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到現在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房價走勢受到人口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只有那些有購房需求的城市,未來房價才有可能出現上漲。而且也僅僅是有可能上漲,畢竟現在的房子已經很高了,再漲的話居民負擔就是實在是太重了。而那些沒有人口支撐的小縣城,未來房價肯定會下跌的,因此購房者最好不要去縣城買房,除非房子真的很便宜。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就決定了樓市裡炒房行受到的限制會越來越大,實際上也是這樣。從限購到限售政策,這一系列的政策都會對炒房者造成限制,導致炒房者進不去樓市也出不來樓市,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市場上會會出現大批拋售的炒房者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人在限售期滿之後,準備逃離樓市。
說實話,因為政策調控存在輪動效應的原因,在前兩年一二線城市出臺政策限制之後,縣城卻沒能及時跟進,所以大量炒房者入駐縣城炒房,導致縣城房價快速上漲。到現在縣城居民基本已經買不起房了,這樣的價格明顯不合理,更何況縣城根本就沒有多少剛需人口支撐。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報導,說某個小縣城裡有人想要賣掉自己的房子,按照市場價格掛牌在中介半年都沒人看房。而且中介還說,像這種按照市場價格掛牌的房子在縣城根本賣不出去,掛出來只能增加市場上的房源供應量,如果真心想賣掉房子就要把價格調低一點。
實際上出現這種情現象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縣城沒有充足購房需求。一方面縣城本來人口增長就慢,大部分都只能依靠農民進城買房,但現在因為人才新政的原因大家都更願意去城市落戶,誰會落戶在縣城呢?另一方面就是,縣城的房價真的太高了,部分縣城的房價跟城市已經沒多少區別了,同樣的價錢在城市買房不是更好嗎?
所以在我看來,縣城目前出現這種房子掛牌都賣不掉的現象很正常,其實不只是縣城只要是房價過高而沒有充足人口支撐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現這種有價無市的現象。而對於購房者來說,能做的就是儘量不要去這些地方買房,否則最後虧本的只能是自己。當然如果真的遇到那種價格很便宜的房子,那麼還是能出手的,畢竟房子這東西還是中國現階段最具保值能力的商品,房價再怎麼跌也不可能跌成白菜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