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韻新風·涼山印象 彝族非遺彝繡衍生品2020北京時裝周發布會...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為推動彝繡衍生產品市場化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涼山彝繡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涼山彝繡直接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促進廣大婦女居家靈活就業,2020年初,北京服裝學院與涼山州婦聯達成戰略合作,通過行業指導、設計幫扶、平臺資源引入等,推動彝繡產品市場轉化,實現涼山彝繡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北京服裝學院設計師品牌聯合涼山州彝繡企業及彝繡傳承人共同打造80餘款帶有彝族刺繡的服裝服飾、箱包、首飾等產品,2020年9月19日,以時尚新姿態,亮相北京時裝周,「彝」韻新風 · 涼山印象彝族非遺彝繡衍生品發布會開展。

  當天,「彝」潮來襲沙龍活動舉辦,就「樹新風助脫貧」、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彝族非遺文化、扶貧政策及彝繡創新設計的意義等作了交流,旨在通過彝繡衍生品市場轉化帶動涼山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發布會植根於彝族傳統文化,弘揚彝族民族藝術魅力,尊重彝族傳統,傳承彝族刺繡技藝,同時注重現代審美需求,拓展消費受眾市場。產品靈感來源於彝族服飾、彝族銀飾、傳統漆器以及彝族建築上的傳統紋樣,運用打散重構的方法,表達到大眾剛需的日常產品上,既保留彝族文化特色,又實現了非遺衍生品市場轉化。


  在涼山州婦聯和北京服裝學院推動下,來自北京服裝學院校友設計師品牌,積極投入這場公益設計扶持,從設計幫扶到產品開發,歷時半年,以創意產品結合繡娘擅長的彝族刺繡,推出一系列符合市場需求,貼近生活、具備鮮明彝族特色的時尚產品。以北京時裝周新品發布為傳播起點,把產品推向彝族地區以外的消費市場,帶動更多的生產和消費,讓貧困地區的群眾通過彝繡實現就業增收、脫貧奔小康。涼山的非遺衍生品將得到全社會更廣泛的關注。

  五位來自北京服裝學院優秀原創品牌設計師(以發布會產品出場順序排序),設計扶貧的熱情,傾力打造彝繡非遺衍生產品,為大家呈現出一場彝族文化的視覺盛宴。

  彝人造物

  來自涼山的獨立設計師沙瑪尤尤,基於彝族傳統文化知識,用當代設計語言重新定義彝族傳統民藝。

  設計理念:馬齒紋是傳統彝族服飾典型紋樣,設計師打破常規的排列方式,用當代設計語言解構,重組。讓其置之於當下審美,這是一場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的對話!

  HER TIME她時光

  2014年創立於廣州的獨立設計師品牌,以優雅、極簡、復古的風格呈現。設計師堅信,手袋不僅是一件使用工具,更是生活的旁觀者,參與者與同行者,是使用者過往經歷的承載物。

  設計理念:設計師以」ART:YI」命名這次彝族非遺手工的系列產品,ART代表藝術,YI代表非遺,將彝族的馬齒紋和盤線繡工藝巧妙的運用在包上,經過藝術修飾設計,完美呈現有彝族特色的時尚包袋。同時加入品牌標識「鑰匙與鎖、時光環」,使產品具有較強的識別性。

  一見治物

  一見治物【YI JIAN ZHI WU】是融合民藝與潮流的原創設計品牌,以精巧的設計,將審美和文化從手藝人的指尖,傳遞到每一寸面料,為當代人呈現一見傾心的時尚好物。

  設計理念:一見治物融合了一群特立獨行的人,他們在創新和傳承、冒險和平緩、開放和自我間尋求著靈感。每一次彝族文化的吸收融合,都意味著更激烈的爆發和突破。

  JI.LInN NiCENESS

  以「中國文化元素+西方幾何首飾語言」為核心設計思想,善用中國特有的元素,以方圓、剛柔、簡繁交融的方式來表達當代首飾之內在美。

  設計理念:首飾設計以不同語言形式、不同元素、不同彝繡工藝分為蕨芨草、三角梅、太陽花、中國蘭、索瑪花五大系列。同時延續品牌以「中國文化元素+西方幾何首飾語言」為核心設計思想的創作理念。

  紅館旗袍

  紅館旗袍始建於公元二零零七年,承源於京城名媛致美方略,沿襲京派氣質精髓,甄萃源材,融以現代科研與前沿設計,甦醒深藏久遠的致美能量。

  設計理念:此次「彝族刻板印象」在服裝和服飾設計上,將彝族的服飾文化特點與最能展現女性柔美的旗袍相結合,保持彝漢兩族經典元素的同時,把看似對立的不同服飾特點進行商業設計。在色彩上,取用彝族經典三原色,黑紅黃。並且直接採用彝族經典羊角紋樣作為圖案搭配旗袍。模特造型的長辮子是彝族少女的日常裝扮,配有與服裝顏色與材質相同的頭繩。

  每一件精美的彝繡產品,都離不開涼山州彝繡企業及彝繡傳承人的支持。本項目實現了涼山州婦女靈活就業與優勢傳統手工業的連接,實現了傳統手工業與當地製造企業的連接,完成了彝族文化與世界的連接。

相關焦點

  • 彝族非遺彝繡衍生品2020北京時裝周發布會,圓滿落幕!
    為推動彝繡衍生產品市場化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涼山彝繡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涼山彝繡直接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促進廣大婦女居家靈活就業,2020年初,北京服裝學院與涼山州婦聯達成戰略合作,通過行業指導、設計幫扶、平臺資源引入等,推動彝繡產品市場轉化,實現涼山彝繡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 彝繡非遺傳承人沙馬伍呷莫:指導貧困繡娘繡出新生活
    同時也是普雄鎮呷古村彝繡培訓班的指導老師之一。近年來,涼山州的彝族刺繡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越西縣的彝繡產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所在的呷古村積極響應國家產業扶貧脫貧號召,成立了彝繡專業合作社,組織貧困婦女學習彝繡,成果顯著。我們村已經成為「成昆線上彝繡第一村」。與其它彝族姑娘一樣,我從小就跟著母親學習彝繡。但由於母親的彝繡技藝水平有限,導致我的繡工也並不精湛。
  • ...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指尖上的千年彝繡技藝:傳承中保護 創新中...
    指尖上的千年彝繡技藝 受訪者供圖 12月18日至20日,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將在昆明新迎新城和公園1903兩個會場同期舉辦。
  • 賈巴子則:讓大美彝繡走向世界
    人物簡介:賈巴子則,彝族,1970年生,四川金陽人,彝族服飾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賈佳彝族服飾廠、涼山州賈佳彝族傳統服飾生產有限公司創辦人。1997年,賈巴子則作為民間大師受邀前往西昌,為火把節大型歌舞晚會《五彩涼山》製作演出服飾,獲得各方認可,自此決定留在西昌奮鬥。創業初期,賈巴子則要供兩個兒子念小學,經常都得靠借債過活。最困難的時候,母子三人只能吃清水麵條果腹 一套工藝精良的彝族服裝,從起針到完成,往往要耗時數月,乃至幾年。
  • 彝繡「小老師」吉力麼也作:學成歸來,反哺鄉親
    人們常說「當夢想照進現實」,而在涼山州布拖縣依撒社區的彝繡扶貧車間裡,眾多來自偏遠山村的彝族婦女正在經歷「現實點亮夢想」。在依撒社區第五期彝繡培訓班,首次當老師的彝族女青年吉力麼也作面對40多個貧困繡娘學員,有些緊張。她清了清嗓子,打開塑膠袋,拿起繡片和針線,開始了講解演示。
  • 武定彝繡:綻放在布匹上的經典
    其蘊含的文化、商業價值與市場潛力,讓「藏在深閨人未識」的非遺在現代服飾、家居用品、小件裝飾上體現出動感與靜態、現代與古典的融合之美。 早在2013年11月10日,在深圳「編織夢想·繡美彝山」展覽中,來自武定縣貓街鎮的彝族婦女普玉珍就成了明星,她的刺繡作品備受歡迎。在她的老繡片「唐卡」前,參觀者紛紛拍照留念,甚至有人出價50多萬元購買。
  • 楚雄州永仁縣彝繡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新渠道
    近年來,楚雄州永仁縣將民族文化旅遊業作為全縣建設的六大重點產業之一,打造「諸葛方山、直苴賽裝、彝族刺繡、苴卻古硯」四大文化旅遊品牌,把提升彝族文化內涵作為發展彝繡的「生命工程」來抓,依託永仁縣中和鎮直苴原生態彝族服裝優勢,吸引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深入調查研究,挖掘整理出《中國直苴彝族文化研究
  • 「非遺傳承」瓦馬彝繡傳承人:用指尖繡出一片新天地
    千萬條彩線輕盈如蝶般飛舞,便繡出中國文化獨有的絢爛,這就是穿越千年的刺繡。隆陽區瓦馬鄉居住著彝、白、苗等20個少數民族,手工刺繡一直都是各族婦女農閒時常做的手工活,左金麗和熊自慧就是其中之一,她們二人曾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 民族與時尚交相輝映 昆明民族時裝周開幕在即
    本次時裝周上,該品牌將帶來16套以羊毛和棉為主面料的女裝作品,涵蓋長款連衣裙、風衣、鬥篷、針織外搭等,款式各異、元素多元、風格獨特。「小龍茵」帶領繡娘走上世界舞臺作為省級繡花大師企業,玉溪繡尖頂商貿有限公司(下稱「小龍茵」)也將亮相昆明民族時裝周。
  • 楚雄彝繡:傳承千年的文化記憶
    彝繡即彝族刺繡,流傳於我國西南彝族地區,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述和載體,也是中國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那麼一句話形容彝家姑娘:「一學剪,二學裁,三學繡花縫布鞋。」彝家少女很小的時候就會跟著長輩們學習刺繡技藝,尤其是出嫁時穿的新娘裝一般都是一針一線自己親手縫製。
  • 精美「彝繡」亮相文博會 展現彝鄉最美民族特色
    雲南網訊(記者 呂瑾 通訊員 邢丹迪 夏天彧)精美的彝族繡品「繡」出文化傳承和發展,指尖花朵講述威楚故事,千年彝繡盡顯綽約風姿。12月14日,在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化產業博覽會楚雄展區,一件件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精彩亮相,演繹了楚雄彝族自治州豐富多彩的民族底蘊和文化精神。  展覽現場,繡滿鮮豔花朵的花鞋、做工精巧細膩的頭飾、造型別致的繡包等彝繡產品琳琅滿目,吸引了大批市民遊客駐足圍觀、爭相購買。「我們從繼承和保護彝族服飾文化走出來,向著彝繡藝術的廣度和深度創意研發前進,讓彝繡文化走向更為寬廣的天地。」
  • 涼山州2020年彝繡師資培訓班結束 63名學員獲「涼山州彝繡師資格證」
    11月16日,由涼山州婦聯、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舉辦的「2020年彝繡師資培訓班」圓滿結束,63名學員通過考核獲得「涼山州彝繡師資格證」。本次培訓重點圍繞如何當好一名彝繡培訓老師;色彩圖案構成;彝繡文創產品創新設計;盤線繡、裹布繡的繡法;彝繡圖案剪樣與貼布繡等進行專題授課和實踐。
  • 永仁彝繡一條街:47家商戶集中「抱團」展示 出臺公約促進規範化經營
    為更好地展示永仁縣豔麗多姿的彝族刺繡,推動彝族刺繡規模化、聚集化、品牌化發展,永仁縣委縣政府通過努力,把全縣的彝族刺繡都集中在永定老街彝繡一條街進行集中銷售。2017年永仁彝繡一條街建成以來,目前為止,已經有47家經營戶入駐永仁彝繡一條街,匯聚了彝繡、苴卻硯、羊皮褂等特色文化產品。
  • 武警四川總隊涼山支隊彝族幹部布哈:梭梭拉打村的「倔」幹部
    對於四川省大涼山腹地的梭梭拉打村村民來說,武警四川總隊涼山支隊政治教導員布哈的到來,讓這個彝族村寨變了模樣。昭覺縣是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四川省深度貧困縣。身為梭梭拉打駐村扶貧幹部,布哈知道自己肩上沉甸甸的擔子,要帶領1779名鄉親徹底脫貧。
  • 彝繡合作社負責人吉麼伍加:助力貧困繡娘奔康 我很欣慰並自豪
    人物介紹:吉麼伍加,25歲,涼山州西昌市喜德縣光明鎮甘哈覺莫村一組的彝族女孩,父母在外務工,家有一個妹妹,兩個弟弟。目前,我在喜德縣最大的異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彝欣社區,從事電子商務工作,並擔任村婦聯執委,負責組織婦女參加彝繡培訓。一度失明,堅強求學2015年,吉麼伍加從喜德民族中學畢業,本應參加高考,但左眼角膜潰瘍導致她一度失明,家人只好帶我去西昌做手術。這是一場小手術,卻讓我貧窮的家庭掏空家底,過得更加舉步維艱。
  • 我曾喜歡過一個戴銀耳環的彝族姑娘||「彝視覺」模特的愛情故事
    ,來到了涼山的首府西昌市,田野調查少數民族文學中的彝族文學創作群體。三年來,我沒有談戀愛,一心一意想要尋找我的彝族姑娘,我的阿惹妞。但是,人潮人海中,沒有有效的聯繫方式,哪裡去找這位,我夜夜思戀的姑娘啊。
  • 彝起愛天使之家 簡介
    大涼山·彝起愛天使之家,經過8年的準備,2個月的建設,超過1000多人、9個公益團隊愛心參與,第一期建設2020年底完工,第二期建設會在2021年 3月份後進行。、北京天雲聽力言語康復訓練中心距離西昌:約200公裡車程:4個小時社會活動:2013年~2020年志願者支教
  • 【彝人故事】甘洛為啥是彝地之首?99%的涼山人都不知道
    涼山彝族諺語中「彝地甘洛首,漢區省府首」;「人到甘洛返不回,石沉水塘返不回」這兩句名言幾乎所有涼山成年彝人都能背誦,但為何「彝地甘洛首」,「人到甘洛返不回」?就其來源就不一定人人都能知曉。故本文就「彝地甘洛首」,「人到甘洛返不回」這兩句名言的來源淺述於後,以便涼山人都能明了。
  • 《彝藥傳奇》阿子阿越
    彝族古文獻與部分醫療用具  我們知道,從現有的涼山彝族敘事傳統以及文獻裡可以得知,彝族人至少有幾千年的歷史。千百年來如此龐大一個群體在不斷的遷徙,不斷的徵戰,不斷與大自然抗爭。那麼千百年來他們單單是靠「畢摩」、「蘇尼」等彝族社會裡的神職人員,操持祭儀活動維持生命至今的說法顯然也是不夠客觀的。  彝族人在與自然世界長久的「博弈」中,積累了不少治癒個體生命體態傷害的方法與藥物信息。彝族民間流傳有千百種彝醫藥方,這些散落民間的知識瑰寶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能夠形成集結式的文獻資料,所以給彝醫研究與彝醫發展帶來了很多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