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萬!2020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再創新歷史新高,「考研很難」成為共識。然而,成都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卻從考研大軍中強勢突圍,全專業76名學生中共38名同學考取研究生,一半學生成功「上岸」,考研錄取率達到了50%,參加考研學生的錄取率達到76%,其中鍾洪浩、吳學憶兩位同學初試成績400分。學生被錄取院校有華中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南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也成為學校建校以來第一個考研錄取率超過50%的專業。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以下簡稱「食工專業」)隸屬於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專業基礎雄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西南地區第一家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業、2019年入選教育部「雙萬計劃」四川省一流專業。專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面推行「三全育人」培養模式,以青年博士為主力,從專業學習、修身立德、創新能力及就業考研等多個方面引導學生成長。
導師學生結對子 四年全程護航
--師生共同做實驗
食工專業是學校首批一本招生的專業,2016級學生學業基礎好。為加強學生引導和學業輔導,學院推行本科學生學院導師制。從學生大一進校起,便將備選導師的研究方向、所獲榮譽、獎項等信息公示,由學生自主選擇導師,提交學業導師申請表。導師再根據學生的申請闡述,以一帶多。師徒結對,四年護航。
為最大限度發揮導師的引領作用,專業主動減少招生,由往年的六個行政班減少到了五個班;對導師施行考核激勵制度,把學生參與實驗項目、學生發表論文數量等結果納入導師年終考核指標。若導師所帶學生在實驗項目參與和論文發表上不盡如人意,學院將在下一年度適量核減其所帶學生數;學生成績突出的導師,學院將在經費和項目分配上予以獎勵。此舉極大的鼓勵了學院師生爭先恐後、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人才團隊導航 培養學生科研和創新能力
生物專業學生考研,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是重要考察項。師徒結對後,學生大一上學期即可進入實驗室,熟悉實驗室的環境和實驗操作,深入專業認知學習,提升科研興趣。學院還創新方法,鼓勵同門「老帶新」「傳幫帶」教做實驗。大三學生可教大二學生做實驗,大二學生可教大一學生做實驗,這樣不僅能加強同門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在教師弟師妹做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自己也能鞏固知識,收穫領悟。
學院大力引進人才,打造精品教學團隊。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導師基本由青年博士組成,他們年輕有衝勁,教學方式新穎、科研熱情飽滿,與學生溝通無礙。2016級食工3班的胡霞的導師是特聘研究員吳笛。吳笛老師本碩博畢業於四川大學,曾在多倫多大學化學學院做訪問學者。在她帶領下,由胡夏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基於紅光碟機動的偶氮苯衍生物分子開關光調控蛋溶菌酶構象的研究(21808020)》,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立項。胡霞回憶說:「吳老師手把手地帶大家做項目,從最開始的報名、實驗過程、指導做光源驅動、光譜圖的繪製,每個細節都教得特別細。要是有什麼問題去問她,老師會從原理開始講,直到學生聽懂了為止。在吳老師的指導下,科研變得好有趣。」
吳笛老師尊重學生的創意和想法,鼓勵他們把想法付諸現實。胡霞和同學們想把柚子做成柚子酒,吳笛老師讓他們去外地實地考察,研究實踐,最後這個項目還順利通過了成都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校級項目的結題(四川龍安柚柚果釀酒的工藝設計及可行性研究(CDU_CX_2018224)。課題組做實驗的時經常用到比色皿,比色皿清洗之後內壁會有殘留的液體,人工甩幹費時費力,吳老師指導大家設計研發自動甩幹設備,最終拿到比色皿甩幹儀器的專利。本科期間,胡霞共完成科研項目4項,其中兩項為國家級,發表論文4篇,其中SCI論文1篇。這個畢業季,胡霞成功拿到成都大學食工專業的研究生offer,未來將繼續跟隨吳笛老師進行研究生學習。
學院也為師生創設良好的科研環境,為實驗項目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和場地支持。全專業26名老師,幾乎都有專屬的實驗場地。有了自己的實驗室,師生做科學的積極性大大提升,學生科研水平不斷上臺階,2016級食工的同學們四年裡在各類競賽上累計獲獎56項。
學院上下多點發力助考研
--師生交流會
學院十分鼓勵學生考研升學,首先在學院營造起濃厚的考研氛圍。學院每年定期召開考研經驗交流會和總結會,邀請考研「上岸」的同學分享經驗;學院將當年考研錄取同學張榜表揚,進行朋輩激勵;同時定期向學生分享往年錄取信息,從備考、報考、筆試、調劑、複試等多個環節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的考研熱情和積極性。考研學生初試分數公布後,全系教師總動員,為學生複試出謀劃策,提供推薦導師、修改簡歷、面試答辯環節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無死角的指導,全力護航學生考研。
「從大一開始,班主任張崟老師就一直鼓勵我們考研。」今年以初試400分考取了華中農業大學食品與科學工程專業研究生的鐘洪浩回憶說,出於畏難心理,起初是自己是沒有考研想法的。大三時,鍾洪浩在分團委認識的朋友們都要考研,受周圍濃鬱的考研氛圍感染,加上班主任的鼓勵,鍾洪浩終於下定了決心考研。
班主任張崟老師既是學院的副院長,又是2016級食工專業學生的班主任。從大一開始,在每學期的班會上,他都要反覆強調學習的重要性,還以自己的學習經歷舉例,激勵大家考研深造:「如果可能的話,甚至可以一路讀到博士,讀書不嫌少,越多越好。」「多讀兩年書,去不同城市看看,也是增加人生閱歷。」
學院從細節入手,切實服務考研學子需求。學院官網上設立了「考研之家」板塊,從報名流程到考研常識,再到對學院內各專業學生考研的必備知識點,應有盡有,學生只要進入這個板塊就能做到對考研過程的全面了解,對考生研路每一步都有很大幫助。
學院還從經費保障、政策措施、場地支持等方面切實保障學生考研。在大三時,開設《食品科學導論》課程,邀請行業內著名專家、知名校友舉辦講座,提升學生的對專業知識的興趣,也讓往屆上岸考生分享考研經驗和研究生生活,激起學生對研究生生活的嚮往。在課程學習中,授課老師有針對性地講解考研點,布置相關作業。
學生吳學憶對於擇校和是否跨考有些困惑,導師孟凡冰同她分析利弊——食品行業是朝陽行業,碩博人才稀缺,前景較好;班主任張崟老師建議女生去沿海城市發展。綜合幾位老師的意見,吳學憶最終選擇了寧波大學,並成功考入。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大學期間,專業還舉辦食品創新創意大賽、食品創新文化節、廚藝大賽等與學科相關的文化活動,既加強學生專業認知,也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鍛鍊自我的平臺。名師交流會、科創文化月等活動吸引了同學的熱情參與。在交流會前,同學們會把想問的問題寫在小紙條上,由老師選取有代表性的問題在交流會上解答,同時接受同學們的現場提問。現場以師生零距離「一問一答」的方式對同學們的疑惑進行悉心解答,從學業、心理等方面給予學生全方位指導。
學院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學院體育成績「一騎絕塵」,取得校運動會「十二連冠」。16級食工二班的趙國宇獲得第21屆青春風採大賽三等獎;食工三班的程雨瀟同學獲得校級一等獎學金兩次、校級優秀共青團員兩次,一次校級三好學生,連續兩次參加學校金秋書法大賽均獲獎,兩次獲得暑期個人實踐活動校級表彰;陶森柱同學獲得一次國家獎學金、兩次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四川省優秀大學畢業生、成都大學青春典範等榮譽稱號,同時三次獲得運動會1500米乙組第一名;梁道葳同學連續三年獲得優秀共青團幹部、連續兩年獲得校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本科生榮譽獎學金一等獎、一次校級一等獎學金、成都大學優秀畢業生,朗誦比賽三等獎、運動會優秀播音員等榮譽稱號。
16級食工學子考研的優異成績,是學校重視、學院支持、師生給力,共同努力的結果。腳踏實地、四年悉心栽培,終送學子上青雲,祝福16級食工學子「越走越好」。
來源:成都大學 成都大學新聞網 文字:旻旻 舒昕 編輯:陳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