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小的時候,經常聽到家裡的爺爺奶奶說,一個人手上的螺紋越多的話,那麼這個人也就越聰明,越富貴。大家也都覺得螺紋越多福氣越好。
日前,袁隆平院士在補辦身份證錄取指紋的時候,就開心地跟現場的民警說:「我十個螺紋嘞,一pào個螺(湖南方言)!」旁邊的民警也笑著說:「十個螺,正是十全十美啊!」
沒想到這位用畢生追求「讓所有人吃飽」的老爺子,也是這麼風趣的一個人。
手上「螺紋」越多智商越高?
關於這個螺紋,聽到最多的說法就是:手上螺紋越多,孩子越聰明。
但是其實,這個手指螺紋,實際上就是我們的指紋,它的形成至今都沒有什麼科學依據,跟遺傳更是沒有任何關係。而民間的說法,也只是圖一個好的寓意罷了。
就拿袁隆平院士來說,雖然袁老現在有很高的聲名,但是他的榮譽都是,用他的辛苦努力實踐出來的,所以,沒有什麼命中注定之說,有福沒福有的時候也在於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而且,決定孩子智商,70%是來自於遺傳,但是這也只是決定孩子智力的基因,更多的是孩子們後期所接受的教育,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為也有先天天賦過人,卻因為後天教育沒有跟上而導致出現「高開低走」的人生。
所以說,手上的螺紋並不能決定人的智商。
想讓孩子聰明,家長不妨從後天教育培養開發寶寶的智力。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在孩童時期發展最快,特別是3歲以前,孩子的大腦發展是最快的。5歲的時候,孩子就會完成80%的大腦發育。所以父母要是想讓孩子能夠擁有一個聰明的頭腦,越早對孩子開發智力越好,0~3歲就是一個最佳的時期。
那麼家長應該要怎麼做呢?
一、創造探索環境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孩子會開始慢慢對周圍的物品產生興趣,這時候家長不要因為擔心孩子受到傷害就「束縛」孩子,家長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創造一個探索空間,陪孩子進行遊戲玩耍,這樣也有助於寶寶的動作發育跟智力發育。
二、陪孩子一起閱讀
閱讀是寶寶吸收知識和鍛鍊思維,開發寶寶智力一個非常好的方式,所以家長要陪孩子養成一起閱讀的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及時了解寶寶的想法,及時幫助寶寶解惑,養成寶寶良好的思維習慣,也能培養和鍛鍊孩子的理解能力,讓寶寶喜歡上讀書。
三、注意語言發展
語言發展是智能發展的基礎,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可以在孩子出生以後,就經常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說話。雖然這個時候孩子並不會說話,但是對1歲前的孩子進行言語刺激有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
四、帶孩子接觸大自然
要知道,視、聽、觸、味、嗅,這五種感覺是寶寶最初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所以經常帶孩子外出接觸大自然,可以讓孩子看到更多新奇的事物,能更好地鍛鍊孩子的感官,還能增加孩子的「閱歷」,讓寶寶更聰明。
孩子的之上除了遺傳因素是不可改變的之外,爸媽們能努力地方還非常多。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聰明優秀,實現科學的教育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最後,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健康活潑、聰明伶俐。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讚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