日後都成為國軍五大王牌軍的軍長。第52軍可能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第74軍,第18軍,第五軍這三個軍出的名將是最多的,如74軍擁有的名將有王耀武,張靈甫,李天霞,廖齡奇,餘程萬等將領。
  • 內戰急先鋒張靈甫戰死,傷心欲絕的蔣介石,還處罰了哪些將領?
    抗戰結束後,最支持蔣介石打內戰的,肯定是蔣介石一手締造的黃埔系。這個派系是以蔣介石馬首是瞻,老蔣說一,他們不會說二,同樣,他們對蔣介石忠心,蔣介石自然也很重用他們。因此,在蔣介石決定打內戰時,黃埔系將領也是最積極,最拼命,成為內戰的急先鋒。然而要是說,在蔣介石的嫡系將領中,最賣命地,還得當屬畢業於黃埔四期的張靈甫。
  • 在八年抗戰期間,黃埔系將領中,一戰成名的將領都有誰
    ——雨果 都知道,在民國時期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集團中,分嫡系將領與雜牌將領。只要是畢業於黃埔軍校的國軍將領,俗稱黃埔系將領。這一類人,絕對算是蔣介石的嫡系,被稱之為是穿上黃馬褂的一類。雖說,這些將領很受蔣介石器重,但是他們在軍事生涯中,也是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戰績。就比如在八年抗戰時期,黃埔系將領也是這場戰役上的主角,他們為民族戰爭的獨立也是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的。
  •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一級上將都是哪10個人?沒有一個不是狠角色
    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軍銜,最高檔是特級上將,僅設一人,肩章掛五顆星;而僅次於特級上將的就是一級上將軍銜了,即四星上將。由於嚴格限額,大陸時期國府一共授出17個一級上將軍銜。而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將領中的一級上將僅存10個人(不含死後追授、已故和臺灣時期授予的),分別是誰呢?總結起來就兩條:不是中央軍頂級大佬,就是一流地方軍閥。
  • 廣西戰役,3個國軍高級將領趁亂逃脫,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2月,廣西戰役爆發,負責守衛廣西國軍將領的是「小諸葛」 白崇禧,而我軍第四野戰軍擔任此次進攻任務。白崇禧眼看大勢不妙,他提前逃到海南島,另外還有3個高級將領趁亂逃脫,那麼這3個國軍將領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 國軍悍將胡璉,章逢集大戰,中野三個縱隊沒打過整編11師一個團
    整編11師是國軍傳統王牌部隊,背後所依靠的陳誠系,是國民黨軍中名將最多,威望最大的派系。這支部隊的前身就是國民革命軍18軍,在淞滬會戰,鄂西會戰等戰役,18軍多次給予日軍重創,讓日軍都聞風喪膽。從18軍走出的歷任軍長,如陳誠,羅卓英,黃維,胡璉等人都是蔣介石頗為器重的將領,在國軍中都有很高的地位。
  • 抗戰時期國軍真實戰力,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日本侵華老兵這樣說
    抗日戰爭打響了之後,我們國內也結束了內戰,開始了聯合抗日,當初國內的中央政府,還是國民黨的政府,在抗日初期的時候,國軍是抗戰的主力部隊,當時我黨雖然也有軍隊,但是規模始終沒有國軍大。
  • 抗戰時期國軍十大戰將:身經百戰,實力並沒那麼弱
    提到抗戰時期,不僅僅有敵後戰場,也有和敵人正面硬剛的正面戰場。暫且不提抗戰結束後的解放戰爭,這十位國軍戰將在抗日戰爭時期,絕對稱得上是民族脊梁!第一位 張自忠 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為第一位,絕對不僅僅因為他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
  • 國軍五大主力,每一個軍都擁有一個王牌師,你知道是哪幾個師嗎?
    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分別是第74軍,第18軍,第5軍,新一軍,新六軍,這五個軍戰鬥強,同時在抗戰時期與日軍作戰過程中,也是立功最多的一個軍,所以被世人稱為國軍五大主力。擔任這五個軍的軍長都是黃埔學生,蔣介石的嫡系戰將,一般地方將領根本都沒有資格。
  • 1949年,國軍第19兵團起義,三位重要將領都是誰?各自有什麼態度?
    事實上,第19兵團在起義之前,主要有3位主要將領,他們分別是兵團司令張軫、兵團副司令兼127軍軍長趙子立以及128軍代軍長辛少亭,那麼,這3位將領都有著怎樣的人生?他們對於起義有著怎樣的態度?起義後有著怎樣的結局?下面我就一一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幾位將領。
  • 淞滬會戰中殺敵4萬自損30萬,國軍的德械師,並沒有輸在指揮上
    當時一無海軍,二無空軍,雖然是三個德械師但只有輕裝備,最後也因為日本抗議而停止援助,各地「軍閥」增兵上海,結果沒有火車皮,沒有汽車,只能徒步,有的軍隊走到的時候仗都打完了,連續的高強度奔襲又投入戰鬥,國家整體實力差距太大,國軍雖然在抗戰時期打的比較頑強,但是武器裝備的落後最終還是讓日本佔了上風,日軍的幾百毫米的艦炮,一炮就是整個連的犧牲,一個師上去兩三天就傷亡過半
  • 都是土木系將領,一個病逝一個判處死刑,一個成大校,結局大不同
    都是土木系將領,一個病逝一個判處死刑,一個成大校,結局大不同1949年,國民黨大勢已去,一部分國軍將領為了國家和自己的前途,紛紛在各地宣布起義,包括一些土木系將領,他們主要出自國軍第十八軍第十一師,這是陳誠的起家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