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名將錄:每位將領都戰功卓著,善終者卻寥寥無幾

2020-12-16 私房大歷史

開元盛世是唐朝歷史上的第二個盛世,這既離不開宰相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人的經天緯地之才,也離不開眾多將領保境守邊的功勞。及至天寶時期,唐玄宗改變被動防禦的策略,開始對外擴張疆土,唐朝因此又湧現出了很多名將,這些名將與開元時期的名將相比,具有更強的進攻性,他們給唐朝帶來了赫赫戰功,也帶來了很多危機,促成了唐朝由盛而衰。

自武則天時代以來,唐朝的邊患有三:一為北方的突厥,二為東北的奚、契丹,三為西方的吐蕃,開元時期的戰爭因此圍繞這三個邊患展開,而開元時期的名將也多出現在這三個戰場上。

薛訥

薛訥是薛仁貴的兒子,他自武則天時代以來,便鎮守幽州和并州,在和奚、契丹、突厥戰鬥時累建軍功,是員戰鬥經驗豐富的宿將。饒是如此,薛訥也在開元二年因大意輕敵,慘遭失敗。

開元二年夏天,已經六十多歲的薛訥主動請求率軍討伐奚、契丹。而將軍杜賓客認為士兵們在盛暑時節攜帶武器和糧食深入敵境,不利於戰鬥,因此建議薛訥慎重行事,宰相姚崇亦同意杜賓客的觀點,然而薛訥自恃經驗豐富,對反對意見毫無在乎。此時的唐玄宗剛即位,也急於建功樹威,便同意了薛訥的計劃,派薛訥領兵討伐契丹。當唐朝的士兵們冒著酷暑抵達灤河後,以逸待勞的奚人和契丹人大敗沒有鬥志的唐軍,唐軍幾乎全軍覆沒,薛訥、杜賓客等將領狼狽逃回唐朝。唐玄宗得知薛訥戰敗後,勃然大怒,但他沒有嚴懲薛訥,而是處死了薛訥的副將崔宣道、李思敬等八人,唯獨赦免了杜賓客。薛訥雖然沒有受到嚴懲,但卻被唐玄宗削去了所有官爵,瞬間成了一個平民百姓。

一個月後,吐蕃出兵十萬大舉進犯唐朝的隴右地區,掠奪大量牧馬而去。唐玄宗當即任命薛訥為大將,讓薛訥立功贖罪。薛訥不負所望,在武階驛和吐蕃人遭遇後,與副將王晙夾攻吐蕃人,大獲全勝。隨後,薛訥乘勝追擊吐蕃人,又在長城堡擊敗吐蕃人,殺獲萬人,不僅虜獲了吐蕃人的大量戰馬和牛羊,還奪回了吐蕃人之前掠走的所有牧馬。經此一役,薛訥狠狠教訓了吐蕃一頓,打擊了吐蕃囂張的氣焰。

戰後,薛訥恢復爵位,繼續為官,鎮守邊疆,在開元八年離世,享年七十多歲。

郭知運

郭知運是瓜州常樂人,因為生活在邊地,年輕時就驍勇善戰,後來官至伊州刺史兼伊吾軍使,成為北庭都護郭虔瓘的部將。開元二年春天,郭知運配合郭虔瓘大敗突厥,斬殺突厥可汗的兒子同俄特勒。秋天,郭知運和隴右群牧使王晙又配合薛訥大敗吐蕃。戰後,唐玄宗提拔郭知運為隴右節度使。

開元四年,突厥降戶阿悉爛、聶跌思太等率眾反叛,生擒單于副都護張知運。突厥降戶抵達綏州界後,郭知運受命領朔方軍討伐突厥降戶,在黑山呼延谷大敗突厥降戶,成功解救張知運。開元六年,郭知運率軍討伐吐蕃,趁吐蕃人沒有防備,在九曲取得大捷。開元九年,郭知運再次和朔方總管王晙合作,平定了六州胡康待賓的叛亂。

郭知運和吐蕃、突厥頻繁作戰,戰功累累,威震邊陲,在開元九年十月去世。

王君毚

王君毚是瓜州常樂人,和郭知運是同鄉,也以驍勇善戰聞名於世。王君毚從軍後,擔任郭知運的部將,是郭知運屢建軍功的得力幫手。開元九年,郭知運死後,唐玄宗提拔王君毚為河西、隴右節度使。

開元十五年,吐蕃大將悉諾邏大舉進犯唐朝,縱火焚燒甘州後撤軍。王君毚沒有和悉諾邏硬碰硬,而是派軍隊繞到吐蕃人的後方,縱火焚燒野草,讓吐蕃人的戰馬在撤退途中再也沒有野草可吃。當悉諾邏撤回到大非川後,正準備息甲牧馬,卻不料野草都已經被燒光,戰馬因此餓死過半。隨後,悉諾邏從大非川倉皇撤軍,而王君毚對悉諾邏緊追不捨,最終在青海之西俘獲悉諾邏的所有輜重和沒有來得及撤退的吐蕃人。幾個月後,悉諾邏出兵報復王君毚,攻陷王君毚的家鄉瓜州,生擒王君毚的父親,挾持王君毚的父親進攻涼州,王君毚出於孝心,沒有出城應戰,只好登城哭泣。

其後,王君毚利用職務之便報復了回紇、契苾、思結、渾四部落的都督對自己沒有發跡時的輕視,他誣陷四部落的都督暗中謀反,唐玄宗亦信以為真,於是流放了四部落的都督。這令四部落民眾對王君毚懷恨在心,不久,王君毚率軍到肅州襲擊吐蕃派往突厥的使者,當他返回到甘州時,早已埋伏好的四部落民眾把王君毚團團圍住,王君毚寡不敵眾,最終力戰而死。

張守珪

張守珪是陝州河北人,起初擔任北庭都護郭虔瓘的部將,屢立戰功。開元十五年,王君毚戰死後,唐玄宗任命薛嵩為河西節度使,又提拔建康軍使張守珪為瓜州刺史。正當張守珪率眾修筑州城,加固城防時,吐蕃人大舉來犯,張守珪雖然士兵不多,卻鎮定自若,在城頭和部將置酒作樂,使用疑兵計讓吐蕃人不敢輕易進攻自己。當吐蕃人撤退後,張守珪順勢出兵追擊,不僅擊退了吐蕃人,還保住了瓜州。其後,張守珪悉心經營瓜州,使瓜州的局勢由亂到治,擺脫了困境。

張守珪憑藉自己的戰功不斷升遷,在開元二十一年再次臨危受命,擔任幽州節度使。此時,幽州節度使薛楚玉(薛訥的弟弟)剛被契丹首領屈剌與可突幹擊敗,幽州兵的士氣正處於低落狀態。張守珪到任後,指揮幽州兵主動出擊,屢次取得勝利,逐漸扭轉了危局。屈剌與可突幹連吃敗仗,知道張守珪不好惹,便採用詐降計,勾結突厥,企圖扭轉戰局,但張守珪不是那麼好騙的將領,他利用契丹人的內部矛盾,指使契丹別帥李過折斬殺屈剌與可突幹,一舉解決了長期威脅幽州的邊患。

開元二十六年,張守珪的部將假造張守珪的命令和唐玄宗的命令,迫使平盧軍使烏知義進攻奚人,烏知義先勝後敗,而張守珪故意隱瞞敗績,謊報戰功。當唐玄宗派牛仙童調查這件事時,張守珪賄賂牛仙童,歸罪於部將,擺平了這場風波。但是轉過年來,事情敗露,張守珪被貶為了括州刺史。張守珪到任後,鬱悶不已,疽發背而死。

張守珪有一位部將名叫安祿山。安祿山在天寶年間兼任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範陽發動叛亂,使唐朝從此由盛轉衰。安祿山和史思明齊名,以唐朝叛徒的身份遺臭萬年。

王忠嗣

王忠嗣的父親是王海賓,開元二年,王海賓跟隨薛訥討伐吐蕃,戰死在長城堡。時年九歲的王忠嗣被唐玄宗養在宮中,成了唐玄宗的義子。王忠嗣長大後,驍勇善戰,屢敗吐蕃,憑藉自己的軍功步步高升,在開元二十九年擔任朔方節度使。

天寶初年,強大的後突厥汗國走向崩潰瓦解,王忠嗣趁機出師北伐突厥,多次取得勝利,加速了後突厥汗國的滅亡。新興的回紇汗國和唐朝交好,唐朝的北境從此再也沒有邊患,唐玄宗於是把對外政策由被動防禦改為積極進攻,對吐蕃發動了攻勢。唐玄宗對王忠嗣充滿了信任,天寶五年,唐玄宗讓王忠嗣兼任河西、隴右、河東三鎮節度使,王忠嗣由此成為唐玄宗時代第一位一身掌管四鎮的節度使。此後,王忠嗣和吐蕃頻繁交戰,在青海、積石大敗吐蕃人,又在墨離大敗吐谷渾人,威震邊陲。

王忠嗣位高權重,戰功卓著,不禁居功自傲起來,這便引起了唐玄宗對他的猜忌。天寶六年,唐玄宗解除了王忠嗣朔方、河東兩鎮節度使的職務,只保留他河西、隴右節度使的職務。同年,唐玄宗派王忠嗣進攻吐蕃的石堡城,石堡城易守難攻,王忠嗣拒絕接受命令,這更激起了唐玄宗對王忠嗣的不滿。唐玄宗見王忠嗣不願配合,只好派將軍董延光進攻石堡城,讓王忠嗣協助董延光作戰,但王忠嗣一意孤行,也不願配合董延光。董延光進攻石堡城失敗後,便歸罪於王忠嗣。隨後,李林甫誣陷王忠嗣勾結太子李亨(後來的唐肅宗)謀反,唐玄宗以此為由,把王忠嗣召回長安,解除了王忠嗣的兵權,貶王忠嗣為地方官。天寶八年,王忠嗣在不斷地打壓中抑鬱而終,暴斃而亡,享年四十五年。

王忠嗣有一位部將名叫李光弼。安史之亂爆發後,李光弼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為平定叛亂立下大功,曾官至天下兵馬副元帥,和郭子儀齊名,以唐朝中興功臣的身份流芳百世。

哥舒翰

哥舒翰是突騎施舒部的後裔,世居安西,其父親哥舒道元官至安西副都護。王忠嗣成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後,提拔哥舒翰為大鬥軍副使。哥舒翰武藝超群,作戰勇猛,喜歡衝鋒在前,曾在苦拔海、積石大敗吐蕃人,建立殊功。

天寶六年,唐玄宗剝奪王忠嗣的軍權後,任命哥舒翰被為隴右節度使。天寶七年,哥舒翰在青海築神威軍和應龍城,使吐蕃人從此不敢再靠近青海。天寶八年,哥舒翰率領十萬大軍圍攻石堡城,一舉獲得勝利,完成了王忠嗣不願接受的任務。此後,哥舒翰的地位步步高升,天寶十二年,哥舒翰又攻佔吐蕃的洪濟、大漠門等城,盡收九曲部落,再次立下大功。但是哥舒翰嗜酒好色,因此中風得病,天寶十四年,哥舒翰被剝奪軍權,賦閒長安。

安史之亂爆發後,封常清和高仙芝接連被安祿山擊敗,唐玄宗隨即任命正在養病的哥舒翰為大將,統兵二十萬防守潼關。天寶十五年,哥舒翰和安祿山對峙半年後,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戰,哥舒翰因大意輕敵,誤中埋伏,被叛軍擊敗,哥舒翰自己也被部將生擒,獻給了安祿山。哥舒翰被安祿山俘虜後,投敵變節,為安祿山招降李光弼等,李光弼等不為所動,紛紛回信譴責哥舒翰。安祿山見哥舒翰對自己沒多大用處,於是殺死了哥舒翰。

高仙芝

高仙芝是高句麗人,長相英俊,弓馬嫻熟,在開元末期被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提拔重用,擔任安西副都護。

天寶六年,唐玄宗派高仙芝率領一萬軍隊討伐歸附吐蕃的小勃律國。高仙芝深入敵境,先佔領吐蕃的連雲堡,後攻破小勃律國,俘虜小勃律國王和吐蕃公主,取得大勝。其後,高仙芝憑此大功取代夫蒙靈察,成為安西節度使。天寶九年,高仙芝又遠徵石國,他佯裝和石國和談,而後出兵襲擊石國,一舉取得勝利,俘虜石國國王,大掠石國而歸。高仙芝的行為令僥倖逃脫的石國王子滿懷怨恨,石國王子向西域諸國散步高仙芝的惡行,激起了西域諸國的不滿,西域諸國於是向大食(阿拉伯帝國)求援。天寶十年,高仙芝率軍討伐西域諸國,在怛羅斯和大食的軍隊遭遇,唐朝的軍隊和和大食的軍隊激戰三天,不分勝負,但卻遭到了葛羅祿人的背叛,高仙芝被前後夾擊,最終不敵,於是戰敗。

其後,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代替安思順為河西節度使,而安思順不願離開河西,唐玄宗於是又任命高仙芝為右羽林大將軍,把高仙芝留在了長安。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派高仙芝率軍防守陝郡。封常清在河南戰敗後,退回陝郡,和高仙芝合兵一處,放棄陝郡,退守潼關。唐玄宗聞敗大怒,隨即派宦官到潼關把高仙芝和封常清全部處死。

封常清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人,他三十多歲才從軍,成為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的部將。封常清相貌醜陋,身材瘦小,一腳殘疾,在軍中並不受待見。封常清為了得到高仙芝的賞識,費勁了心思,最終,封常清靠著自己的才能得到高仙芝的重用。

天寶六年,封常清跟隨高仙芝平定小勃律國。高仙芝成為安西節度使後,提拔封常清為節度判官,封常清由此成為高仙芝的心腹。封常清執法嚴格,當高仙芝乳母的兒子鄭德詮觸犯軍法,冒犯上司封常清後,封常清毫不留情,以軍法處置鄭德詮,打死了鄭德詮。天寶十年,高仙芝賦閒長安後,封常清繼續留在安西,並在天寶十一年成為安西節度使。天寶十二年,封常清遠徵大勃律國,在菩薩勞城取得大勝,一舉降服大勃律國,立下大功。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封常清入朝,正巧安祿山發動叛變,唐玄宗問計於封常清,封常清於是主動前往河南募兵,以平定安祿山的叛變。封常清抵達洛陽後,只用半個多月的時間便招募到六萬大軍,但這些士兵都沒有上過戰場,不是安祿山的對手。一個月後,安祿山進入河南,擊敗封常清的烏合之眾,一舉攻佔洛陽。隨後,封常清退回陝郡,和高仙芝合兵一處後,又退回潼關,惹怒了唐玄宗。最終,高仙芝和封常清,這對老搭檔,一起命喪黃泉。

相關焦點

  • 唐朝十大名將:個個都是戰功卓著
    唐朝,是一個很強盛的朝代,自立國之日起,這個朝代一直都在徵戰,軍力強大是它最鮮明的一個特點。一將功成萬骨枯,名將的誕生需要戰火的洗禮,因為常年多戰,唐朝將星璀璨,名將輩出!個人以為以下十位是唐朝名將的傑出代表。1、李靖。 李靖,字藥師,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本是隋朝將領,之後投效唐朝。
  • 二戰時期五大名將排行,巴頓只能第四,每位都是戰功卓著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們帶來了非常多的苦難,但是這樣一個混亂的時代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將領。今天我們不考慮他們的陣營,單純地從軍事能力和戰爭成就上來挑出最優秀的五位將領,看看他們的一生中都經歷過那些輝煌的戰績。
  • 唐玄宗時期名將王忠嗣被李林甫陷害致死
    王忠嗣可以說是玄宗一朝戰功最強悍的名將,曾一人統攝四鎮,擔任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統兵達到267700人,佔大唐帝國邊境兵力(總495000人)的一半以上。而安祿山曾任三鎮(平盧、範陽、河東)節度使,統兵達到183900人。
  • 美軍「十大五星上將」論戰功論能力哪個最強?應以二戰貢獻為基準
    按照美國國會當年的相關法案,五星上將軍銜僅在戰爭時期因為戰功卓著才能授予,所以目前美軍軍銜最高者也僅僅是四星上將。,又確實需要更高一級軍銜的設置,尤其主要推動者還是時任總統羅斯福,所以晉銜勢在必行。
  • 南宋中興四大名將:嶽飛戰功最高,為何排名不如韓世忠
    另一名大將劉光世是北宋時西軍將領,也是一根老油條,而且此人貪生怕死,在宋金戰場屢次臨陣脫逃,抗命不遵,就連趙構都忍不了他,最終找了個違背聖旨的名義,把他幹掉。 張俊、劉光世兩人的品性才能,跟嶽飛差了十萬八千裡,真正能跟嶽飛相提並論的只有韓世忠。
  • 安祿山究竟有何本事,為什麼唐玄宗對他器寵有加?這8字道破玄機
    史書記載安祿山:傾巧,善事人,人多譽之。也說就是說他為人機巧,善於察言觀色,可謂八面玲瓏,深得別人的喜愛。張守珪聽他出言不凡,走近細看他,見他白白胖胖的樣子也很可愛,有點「壯士」的味道,於是不但饒他不死,而且還給他安排了工作——偵察兵將領。結果安祿山表現了他超人一等的聰慧才智,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和任務,張守珪一高興之下,居然認他當了乾兒子。從此,因為有了張守珪這個乾爹做後盾,安祿山左右逢源,其官路變成了坦途了。
  • 田忌執掌兵權,戰功卓著,為何會被鄒忌用一個算命的給算計了?
    他身居高位,執掌兵權,多次為國徵戰,戰功卓著,同時,他還是世家出身,這一樁樁,一件件,都讓人覺得,他在齊國該是屹立不倒的。然而,歷史總是讓人意想不到,他的落馬僅僅是因為一個算命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 親密無間的「戰友」,戰功卓著的「團隊」
    這個神秘而戰功卓著的「天團」,就是北京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警犬技術支隊,位於北京南郊五環外的一個稍顯偏僻但規整有序的院落裡。  「執勤和訓練都一樣,必須真心、用心、細心,才能和警犬達到心靈溝通,默契配合。」桂琳和師父徐方芳曾一起攜犬在《警花與警犬》中本色出演,在她看來,「影視劇中很多細節就是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直觀呈現。」  桂琳和丈夫都是首都公安民警,作為雙警家庭,付出更多。
  • 平定「安史之亂」的兩個唐朝著名將領分別是誰?
    安史之亂是唐玄宗末年到唐太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
  • 紅二軍團十三位高級將領,後來的情況都是怎樣的
    那麼,紅二軍團初成立時的十三位高級將領都是誰,他們日後在人民軍隊中的發展都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紅二軍團軍團長兼紅二軍軍長賀老總,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又是湘西蘇區的開創者,他指揮紅二軍團南徵北戰,開創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並成功指揮了紅二、六軍團的長徵,堪稱是紅軍時期的一位名將。
  • 成就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豐功偉業的10大將領排名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偉業,除了與自身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他手下的10大將領。一、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 以色列第二個F-35中隊戰功卓著 曾參加過所有的戰爭
    以色列第二個F-35中隊戰功卓著 曾參加過所有的戰爭據以色列時報報導,周四以色列空軍成立了第二個F-35第五代隱形飛機中隊,被稱為「南方雄獅」,恢復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第116中隊。以色列空軍每天都肩負著巨大的責任。從現在開始,第116中隊將返回並成為我們戰略武器的一部分,成為我們對敵人的質量優勢的一部分。
  • 三百輕騎斬敵數千的名將,被陷害含冤而死,唐玄宗後悔一生
    在開元二年的七月,吐蕃軍隊來到了隴右,唐玄宗便下令出戰,王海賓為先鋒與吐蕃軍交戰,這一戰唐軍獲勝,並殺了很多的吐蕃軍。這時在唐軍的將士裡有些人非常嫉妒他的戰功,在接下來的戰鬥裡,作為先鋒的王海賓就總要衝在前面殺敵,後面的主力軍暗自按兵不動,最終王海賓寡不敵眾而戰死沙場。
  • 戰功赫赫的蘇聯元帥朱可夫為何在其人生巔峰後鬱鬱而終?
    朱可夫是一位享譽世界的將軍,他一生功勳卓著。尤其是在二戰期間,朱可夫率領蘇聯紅軍同德國法西斯浴血奮戰,成為了二戰時期蘇聯最高副統帥。他幾乎策劃和指揮了蘇聯所有對德戰爭,包括著名的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和攻克柏林戰役等等。
  • 韓雪背景是假,他演遍國軍將領,父親是開國少將,和《亮劍》有關
    徐光明的父親是徐其海,一位戰功卓著的開國少將。徐其海將軍16歲參加安徽金寨的立夏節起義,在遊擊隊中任隊長、大隊長。1930年,遊擊隊被編入紅一軍第一師第三團。抗日戰爭時期,徐其海將軍任386旅771團一營營長。
  • 夢回大唐:我是大唐高宗皇帝治下的一名唐軍軍官,我戰功卓著!
    此時,我大唐西邊疆域擴大至鹹海周邊,大軍班師回朝後,我因戰功被提升為致果校尉(唐朝正七品上武官)。唐軍、新羅合攻百濟示意圖蘇定方大將軍打仗從來都不拖泥帶水,再加上我軍在裝備和紀律上都遠遠優於百濟軍,因此我們只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便攻佔了百濟國都,將百濟國滅國。
  • 美國評選出世界五大元帥,這些戰功赫赫的將軍結局如何?
    1、巴頓將軍美國人心中的歷史英雄,堪稱一代名將,19歲保送西點軍校的奇才,被稱為鐵膽將軍,作戰勇猛,多次擊敗不可一世的德軍,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雖然只是四星上將,但功勳不亞於任何一個元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次戰役中,沒有任何一位高級將領有過象巴頓那樣神奇的經歷和驚人的戰績。可正是這位「為戰爭而生」的將才,在政治上卻顯得尤為無知,在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他,被剝奪了麾下部隊,被派往指揮德國境內的15集團軍,名義上如此,卻實際上是和一群文兵編撰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