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軍突然向盧溝橋守軍發起攻擊,由此揭開了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面對外敵入侵,全國軍民上下一心共同抗擊侵略者,包括當時的紅軍,也聽從蔣介石的調遣,放下兩黨的恩怨,投入抗日戰爭中,還有許多地方軍閥也紛紛支持老蔣介石抗日決定。而蔣介石本人在面對日本人的威逼下,他沒有屈服,選擇抵抗到底,不像汪精衛選擇當,當代的秦檜,提倡他的曲線救國。
在抗戰初期,全國劃分了七個戰區,後來隨著戰場上的變化,又增加了五個戰區。這樣一算的話,在整個抗戰時期,我國先後設定了12個戰區。那麼,你們知道嗎?這12個戰區都是哪些國軍將領擔任司令長官?
第一戰區是在1937年成立的,管轄之地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北部等地區,都歸第一戰區管轄。該戰區從1937年成立到1945年結束,先後歷任了三位司令長官。第一位是蔣介石,第二位是衛立煌,第三位是胡宗南(胡宗南也是黃埔學生中,在抗戰時期唯一擔任過戰區司令長官的人員)。
第二戰區也是在抗戰全面爆發後成立的,管轄之地山西、察哈爾、綏遠三省。而這個戰區的司令長官,從抗戰爆發到結束,都是一個人擔任,他就是閻錫山。在這八年時間裡從來沒有更改過。因此,閻錫山也成為抗戰時期,唯一一位在一個戰區,能夠擔任這麼長時間的司令長官。
第三戰區也是在抗戰爆發後成立的,管轄之地江蘇、浙江,司令長官蔣介石,馮玉祥都擔任過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然而在1939年,第三戰局發生了改變,管轄之地浙江、福建、江蘇及安徽南部地區。而司令長官也換成由顧祝同擔任,直到抗戰結束。
第四戰區也是在抗戰爆發後,成立的一個戰區,管轄之地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區。第一任司令長官是何應欽,之後由粵軍將領張發奎擔任。
第五戰區也是在抗戰爆發後就成立的,管轄之地山東南部、江蘇北部等地區都歸第五戰區所管轄。第一任司令長官也是由蔣介石兼任,之後由於蔣介石處理的事務太多,忙不過來,就由桂系將領李宗仁代任。後來,又讓劉峙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直到抗戰結束。
第六戰區也是在抗戰時期成立的,管轄之地湖北西部地區,首任司令長官是馮玉祥,之後由蔣介石的嫡系愛將陳誠擔任,等到了1945年又改為西北軍猛將孫連仲擔任。
第七戰區也是在抗戰爆發後就成立的一個戰區,所管之地蘇南、浙北和皖南東部,戰區首任司令長官是四川王劉湘,之後第七戰區更改了戰區管轄之地。1945年改為廣東,司令長官由余漢謀擔任。
以上七個戰局是在抗戰爆發後就成立的,然而到了1939年,蔣介石在全國又設立了五個戰區。
第八戰區是在1939年成立的,管轄之地綏遠、寧夏、甘肅、青海等地區,司令長官是朱紹良,他也一直擔任第八戰區司令長官,直到抗戰結束。
第九戰區司也是在1939年初成立的,管轄之地湖北南部、湖南、江西等地方,這個戰區也是抗戰中期主戰場。司令長官由陳誠擔任,後來由薛嶽將軍代任,直到抗戰勝利。第九戰區在薛嶽司令長官的領導下,成為抗戰時期殲敵最多的一個戰區。
第十戰區也是在1939年成立的,管轄之地陝西一帶,司令長官是蔣鼎文,不過他在1944年,因帶領的部隊在豫中會戰中輕易被日軍擊敗,引咎辭職。之後第十戰區改由桂系將領李品仙先擔任,管轄之地也由之前的陝西改為安徽了。
第11戰區是在1945年成立的,戰區管轄之地平津地區(現在的北京與天津一帶),戰區司令長官是孫連仲。
第12戰區也是在1945年成立的,管轄之地察哈爾,司令長官是傅作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