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分享最有趣、最豐富的心理學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照鏡子時感覺自己美美的,可是在照片裡卻一點也不上鏡,有心理學家提出,你一直比鏡子裡的自己丑20%,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第一,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照鏡子時,就像在用美顏相機自拍一樣,在這種現象背後,暗含著很多的心理規律。
自我預言
在我們照鏡子時,我們心中會不自覺地產生一個欲望:希望鏡子中的自己很漂亮。如果你伴隨著這個欲望照鏡子,你的大腦就會不由自主地搜尋你很漂亮的證據,從而實現你很漂亮這個自我預言。
而當你觀察被拍攝的照片時,你的心中會產生另一種念頭:我會不會被拍得很醜?同理,當你伴著這個念頭看照片,你的大腦就會不自覺地去搜尋你被拍得很醜的證據,從而實現你被拍得很醜這個自我預言。
如果我們把焦點轉移到周圍人的身上,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容貌並不受環境的影響,無論是在鏡子裡還是在被拍攝的照片裡,他們好像沒有什麼變化,其實,這是因為我們觀察周圍人的時候,沒有對他們進行自我預言導致的。
如果我們對他人的容貌也進行自我預言的話,便會出現」情人眼裡出西施「的情況,因為你希望你的伴侶是美的,所以你的大腦會不自覺地搜尋可以證明你的伴侶很美的證據。
動態優勢
人們普遍認為視頻中的自己比截圖更好看,心理學家也注意到這個現象,經過仔細的研究後心理學家們最終徵實:一個人處於動態下的魅力要大於處於靜態時。
按照這個理論,在我們照鏡子時,我們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姿勢,變換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自己。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的面部表情也會不斷變化,這種動態的自我觀察可以使我們得到很多靜態圖片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因此,我們會覺得鏡子中的自己比照片中更好看。
現實中你如果想要更上鏡的話,可以嘗試學習管理自己的微表情,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表情風格,你可以對著鏡子進行這項練習,在你能很好地掌握表情管理的技巧後,就不用再為不上鏡而苦惱了。
自我光環
心理學家經過一系列實驗研究發現:人們總會不自覺地將自己想像得更優秀,同樣也會將自己想像的比現實更美,這種人的主觀意識影響對真實世界感知的現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見。
我們在照鏡子時,會尋求非常合適的光線和角度,對於拍攝而言,拍照時的光線強弱、角度等也是同等的重要,但是,對於大部分沒有專業攝影棚的人而言,創造一個非常完美的拍攝環境是很困難的,因此,平日中的自拍照總會有點不盡人意的地方。
其實,一個人真實的顏值並沒有照片中那麼低,畢竟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是靜態的,但是,也沒有鏡子中那麼美,因為在現實中最佳的光線和角度不會一直保持不變。如果你想知道自己顏值的真實水平,可以試著詢問身邊人們的看法。
-END-
作者|六度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