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語系文學研究課程」國際學者系列演講

2021-12-27 TIS Newsletter

「華語語系文學研究課程」國際學者系列演講

 

線上演講LIVE STREAMING (GMT+8)

策畫暨主持:詹閔旭(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採事前報名制度。報名成功後,主辦單位再寄出線上會議連結。報名網址: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fcIiZltzN4JRO-O9un0smFxVoUnOfBnkHfYKXdv_zL0PRKQ/viewform

【系列演講】

作為小文學的華語語系:以新加坡華文小說(1982-2011)為例

講者:許維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

時間:9月29日 20:00-22:00


遙遠國家之旅: 泰華文學中的想像遷徙

講者:Rebecca Ehrenwirth(德國慕尼黑應用語言大學/慕尼黑語言暨翻譯學院助理教授)

時間:10月6日 19:00-21:00


1950年代新加坡的文藝副刊:以姚紫和杏影為例

講者:謝徵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研究員)

時間:10月13日 19:00-21:00


臺灣與後社會主義中國的另類審美體制

講者:湯舒雯(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亞洲文化與語言系博士候選人)

時間:10月20日 19:00-21:00


「華語語系」的激進實踐:堅持漢文學傳統的意義

講者:邱貴芬(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講座教授)

時間:10月27日 19:00-21:00


華語語系研究與酷兒研究的交織

講者:姜學豪(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歷史系副教授)

場次:

11/06 9:10-12:00華語語系與臺灣

11/13 9:10-12:00華語語系與酷兒

11/17 9:10-12:00華語語系與跨學科

詳情:

https://taiwan.nchu.edu.tw/page.php?id=efc14948-12af-11ec-a41d-40b07611d6dc

相關焦點

  • 香港文學,故事難說
    小時候有親人移民海外,交通不便,探親不易,只能通過國際長途電話聯繫感情。他們曾自嘲道:「跨過太平洋,『中國人』竟成了『華人』。」當時還不太明白大人說的話,但隱隱約約覺得這兩個詞應該是指向不同的人群吧。長年漂泊在外, 早已不在意這些標籤了,他們總歸是血脈相連的親人啊。上大學讀英文系,沒有機會系統性地研讀中國文學。
  • 【學術演講】 李孝悌、李貞德、林富士:「中國社會文化史」系列講座(附課程大綱)
    本次我們有幸邀請到李孝悌、李貞德以及林富士三位老師為我們帶來2021年上半年的系列講座,主要為延續並開展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主持人杜正勝院士「重新認識中國」之講題,包括中國社會史的多重面向,如:戲曲、城鄉生活、性別、宗教文化、疾病醫療等範疇。
  • 李豐楙《從聖教到道教》榮獲2019年國際亞洲研究學者大會(ICAS)圖書獎大獎
    今年國際亞洲學者大會(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Asia Scholars,簡稱ICAS)於2019年7月16日至7月19日在荷蘭萊頓大學舉辦,國際學者濟濟一堂,探討亞洲相關議題,分享交流觀點,出版社、研究機構等也會在活動期間展示出版品及研究成果。在此次大會上主辦者宣佈了2019年國際亞洲研究學者大會(ICAS)圖書獎獲獎名單。
  • 愛兒群2018年園長成長國際論壇武漢站
    同時愛兒群創辦人May老師也獲邀在中美教育研究協會峰會專場上發表主旨演講,以《美感教育愛兒群課程在臺灣學前階段的實踐》為題,結合幼兒發展深入探討,深受觀眾熱烈歡迎。演講後,May老師也和與會的國際學者(對應下方照片由左到右)Carol Lee、Peter Aspinall、Roger Coe齊聚一堂,發表討論,愛兒群課程受到學者們高度一致的贊同與認可,會後還親自到愛兒群卡梅爾校參訪。
  • 資訊丨港中大「歷史,文學與文體國際學術研討會」
    「歷史,文學與文體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 香港中文大學
  • CUHK|香港中文大學招收2019年佛學研究文學碩士
    跨領域的佛學研究在當今世界各地蓬勃發展,成為當代宗教研究的重要範疇。為致力於推展佛教教育及佛學研究,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與「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合辦此課程,培育有志於佛學研究之人士,理解漢傳佛教之整體歷史脈絡及各個學派、宗派之思想理論,既而繼續深研、拓展其佛學研究之深度與廣度。
  • 2015年全球華語廣播網年度會議在吉林延吉隆重召開,鷹龍傳媒董事長、環球東方總裁蘇彥韜應邀出席演講
    2015年全球華語廣播網年度會議6月12日在吉林延吉隆重召開,本屆年會上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比利時、紐西蘭、俄羅斯、越南、香港、臺灣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三十幾家海外華語廣播機構及全國華語廣播同仁歡聚一堂,共同探討廣播的「生存之道
  •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杜正勝:「重新認識中國」
    2019年值當「五四運動」百年紀念之際,政治大學為紀念五四領袖之一羅家倫先生,同時亦是本校創校關鍵發起人,
  • 「轉載」香港中國企業協會「青春試翼」求職輔導系列課程
    今年,優諾國際教育聯合中企協會賦予了「青春試翼」新的內容——「青春試翼」求職輔導課程。為學生解決求職上的疑問,提供一站式求職輔導服務。與此同時,邀請知名企業在主題課程之後立即開展企業專場招聘會,更有針對性的為企業輸送新鮮血液,為學生提供崗位資訊。
  • 新書資訊|《第一屆 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
    此一研討會主題標示了本系教師的研究專長,也幾乎涵蓋了人類歷史的各種面向。歷史研究者在特定的想像空間中掘發史料,任由思考馳騁,解釋歷史,建構歷史。本次會議,參與者眾。不同領域的歷史學者分享研究成果,討論熱烈,跨越了各自的想像空間。  2014年,本系研擬學術發展特色,決定以「族群論述與國家治理」作為近期學術發展的方向。
  • 【學院介紹】澳科大國際學院:培養「雙外語+專業副修+實踐」複合型人才
    >,為學生提供「雙外語+專業副修+實踐」複合型課程,旨在培養既具有外語能力又瞭解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學院下設「澳門國際教育培訓中心」與「澳門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澳門國際教育培訓中心是設立在澳門的一個提供課程設置與質素保障、外語教學與對外漢語人才的培訓基地。
  • 2017第四屆宋代文學同人會暨國際中青年學者宋代文學研討會
    2017第四屆宋代文學同人會暨國際中青年學者宋代文學研討會 廈門大學2017
  • 『社會轉型與文學變遷』國際中青年學者宋代文學專題研討會
  • 【線上會議】中國文學「典律化」流變的反思國際研討會
    「典律化」流變的反思國際研討會第一日:2021年10月23日(星期六) 上午 時間開幕禮(主持:王家琪博士)8:45-9:00學者登入會議室9:00-9:20開幕致辭(1) 陳 蒨教授    香港樹仁大學協理學術副校長嘉賓致辭(1) 楊若薇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文學碩士課程(2022年秋季入學)現正招生!
    人類學文學碩士課程教授人類學的視角、理論、方法與實踐。各科目由專長於該領域的教師講授;在導修中,同學們則報告和討論閱讀材料及課堂涵蓋的內容。人類學文學碩士課程為修課式課程,學生來自不同背景,以專業發展、繼續深造或純粹拓闊視野為目標。學生將在此課程中學習人類學理論知識,並發展基本研究方法與技巧。申請者無需具備人類學學士學位。
  • 文化批評|被壓抑的libido在華語語系的「異託邦」裡眾聲喧嘩 —— 評簡中文化類播客的現狀與困境
    直到在2019年前後,簡中播客世界終於幾檔現象級播客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其中以性別議題:「剩餘價值」(2019),「別任性」(2018),「卡列班與女巫」(2020),「海馬星球」(2018);文化類:「忽左忽右」(2018),「聲東擊西」(2016),「不合時宜」(2019);人文學術類:「時差」(2020),「例外狀態」(2020),「雙重意識」(2020
  • 香港文學研究雙璧 (書評) ── 趙稀方的《小說香港》與《報刊香港》
    數年後,《香港文學》創刊號又開闢了「筆談會.談香港文學」的專輯,專門回顧香港文學以及在未來的發展,同時探討香港文學與中國文學之間的關係。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要點是:香港文學需要進行有系統的整理。如果香港文學需要進行整理,我們應該如何定義「香港文學」?這不是一個可以簡單解決的問題。
  • 「華語科幻小說」專輯 |《香港文學》2019年5月號
    本期「華語科幻小說」專輯展示了多篇蘊藏感傷情愫的作品。寶樹〈轉換期〉講述從火星回來的韓遠方與女警許雯的戲劇性相遇,七天休眠,互為對方的感情替代品。王侃瑜〈失樂園〉反思人與人之間看似牢不可破的情感,「欣樂寧」製造一切歡樂,「失樂園」演繹所有痛苦,「儘管你身在快樂之中,但卻品嚐不到快樂」。
  • 「三聯人文書系」——讀書人陳平原勾勒出的「當代中國人文學」側影
    「三聯人文書系」——讀書人陳平原勾勒出的「當代中國人文學」側影老北大有門課程,專教「學術文」。在設計者心目中,同屬文章,可以是天馬行空的「文藝文」,也可以是步步為營的「學術文」,各有其規矩,也各有其韻味。所有的「滿腹經綸」,一旦落在紙上,就可能或已經是「另一種文章」了。
  • 陳水雲等丨「北派渡海」 ——跨海詞學家在臺灣大學的教學研究及其影響
    第二,在課程設置、師資引進上也令人耳目一新,不僅開設了有關現代文學的課程,而且不拘一格引進人才,在校園內外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臺靜農早年曾以剛畢業學生的身份,被陳垣聘為輔仁大學講師,與諸多學界名流同堂共事,這讓臺靜農感慨「當然是我的幸運。」所以,他在臺大中文系主持系務時,也聘請了年輕學者葉嘉瑩為教師,原因是「看了她所作的舊詩詞,實在寫得很好。我們系裡需要一位真能作舊詩的先生來教詩選,就請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