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越沒出息的孩子,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你家孩子有嗎?

2021-01-09 騰訊網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微信號,有的小學生都用微信和朋友交流,孩子的微信也是父母關心的重點對象,通過看孩子的微信朋友圈內容來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小的時候發點童言無忌的東西也不算什麼,父母只要及時給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即可,但是孩子初中高中到大學期間如果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那就是思維有問題了。

長大後越沒有出息的孩子,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你家孩子有這種情況嗎?

1. 愛轉發雞湯文

有些孩子喜歡轉發一些附和學生辛苦的雞湯文,尤其是身邊同齡人寫的那種,小小年紀就好像"看破紅塵"一樣,故作深沉,這種雞湯文就和"中二病"一樣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很多孩子轉發這種文章,自己也依舊不振作起來好好學習。

2. 抱怨同學和老師

朋友圈裡抱怨一些生活瑣事很正常,但是有些孩子沾染了流行文化後,把身邊的人進行"汙名化",用一些成年人詞彙形容他們,比如"綠茶"之類,讓人看了之後非常辣眼睛。

3. 愛炫耀、炫富

父母最怕孩子養成錯誤的價值觀,變得虛榮拜金,形成攀比的壞風氣。有些孩子讓爸媽買昂貴的東西後,就喜歡花式曬,不僅在學校裡炫富,在朋友圈裡也要天天炫耀。

現在的孩子受到流行文化影響比較重,喜歡模仿成年人的行為,即便父母素質比較高,孩子還可能從電視劇、綜藝節目裡學到很差的行為,而且同學之間也會相互模仿。

所以家長一定要嚴格管理,不要讓孩子養成這些壞毛病。

怎樣才能讓孩子以後有出息?

1. 督促孩子好好學習

學習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事情,正如成年人踏踏實實認真工作就沒工夫花天酒地一樣,孩子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壓根沒空去沾染不良思想,"現充"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父母應該督促孩子好好學習,並且在孩子休息時間內多陪孩子做做體育運動,節假日和周末可以帶孩子去博物館、動物園玩,讓孩子多接觸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2. 不要溺愛孩子

當孩子提出過分的要求時,父母不要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溺愛孩子對孩子的成長傷害極大,被溺愛的孩子缺乏共情能力,很容易變得任性自私。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從一開始就不要對孩子太過寵溺,否則孩子很可能會試探父母縱容的底線,不斷變得更加任性。

3. 進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非常重要,受到過感恩教育的孩子素質通常都比較高。從最基礎的感恩思想開始,孩子會知道自己的好生活來之不易,開始對父母和親人心懷感激。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在生活中受到朋友和老師的善待,也會很有禮貌地回饋對方,變得更招人喜歡。成年之後懂得感恩的人,對周圍的人都會非常友善,人際關係非常健康。

4. 鍛鍊交際能力

父母要重視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避免孩子在交朋友的時候被不好的思想帶壞。

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孩子會明辨是非,不容易盲從於同齡人的壞風氣,在交友的過程中進退有度,不會因為交際問題而把生活搞得一團糟。

現在很多孩子都比較"早熟",以前的孩子什麼都不懂的年紀,現在的孩子卻啥都知道了。但是這種"早熟"太過膚淺,孩子不具備與之相配的思想意識,很容易養成盲目跟風的壞毛病,家長應該幫孩子把關,別讓孩子的思想被這些東西腐蝕掉。

相關焦點

  • 特級教師: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候有3個「預兆」,你家娃有嗎
    鄰桌的特級教師看到這一幕,嘀咕了幾句:這孩子算是被寵壞了,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候有3個預兆。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兒時多有3個表現,別大意都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的,不求大富大貴,只求能夠平安健康,有一番自己的事業。
  • 長大後越出息的孩子會越難帶,孩子有這三個特徵,你就偷著樂吧
    眾所周知,李梅琴教授專注於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學,他的教育觀點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李教授也曾經表示過,越聰明的孩子就會變得越難帶,到底是為什麼會這麼的說呢?原來他以為每一個家長對孩子也都有著非常高的期望值,比如說考一個一本大學或者是在社會上有一個很正經的工作,可在此之前所有的孩子必須有點至上。
  • 越窮的中年人,在朋友圈越喜歡發這3種動態,希望你沒中
    越窮的中年人,在朋友圈越喜歡發這3種動態,希望你沒中到了中年之後,很多人經過十幾年的打拼,可能在職場上小有成就,還攢了挺多錢。也有人做了十幾年小生意,從小生意做到了大生意,也賺了不少錢。而一個很窮的中年人,你從他說話的方式,做事的方式以及與人相處的方式中,就能看得出來他很窮。尤其是現在喜歡發朋友圈的中年人,你通過他的朋友圈狀態,大概就能判斷他的生活狀態怎麼樣,經濟狀態怎麼樣了。一個生活狀態好的中年人,在朋友圈裡面總是積極向上的一個形象,而且生活動態也會更加真實普通。而越窮的中年人,在朋友圈越喜歡發這3種動態,希望你沒中。
  • 心理學家直言:父母在這幾方面越「懶」,越能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
    在此之前,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並不優秀,生活也是一塌糊塗,什麼都不會做。直到機緣巧合,聽到一個心理學家的講座,主講人在講關於孩子心理的時候說:父母在某些方面越「懶」,越能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因為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都是相對的,父母做的越多,孩子就做的越少,就會越消極。後來就聽心理學家的,慢慢放手管教孩子的「大手」,發現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提高不少。
  • 越沒本事的中年人,越喜歡發這3個微信朋友圈,希望你沒中
    越沒本事的中年人,越喜歡發這3個微信朋友圈,希望你沒中很多人進入到中年階段之後,就會出現所謂的「中年危機」,以為這種危機是人人都會有的,只是那些運氣好的才會發展很順利。這種怨天尤人的情緒體現在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他們在微信朋友圈裡,就喜歡發以下這3種動態,希望你沒有中。一、推卸責任的話很多越沒本事的中年人,他們越喜歡發的第一個微信朋友圈就是推卸責任的話。他們在工作和生活出現了危機,所以心中很失意,但他們又不肯從自己身上去反思,尋找自己遭遇危機的原因,思考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
  • 格局越高的男人,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很準,別不信
    格局越高的男人,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很準,別不信識人辨人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相信不少朋友應該有意識到。想要把一個人看穿,從很多細節上都能夠著手。當然,前提是你必須得有一定的經驗和閱歷。舉個例子,很多老闆或者領導,喜歡通過酒桌飯局來看人;還有很多人,喜歡通過言行舉止來看人。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通過微信朋友圈去看人。有些朋友可能覺得不現實,也不準,但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朋友圈往往能夠展現出一個人的生活狀態,甚至是看出他的性格特點、人品、素質等等。一個格局越高的男人,往往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很準,別不信。
  • 越沒本事的中年人,越喜歡發這3個微信朋友圈,希望你沒有中
    越沒本事的中年人,越喜歡發這3個微信朋友圈,希望你沒中很多人進入到中年階段之後,就會出現所謂的「中年危機」,以為這種危機是人人都會有的,只是那些運氣好的才會發展很順利。這種怨天尤人的情緒體現在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他們在微信朋友圈裡,就喜歡發以下這3種動態,希望你沒有中。一、推卸責任的話很多越沒本事的中年人,他們越喜歡發的第一個微信朋友圈就是推卸責任的話。他們在工作和生活出現了危機,所以心中很失意,但他們又不肯從自己身上去反思,尋找自己遭遇危機的原因,思考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
  • 這5種孩子會越長越醜,長大也難扭轉「變醜」結局,越早改正越好
    孩子在父母的眼裡都是好看的,但是有些爸爸媽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家孩子小時候又白又俊,怎麼越長越醜了呢?其實,孩子的長相不僅跟基因遺傳有關,還受到後天因素的影響。倘若父母不儘早幫娃改正,孩子會越長越醜,長大了也難以扭轉"變醜"結局。
  • 孩子身上有這4種跡象,暗示你把孩子養得特別好,長大會很有出息
    中國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是否會大有作為,其實在青春期之前就能看出來。假如您的孩子出現以下這些跡象,說明您把孩子養育得很好,長大後可能更有成就。孩子出現這4個跡象,說明你的教育很成功!
  • 孩子十二歲前,以下「苦」吃得越多,長大後越有出息,別攔著
    這話在民間流傳了上千年,一直為老百姓所尊崇,定然有它的道理所在。人道是,萬變不離其宗,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一樣,小時候吃得苦越多,長大後抗壓能力就越強,將來也比同齡人更有出息。 只不過想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小皇帝和小公主,個個嬌生慣養,家長不捨得,經常攔著孩子吃苦。表面上是為孩子好,其實卻可能影響將來的發展。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每當幾個家長坐在一起,討論的無非是自家孩子有多淘氣,帶孩子有多難。孩子淘氣什麼都想碰什麼都想玩,根本不顧有什麼危險,家長只好跟著孩子後面時時刻刻圍著孩子轉。有的家長就想孩子要是乖點、老實點就好了。不過,你們知道嗎?這些越是難帶的孩子,往往長大後越聰明。
  • 這3種孩子,越長大越醜!如果不能及時糾正,逃不掉「變醜」結局
    都說「女大十八變」,小時候不好看的女孩子,等長大了,長開了,就會顏值飆升,這是真的嗎?那麼那些小時候長得好看的孩子,長大了會不會變醜呢?對於以上兩個問題,沒有固定的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以下這3種孩子,不管小時候長得多驚豔、多好看,長大了必然會「變醜」,而且還是越來越醜的那種。家長們必須趕緊自查,自家的孩子有沒有中招,如果中了,趕緊補救還來得及。
  • 為啥越受父母冷落的孩子長大越孝順,父母偏愛的反而越自私?
    為啥越受父母冷落的孩子長大越孝順,父母偏愛的反而越自私?有句老句「偏疼的果子不上色」,什麼意思呢,一棵果樹最大的那個,主人最喜歡的也就是它,經常伺候把旁邊的樹葉剪掉,恐怕遮住陽光照射,到最後顏色還是不理想,不如一些比的果子好看。
  • 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家長別收拾的太勤快
    哈佛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多年研究表明: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而當今社會往往更需要這樣特質的孩子,將來也會更有前途。所以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越聰明,媽媽們別收拾的太勤快。
  • 哈佛最新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怪癖」
    想必在很多家長的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往往都是更好的存在,別人家孩子學習好、孝敬父母、情商高、聰明仿佛將這世間所有的優點都包括了,在一塊自己家孩子,大部分家長都會不自覺地垂頭喪氣,畢竟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心理上肯定是有一定抗拒的,但是自己的孩子真的就比別人家孩子差嗎?
  • 越喜歡在朋友圈發這3種動態的領導,越值得你追隨,一看一個準
    越喜歡在朋友圈發這3種動態的領導,越值得你追隨,一看一個準朋友圈是我們分享自己動態的地方,也是我們的一個社交動態圈。很多人都會在朋友圈與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動態,比如自己的生活狀態,今天吃到什麼好吃的,那家店的菜味道怎麼樣,值不值得朋友也去打一次卡。或者是自己的工作狀態,有些人不喜歡跟朋友傾訴,但是卻會在朋友圈裡吐槽一下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在朋友圈裡,除了能看到自己和朋友發的動態,有時候還會有同事及領導發的動態,還有時候甚至是一些不知名姓的陌生人。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了
    比如:班級進行大掃除時,他們總喜歡搗亂,但老師出現後,他們就假裝賣力幹活; 為了能讓爸爸媽媽給自己買玩具,經常會說謊; 在火車站上,為了買兒童票,量身高的時候腿彎曲著…… 這樣的孩子看起來非常「聰明」,但這都屬於小聰明。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在我國基本上所有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夠有所出息、有所成就。 不過也總有很多人質疑,孩子有沒有出息,還要20幾年後次啊能知道,現在教育孩子能說明什麼?
  • 越窮的家庭越有以下壞習慣,父母不醒悟,孩子長大也跟著富不起來
    文|文兒如今,是一個經濟高速發達的社會,父母們在教育孩子好好學習的同時,也很注重「財商」的培養。但是,有一些家庭,卻根本沒有給孩子樹立這樣的意識。而且,尤其是越窮的家庭越有以下壞習慣,父母不醒悟,孩子長大也跟著富不起來。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種表現,偷著樂吧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大家都知道吧,她曾坦言: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種表現,你就偷著樂吧!1.善於動腦,好奇心強烈一般聰明的孩子好奇心都比較強烈,對什麼都很感興趣,他們喜歡動腦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比較吵,總是問東問西的,其實這恰恰是在說明孩子在動腦思考,這樣的孩子都比較聰明,如果你家孩子這樣,那你可以偷著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