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十二歲前,以下「苦」吃得越多,長大後越有出息,別攔著

2020-12-26 騰訊網

文|文兒

老祖宗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話在民間流傳了上千年,一直為老百姓所尊崇,定然有它的道理所在。人道是,萬變不離其宗,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一樣,小時候吃得苦越多,長大後抗壓能力就越強,將來也比同齡人更有出息。

只不過想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小皇帝和小公主,個個嬌生慣養,家長不捨得,經常攔著孩子吃苦。表面上是為孩子好,其實卻可能影響將來的發展。

《孟子》有雲,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們今天就來跟大家細細講述一下,這其中的苦難對應的福報。

希望家長能明白,每一種苦都會給孩子帶來成長。整體來看,得到必然大於付出,只有家長拎得清了,孩子將來才能更進一步。

▲人情世故有兩大「苦」

社交之苦:積極主動,不能宅

之前有人口調查曾做過相關統計,在同樣的天資條件下,宅男宅女的失敗機率是常人的數倍,不要相信影視作品中的美化,御宅族中幾乎都是失敗者,很少出現人中龍鳳,尤其在中國,「宅」幾乎是失敗的代名詞,Loser佔比遠超普通人。

現實中,我常聽到父母為子女找藉口,什麼不善社交性格高冷,本質是不通人情世故所致,總結起來就一個詞:懶惰。但凡喜歡自宅於室的年輕人,沒有幾個是不懶惰的。

因此,不想讓孩子成為宅男宅女,那父母就要從小培養孩子在社交上的積極性。十二歲前很關鍵,因為這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期,想修正孩子的膽小內向,就要多多創造社交上的機會。對孩子來說,社交上的苦體驗的越早,積累的經驗就越多,將來情商就越高。

中國是人情大國,智商高未必能成功,但情商高的孩子一定能成功。

人情之苦:朋友就是互相添麻煩的

很多年輕人的失敗在於不肯給他人添麻煩,這種來自日本的社交禮儀並不適應我國人情交往,甚至可以說「水土不服」,結果往往是淪為孤家寡人,孩子性格也會越來越自私。

這裡要提醒各位家長,入鄉隨俗,不要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追隨小眾文化禮儀。

想讓孩子將來出門都是朋友,家長就要教會孩子享受人情之苦,也就是接受來自身邊小夥伴的「麻煩」,人的感情是通過沉沒成本逐漸增多而維持粘性的,彼此的麻煩越多,感情也就越深厚。而發小更是其中自帶親情光環的關係,家長要在十二歲前,多讓孩子吃一些人情之苦才好,多幾個發小,將來就多幾條路。

▲個人意志有兩大「苦」

眾所周知,你再積極熱情,倘若沒有個人價值,一樣不會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所有對外關係的維繫都依靠個人價值的提高。想要孩子將來建功立業,就要把孩子培養成個人價值較高的人,這樣才能吸引他人圍繞過來。

於是,十二歲前打造強悍的個人意識就是每個家長要關心的重點,一起來看下吧。

心志之苦:每天堅持閱讀的習慣

不久前,我去參觀一位教授的書房時,發現他12歲的小女兒正在房間裡看書,手中讀物是《三國演義》,我至今都沒讀完的一部名作。教授表示,女兒從六歲開始就有每天看書的習慣,從早期的繪本,到後來的青少年讀物,再到未刪減原作,女兒從未間斷過對實體書的愛好,這也讓她擁有超過同齡人的學識和見解。

「現在的孩子都喜歡看電子產品,三教九流的小說、快餐式漫畫,究其本質,不過是一些淺薄幼稚的洋垃圾,對磨練心志毫無益處。」

因此,教授一向主張女兒看實體書,在作品的選擇上也以國學文化為主,一個好的閱讀習慣會為孩子提供多面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至於成為非黑即白的普通人。

身心之苦:早睡早起,認真鍛鍊

你最近熬夜了嗎?別說孩子了,怕是大人也很難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然而在過去,名人大多不熬夜,良好的作息習慣能夠讓他們頭腦清醒,鍛鍊則是為了保證身體健康。只有身體機能達到最佳狀態,學習上才不會受影響。

所以,建議家長監督孩子不要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將會讓孩子中學以後受益匪淺。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吃過苦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從小就有以下特徵,家長有福了
    每個家長都將「養孩子」作為自己目標中的很大一部分,只要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條件,自己辛苦一點也沒什麼。 家長越是辛苦,就越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大出息,靠自己也能過上好日子。 那麼,如何從小時候的表現,看出孩子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呢?
  • 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會有這5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想自家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成就,但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也都是十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好,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3歲看到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性格特徵,就知道其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種表現,長大更容易成功。
  • 李玫瑾:想要孩子有出息,6歲前這幾方面要「狠心管」,別不捨得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小時我就是聽著這句詩長大的,直到如今已為人母,才懂得,那種打心眼裡盼望孩子有出息的心情!只是想要孩子有出息,這個事兒說起來很抽象,很多新手父母都不知道如何是好!直到我聽到李玫瑾教授的演講,感覺受益匪淺!李玫瑾教授表示,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是性格,而非智力!
  • 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趁早改正孩子少走彎路
    「等你長大了,有出息了,爸爸媽媽就省心了「,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都跟孩子說過這樣的話。是的,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成就是每個父母的心願,但願望總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大多數孩子長大之後都是普普通通,有的甚至可以說是一事無成,能自己做出一番成績、闖出一片天、成為父母口中有出息的孩子的人還是很少的。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中國有句古話叫「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在心理學上,專家們認為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 特級教師: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候有3個「預兆」,你家娃有嗎
    桌子上的人很無語,卻也不好表示出不悅,只好看著軒軒吃得滿嘴油,自己卻毫無胃口。鄰桌的特級教師看到這一幕,嘀咕了幾句:這孩子算是被寵壞了,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候有3個預兆。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兒時多有3個表現,別大意都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的,不求大富大貴,只求能夠平安健康,有一番自己的事業。而有些有經驗的教師,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往往能預料到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
  • 長大出息的小孩,18歲前會有這些「苗頭」,佔一個也有希望成才
    另外,這類人能夠取得成功,出人頭地有出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們幾乎都在幼年時,得到了爸媽良好的教育。18歲是孩子成年的「分水嶺」,在這個分水嶺之前,孩子有以下苗頭,就有希望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才。長大有出息的小孩,18歲前有這些特徵,佔一個都有希望成才特徵一:口才好,「會說話」,情商高的孩子有個老同學,他家有對雙胞胎。姐妹倆性格截然不同,姐姐情商很高,嘴巴甜如蜜汁。可妹妹卻死板固執,只知道拼命加班。
  • 孩子身上有這4種跡象,暗示你把孩子養得特別好,長大會很有出息
    中國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是否會大有作為,其實在青春期之前就能看出來。假如您的孩子出現以下這些跡象,說明您把孩子養育得很好,長大後可能更有成就。孩子出現這4個跡象,說明你的教育很成功!
  • 出生在以下時辰的孩子,個個「文曲星」,孝順懂事,長大有出息!
    父母通常更關心孩子的出生時間,許多人認為,在某個時間出生的孩子比在其他時間出生的孩子有更多的祝福。有人認為孩子出生的時間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以後的生活。出生在以下時辰的孩子,個個「文曲星」,孝順懂事,長大有出息!
  • 心理學家直言:父母在這幾方面越「懶」,越能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
    在此之前,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並不優秀,生活也是一塌糊塗,什麼都不會做。直到機緣巧合,聽到一個心理學家的講座,主講人在講關於孩子心理的時候說:父母在某些方面越「懶」,越能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因為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都是相對的,父母做的越多,孩子就做的越少,就會越消極。後來就聽心理學家的,慢慢放手管教孩子的「大手」,發現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提高不少。
  • 長大後越沒出息的孩子,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你家孩子有嗎?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微信號,有的小學生都用微信和朋友交流,孩子的微信也是父母關心的重點對象,通過看孩子的微信朋友圈內容來了解孩子的想法。 長大後越沒有出息的孩子,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你家孩子有這種情況嗎? 1.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了
    未來步入社會,如果孩子沒有真才實學,光靠著自己的小聰明,將來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 所以,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得意了!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有這4個徵兆,現在不改,將來要吃大虧
    小時候,記得爸媽對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等你長大,有出息了,我們也就省心了!」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但是,相當一部分的孩子,卻沒能實現父母的心願...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孩子長大後是否有出息,從小就有這4個徵兆,家長一定要重視。
  • 哈佛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一些明顯的特徵
    我們作為父母,誰不想擁有一個有出息的孩子,但是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很多家長都表示要等到孩子長大後才能看出來。 但是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其實小時候就有一些明顯的特徵,雖然這是我國的一句老話,但他確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有出息的孩子,一般有4個特徵,佔1個也不錯
    老話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因為孩子小時候的行為,往往預示著未來的發展。家長不要覺得這句話沒有依據,事實上那些長大後容易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跡可循。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那麼從什麼地方能看出孩子有出息呢?在北大教授看來,長大有出息的孩子,不一定學習有多好,而是他們身上大多都具備這4個特質。
  • 家長在這4個方面越「摳門」,養出來的孩子越有本事,別不當回事
    家長在這4個方面越「摳門」,養出來的孩子越有本事,別不當回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孩子的家庭生活越來越好,小時候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是現在太苦孩子又怕委屈了孩子,到底是該富養孩子還是窮養孩子呢?別著急,家長在這些方面越摳門,養出來的孩子越有出息,別不放在心上。
  • 後半生不幸福的女人,一般有3個「小」,佔得越多就沒有出息
    一個幸福的女人,大概都活出了同樣一個模樣,婚姻美滿幸福事業有成,臉上一看就是幸福女人的模樣。 而一個後半生不幸福的女人,大概也活成了同一種狀態,同一種生活模式。 後半生不幸福的女人,一般有這三個「小」,佔得越多的女人,後半生越不幸福。
  • 長大後越出息的孩子會越難帶,孩子有這三個特徵,你就偷著樂吧
    眾所周知,李梅琴教授專注於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學,他的教育觀點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李教授也曾經表示過,越聰明的孩子就會變得越難帶,到底是為什麼會這麼的說呢?原來他以為每一個家長對孩子也都有著非常高的期望值,比如說考一個一本大學或者是在社會上有一個很正經的工作,可在此之前所有的孩子必須有點至上。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在我國基本上所有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夠有所出息、有所成就。 不過也總有很多人質疑,孩子有沒有出息,還要20幾年後次啊能知道,現在教育孩子能說明什麼?
  • 班主任寫500字小作文誇學生:給孩子這四樣東西,長大後更有出息
    對於孩子來說,有愛心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品質,也是長大後有出息的表現。媒體曾報導過一個8歲女孩時志茹的故事,她利用參演話劇的收入資助了4名大學生。 她的媽媽說:「誰說窮人的孩子不可以獻愛心呢?大的做不了,就從小的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