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質量有溫度—第一財經《主角·大醫》節目專訪我院黨委書記陳方

2020-12-12 澎湃新聞

【六院新聞】讓醫療服務有質量有溫度—第一財經《主角·大醫》節目專訪我院黨委書記陳方

2020-03-14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我院黨委書記陳方接受了由上海市醫藥衛生發展基金會發起、指導的《主角·大醫》節目專訪,講述如何讓醫療服務有質量有溫度。

醫療的本質是服務嗎?有人提出反對,醫生不是服務員,不能把醫療歸為服務行業,門診病人很多,怎麼可能有這麼多的時間來服務患者?同意的人也許會提起近年來醫務界流行的一句話: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治癒」的效果或許可以用診斷、治療標準來評判,那麼幫助和安慰是不是一種服務?

本期節目的主角陳方對「服務」兩個字有更豐富的見解:不僅僅落實在對患者的服務意識上,還拓寬到對醫院的管理上。讓我們一起走進本期《主角·大醫》。

陳方,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黨委書記。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亞太小兒泌尿外科醫師協會前任主席,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學分會常務委員、泌尿外科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小兒學組組長,中華小兒外科雜誌編委,上海市泌尿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院協會理事,上海市醫院協會常務理事。

30多年來,他一直從事泌尿外科臨床工作和學術研究,不僅在複雜泌尿生殖系統發育畸形的矯治方面經驗豐富,還是美國及歐洲泌尿外科學會,小兒泌尿外科醫師協會成員。目前承擔國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上海市科委等資助的課題2項。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上海市級課題若干項。

大醫的仁心仁術

作為一名小兒泌尿外科的專家,陳書記診治的病人很多都是小兒先天性泌尿系統畸形。這種畸形並不罕見,發病率較高,影響的生命周期長,且需要顧及到整形和功能兩個要素,手術挑戰大。想要保證診治效果,需要多學科聯合,共同設計個體化的治療以及康複方案。陳書記一直帶領團隊攻堅克難。

比如膀胱外翻。這種畸形手術難度很大,要做多次手術,涉及很多器官和組織,很多步驟都沒辦法藉助腹腔鏡,需要一針一針手動縫出來。這種手術對於醫生來說風險難度係數高,壓力很大,同時對孩子和這個家庭也是一個大考驗。最直接的就是手術的費用問題。對於困難家庭的孩子們來說,這更是生命難以承載之重。為了幫助他們,陳方不僅帶領團隊攻堅克難,還成立了膀胱外翻基金。他告訴我們,他自己也很珍惜做醫生的獲得感。

醫院管理重在服務

陳方從醫已經三十多年,做管理也有二十多年。在陳書記看來,做醫院管理就是做服務。他的「服務」從人出發,從實際出發,非常細膩,不僅服務患者,改善患者診療體驗,還服務醫生,提高醫療質量和醫生凝聚力。

從目前公立醫院發展的現狀和患者就醫體驗來說,如何改善任重道遠。不同的醫院,特色不同,優勢不同,管理的措施也不同。就拿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來說,它的骨科最著名,很多病人可能必須得坐輪椅就醫或者拄著拐杖就醫。如果就診流程複雜,檢查科室的布局不合理,給病人帶來更多的病痛的同時,還對醫院的環境和交通流量帶來很大的考驗。比方說足踝外科,六院建立足踝一體化的診室,把病人需要做的檢查,以及功能評價,治療,等科室都排在一起。這樣的話,可以儘量減少病人的痛苦。

Q

從2001年至今,陳方先後在4家三甲醫院和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從事行政管理或者黨務工作。這些經歷讓他對醫療體系和醫院管理頗有戰略高度。那麼,他會怎麼看整個醫療體系的發展呢?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3月14日(周六)17:15第一財經頻道播出的《主角·大醫》。本節目由上海市醫藥衛生發展基金會發起、指導,首播第一財經周六17:15,重播周日10:40。

大醫問診時間

Q

近幾年「割包皮」突然就成了「時尚」。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學習延伸到了生理上。那麼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割包皮呢?

原標題:《【六院新聞】讓醫療服務有質量有溫度—第一財經《主角·大醫》節目專訪我院黨委書記陳方》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