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國乒隊的奧運模擬賽在海南陵水繼續進行,河南隊隊員牛冠凱和任浩分別輸給了國乒名將林高遠和閆安,止步32強。
對於這個成績,河南男乒主帥王超是有點不滿的,「沒辦法,第一輪遇到的對手都太強,只能下次繼續努力。」
事實上,河南桌球曾經在中國桌球史上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從上世紀70年代起,黃亮、張立、葛新愛等乒壇泰鬥輪番揚名,為河南奪得大把金牌;1991年至1997年更是全球公認的鄧亞萍時代,再加上之後勢頭很猛的劉國梁,以及眾多曾在國家隊效力球員,一時間河南人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乒壇不可忽視的力量。
但隨著鄧亞萍的退役,這種盛景從此不再,河南乒壇陷入了長時間的低迷,別說再沒人能參加奧運會,就連能在全國比賽中奪得好名次的可能性都消失了。甚至,2010年的全國錦標賽上,河南隊排名倒數第一。
正如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在接受大河報·大和客戶端記者採訪時所說;「河南人多,可選的材就多,並且河南人很聰明,這就很適合打桌球。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競技體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需要從基礎開始,臥薪嘗膽,久經磨鍊,從娃娃抓起,培養一名優秀的青少年種子選手需要漫長的時間,從發現到培養,從成長到成才是極其複雜的過程。」
說起多年前的窘境,河南男乒主教練王超時至今日依然會眉頭緊鎖搖頭嘆息,「那時候真是跌入了低谷,真難,打一場輸一場,全隊上下都沒士氣了。」
2011年開始,河南桌球隊進行大調整,挑選了一批年輕球員充實到隊伍中,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當年入隊的小朋友慢慢也成長為隊中的主力,如今在國內乒壇已有一席之地的牛冠凱、於何一、任浩等球員都是那時成長起來的。
2015年開始,河南桌球逐漸又回到了主戰場的前列,當年全國少年錦標賽上,一舉奪得男子團體第一名,而這個名次一直保持到2017年,連續三年蟬聯該項目桂冠。
在最具考量價值的全國錦標賽上,2016年河南隊奪得男團第五,男雙第三名;2018年男團第五名,混雙第三名;2019年混雙第五名。
而更加鞏固了河南桌球地位的一戰是2017年天津全運會,河南隊獲得男團第五、男單第五和男雙第五。
這些成績雖還沒有達到冠亞軍的水平,但已足以證明河南桌球走出了低谷,並且已經穩固的佔據了全國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剛剛18歲的牛冠凱,這名運動員的名氣在某種程度上並不亞於僅比他小一歲的日本神童張本智和,2016年亞洲青年錦標賽上,14歲的牛冠凱還曾經擊敗過13歲的日本神童。
這幾年,河南隊的隊員一直在國家隊的大熔爐裡,開闊了眼界,提升了水平,但是距離王超的目標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我的目標就是培養出一把尖刀,必須要在國家隊能拼出來。」王超說。
王超所說的「尖刀」,指的就是像馬龍、許昕、樊振東那樣的頂級運動員,而不是在國家隊扔到人堆裡都認不出來你是誰的那種「大眾款」。
然而,在人才濟濟的國乒隊磨礪出一把尖刀談何容易!
面對著已經取得的一些成績,以及隊伍的目標,河南省乒網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楊曉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這位奧運會的賽艇亞軍得住對於如何在競技體育領域取得好成績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抓苗子是一方面,抓教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咱們河南不缺苗子,缺的是高水平教練員。」
近幾年,只要國內有大賽,楊曉就會讓隊伍的教練團隊出去觀摩取經,為的就是讓教練員們開闊視野提升水平,「咱的教練員普遍都很年輕,也需要提升充實自己,這才能從根本上提升隊伍的能力」。
此外,如果有機會,楊曉還想從外面引進高水平教練,給隊伍加把勁。
對於未來的選材,楊曉還有一個心願,可以把桌球帶進校園,「如果有更多的青少年來練桌球,我們未來的選材範圍就會擴大,才會真正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看到了希望,也認識到差距,今後無論情況怎麼變化,只要始終堅持選材、輸送、提高這條路子不動搖,力爭有更多的隊員在國家隊立足並成為「尖刀」,力爭早日有人代表中國參加世錦賽、奧運會,河南桌球出現下一個劉國梁和鄧亞萍,絕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