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劃分了幾個戰區,各戰區的首任司令長官是誰?

2020-12-16 騰訊網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應對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所規劃的軍事部署戰區進行劃分。初期劃分了5個戰區,每個戰區的首任司令官都是當時響噹噹的人物,下面咱們就來簡單回顧下。

第一戰區司令 由蔣介石擔任,戰區主要包括河北及魯北地區,下轄第一、二、十四集團軍。抗戰期間,蔣介石的權力達到頂峰,他集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等要職於一身 ,是中國權力最高者,對於他,大家都很熟悉,這裡就不贅述了。

閻錫山

第二戰區司令 由閻錫山擔任,戰區主要包括晉察綏地區,下轄第六、七、十八集團軍,值得一提的是這十八集團軍就是咱們的八路軍。閻錫山,山西五臺人,民國時期,歷任山西省都督、督軍、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一級上將。解放前夕去臺灣,辭去職務後在明陽山上著書。另外他是近代著名的山西王。

馮玉祥

第三戰區司令,馮玉祥,戰區包括京滬杭地區,下轄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團軍,馮玉祥,北洋軍閥時期,曾任陸軍第十六混成旅旅長,第十一師師長,陝西、河南督軍,陸軍檢閱使。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發動「北京政變」,將其所部改組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後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參加北伐,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後因與蔣介石集團發生利害衝突,舉兵反蔣,先後爆發了蔣馮戰爭和中原大戰,自美回國乘船途經黑海時,因輪船失火於1948年9月1日遇難。

何應欽

第四戰區司令,何應欽,戰區包括閩粵地區,下轄四、十二集團軍,何應欽,擔任過黃埔軍校總教官兼教導第一團團長、旅長、師長、軍長等職。北伐後任國民政府委員、浙江省政府主席、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軍政部部長。1934年授陸軍一級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徵軍總司令、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國民黨敗退臺灣後,歷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聯合國同志會理事長、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主任委員等職。

第五戰區司令,是接南北兩戰場而設,具有「中樞」地位,作戰區域為蘇北及山東,蔣介石兼任司令長官,韓復集副之,下轄第3集團軍(韓復榘為集團司令)及第5集團軍(顧祝同)。後來由李宗仁擔任。

相關焦點

  • 抗戰初期首次劃分的五大戰區,首任司令長官都有誰,下轄多少部隊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抗戰時期「五大戰區」的首任司令長官都有誰,各自又下轄多少部隊。第一戰區:蔣介石,特級上將軍銜,早年曾畢業於保定軍校,參加過鎮壓廣州商團叛亂、東徵、北伐等戰役,隨後一路官至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兼軍事委員會主席。
  • 八年抗戰時期,擔任過戰區司令長官的國軍將領,都有誰?
    在抗戰初期,全國劃分了七個戰區,後來隨著戰場上的變化,又增加了五個戰區。這樣一算的話,在整個抗戰時期,我國先後設定了12個戰區。那麼,你們知道嗎?這12個戰區都是哪些國軍將領擔任司令長官?第一位是蔣介石,第二位是衛立煌,第三位是胡宗南(胡宗南也是黃埔學生中,在抗戰時期唯一擔任過戰區司令長官的人員)。第二戰區也是在抗戰全面爆發後成立的,管轄之地山西、察哈爾、綏遠三省。而這個戰區的司令長官,從抗戰爆發到結束,都是一個人擔任,他就是閻錫山。在這八年時間裡從來沒有更改過。
  • 揭秘:抗戰時期國軍六大戰區司令長官都有誰?看看你認識幾個
    民國時期,歷任山西省都督、督軍、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一級上將。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攻佔太原後逃離山西,6月在廣州就任國民政府在大陸的最後一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後赴臺灣,任「行政院長」及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1960年病逝於臺北。
  • 抗戰後期,十個戰區的司令長官都有誰,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1937年7月7日,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侵華戰爭正式打響,為了應對戰爭形勢,國民政府於境內進行了軍事戰區劃分,首次劃分出五個戰區,後來,隨著戰爭的進行,國民政府又相繼進行了調整,一直到抗戰後期,中國境內總共劃分出了十個戰區,下面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下這十大戰區的司令長官都是誰。
  • 八年抗戰期間,閻錫山為何可以一直,擔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一九三七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蔣介石領導的國軍作為這場戰役的主力部隊,自然是這場戰役的主導者。當時,在抗戰初期,蔣介石將全國劃分為五個戰區,按照數字順序排列,第一戰區之第五戰區。然而到了抗戰中期又增加了第六戰區,第七戰區,第八戰區,第九戰區,第十,第11,第12戰區。
  • 國民黨幾大戰區司令長官名號很響
    從1931年算起,中國人民在抵抗外悔,將日本人趕出中國用時十五年,過去我們經常說八年抗戰,現在一致認為十五年抗戰。在抗日戰爭中,不可否認的是國民黨軍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國民黨軍隊中不乏愛國將領,從國民黨先後劃分的幾大戰區司令長官可以看出,國民黨中還是有不少仁人志士的。
  • 1937年,國軍分為七個戰區,當時的司令長官,由誰擔任!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蔣介石於8月20日向全國發出動員令,負責守土,不分老少,隨後國軍也轉入作戰體系。成立最高作戰單位,一切行動、指揮作戰都要服從最高統帥蔣介石的轉移,包括當時的地方軍閥。你知道蔣介石當時劃分的七個戰區的司令長官是誰嗎?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為何在抗戰時期都能夠擔任,戰區司令長官
    因此在抗戰爆發後,劉峙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這個戰區原來司令長官,是由李宗仁擔任,但蔣介石怕他一天天壯大,所以就把他調走了。在抗戰一爆發他就擔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其實也就是正職,因為蔣介石根本沒有在第三戰區安排司令長官。所有大事小事都是他一人說了算,而且顧祝同在抗戰時期一直擔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直到解放戰爭爆發後才調任陸軍總司令,總參謀長職位。可見蔣介石對他的器重程度,非同一般。
  • 抗戰時期,川軍被編為哪些集團軍,司令是誰
    9月,川軍分三路奉命開赴抗日前線,編為第2路預備軍,有14個師又2個獨立旅,共15萬人,劉湘任司令長官,鄧錫侯為副司令長官。10月,國民政府正式命令川軍出川,將川軍編成第22、23兩個集團軍,參加抗戰。川軍是除中央軍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裝,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
  • 抗戰中12個戰區,唯一沒變化的司令是誰?八路軍名義上也歸他管
    在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一共設定了十二個戰區,每個戰區都有自己的最高司令官,但是這些司令官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原司令官犯了錯誤,或者戰鬥需要進行調動,司令官就會換人。但是有一個人很特別,他是第二戰區的司令長官,而且第二戰區的司令長官從來都沒有換過人,這個人就是閻錫山。
  • 抗戰時期,全國劃分了12個戰區,一個戰區擁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抗戰時期的編制問題,例如集團軍、路軍等等。在抗戰時期,總計出現了40個集團軍、27個路軍。其實,在集團軍之上,還出現了戰區這個編制,編制的數量逐步增加。1937年,全國劃分了5個戰區。到了1945年,全國劃分了12個戰區。
  • 抗日戰爭的 「五大戰區」
    戰略部署上,以一部兵力於華北各要點重疊配備,多線設防,逐次抵抗。 集中兵力於華東,力保淞滬要地,掩護南京;另以少量兵力扼守華南各主要港口。 本次會議決定成立中國大本營,將全國劃分為五個戰區。
  • 抗戰時期的第九戰區,麾下兩個王牌軍,虎賁與泰山都是誰任軍長
    抗戰全面爆發後,蔣介石最初先後劃分了五個戰區,最後演變成十幾個。然而在中國抗戰進入中期時,當時的湖南是抗戰時期的主戰場,並劃分為第九戰區。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三次長沙會戰就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將軍指揮的,三次長沙會戰殲敵10萬餘人,成為抗戰時期殲敵最多的戰區司令長官。
  • 抗日戰爭時期第九戰區,麾下虎賁和泰山兩支精銳部隊的統帥是誰
    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351字,閱讀約3分鐘抗戰爆發後,蔣介石最初劃分為5個戰區,最後演變為十幾個。然而,當中國抗戰進入中期,湖南是抗戰時期的主戰場,被劃分為第九戰區。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三次長沙會戰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將軍指揮的,三次長沙會戰共殲敵10餘萬人,成為抗戰時期戰區司令長官。當然,第九戰區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績,除了司令長官薛嶽指揮之外,還有就是麾下將士奮勇殺敵共同創造的戰果。
  • 抗戰中,這位戰區司令官打一個大敗仗,從此羞得不再帶兵打仗
    抗戰中,這位戰區司令官打一個大敗仗,從此羞得不再帶兵打仗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戰場之上,有輸有贏也是在所難免的。要知道,沒有絕對的勝利,就算是常勝將軍也不能保證百戰百勝。此人因為在抗戰中打了一個敗仗,就此不再帶兵打仗。此人是誰?為什麼放棄帶兵打仗呢?提起國軍名將,大家都會想起張靈甫,薛嶽,白崇禧,李宗仁等等。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國軍隊伍中褒貶參半的國軍名將。他的履歷堪稱豐富,他的故事堪稱傳奇,他的選擇更是讓人捉摸不透。此人就是蔣鼎文,國軍之中響噹噹的人物。
  • 1945年初,國軍各大戰區兵力分布:胡宗南部規模最龐大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從華北到華南數千公裡的區域都成為中國軍隊抵抗日軍的戰場。在如此大的區域內,是不可能以一個戰區統籌規劃的,因此在大戰之初便根據地理形勢及分區,劃分戰區。因此我們本文重點談的是國軍第一到第九戰區,此外除了這幾個戰區之外,還有一些直轄部隊,時間節點是1945年1月。國軍第一戰區,當時劃定的作戰區域為陝甘寧及河南西部地區,胡宗南代理戰區司令長官。
  • 同為地方軍閥李宗仁,閻錫山,劉湘都擔任戰區司令,為何龍雲沒有
    當然了,不止這些已經退休的軍閥們,還有大權在手的各地軍閥們同樣都願意為抗戰出力。如桂系軍閥李宗仁,在抗戰爆發後,率部北上參加抗戰,所部被編成為兩個集團軍。而他本人出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指揮了著名的臺兒莊戰役,史稱臺兒莊大捷。這一場戰役的勝利,讓李宗仁在國軍中的聲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為他後來競選副總統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 被九戰區司令薛嶽將軍授予「無敵軍」金牌和錦旗的抗日虎將
    中國第九戰區共出動74萬兵力對日作戰,取得了抵禦外侮,守土擊寇的偉大勝利。三次會戰,國民革命軍的正面戰場和遊擊戰場發揮了巨大作用,使日寇死傷135227人,打破了大日本帝國不可戰勝的神話,湧現出無數為國捐軀,殊死抗戰的愛國將士。曾榮獲「無敵軍」殊譽的國民革命軍第37軍第60師師長、身經百戰的抗日虎將黃保德,就是其中一員。
  • 「五大戰區」首任陸軍司令都有誰?他們都什麼軍銜?都來自哪裡
    2016年,成立了東部戰區、西部戰區、南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等「五大戰區」,每個戰區都有陸軍,那麼「五大戰區」首任陸軍司令員都有誰呢?他們在「五大戰區」成立之前又都來自哪裡呢?他們又都是什麼軍銜呢?
  • 抗日戰爭初期,軍委會「五巨頭」指的分別是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同年8月20日,國民政府宣布軍事委員會為中國戰時最高領導機構,並授予蔣介石全權行使陸海空三軍的最高統帥權。在這個最高權力機關內,軍委會總共由五位「軍中巨頭」所組成,他們的職位分別是:委員長、副委員長、參謀總長、參謀副總長和軍政部長,下面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當年在抗戰初期擔任這五個職位的國軍高級將領分別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