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手術讓她免受開腹之苦 家屬送來20公斤重牌匾感謝醫護

2021-01-09 紅網

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微創外科尹新民團隊為患者施行機器人輔助下腹腔鏡手術。

紅網時刻12月30日訊(通訊員 梁輝 徐曉平) 「您是我們全家的大恩人。」 12月28日,一位患者家屬帶著定製的重達20公斤的牌匾,專程從太原坐飛機趕到長沙,感謝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微創外科尹新民教授團隊為其家人解除困擾多年的病痛。

55歲的宋女士家住山西太原,因膽管結石於2005年和2012年先後在當地醫院做了開腹膽囊切除、肝切除及膽道探查手術。兩次手術的創傷,讓宋女士飽受疼痛之苦。2015年,當「膽管結石」病痛再度襲來,面臨第三次手術之時,她無論如何都不願再開刀,只希望通過創傷小、恢復快的腹腔鏡手術解除病痛。然而5年時間裡,一家人輾轉到了北京、上海、杭州、太原等地的多家大型醫院就診諮詢,得到的答覆都是「只能開刀做不了微創」,只能屢次失望而歸。

2020年10月,宋女士右上腹疼痛症狀又發作了,保守治療無法緩解,無奈之下只得同意接受第三次開腹手術。就在手術前一天,她和家人得知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微創外科尹新民教授團隊可以開展此類複雜膽道結石微創手術,而且技術十分成熟,這個消息給全家人帶來莫大的希望。

11月6日,宋女士和家人不遠千裡來到長沙,以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膽道結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普外腹腔鏡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微創外科主任尹新民和護士長彭湘群為首的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微創外科團隊熱情接待,在床位緊張的情況下,想辦法安排其入院,詳細了解病情,組織討論,並為她制定個體化的診療方案。

入院後的CT及磁共振檢查顯示「膽管結石、膽道狹窄」。完善相關檢查後,尹新民、副教授朱斯維等於11月18日為宋女士實施達文西機器人輔助腸粘連松解、再次膽道探查取石、膽道鏡取石、膽管整形、左肝外葉切除手術。

術中發現腹腔粘連廣泛,吻合口狹窄,狹窄以上膽管多髮結石,要把結石取淨非常困難,最簡便的方式就是切除左半肝。但患者右半肝體積小,如果切除左半肝,剩餘肝臟體積太少,將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後。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肝臟,尹新民團隊憑藉一流的手術技巧和堅韌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綜合採取多種方法,將左側膽管內的結石全部取出,並進行膽管整形,解除膽管狹窄。手術歷時6個多小時順利完成,術中出血不到20毫升。

術後,肝膽胰微創外科醫護團隊為宋女士實施加速康復措施。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護下,宋女士恢復順利,無併發症,於2020年 11月28日出院。回山西後,感念湖南省人民醫院醫務人員精湛的醫療技術和患者至上的優質服務,宋女士的兒子特意定製了一塊刻著「一心為民,不忘初心」的牌匾,千裡迢迢送到長沙,以表達對尹新民教授團隊的感激之情。

「患者不遠千裡來就醫,是對我們莫大的信任。從患者利益出發,力爭為他們謀取最好的手術效果,是外科醫生最大的信仰。」尹新民表示,這例手術的成功開展,離不開肝膽胰微創外科手術團隊、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的緊密配合。同時,手術在最新一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輔助下進行,充分發揮了機器人放大、精準等優勢,保障手術圓滿完成。

相關焦點

  • 機器人手術讓她免受第三次開腹之苦,家屬「打飛的」送20公斤重牌匾...
    2020年12月28日,一位患者家屬帶著定製的重達20公斤的牌匾,專程從太原坐飛機趕到長沙,感謝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微創外科尹新民教授團隊為其家人解除困擾多年的病痛。55歲的宋女士家住山西太原,因膽管結石於2005年和2012年先後在當地醫院做了開腹膽囊切除、肝切除及膽道探查手術。兩次手術的創傷,讓宋女士飽受疼痛之苦。
  • 「醫患故事」克服手術恐懼,切除巨大包塊,患者家屬寫信致謝醫護人員
    近日,長沙市第一醫院婦科就收到了這樣一封手寫信件,字裡行間裡透著患者家屬對醫護人員的感謝之情。感 謝 信長沙市一醫院:我是市一醫院婦科九床患者的家屬。自本月11月12日我妻子入院以來,我都在身旁守護,目賭了婦科病房的醫師、護士每天的工作狀況。
  • 八旬婆婆勇敢接受機器人手術,醫護訂製蛋糕為她提前過百歲生日
    12月17日出院前,正好完成100例機器人手術的主刀醫生將一個寫有「100」的蛋糕推進病房與她分享,慶祝第100臺機器人手術成功的同時,表達對婆婆健康長壽的祝福。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胡衛東得知劉婆婆的疑慮後,把她請到辦公室,詳細講述手術的必要性,並表示通過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達文西機器人進行手術,可以將手術創傷控制到最低。「胡主任,我相信你!」經過短暫考慮,劉婆婆下定決心接受機器人手術。
  • 兩次開腹手術卻...
    但在出生25天後,毛豆出現血便及一系列其他腸穿孔、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徵象,呼吸機支持下,毛豆轉院至武漢市一家醫院進行了急診手術,切除壞死穿孔的迴腸10cm並造瘻。但是術後僅20天,小毛豆又一次出現腸穿孔徵象,醫院再次開腹手術,切除迴腸10cm。兩次手術過後,小毛豆的小腸只剩下55cm。好景不長,毛豆再一次的出現腸梗阻和腸瘻。
  • 深夜4小時手術挽救動脈瘤破裂患者 花季少女為重醫大附三院送來第...
    日前,重醫大附三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曾燕收到了一面「特殊」的錦旗。它是一面虛擬的電子錦旗,飽含了動脈瘤破裂的少女夢夢(化名)對重醫大附三院給予過她幫助的醫護人員最真實濃烈的感激之情。家屬告訴醫生,在5月1日夢夢就發病了,當時就近送入了某醫院,急診檢查頭顱CT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頭顱CTA提示前交通動脈動脈瘤,進行相關治療後夢夢依然昏迷,患者家屬帶她轉院來到重醫大附三院搶救治療。重醫大附三院神經疾病中心團隊了解了患者病情後,當即為她急診行全腦血管造影術,明確了動脈瘤位置、大小、形狀。
  • 這是對醫護人員最好的褒獎
    近日,已康復出院的郭先生,特意讓他老伴和兒子為縣第一人民醫院普外二科的醫護人員送來一面飽含誠摯謝意的錦旗,他兒子握著陳主任的手,激動地說著。 陳澤忠醫護團隊為解決患者和家人的後顧之憂,建議手術治療,與患者家屬溝通後,同意採取手術治療,手術便提上日程。
  • 20多天 從心懷牴觸到送來錦旗 他態度轉變的背後,是醫生們除了醫術...
    這是一名出院的患者專程送來的,他還特地錄製了一段視頻表達了感激之情:「我能從重症病房轉到普通病房,再到出院,離不開你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付出,千言萬語不足以表達我的感謝。」 其實,在兩個多月前,這名患者初次入院時,還對醫護人員十分牴觸。究竟是什麼讓他發生了改變?故事的背後,正是患者及家屬對第一醫院急診重症醫護人員精心診治、熱情服務的高度肯定和讚揚。
  • 兩名出院患者為骨科醫護人員送來4面錦旗
    近日,病友陳阿姨和謝阿姨為骨科醫護人員送來4面錦旗,恢復健康的兩位阿姨喜笑顏開,鮮豔的錦旗給病區帶來了歡樂的氣氛。陳阿姨今年68歲,是一名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病患者,去年冬天的一場交通意外,導致她雙側脛腓骨骨折在我院做了內固定手術,今年過來做內固定取出手術。康復出院後,她感激地說:「我的兩個女兒都是學醫的,她們在海南和南京,離的遠,當時骨折以後,我女兒聯繫了武漢的同學,硬要把我送到武漢同濟去做手術,我嫌太遠了不方便,兩母女意見出現了分歧。
  • 一幅牌匾 一份責任 一種鞭策
    一位先生將印有「大愛暖心贏得口碑,醫精得馨芳香遠播」字樣的牌匾送到該院精神科醫生黃健手中,並說了這樣一段話:「黃醫生,今年九月份您接診了一名八十高齡、患抑鬱症多年的嚴婆婆, 經過您的精心治療,她現在在家不僅願意與家人聊天,有時聊到開心的處還能大笑出聲音來,她很多年都沒有這樣笑過。看到她現在的狀態,全家人揪著的心也都輕鬆許多。嚴婆婆和老伴委託我一定要找到您,並當面感謝黃醫生!」
  • 「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完成330例手術啦!
    自2019年6月,哈醫大四院在省內率先引進首臺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以來,這個手術機器人成為患者心中當之無愧的「大明星」!不到一年時間,哈醫大四院已累計完成「達文西」機器人手術330餘例,涉及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科、甲狀腺外科、肝膽外科、結直腸外科等學科。
  • 老人摔傷醫護守護 西安仲德骨科醫院被贊技術誇服務
    出院時,牟奶奶和老伴送來感謝信,握著主任、醫生護士的手,說著感謝。「不知道怎麼表達我和我老伴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和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的感謝之情,我和老伴一起寫了這兩封信以表感謝。」一幕幕溫馨的場景,讓近日在西安仲德骨科醫院創傷外科一病區成功完成「肩胛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左側多發肋骨骨折內固定術」的牟奶奶一家感慨萬千,在出院時送來了感謝信。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得從一周前牟奶奶的不慎摔傷說起……筆者今天就將牟奶奶的入院經歷和親身體驗,通過她的口述分享給大家。
  • 八旬婆婆勇敢接受機器人手術 醫護訂製蛋糕為她提前過百歲生日
    八旬婆婆查出肺癌後,聽從醫生建議積極治療,並通過機器人手術成功切瘤。12月17日出院前,正好完成第100例機器人手術的主刀醫生將一個寫有「100」的蛋糕推進病房與她分享,慶祝100臺機器人手術成功的同時,表達對婆婆健康長壽的祝福。
  • 精心照料革命前輩 家屬為感謝送來錦旗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精心照料革命前輩 家屬為感謝送來錦旗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10-20 10:46 字號:
  • 聚焦·寬仁前沿|第12期 宮外孕手術竟然不留疤?25歲女孩以為是在做夢
    11月20日,剛經歷過一段磨難的張張(化名)出院了。只見她臉色紅潤、步履輕快,不斷地向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科的醫護人員們表示著感謝。誰能猜到,她3天前才剛做了宮外孕手術?更為神奇的是,她的腹部依舊光滑如初,全身上下沒有一個體表傷口,這對於她而言,就像做夢一般。究竟這個手術是怎麼做的?
  • 腦梗、骨折術後又查出子宮癌,腹腔鏡微創手術幫75歲婆婆解難題
    絕經20年下體流血,確診子宮惡性腫瘤 陳婆婆絕經已經20多年,1個月前發現下體有不規則的持續出血,在子女的陪同下,來到祈福醫院婦科就診。這種症狀意味著生殖器官可能出現了腫瘤,接診醫生立即安排相關檢查。
  • 煙臺業達醫院普外科成功為98歲老人進行開腹手術
    電話另一邊,傳來了患者家屬格外激動的聲音。蘇先生的母親是一位98歲高齡的長壽老人,兒女孝順、家庭和睦。然而,有一件事一直壓在兄弟姐妹六個人的心上,那就是母親的腹痛。據蘇先生介紹,母親腹痛已經有一年多了,之前在別處診斷為胃炎。
  • 精準、微創、創傷小、恢復快,這樣的手術,邵逸夫醫院一月做了111臺...
    排除肝臟腫瘤並非胃癌轉移後,張奶奶被告知有手術治療的機會。然而,家屬因為擔心病人年事已高經不起開大刀的打擊,遲遲做不了決定。為了延續張奶奶的生命,在虞洪副院長的牽頭下,經過多學科討論,最終建議張奶奶進行「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家屬雖有疑慮怕機器人「切不乾淨」,但還是選擇「放手一搏」,讓張奶奶得以重回健康。
  • 認真治療熱心服務暖人心 患者及家屬出院前送字「仁心仁術」
    12月10日早上,一位女士來到秦皇島市第二醫院創傷關節脊柱科護理站,她是一位住院病人的親屬,此次卻非為了病情而來,而是專程送來了一幅請人書寫的「仁心仁術」字幅,「非常感謝創傷關節脊柱科解曉彬主任及全體醫生護士對我弟弟的治療和護理,他今天出院啦!」她高興地說。
  • 錦旗,是感謝更是肯定!世博高新醫院膝關節置換術幫患者解除病痛
    7月23日,世博高新醫院骨二科病房內,來自山鋁的70歲退休教師馬某及家屬向李慶濤副院長、李鐸主任及骨二科全體醫護人員送來了錦旗。「華佗在世,扁鵲重生,醫德高尚,妙手回春」,這不僅是患者及家屬對骨二科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更是對世博高新醫院骨二科服務品質的最佳認可和對醫護人員工作的充分肯定,彰顯的是醫患彼此之間的真誠與和諧,是對醫護人員無私奉獻的最好回報。
  • 機器人會下棋,還會做手術?
    如下圖所見,手術器械尖端與外科醫生的雙手同步運動。2.床旁機械臂系統:是外科手術機器人的操作部件,其主要功能是為器械臂和攝像臂提供支撐。3.成像系統:內裝有外科手術機器人的核心處理器以及圖象處理設備。④醫生有利之處歸根到底還是為患者。例如,機器人提高精確度,便能節省出手術時間從而減少術者疲勞,這樣可以進一步防止術者手部顫動使術者精力更集中,使手術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