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魯圖鎮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真情架起「連心橋」 實幹鋪築「小康...

2020-12-26 澎湃新聞

左右滑動查看

走進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嘎魯圖鎮布寨嘎查,湛藍的天空下,白雪皚皚的嘎查清新亮麗,腳下的道路平坦寬闊,一座座居民住宅點綴其中,宛似淡雅的水墨畫卷。農牧民們都說,與幾年前相比,嘎查裡簡直是大變樣,這離不開駐村工作隊的辛勤努力。

2018年,駐村工作開展以來,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嚴格落實駐村「十項制度、十項任務」,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駐村工作,與嘎查「兩委」一起理清工作思路,加強班子建設,改善基礎條件,發展牧區經濟,全身心投入駐村幫扶工作,用真情架起幹部與基層群眾「連心橋」,以實幹鋪築群眾走向美好生活「小康路」,努力寫好精準扶貧大文章,用心打通扶貧「最後一公裡」。

「訪」字排頭 成為答疑解惑「活字典」

布寨嘎查位於嘎魯圖鎮區北22公裡處,是一個地廣人稀、居住分散、自然資源富足,以畜牧業為主導產業的傳統牧業嘎查。該嘎查總人口284戶720人,總佔地面積 48.3萬畝,其中草原面積25.2萬畝,林地面積22.6萬畝,飼草料基地8400畝,牲畜總頭數3.3萬頭只,其中細毛羊存欄2.2萬頭只、年出欄8000多頭只,是第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嘎查。

「駐村以來,我們堅持圍繞建強基層黨組織、落實扶貧政策、尋找致富門路、辦實事解難題等方面,認清職責,轉變角色,抓重點找難點,全心投入駐村工作。」布寨嘎查駐村第一書記德格金說。

為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吃透村情民意,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員們對全嘎查280餘戶群眾家庭和11戶貧困戶進行逐一走訪,與他們深切交談,及時掌握戶子實際情況,並結合嘎查實際情況,為貧困戶制定詳細的脫貧計劃和幫扶措施,幫助貧困戶理清發展思路,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截至2017年,全嘎查貧困戶11戶26人,全部脫貧。

為了讓農牧民開闊視野,打開心結,跳出思想禁錮,主動參與到脫貧致富工作中來,駐村工作隊員們一家一戶宣講黨的新理念、新舉措、新政策,充分發揮駐村幹部中間橋梁作用,切實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經過一次次的入戶調查摸底,駐村工作隊員們對嘎查的基本情況瞭然於心,誰家幾口人,誰家孩子叫什麼名字,誰家致貧原因是什麼,幫扶措施有哪些,哪個戶子在哪裡打工,等等,村情民意全部都用心記在腦子裡,成為一部答疑解惑的「活字典」。

深入基層、紮根牧區,入戶走訪、了解民情、服務群眾,駐村工作隊員們的足跡踏遍了嘎查每一個角落,在春播繁忙的田間地頭,在廣袤草場的牛羊群中,在晚歸休憩的牧戶家中,隨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為各自的駐村工作寫下了飽滿而精彩的一筆。

「幹」字當先 當好發展致富「領路人」

「不等不靠不要,只要肯幹,跟著政策走,就一定能夠拔掉窮根,全面小康的路上就不會落後。」布寨嘎查脫貧戶滿都呼信心滿滿地說。

幾年前,滿都呼沒有住房,沒有水澆地,沒有豐饒草場,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對於明天和未來,滿都呼無奈、無望、迷茫……

滿都呼並不是好吃懶做、不肯努力的人,只是找不到一個改變現狀的好契機。2015年滿都呼被識別為貧困戶,駐村工作隊與嘎查「兩委」通過入戶摸底調查、實地考察、評估,制定「扶貧先扶志」式扶貧方案,科學有效地開展扶貧工作。蓋房子、打深井、買牛羊,在駐村工作隊幫扶下,滿都呼重拾信心,發展特色養殖、製作綠色奶食品、出售綠色土雞和土雞蛋,開拓了一條穩定增收的渠道,致富的星火在小家庭裡快速蔓延。如今,滿都呼年收入穩定在7萬元左右,一家人的生活終於從貧窮的泥淖裡脫離了出來。

由貧困戶走上小康路,是滿都呼自身努力奮鬥出來的,更是駐村工作隊員們用心當好致富「領路人」真情幫出來的。滿都呼是成功脫貧的一個例子,更是一件件、一樁樁真情幫扶事跡最生動的寫照。

「精準扶貧」政策像汩汩清泉滋潤著嘎查的角角落落、溝溝坎坎。感受著鄉親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駐村工作隊會同嘎查「兩委」班子,紮實推進各項工作開展,爭取資金、項目,協調幫扶單位、包聯單位作為「強後盾」,支持駐村幹部開展工作。三年來,累計投入資金260餘萬元,舉辦學習培訓、技術指導10餘次,慰問困難群體120餘人次,落實協調辦理布寨滴管廠環保手續等項目8件,改造10公裡30餘戶老舊線路,安裝變壓器6臺,修建鄉村道路9.6公裡,打深井2眼,上噴灌20畝,組織黨員幹部、農牧民代表、嘎查「兩委」、幫扶單位對嘎查道路幹線、嘎查陣地、貧困戶周邊進行集中整治20餘次。

「2018年駐村時,嘎查裡入戶道路泥濘、活動陣地簡陋、集體經濟單一,駐村三年來,我親眼目睹了嘎查的發展與變化,如今所有入戶道路不是水泥路就是砂石路,鄉村旅遊得到發展壯大,群眾的收入也隨著增加了。」駐村工作隊員張軍說,三年來,張軍兩次駐村布寨嘎查,嘎查的發展與變化他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謀」字為重 做好產業發展「主力軍」

布寨嘎查是典型的牧業村,要想讓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光靠政府部門的「輸血式」幫扶是不夠的,還得增強其自身「造血」功能,激發內生動力。

近年來,布寨嘎查堅持多元發展、共同富裕思路,在持續做大做強鄂爾多斯細毛羊養殖產業的同時,抓好文化旅遊、民族食品、手工藝品加工等產業,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走出了一條以現代畜牧業為主的休閒文化旅遊發展致富路。

布寨嘎查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展生態經濟,「以種促養,以養增收」成為推進農牧業經濟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全面實行禁牧、休牧工作,發展養殖大戶90戶,擁有標準化養殖棚圈的養殖示範戶達60戶,全嘎查從事鄂爾多斯細毛羊養殖主導產業的牧戶佔90%。

為變政府「輸血」為群眾「造血」,駐村工作隊員們引導群眾發展產業,實現農牧民持續增收,一方面引導烏審旗布寨細毛羊專業合作社牧戶改良鄂爾多斯細毛羊品種,促進新技術推廣,實現養殖品種優良化。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合作社成員「能人優勢」,與烏審旗烏源肉食品加工企業籤訂鄂爾多斯細毛羊羊肉全產業鏈可追溯合同,設立定點羊毛、羊肉收購點,確保每隻羊高於市場價50元。2019年協調建成鄂爾多斯細毛羊養殖示範基地、5個配種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全嘎查農牧戶每年每戶接受科協、科技局、農牧局等相關部門培訓不少於2次,90%的農牧戶掌握了人工授精、治療、防疫等技術,鄂爾多斯市細毛羊繁育體系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駐村工作隊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資源優勢,實施多元化發展模式,以建設現代畜牧業為主的休閒文化旅遊嘎查為出發點,依託嘎查境內嘎魯圖廟及通嘎拉敖包等文化活動陣地、席尼喇嘛故居、鄂爾多斯獨貴龍運動展館、3000畝布寨淖爾自然景觀區、500多畝天然麻黃基地、昌盛宏業農業採摘園等資源優勢,通過挖掘獨貴龍運動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布寨淖爾和昔日塔拉草原,建設賽馬場、打造休閒度假區、提高牧家樂服務水平等措施,不斷拓展旅遊內容,豐富旅遊項目,打造起民俗文化精品旅遊路線和獨貴龍運動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大力發展「黨支部+合作社+牧戶」利益聯結機制,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出以嘎查黨支部為龍頭,烏審旗布寨細毛羊專業合作社、烏審旗布寨鄉村文化旅遊專業合作社為載體、牧戶為基地的「黨支部+合作社+牧戶」發展模式,圍繞鄉村文化旅遊,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地區特色文化景觀、培育精品文化旅遊路線,在增加農牧民收入的同時推動集體經濟發展。三年來,嘎查集體經濟收入由5萬元增加至17萬元,帶動嘎查農牧戶增收200餘萬元,貧困戶都有了自己的穩定增收產業。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這是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員們最深的感受。隊員們說:「有幸與布寨嘎查相遇,三年駐村工作,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精彩一頁。」

不論炎炎夏日、數九寒冬,不論是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到處都能看到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員忙碌的身影,他們用真情暖民心、以實幹贏信任,譜寫了一曲幹群同心決戰脫貧的新樂章。

眼下的布寨嘎查,村級公路平整乾淨,現代化養殖業欣欣向榮,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村民活動中心歡聲笑語,村容村貌日新月異,農牧民獲得感、滿足感不斷增強。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越到決戰決勝時刻,越需要動真碰硬,駐村幹部越要盡銳出戰。

圖文丨曹玉霞 張軍

-第1711期-

欄目:綠色崛起

原標題:《嘎魯圖鎮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真情架起「連心橋」 實幹鋪築「小康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王超:開好群眾會,架起與群眾的「連心橋」
    【我的扶貧故事】王超:開好群眾會,架起與群眾的「連心橋」 2020-12-19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真情寄峽谷 實幹促脫貧——記怒江馬吉鄉駐村扶貧工作隊大隊長高維林
    怒江州每一個村寨裡都出現了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身影。  怒江每天都在變化,每時都在進步。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怒江州的各縣市每一個鄉鎮都派駐了幫扶幹部,每一個村寨裡都出現了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身影。為如期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他們和各級政府一起攻堅克難,奮戰在基層,衝鋒在前線,成為進一步推動怒江變化和進步的堅實力量。
  • 烏審旗:戮力同心聚合力 包聯駐村強攻堅
    領導幹部以上率下當好「領頭雁」 地處能源礦區周邊,種養殖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嘎查集體經濟收入薄弱,多年來一直是嘎魯圖鎮斯布扣嘎查「兩委」班子成員思考需要突破的問題。遠在100公裡之外的無定河鎮大石砭村,駐村工作隊傾心傾力為民服務的故事正在深情講述。 「2020年上半年,我們駐村工作隊協調爭取項目資金完成22公裡道路窄變寬工程、15個社550多戶無線寬帶網絡覆蓋工程、1處貧困戶住房新建工程等等惠民利民實事,同時我們針對農牧民對「微服務」的需求,製作發放了500餘張駐村工作隊「便民服務聯繫卡」,提升包聯駐村服務水平。」大石砭村第一書記邊瑜說。
  •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架起健康扶貧「連心橋」
    在幫扶工作中,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注重精準發揮專業優勢、專精結合,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難群眾實施由醫院本部、對口支援醫療隊、駐村工作隊相銜接的「1+1+1」無縫幫扶模式,實現全流程閉環式幫扶,為當地困難群眾搭起醫療健康幫扶綠色通道。
  • 老局長的扶貧真情——記會澤縣大井鎮黨委副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
    走進會澤縣大井鎮蘆坪村委會,牆上的「脫貧攻堅、扶貧幫困、產業發展、留住鄉愁」幾個內容的紅色大字映入記者眼帘,它就是大井鎮黨委副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大隊長鄒虎的扶貧思路。2018年3月,市委組織部從曲靖經開區市場監管局選派鄒虎到會澤縣大井鎮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 芷江法院:桃花坪村再修「連心」橋
    在旱季,河裡水位低,群眾的生產生活並沒有因此受到太大影響,但到了汛期,隨著水位上漲,給周邊村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修建一座橋,成為了這三個組村民最大的心願。很快,修橋被芷江法院駐村土橋鎮桃花坪村扶貧工作隊納入該村2020年扶貧重點項目,扶貧隊長江興亮首先召集了村支兩委幹部研究修橋一事,接著充分徵求村民代表的意見和建議,並積極與當地黨委政府、縣直有關部門對接。就這樣,經過一系列地準備工作,2020年12月9日,橋梁修建工程開工了。
  • 脫貧攻堅丨 桃花坪村再修「連心」橋
    在旱季,河裡水位低,群眾的生產生活並沒有因此受到太大影響,但到了汛期,隨著水位上漲,給周邊村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修建一座橋,成為了這三個組村民最大的心願。一條河流把河「兩岸」人民一分為二,但很快,這將成為歷史很快,修橋被芷江法院駐村土橋鎮桃花坪村扶貧工作隊納入該村2020年扶貧重點項目,扶貧隊長江興亮首先召集了村支兩委幹部研究修橋一事,接著充分徵求村民代表的意見和建議,並積極與當地黨委政府、縣直有關部門對接。
  • 芷江:桃花坪村再修「連心」橋
    在旱季,河裡水位低,群眾的生產生活並沒有因此受到太大影響,但到了汛期,隨著水位上漲,給周邊村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修建一座橋,成為了這三個組村民最大的心願。很快,修橋被芷江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駐村土橋鎮桃花坪村扶貧工作隊納入該村2020年扶貧重點項目,扶貧隊長江興亮首先召集了村支兩委幹部研究修橋一事,接著充分徵求村民代表的意見和建議,並積極與當地黨委政府、縣直有關部門對接。就這樣,經過一系列地準備工作,2020年12月9日,橋梁修建工程開工了。
  • 屋場交心話 幹群連心橋
    張家界高新區駐西界村第一書記袁凱開門見山,拉開了屋場會的序幕。何為屋場會?這是時下流行於湖南鄉村的民間會議,一般在村民家的屋場召開,不拘於形式,也不限定內容,村幹部以鄰裡之間拉家常的方式,宣傳黨和國家政策,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訴求、解決實際問題等。「現在天氣越來越冷,自來水水管會不會凍裂?」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哈拉新村:慎終如始抓脫貧 勠力...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哈拉新村:慎終如始抓脫貧 勠力同心奔小康 2020-12-21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委員風採」劉璇:架起協商「連心橋」
    【委員風採】劉璇:架起協商「連心橋」全媒體記者 趙映雪 特約記者 馬戈劉璇正在整理歷年政協資料「我建議引進新品種,繼續擴大油茶種植面積。」「我覺得應該統一管理,降低種植方式不當造成的損失……」「我認為要繼續申請購買茶葉加工設備,提高生產效率……」2020年10月16日,在恩施市太陽河鄉茅湖淌村,一場關於產業發展的院壩協商正在火熱進行。當天,20多名村支兩委幹部、人大代表、企業法人代表、鄉賢能人匯聚一堂,集思廣益。政協恩施市第九屆委員會委員、鄉政協聯絡組組長劉璇牽頭,不時引導、總結,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會議氣氛越炒越熱。
  • 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駐撫遠市烏蘇鎮抓吉赫哲族村工作隊扶貧紀實
    幾年來,駐村工作隊堅持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傾情幫扶脫貧群眾奮力奔向美好新生活。為了下好扶貧「先手棋」,他們把啟「民志」放在心上,用真情換真情。「這麼幹能行嗎」……於是,駐村工作隊發揮村廣播大喇叭、微信群等載體優勢,深入解讀脫貧攻堅政策、展示脫貧攻堅成果、宣傳表彰先進典型,通過多種方式的宣傳,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進而轉變觀念,堅定信心。村民慢慢富起來了,精神文明也不能落下。
  • 用真情與實幹讓村民安心 ——記市中級人民法院駐四子王旗忽雞圖鄉...
    記者來到距離烏蘭花鎮33公裡的忽雞圖鄉哈拉圪那村委會,一場由市中級人民法院駐村工作隊與村黨支部聯合組織的「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奠定鄉村振興基礎」主題黨日活動正在開展,村民黨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自市中級人民法院駐村扶貧工作隊入村以來,類似這樣的帶領村民謀發展的活動已屢見不鮮。
  • ...貴州自然資源廳駐赫章縣同步小康工作隊副隊長、雙坪鄉福來廠村...
    我叫陳宗利,2016年4月,我聽從組織安排,到貴州自然資源廳(當時的貴州省國土資源廳)對口幫扶的縣赫章駐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夜間,陳宗利(左三)依然在駐村指導土地整治項目要幹成事,關鍵在人。我們的工作還得先從建強基層黨組織入手。我們積極配合鄉黨委,先將所駐七個村「兩委」幹部全部按照規定配齊配強配優。隨後,加強「兩委」班子理論學習,提升業務素質。
  • 門莊村駐村工作隊:扶貧慰問送溫暖 駐村走訪暖人心
    現在天冷了,平時要多加件厚衣服注意保暖,家裡有什麼困難、心裡有什麼話就對我們駐村幫扶工作隊說,這床棉被晚上一定得蓋上,別捨不得。」古井鎮門莊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副隊長孫幫海說著將一床嶄新的棉被送到該村村民門振紅手中。
  • ——記省軍區駐桑植縣紅軍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楊凱
    在桑植這片紅色大地上 , 省軍區駐桑植縣紅軍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楊凱如一名不知疲倦的「鐵甲戰士」 , 與時間賽跑 , 和貧困搏鬥 。 駐村徵戰8個年頭以來 , 楊凱始終把黨的囑託和貧困群眾的期待牢牢記在心頭 , 信念堅定 , 矢志不移 , 以真抓促落實 , 以實幹求實效 , 帶領貧困群眾強基礎、補短板 , 拓產業、謀發展 , 帶領貧困群眾行進在脫貧致富的陽光大道 。
  • 「空殼村」變身「產業村」——包日塔拉嘎查集體經濟發展跑出「加...
    這一年來,依靠產業帶動,包日塔拉嘎查從「空殼村」變身「產業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明顯增強。「今年我們實施了水產養殖項目,肉羊聯合體養殖項目,房屋、土地租賃等集體經濟項目。目前,包日塔拉嘎查的集體經濟收入已經突破了20萬元,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明年嘎查的集體經濟年收入有望突破30萬元。」說起這樣的成績,隨行的駐村第一書記李鋒掩蓋不住內心的喜悅。
  • 林梅與132名駐村工作隊隊長座談交流
    名駐村工作隊隊長參加座談。座談會上,4名駐村工作隊隊長先後發言,匯報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分享駐村工作心得體會,交流駐村工作經驗,提出工作意見建議。林梅在座談交流中指出:各駐村工作隊幫扶藍田以來,派出優秀幹部,傾注真情實意,投入資金力量,把脫貧當作「自家事」,流了很多汗,下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承受了很多委屈。
  • 【要聞】市檢察院駐村工作隊 「三步走」帶領長勝村脫貧奔小康
    天氣預報 17日白天:中雪,西北風3-4級,最高氣溫-3度; 17日夜間:小雪,西北風3-4級,最低氣溫-9度; 要 聞 市檢察院駐村工作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