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四子王旗草原綠草如茵,遠遠望去像一片綠色的海洋。
記者來到距離烏蘭花鎮33公裡的忽雞圖鄉哈拉圪那村委會,一場由市中級人民法院駐村工作隊與村黨支部聯合組織的「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奠定鄉村振興基礎」主題黨日活動正在開展,村民黨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自市中級人民法院駐村扶貧工作隊入村以來,類似這樣的帶領村民謀發展的活動已屢見不鮮。
幾年來,駐村工作隊以村為家、以身作則,走村串戶、訪貧問苦,有針對性的制定幫扶計劃,廣泛宣傳各項惠民政策,積極落實幫扶政策,為哈拉圪那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奔走忙碌。如今,哈拉圪那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他們也贏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用心用情 紮根鄉村為扶貧
駐村初期,為了更好地開展扶貧工作,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市中院駐村工作隊成員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就為了趕在村民出門幹活前,對村民進行入戶走訪。走訪過程中,他們認真了解並記錄每一家的困難和疑問,主動與村委會幹部研究探討解決辦法,厚厚的筆記本上,寫滿了村情民意。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選擇駐村工作就意味著要在家庭方面做出某些犧牲。而駐村第一書記王樹領就是其中一位。王樹領是山東曹縣人,曾在部隊工作十年,轉業後來到了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2017年9月,他被單位選派來到哈拉圪那村駐村扶貧。剛開始,孩子太小,哭鬧著不讓父親離開,妻子也有些不理解,讓他很為難。然而王樹領依然堅定了自己的選擇,硬是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得到了理解和支持,這也讓王樹領更加有信心和動力去做好這份扶貧事業。部隊的經歷練就了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近三年來,憑著對工作的滿腔熱情和責任擔當,他盡心盡力投身到脫貧攻堅這場硬戰中。
市中院駐村工作隊的其他幾位成員楊東升、李文喜、喬永亮、王予鐸同志,同樣是舍小家為大家,心裡裝著村民的冷暖,隔三差五地入戶走訪摸底、了解民情,解決村民的困難和問題。村民看在眼裡、暖在心裡,他們紮實的工作也贏得了村民的好口碑。
迎難而上 俯下身子解民憂
時刻心繫百姓的駐村幹部,才能真正地「駐」進百姓心裡。
63歲的冀桂所是哈拉圪那村村民,家裡常年只有他和老伴兒兩人居住。由於夫妻倆都患有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導致無法正常下地乾重活,夫妻倆只靠幾畝地和不多幾隻羊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再加上常年需要吃藥治療,日子過得很緊。
在了解到冀桂所的實際情況後,2017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經村民大會決定,將冀桂所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產業幫扶,冀桂所家從原來的幾隻普通母羊發展到現在的幾十隻杜寒二元雜交基礎母羊,日子也有了盼頭。
「這種雜交羊所下的羔羊成活率高、出欄早、肉質好,受市場歡迎,收益也很高!」提到現在的生活,冀桂所喜笑顏開。他還告訴記者,精準扶貧以來,生活發生了大變化,從過去的土房變成現在的磚瓦房,一站式報銷減輕了醫療負擔,駐村幹部還為他申請了護林員的公益性崗位。2019年,冀桂所被評為四子王旗脫貧之星。「這都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感謝駐村工作隊平日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冀桂所激動地告訴記者。
幾年裡,市中院駐村工作隊為村裡辦了很多實事兒。為哈拉圪那村建立了「愛心超市」,截至目前,「愛心超市」共收到市法院捐贈物資四萬餘元,四子王旗紅十字會和忽雞圖鄉黨委捐贈物資1500元和果樹苗25顆,四子王旗扶貧辦捐贈物資5000元,市法院幹警捐贈衣服鞋帽等300多件,分批次向貧困群眾及老黨員發放各類物資共折合人民幣四萬餘元;為了幫助貧困戶提高年收入,駐村工作隊還從旗裡爭取了四名保潔員名額,解決貧困戶的就業問題……
牽頭行動 讓村集體經濟有收入
哈拉圪那村有12個自然村,村裡基本都靠種養殖為生,經濟收入單一,發展步伐較為落後。
針對這樣的狀況,市中院駐村工作隊牽頭與村委會幹部及其它部門多方考察、商議,積極引導村民轉變思想觀念,在本村的舍飼養殖和旅遊發展上尋找突破口。
市中院駐村工作隊經過多次走訪考察、深入調研。在他們的帶領下,2018年,多方協調,申請國家扶貧資金70萬元入股四子王旗北國興農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草糧飼儲聯動」模式,帶動農牧民實施無風險、低成本、高效益舍飼養殖。這一項,可為村集體帶來5.6萬元的年收入。
2019年,再次多方協調,申請60萬元的國家扶貧資金,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入股四子王旗聯創旅遊投資有限公司,通過住宿接待、保底分紅等方式確保村集體經濟穩定增收並發展壯大。
「自從村裡有了集體經濟,不僅能給我們解決就業,每年還有分紅可以拿,生活越來越有奔頭。」村民韓在在向記者表示。
法治扶貧 積極化解矛盾糾紛
在駐村扶貧的兩年多時間中,每當村民遇到矛盾糾紛和困難時,市中院駐村工作隊都會挺身而出,為他們主持公道。
2019年6月的一天晚上,王樹領接到村民張全福打來電話,說隔壁村的一群馬在自家以及旁邊村民的小麥地裡啃食青苗,踩踏地特別嚴重,直接影響到今年的收成。村民張全福情緒激動地說:「要是馬群再來的話,幾戶受損嚴重的村民就要給小麥噴灑農藥來防範馬群了。」電話中王樹領極力勸解著村民張全福,請張全福跟麥苗受損的村民不要做出觸犯法律的極端行為,同時承諾會盡最大的努力儘快處理此事。
與張全福通話結束後,王樹領第一時間與哈拉圪那村主任取得聯繫,並向忽雞圖鄉政府匯報了此事,請鄉政府幫忙聯繫隔壁村馬群的主人。經多方努力與溝通,事情得到妥善解決,馬群也再沒有來。事後,王樹領帶著駐村工作隊成員和村主任一起找到受損最嚴重的張全福、張全義兄弟,耐心給他們做工作,並進行安撫和開導。看著兄弟兩黝黑的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王樹領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作為法院來的扶貧幹部,群眾對他們是有著特別的期待,村民們「家長裡短」的事兒,都想讓他們給主持公道,而他們也總是不厭其煩。為了增強村民的法治意識,他們總是耐心解答村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類法律問題,引導村民運用法律知識和法律途徑解決矛盾糾紛,依法維權。
用「心」駐村,用「愛」扶貧。正是因為市中級人民法院的駐村工作隊用真情和實幹關心幫助村民,為他們排憂解難,才贏得了村民的信任。「有他們在身邊,我們很安心。」哈拉圪那村的一對老黨員夫妻讚許地說。(烏蘭察布日報社 記者薄濤)
END
公正 高效 為民
原標題:《用真情與實幹讓村民安心 ——記市中級人民法院駐四子王旗忽雞圖鄉哈拉圪那村扶貧工作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