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追蹤軟體被騙 民警:獲取、提供、出售公民個人信息都涉嫌違法

2020-12-14 上遊新聞

34歲的吳先生因為關心孩子安全,打算在網上購買手機定位追蹤軟體。誰知,軟體沒買著,卻被騙了5000多元。近日,渝中警方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成功破獲一起涉嫌通過網際網路,以「手機定位軟體」為誘餌,對受害人實施詐騙的團夥犯罪案件,抓獲涉案嫌疑人10餘名。

「我真的是太大意了!」家住渝中區的吳先生說,為了方便隨時查詢小孩的位置,他在網絡上搜索各種定位追蹤軟體的銷售信息,並填寫了手機號碼。

3月26日上午9點多,吳先生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可以提供銷售定位軟體的服務,主動加了他的微信,並拉入一個多人微信群。從此開始,群裡的專職「客服」開始與吳先生對話,介紹軟體的各種功能,並發送了一個應用連結,稱只需點擊連結,就能輕鬆下載某定位跟蹤APP。

吳先生按照要求一步步下載了軟體,填寫了個人信息,隨後,「客服」以各種收費名目為由,要求吳先生支付一系列費用。吳先生按照對方要求,分5次支付了定金、預付款、授權碼等,共計5540元。可當吳先生急切詢問何時能使用軟體時,對方卻不再理會了。思來想去,他覺得自己被騙了,於3月31日報警。

渝中區公安分局反詐騙中心接警後,通過偵查,鎖定了嫌疑人鄭某的基本情況。4月中旬,民警通過摸排,果斷收網,在廣東省珠海市將嫌疑人鄭某及其下線楊某等人抓獲。

經審訊,鄭某等人提供收款碼走帳,隨後將贓款按照上線要求扣除3%的佣金後,存入上線指定帳號。收款上線莫某興等人之間是親屬關係,莫某興、莫某軍系表兄弟,並都在廣東徐聞縣。民警又迅速趕赴當地收網。此案共計抓獲犯罪嫌疑人10餘名,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民警在偵辦過程中發現,該詐騙團夥成員之間分工明確,在受害人吳先生進入的微信群裡,扮演著各種角色,製造很多人在群購買的假象。團夥成員先通過網絡或手機簡訊,發布其掌握全球定位技術的虛假信息。當受害人與他們聯繫時,通過「詐騙話術」了解受害人以及被定位人員的基本情況,再根據對方提供的情況,騙取信任。之後,誘使受害人通過微信轉帳等方式,以付定金、功能費等名義騙取錢財。

警方提醒>>>

千萬不要相信網絡上所謂的實時定位軟體、衛星定位軟體、手機竊聽卡等等廣告信息。公民的個人身份信息、住址信息、手機信息、位置信息、財產信息等,都屬於個人隱私,受到法律保護。未經被收集者同意,非法獲取、提供或者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都涉嫌違法犯罪。網絡上銷售相關信息的廣告,均涉嫌欺詐。市民若收到此類廣告,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落入不法分子的網絡騙局之中。

重慶法制報記者 李亞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為了隨時查詢孩子位置,重慶男子網購「手機定位軟體」被騙
    因為孩子到了叛逆期,不願意攜帶電話手錶,為了方便了解他上班時孩子跑到哪兒去了,他就在網上搜索各種定位追蹤軟體的銷售信息,並填寫了手機號碼。 3月26日,吳先生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稱可以提供定位軟體的服務,並主動加了他的微信,將其拉入了一個多人微信群。
  • 公安機關公布利用網際網路非法獲取販賣個人信息案
    公安機關日前公布了三起典型案例,犯罪嫌疑人涉嫌利用網際網路非法獲取、販賣個人信息,對公民合法權益造成嚴重損害。  江蘇南京許某等人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案  2012年5月16日,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網安大隊民警在工作中發現,一網民在網上發布信息,打算僱傭「馬仔」並辦理假身份證,到郵局等地點取掛號信、快遞。
  • 下載軟體輸入手機號就能確定對方位置 提醒:怎麼做不僅違法還可能...
    近幾年,網上不少軟體都打著「輸入手機號就能確定對方位置」的旗號,吸引消費者充值。而實際上,根據手機號定位從技術上來說雖然可行,但是管控非常嚴格。而且,獲取他人定位屬於違法行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隱私。在軟體商店輸入「手機號定位」,可以發現不少軟體都打著「手機號找人」「實時定位追蹤」的廣告。這些軟體雖然下載免費,但都需要內購才能使用服務。記者下載了排名靠前的某軟體,註冊後發現需要繳納最低單月198元到包年388元的訂閱費用。購買服務後,也只會生成一條連結邀請對方手機號下載使用。實質上這就是位置共享服務,在多個社交軟體上都可以免費使用。
  • 找「黑客」定位查人,儀徵一男子被騙30萬元
    原來,今年6月,王某因個人原因在網上發了一個帖子,稱自己想找「黑客」幫忙定位查一個人。帖子發出後不久,便有人留下了聯繫方式,自稱叫孫某,可以「幫忙」。王某欣喜不已,當即添加了對方微信,並將自己想查的人的姓名及其他相關信息提供給了對方。期間,王某還將自己的身份信息也如實告訴了孫某。
  • 定位APP涉嫌違法 9人頻繁使用被抓
    原來,要想定位對方的位置,還需要對方下載並註冊這個軟體,張先生看後真是哭笑不得。消費者 張先生:就是因為我聯繫不到他,找不到他,不給我回信息了,我才需要找一個軟體定位他。如果他給我回信息了,那微信都有這個功能。我用得著花那錢嗎?這個軟體定位需要對方也下載並同意使用自己的位置信息。
  • 定位尋機當心觸碰法律(下):定位找手機 法律有盲區
    在網上海量的尋機攻略中,由淘寶賣家提供的追蹤iPhone手機服務備受追捧,但同時也飽受質疑:這種採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個人信息的服務究竟合不合法?公安機關採用的定位服務能否試水民用?這些問題都值得思索…… 蘋果授權店答覆 丟失手機的ICCID碼只提供給警方 現實中有很多iPhone手機成功找回的案例,關鍵在於蘋果手機的定位功能發揮了作用。既然可以通過電子串號對手機去向進行跟蹤定位,那麼丟失的iPhone手機是否可以通過蘋果公司提供官方定位服務,幫助尋回呢?
  • 2019年以來公安機關偵破的十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典型案件
    近日,我局公布了2019年以來公安機關偵破的十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典型案件:江蘇南通公安機關偵破「1023」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2019年10月,江蘇南通市公安局網安部門工作發現,網民「wolinxuwei」多次在「暗網」交易平臺出售銀行開戶、手機註冊等公民個人信息,數量高達
  • 快遞公司員工出售客戶信息,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刑
    網絡的便捷,讓公民的個人信息變成了一種「資源」,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倒買倒賣公民個人信息來非法獲利,嚴重危害公民的信息安全。近日,江蘇常熟法院審結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案件,堅決嚴懲此類犯罪行為。
  • 【延平檢察】誰動了我的公民個人信息
    案例被告人邵某、康某、王某、陸某分別以「大叔調查公司」的名義向他人出售公民個人信息,被告人倪某不久後參與。五被告人通過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出售個人戶籍、車輛檔案、手機定位、個人徵信、旅館住宿等各類公民個人信息的廣告的方式尋找客戶,接單後通過微信向上家購買信息或讓其他被告人幫忙向上家購買信息後加價出售,每單收取10元至1000餘元不等的費用。
  • 小區物業人員倒賣業主信息獲刑: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對於與個人信息聯繫緊密的相關工作人員,法官提示,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50條以上的,即構成犯罪,若是在履職中獲得的個人信息,入刑標準減半計算,因此切莫觸碰法律紅線。對於普通群眾,日常生活中應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要隨意填寫、分享、丟棄個人信息。
  • 洩露事件屢見不鮮 應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對於與個人信息聯繫緊密的相關工作人員,法官提示,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50條以上的,即構成犯罪,若是在履職中獲得的個人信息,入刑標準減半計算,因此切莫觸碰法律紅線。對於普通群眾,日常生活中應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要隨意填寫、分享、丟棄個人信息。
  • 洩露事件屢見不鮮,如何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手?
    為了維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我國刑法特別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對於與個人信息聯繫緊密的相關工作人員,法官提示,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50條以上的,即構成犯罪,若是在履職中獲得的個人信息,入刑標準減半計算,因此切莫觸碰法律紅線。
  • 手機APP非法獲取他人定位信息,獲利頗豐,9名人員頻繁使用被抓
    廣告稱:「輸入家人或朋友的手機號就能一鍵定位。不僅實時更新對方位置,還能查看他的軌跡。」正好沈先生有個業務上的朋友失去了聯繫,於是他下載軟體並添加了手機號,希望能找到對方。此時,軟體提示繳納會員費才能提供服務。然而,在沈先生繳納了198元之後,軟體再次提示:對方尚未註冊。
  • 「手機定位」另一半?莒縣小姐姐一夜被騙上萬元
    客服給她介紹了軟體,說軟體能定手機號位置、查看微信聊天記錄、車牌號定位,並定位了麗麗的位置向她驗證,麗麗就相信了對方。麗麗用支付寶向對方提供的銀行卡號分兩次打了2980元(一次160元、一次1380)購買了定位軟體,購買軟體之後,麗麗在軟體上輸入她男朋友的手機號,沒有顯示他的位置,客服反饋說軟體還缺線路,讓她再支付開通線路的費用2800元,麗麗覺得太貴了,這個客服便又推了另外一個客服(微信暱稱:麼麼)給她說是這個客服能便宜。
  • 只要知道電話號碼就能定位找人?有人花錢買這個軟體,結果...
    「提供他人的實時定位」「只需手機號即可知道他人位置」……這些聲稱能提供他人定位信息的消息千萬別相信!近日,騙子騙局翻新,以「提供定位軟體服務」為餌,近一個月來樂清已有多人被騙!真實案例①近日,石帆街道的張先生來到派出所報案,稱自己被騙了20000餘元。張先生稱,10月17日晚上,自己在網上找了一個可以提供「定位軟體」的客服,加了對方微信付款後,軟體客服發來一個二維碼,他馬上就掃描二維碼並下載了APP。△騙子自行製作的空殼「定位軟體」然而,想真正使用這個軟體可沒有那麼容易。
  • 只要知道電話號碼就能定位找人?有人花錢買這個軟體,結果…
    「提供他人的實時定位」 「只需手機號即可知道他人位置」 ……這些聲稱能提供他人定位信息的消息千萬別相信!出於對妻子的不信任,朱先生竟選擇網上購買「定位軟體」試圖監控妻子。期間,朱先生上網搜索如何定位,看到一條廣告稱售賣「定位軟體」,只要輸入手機號碼就能提供具體的位置,便加了對方為微信好友。 一開始,對方讓朱先生轉280元當做訂金,才發來了軟體。
  • 汽車定位追蹤器濫用折射監管盲區 應強化隱私權觀念
    今年3月14日下午,陽某、劉某在湖南省屬某企業地下車庫更換一輛私家車的定位儀時被保安發現,上述4人相繼被抓。4月20日,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將李某、劉某、陽某、王某批准逮捕。辦案檢察官介紹,4名嫌疑人並沒有偷拍到他們想要的內容,因此還來不及實施敲詐勒索。不過,他們對車輛行蹤進行跟蹤已經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 「關注」特定時期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一些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一款與第二款規定了行為人在「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前提下,實施的出售、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以及將在履職過程或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獲得的信息出售或提供給他人的行為,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對於出售行為,由於信息的買賣不具有正當性,故不可能予以正當化。
  • 淫穢視頻、毒品槍枝、個人信息……警方一鍋端!暗網最終也難逃法網!
    訂單成交後,他通過賣家提供的連結,下載了300多部色情短片。因為知道販賣淫穢視頻涉嫌違法犯罪,考慮再三後,吳某決定前往公安機關報警。三界派出所民警接到報案後,立即開展了偵查工作,可由於暗網特性,偵查難度極大。在和網警大隊的聯合偵辦下,民警最終鎖定了犯罪嫌疑人陳某某以及他的住所。
  • 涉29省1500萬條個人信息!部督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專案告破
    今年2月,大慶市公安局網安支隊(現市公安局網絡警察分局,下同)在梳理案件線索中發現,有人在販賣兩款作案專用工具軟體,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由此抽絲剝繭,梳理出涉及全國29省237市的1691條案件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