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文縣鄉村「拆危治亂」:髒臭圈棚「變身」花園風景

2021-01-1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7月10日電 (李智謀)「村上對家家門前環境進行了包幹劃分,小花壇管護都有任務,村裡每天都有專人負責進行清掃。遊客們來了都說,白馬山寨空氣清新,環境好,很衛生,住著舒服。」甘肅隴南市文縣鐵樓藏族鄉草河壩村村民曹宗哲,改造了自家的房舍開辦農家樂,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文縣位於甘肅最南端、與四川、陝西交界處,地處秦巴山地,是甘肅的南大門。鐵樓藏族鄉是文縣白馬人聚居區,也是民俗文化傳承保護區,更是國家傳統村落聚集區,同時也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該鄉大部分村寨都分布在白馬河兩岸及高半山上,隨意搭建的圈棚、廁所不僅影響旅遊村寨的觀感,還散發著十分難聞的氣味。為此,該鄉開展「拆危治亂」行動,圍繞村寨旅遊建設規劃,將拆除的空閒區域,進行合理規劃利用,以改善民生。

圖為村民們不用的廢舊陶罐成景觀牆裝飾。 李智謀 攝

  在李子壩村,路邊的圈舍被拆除乾淨,清理出來的空地,正在修建旅遊公廁。該村村支書曹瑞林說:「我們村重點對影響村容村貌的廁所、圈棚,以及廢棄的房舍進行了拆除,修建了一些公益基礎設施,方便了村民,美化了村寨。」

  鐵樓藏族鄉黨委書記餘石東介紹說,針對各村寨爛圈棚、草棚、廁所、殘垣斷壁等,進行了大面積拆除整治,立足於大景區建設,以拆促建,村寨公廁、小景點、小花園日益增多,「現在變化很大」。

  保護好民俗文化,提升鄉村旅遊的內涵,就要留得住「鄉愁」,存得住記憶的「印記」。據了解,白馬河景區有石門溝案板地、強曲、入貢山、草河壩、新寨等5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其中特色民居、民俗文化建築是保護、修繕的重點,做好修復改造才能體現更大的價值。

圖為鄉間小路上依地勢而建的小走廊。 李智謀 攝

  在草河壩村、鄉鎮和文縣景順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努力下,鼓勵引導村民們改變傳統觀念,用鄉村旅遊的思維,提升經營的意識,對自家農舍進行改造提升。

  如今,草河壩村部分村民的高院牆已經變成了「花園牆」「通透牆」「籬笆牆」等,並植入濃鬱的民俗文化特色,打造出遊客遊賞的「看點」,豐富了旅遊內涵。

  在陽尕山村,立足於建設最美民俗旅遊村落,景順公司與村民們籤訂了民俗保護改造協議,改造運營後村民們可獲得分紅收益。遺落在村寨沉睡的民俗房舍不僅得到了妥善保護,還成為了村民們增收的「聚寶盆」。

  景順公司負責人胡強介紹說:「公司對陽尕山村的部分民居進行改造,開發了老土炕標準間、大包房和廚衛間等系列旅遊服務設施,改造完成後,立即就能投入營業。在保護中,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內涵,白馬民俗村寨會變得特色更特、亮點更靚、鄉村更美、遊客更多。」

圖為廢舊錄音機成景觀牆裝飾,勾起遊客年代記憶。 李智謀 攝

  為了讓村寨變得更有韻味,更具有民俗風情,鐵樓藏族鄉充分利用拆除的廢舊物料,做到物盡其用、變廢為寶,在美化綠化中讓村落民俗文化內容更加豐富,韻味更加濃鬱。

  「公司在改造民居中,把拆出的瓦片、磚頭、木料、石塊,以及居民廢棄的舊罈子、舊背簍等都利用了起來,如廢棄的雙卡收錄機裝進了景觀牆,舊木料裝扮了小花壇。」胡強說,這種變廢為寶的利用方式,能夠勾起遊客的鄉愁記憶,增強旅遊觀賞的衝擊力,「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

  餘石東說,鄉政府將在各個村推廣這種做法,「村寨環境美化了,廢舊物料利用了,還降低了建設成本,效果很不錯。」

  如今,沿著白馬河流域逆流而上,看到的是一個乾淨整潔的景區,廊橋、磨房、民俗文化園、旅遊公廁、停車場……白馬河景區在悄然間發生著顯著變化。(完)

相關焦點

  • 宕昌竹院鄉:拆危治亂 美麗鄉村入畫來
    各村環境更是呈現出一派汙水亂潑、垃圾亂倒、柴草亂放、牲畜亂跑、糞土亂堆的景象。自拆危治亂工作開展以來,竹院鄉把全域無垃圾創建、村莊整體提升和美麗鄉村建設統籌部署安排,全力推進,各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和改善。
  • 全市「拆危治亂」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
    全市「拆危治亂」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 2020-09-23 18:4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臨洮各鄉鎮紮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暨拆危治亂「百日...
    洮陽鎮:響鼓重錘 攻堅拔寨 紮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暨拆危治亂「百日行動」連日來,洮陽鎮堅持把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暨拆危治亂「百日行動」作為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緊盯「五淨三美」要求,以拆危治亂為重點,落實「管、修、拆、清」四項措施,靠實「三個責任」、完善「四項機制」、實施「五大行動」,全鎮上下響鼓重錘、乘勢而上、攻堅拔寨抓工作、促落實
  • 2000多貧困村變身美麗村,隴南是如何做到的?聽孫雪濤用英文解答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 李楊 「近年來,隴南堅持生態打底、文化塑魂、旅遊賦能、網絡引領,讓2000多個貧困山村變身美麗鄉村。」
  • 紮實念好「拆、硬、綠」三字訣,湖田街道質樸鄉村變花園
    「髒、亂、差」 等環境衛生問題的幾個相對「質樸」鄉村,變得乾淨整潔,風景如畫,各類苗木景觀相映成趣,房屋院落周圍綠樹成蔭,整治效果令人讚嘆。據了解,湖田街道辦事處自今年年初開始,結合不同情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紮實念好「拆、硬、綠」三字訣,以「匠人」精神全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域內環境得到極大改觀。整治私搭亂建,根除「髒亂差」念好「拆」字訣。
  • 【人居環境整治】一把尺子量到底,拆違治亂不手軟!臨洮縣拆違治亂...
    南屏鎮:黨群幹部齊上陣 拆危治亂見實效12月11日,南屏鎮拆危治亂專項行動持續推進。幹部群眾齊心協力,確保拆危治亂見實效,共同建設美好宜居幸福家園。康家集鄉:拆危治亂不停歇 鄉村顏值再提升為進一步鞏固環境衛生整治成果,提升全鄉人居環境水平,連日來,康家集鄉積極動員各村「兩委」幹部、黨員、志願者、公益性崗位、巾幗志願者等人員,對轄區內的衛生死角進行了徹底的清理整治
  • 【「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P-M-C-D」模式:推進隴南美麗鄉村...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開發鄉村價值建設美麗鄉村分論壇在隴南舉行。甘肅省副省長、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出席論壇並介紹隴南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基本情況。  孫雪濤介紹,隴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體推進,讓2000多個貧困山村變身美麗鄉村。隴南美麗鄉村建設的做法可總結為「P-M-C-D」(也就是「一保二修三建四拆」)。
  • 孫雪濤:隴南美麗鄉村建設的「P-M-C-D」模式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志鋒 通訊員 賀娜娜 12月23日上午,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開發鄉村價值建設美麗鄉村分論壇在甘肅省隴南市舉行。甘肅省副省長、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出席論壇並介紹隴南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基本情況。
  • 邊拆邊清邊建!大樂鎮「三清三拆+」 行動顯成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開展「三清三拆」村莊環境整治工作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奠基石,而「三清三拆+」則是在前期「三清三拆」工作基礎上,統籌推進全域完成環境整治鄉村風貌提升的行動。「三清三拆+」是為了進一步解決農村「髒、亂、差」問題,不斷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 正寧縣三嘉鄉 鄉村共治建設美麗鄉村
    三嘉鄉 鄉村共治建設美麗鄉村每日甘肅網6月23日訊據隴東報報導(記者張麗娜)近日,正寧縣三嘉鄉組織鄉村幹部群眾深入開展了全域無垃圾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整治鄉村衛生死角,進一步提升了全鄉生態環境治理水平,營造了乾淨、整潔、文明、有序的鄉村環境。
  • 甘肅文縣白馬村寨歌舞迎春
    2月19日,第四屆甘肅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遊節開幕。文縣白馬人主要居住在文縣鐵樓藏族鄉和石雞壩鄉,從縣城出發去鐵樓鄉,山下是一畦一畦的綠意,山上則是雲霧漫繞,遍野霧凇。白馬人人口不多,全國總共約2萬餘人,多數散居在甘肅省文縣、四川省九寨溝縣、平武縣一帶。
  • 浙江麗水:花園鄉村擘畫「新答卷」
    按照美麗鄉村示範縣創建工作要求,該鎮在長汀村、灘下村等推進花園村莊建設。在灘下村,荷花池內荷花綻放,數百朵荷花搖曳多姿。粉色的花朵在綠色荷葉的襯託下顯得格外豔麗,成為園內一道風景,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打卡」。與此同時,長汀村大橋景觀提升、村內點位整治與提升等,為長汀沙灘旅遊注入了活力。石塘鎮舊貌換新顏只是全市花園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 拆!蒼南這個鎮這些地方被拆了,違章輔房阻礙消防通道亂搭亂建
    橋墩鎮「兩違」辦聯合綜合行政執法中隊、資規所、自來水公司、供電所、中心衛生院(120急救),及片區(村社)等相關部門單位,對轄區內違章建築、亂搭亂建、亂堆亂放、房前屋後陳年垃圾進行大整治,主要針對違章輔房與阻礙消防通道的亂搭亂建進行清理。
  • 綿竹棚花村:「清風」送爽 「一步一廉景」探索「多元共治」
    在棚花村,「清廉村居」建設與當地歷史文化、鄉村旅遊示範帶建設等元素深入相融、有機結合,讓村民和眾多遊客在「一步一廉景」中感受濃濃的「清風」。「三務」公開贏公信 「四小清單」管牢微權力「過去村上辦事開會我們都不清楚,現在每一筆資金去向都一目了然。」
  • 甘肅一縣,縣名為單字且歷史上曾為州,是甘肅南大門
    甘肅古屬雍州,東南部為周、秦的發祥地,秦代即廣設郡、縣,漢武帝時河西四郡納入華夏版圖,元代設省,省內歷史文化名城、千年古縣眾多。現在,甘肅省共有十二地級市、二自治州共十四個地級行政區,而處於甘肅最南端的市為隴南市,隴南市最南端稱為「甘肅南大門」的是一座縣名寓意良好且為單字的千年古縣,文縣。
  • 大喇叭、敲銅鑼、千村千群……文縣有序疏轉受災群眾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 袁志偉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盛學卿)「請碧口鎮河堤邊、碧口中街、碧口車站以下至豆家壩路段群眾迅速撤離到碧口電站俱樂部、文縣二中、碧口小學設置的臨時安置點……」緊接著,一條條預警信息利用「千村千群」微信群第一時間發送到群眾手機中。8月17日晚10點,文縣碧口電廠救援隊乘皮划艇搜救被困群眾。
  • 【山哥水妹推薦】魅力文縣
    我們在隴南文縣 隴南文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