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抗戰打了八年,為何也有人說是14年,那麼到底哪一個正確

2020-12-15 熊熊講歷史

1937年日本人製造的盧溝橋事變後,日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也是在這一刻開始,中國軍民開始奮勇反擊,拿起手中的武器,抵抗侵略者。隨後,當時國民革命軍,軍事最高領導人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蔣介石廬山抗戰聲明》,號召全民族抗戰;7月31日,蔣介石發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宣告抗戰已經全面爆發。

而此時的日軍,也先後攻佔了北平,天津兩大城市,在這戰役中,西北軍將領佟麟閣,趙登禹兩位愛國將領,與日寇作戰中英勇犧牲。成為抗戰時期犧牲最早的兩位高級將領。儘管我軍人數多於日寇,但還是抵擋不住日寇的南侵步伐,沒辦法,那個時候國軍整體作戰能力,協調能力,各軍之間的配合,包括武器彈藥都比不上日寇,所以自盧溝橋事變後,雙方交戰,國軍一直都是採取戰略撤退。

盧溝橋事變

面對日寇的強大攻勢,蔣介石的統帥部決定採取,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的戰略方針,把日寇主力吸引到南方,予以打擊。要知道,當時國軍主力大多都是南方。因此,盧溝橋事變以來,第一次大會戰即將在上海爆發,史稱淞滬會戰。蔣介石為了保住上海,派出國軍精銳趕往上海參戰,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地方部隊也投入了這場戰役(包括川軍、滇軍、桂軍、粵軍、湘軍等)合計80萬人,然而經歷了三個月的血戰,最終還是失敗了。不過,粉碎日寇的狂妄「三月亡華」之戰略,從而也大大提高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

上海不保,作為當時的首都南京肯定也是保不住了,於是蔣介石把目標投入了西南,將重慶作為新都,把所有能轉移的東西都往重慶轉移。至此西南也成為抗戰時期的大後方。隨之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都相繼爆發了,在這些規模較大的戰役中,都是以我方失敗而告終。雖然如此,但是,全國軍民依然堅持抵抗日寇,沒有做亡國奴。

武漢會戰

但日寇的精力畢竟有限,在第一次長沙會戰時,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成功遏制了日寇進攻的步伐,取得了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勝利。而日寇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不可能在發動很大的規模戰爭。這次抗日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

然而在東條英機上臺後,這位戰爭分子,讓日軍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偷襲美國,這也就是被歷史上稱之為偷襲珍珠港。此戰一爆發後,美日也正式宣戰,太平洋戰爭也隨之展開了。

太平洋戰爭

1941年12月9日,蔣介石也正式向日宣戰,同時也向德、意、日宣戰。不久之後,除了與日本保持中立的蘇聯以外,英國等同盟國也對日本宣戰。從此中國不再獨立對日作戰,抗日戰爭正式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而蔣介石已成為同盟國東方戰區最高長官。

而在接下來的雙方戰鬥中,日寇與我方交手,勝負各半。畢竟此時與日寇已經進行了幾年作戰,多多少少積累著作戰經驗,同時國軍也得到了美國蘇聯的援助,在武器上得到了大大的改善,這樣一來打勝仗是必然的。加上太平洋戰爭自爆發以來,日寇不停地從中國戰區調兵參加太平洋戰爭,而且調走的都是精銳師團。這樣一來,日寇失敗是必然的。

師團

1945年5月蘇軍攻佔柏林,法西斯德國投降,至此,歐戰結束。隨後蘇聯也向日軍宣戰了,腹背受敵的日軍,投降是早晚的事。由於美軍在太平洋戰爭犧牲人數太多,於是動用了原子彈,目的就是讓日寇投降。最終,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就此八年抗戰正式結束。

八年抗戰是從1937年到1945年。而14年抗戰是從1931年918事變開始算起,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抗戰就是14年了。其實這樣說法也不完全正確,應該說14年抗戰分為兩個階段,1931年9月18日到1937年7月,這六年時間應該稱之為是局部抗戰。因為在這段時間雙方先後展開了長城抗戰,上海抗戰,但是最後都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了。還沒有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上海抗戰

而從1937年到1945年,這八年時間是全面抗戰,此時中華兒女全部投入,抗擊侵略者,也沒有通過談判的方式來解決,直到用武力來贏得這場戰爭。也就是說;日本人發動侵華戰爭是14年,而中華兒女奮勇抗擊是八年。

相關焦點

  • 8年抗戰為什麼改為14年,前6年到底怎麼抗日的?
    那麼,前6年到底是怎麼抗戰的?新的抗戰,要從九一八事變開始。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九一八」事變爆發,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由於國民政府和張學良東北軍的不抵抗政策,1932年,日本控制了整個東北。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馬佔山就被稱為「打響了反抗日本人的第一槍」。
  • 以前說「8年抗戰」,現在為何改成「14年抗戰」?金一南:5大原因
    可以說,「九一八事變」,是應該被每個中國人銘記的日子!然而,很多人有個疑問,為什麼以前總是宣傳「8年抗戰」,現在卻說的是「14年抗戰」呢?「8年抗戰」,是從「七七事變」開始計算,而「七七事變」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
  • 為何有人說東京不是日本首都?那麼日本首都到底在哪裡?
    過去,人們大概都會回答「東京」,然而近來,在網絡上,很多人卻說「日本沒有首都」,那麼到底哪一種說法正確呢?日本到底有沒有首都呢?我們就根據日本首都的變遷史來理一下吧。圖為東京全景,這座城市是日本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也是亞洲最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
  • 八年抗戰期間,閻錫山為何可以一直,擔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然而,每一個戰區都有一位司令長官,他們都是這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不過蔣介石也防止他們做大,在這些戰區司令長官的位置都有調整,不可能,一個戰區,從抗戰爆發到抗戰結束,都是一個人擔任司令長官。就比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後來就是因為擔任該戰區司令長官時間太長,就被蔣介石調走,讓心腹將領劉峙擔任。足以可見,戰區司令長官位子不可能不變動。
  • 抗戰八年,為何日軍直到最後,都沒打陝西?
    關中地區作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糧倉,對於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來說應該是一塊「肥肉」,但是為什麼直到抗戰結束,日軍都沒去打陝西? 但是這八年之中,日軍對這塊土地一直在垂涎,要知道只要能打通陝西,不僅僅可以握住這關中「糧倉」,還可以一路向西,直奔新疆,同是,陝西是紅軍的重要根據地,而且幹部的培養也都在陝西,對於日軍來說,這威脅性極大。 日軍在佔領了東北和華北之後,最想打的地方一是重慶——老蔣的老窩;二就是延安——紅軍的根據地。
  • 川島真|八年抗戰?還是十四年抗戰?
    對於中國延長抗戰時間,日本媒體說「新解釋是為了即將在10月舉行的黨代會之前,強化中國共產黨的權威」。中國教科書的抗日期間確實從八年修改為14年,修改的根據之一就是2015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闡述了「7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和平的陽光再次普照大地」。
  • 日本「侵略」中國14年,有8個省沒有被佔領,到底是哪8個省?
    匈奴是古代的一個「頑疾」,秦朝時修建了萬裡長城抵禦,被秦軍趕出關外,漢時又有霍去病、李廣等名將不遠千裡殺敵,這也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由來。而到了明朝時期,倭寇橫行成為了當時海防的要務,雖有戚繼光這樣的抗倭名將,但倭寇始終沒有根除。似乎從那時起日本就已經打定了侵略中國的主意,清時的八國聯軍,近代的大規模侵略,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 「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背後的原因
    新京報記者查詢公開資料了解到,「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而如果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至日本無條件投降,則為14年。
  • 璞成璧:抗戰8年改為14年不只是史學問題
    抗戰時間從8年到14年的轉變,既是對「全面抗戰」之前抗戰行動的歷史地位認定,也是為當下國人的共同感情負責。近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了2017年1號函件《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文件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 蔣介石五虎將中,此虎爭議最大,有人說他是靠女人上位的
    蔣鼎文咱們先來看看衛立煌都有哪些爭議?要知道,其他幾位虎將都是保定生,並且在黃埔軍校擔任過教官,也是屬於黃埔系骨幹人員,符合蔣介石用人標準。而衛立煌卻沒有達到蔣介石用人標準,反而成為五虎將中一員,並且後來還位居高官。這也是衛立煌的爭議之一,那麼他為何得到蔣介石重用,等一下再講。衛立煌爭議二;在八年抗戰時期,衛立煌是蔣介石五虎將中,最能打的一位將領。
  • 讀史:馬佔山陝北八年抗戰紀實
    綏遠地區許多抗日武裝都願意投入馬佔山部下。馬佔山副官張鳳岐後來回憶說:「老將十天半月衣不解帶是常事,衣服裡蝨子滾成蛋也顧不上,打到哪裡歇息到哪裡,破廟、場地、草灘等都是宿營的地方。」1937年10月,挺進軍騎三師先行到達府谷縣哈拉寨。不久,黃河東岸的山西偏關、河曲、保德等縣先後陷落,陝北震動。
  • 抗戰艱苦條件中僅存八年的西南聯大,為何培養了眾多傑出人才?
    1980年代,沈從文出國訪問,研究聯大的外國漢學家問他:「抗戰條件那麼苦,為何西南聯大八年培養的人才,超過了戰前北大、清華、南開30年人才的總和?」沈從文只回答了兩個字:自由!存在時間從1937年11月1日到1946年7月31日。這所只存在了8年的西南聯大,雖然只畢業了3882名學生,但走出了2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吳徵鎰)、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趙九章、郭永懷、陳芳允、屠守鍔、楊嘉墀、王希季、朱光亞、鄧稼先)、171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 抗戰從8年變成14年,為何?金一南說出4個原因,細品才知用心良苦
    在我小的時候,歷史教科書裡面,總是說「8年抗戰」。然而,現在媒體提得最多的,卻是「14年抗戰」,那麼,抗戰究竟打了多少年?「8年抗戰」,和「14年抗戰」,究竟哪種說法更準確?金一南將軍認為,抗戰確實打了14年,之所以有這兩種不同的說法,是因為對戰爭的起點認識不一樣。「8年抗戰」,是從導致抗戰全面爆發的「七七事變」算起,而「14年抗戰」,則是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說起。
  • 八年抗戰時期,國軍與八路軍,各自擊斃多少日軍高級將領
    在八年抗戰時期,中華大地上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還有一個是毛爺爺領導的八路軍,也就是紅軍。雖說雙方是友軍關係,但是,只是表面上的合作關係,屬於面和心不和。包括在抗戰時期,雙方都是各自為戰,而且蔣介石還時不時地還會找八路軍的麻煩。
  • 八年抗戰時期,擔任過戰區司令長官的國軍將領,都有誰?
    而蔣介石本人在面對日本人的威逼下,他沒有屈服,選擇抵抗到底,不像汪精衛選擇當,當代的秦檜,提倡他的曲線救國。在抗戰初期,全國劃分了七個戰區,後來隨著戰場上的變化,又增加了五個戰區。這樣一算的話,在整個抗戰時期,我國先後設定了12個戰區。那麼,你們知道嗎?這12個戰區都是哪些國軍將領擔任司令長官?
  • 抗戰八年,韓先楚升遷很快,卻為何戛然而止離開了前線
    那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那麼,抗日戰爭時期的韓先楚呢?似乎名氣不是很大,遠不像「三楊」、李天佑、陳錫聯和賀炳炎那麼一戰成名。同樣是開國上將,為何抗日戰爭時期的韓先楚顯得有點默默無聞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抗日戰爭時期的韓先楚。
  • 十四年的抗戰中,哪場戰役是抗日戰爭的轉折之戰?結果太意外!
    導讀:在14年的抗戰中,全國各族兒女對入侵之日寇進行了頑強不屈的戰鬥,我們的英雄前赴後繼的犧牲,以鮮血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14年的戰鬥中,特別是全面抗戰的八年中,我國對日組織了許多大規模戰役,予敵以重創,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狂妄之夢。
  • 闢謠:2021年是「寡婦年」,有人說不宜結婚,正確嗎
    導讀:闢謠:2021年是「寡婦年」,有人說不宜結婚,正確嗎?最近有一些地區在年底的時候結婚的扎堆,特別是因為目前還是雙春年的2020年,而2021年據說是無春年,是寡婦年,是不宜結婚的,所以很多少男少女就把婚期提前了。這是真的嗎?寡婦年的時候不宜結婚,顯然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大家發現過有哪一年沒人結婚嗎?
  • 泰達到底怎麼了?有人說沒有外援,也有人說是為過去還債
    他們到底怎麼了?有人說是外援不行,有人說是教練不行,其實現在你更應該認同的是命運。為何?王寶山為啥從河南建業下課,這是一個謎團。有人說王寶山在酒桌上,說了帶有「地方歧視」的話語,所以就被老闆革職了。在為何下課鬧不清楚的情況下,泰達找他來救火,這個操作並不能讓人信服。王寶山的在中超立足的是靠著什麼?他基本上打五後衛,然後前場交給外援然後依靠其個人能力。泰達現在外援受傷,他能怎麼辦?關鍵是連戰連敗,人心散了。當然,本賽季中超的賽程奇葩,即使預賽階段倒數第一也不至於就要肯定降級。
  • 抗戰打了14年,中國傷亡3500萬人,那麼我們幹掉了多少日本鬼子?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他們依然還很弱小,如果再將時間往前推,日本也就只能算是咱們中國的一個附庸島國罷了。雖然在古代也經常有倭寇侵犯我國沿海,但無一例外,他們都被打的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