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蕭田
「你好,你叫什麼名字?」
「你好,你叫什麼名字?」
在《會說話的湯姆貓》這款遊戲中,「複讀機」湯姆貓以非常誇張且有趣的語調,模仿使用者的聲音、承受愛撫或痛擊,一度是小朋友們的心頭好。
作為一款在智慧型手機時代大爆發的現象級產物,《會說話的湯姆貓》的IP也被一家上市公司——金科文化盯上,後者重金購入給它在中國安了一個家。
在資本的運作下,10年時間,會說話的湯姆貓家族在全球累計下載量突破了140億次,打破了一個又一個神話。
然而在「後浪推前浪」的遊戲界,超休閒遊戲的崛起正在一步步蠶食著傳統休閒遊戲的蛋糕。在新IP層出不窮的當下,這個昔日的「世界級IP」也陷入了誘導消費的輿論風波。
無獨有偶,12月21日晚間,金科文化公告,董事長王健因減持金科文化股票涉嫌內幕交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在此之前,他已經被多次警告,卻一直未收手。
金科文化和「會說話的湯姆貓」,這兩個看似完全不搭的組合,背後又是一個傳統產業龍頭企業玩「跨界」收割韭菜的資本故事。
跨界轉型裡藏著小秘密
金科文化原本不叫金科文化,它的前身是浙江金科過氧化物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漂白助劑SPC(過碳酸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在它昔日的合作名單裡,羅列著一長串的國際日化行業巨頭,利潔時、德國漢高、寶潔、花王等,其也被列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但即便如此,依舊和「文化」沒有半毛錢關係。
2015年5月,時年50歲的公司創始人朱志剛帶著浙江金科登陸創業板,並喊出目標——成為「全球最大的過氧化物及功能日化原料的製造商」。
就在人們以為浙江金科要朝著這一偉大的目標突飛猛進的時候,公司卻在上市後4個月表示要收購遊戲、文化娛樂標的,實現「跨越式發展」。
2015年9月14日,浙江金科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並在12月底拋出了29億元收購杭州哲信100%股權方案;同時募集配套資金21億元。
僅有50億元市值的浙江金科要去收購29億元的標的,這一操作令市場咋舌。水面之下,由王健創立的「杭州哲信」平地起高樓速度之快更令人稱奇。
事實上,浙江金科從一枚化工大佬變成為了一個「文化人」。在這其中,少不了當時只有27歲的少年王健。
1988年出生的王健,在2010年大學畢業後與父共同成立了杭州哲信,在創業期間,這家公司僅靠做一些小遊戲為生,公司只有13人,旗下第一款大型手遊《諸神Q傳》月流水只有200萬。
轉眼到了2013年末,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杭州哲信資產118萬,淨資產7.8萬元,收入77萬元,虧損42萬元。
令人眼花繚亂的是,2014年,杭州哲信開始引入外部投資者,雖然依舊沒有拿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產品,但公司的估值卻直線飆升。
截止到被上市公司浙江金科收購前,杭州哲信只歷經四輪融資,估值卻已飆升到29億元,增長了20倍。
2016年4月,浙江金科上述收購事項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並在4月29日拿到核准批覆。這意味著,上市僅一年,浙江金科就完成了從「SPC精細化工」向「SPC精細化工+遊戲」的雙主業轉身。
從時間的圖譜上勾勒,浙江金科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周期內,一腳切入到截然不同的網際網路遊戲行業,一開始就讓人浮想聯翩。
「養貓」遊戲大冒險
以結果導向來看,杭州哲信背後的投資方無疑賺得盆滿缽滿,但在這場資本運作中,這僅僅是開端。成功逆襲的不止有杭州哲信,還有包括王健在內的整個高管層。
在那筆收購完成後,浙江金科更名「金科娛樂」,2016年6月,金科娛樂原董事會中4名董事辭職,杭州哲信的3名員工成為上市公司高管直接進入董事會,其中,王健更是直接成了金科娛樂總經理。
2016年10月9日,朱志剛辭去董事長職務,彼時的他還仍為公司董事、實控人,董秘兼副總經理魏洪濤接任董事長;到了2019年6月,魏洪濤也宣告辭職,王健直接被選為新任董事長,一併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四年時間,一家被收購公司的實控人卻「反客為主」成了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這一經歷到底是堪稱「勵志傳奇」還是「資本運作水平高超」,也許兩者皆而有之。當時公司宣稱是重大資產重組,如今來看更像是借殼上市。
但資本的遊戲「開弓沒有回頭箭」,很快,金科娛樂更名為「金科文化」,開啟了故事的第二篇章。
2017年8月,金科文化拋出了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收購Outfit7——斥資42億從歐亞平手中接過一隻昂貴的「湯姆貓」。
成立於2013年的Outfit7是一家英國遊戲開發商,其也是創造知名IP「會說話的湯姆貓家族」的主體公司,旗下明星產品還有《我的湯姆貓》、《湯姆貓跑酷》、《我的安吉拉》等。
耐人尋味的是,Outfit7剛被歐亞平主導的海外併購基金聯合好運買下,金科文化隨即開始跟進,與其洽談收購事宜。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歐亞平並非是「憑空出現」,相反他與金科文化的實控人朱志剛曾有諸多交集。根據媒體報導,二人同為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分支成員,關係密切。
不管怎樣,經過一系列錯綜複雜的資本騰挪,金科文化最終全資掌控Outfit7,而從歐亞平的投入產出來看,他最終的投資回報率高達1878倍。
圍繞著「會說話的湯姆貓」,無論是王健、朱志剛、歐亞平,亦或其他財團成員,均收穫頗豐。
一家專業從事氧系漂白助劑SPC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跨境併購、巨資收購努力轉型移動網際網路,誰能想到,這一看似「勵志」的故事背後卻是環環相套的資本圈錢遊戲。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對於金科文化來說,其上市之後的業務轉型之路可以用「相當順利」來形容,但作為一個完美的資本故事閉環,這個故事的結局似乎並不如預想的那樣圓滿。
事實上,金科文化從傳統化工企業「蛻變」為移動網際網路黑馬,借著收購的東風不僅實現了經營業績的增長,公司淨利潤也呈現翻倍,確實嘗到了甜頭。
在上市時,浙江金科淨利潤不足5000萬元,但是通過收購杭州哲信,2016年公司淨利潤激增至2.05億元,同比暴增322.87%;與此同時,公司股價還飆升了一倍多;
在完成對Outfit7的收購後,帶來的利潤也是立竿見影。根據財報顯示,2017年、2018年公司淨利潤分別增至3.94億元、8.42億元。
如果可以躺著把錢賺了,誰還想站起來?這句話對金科文化很適用。
在氯化物生產銷售領域上,曾在全球排名第四的浙江金科,更名後身上的化工身影一去不復還,取而代之的是全部圍繞著「會說話的湯姆貓家族」這一IP從事遊戲、內容、IP變現業務。
然而,誕生於智能機草莽時代的「會說話的湯姆貓」,實際上可以說是特定時期的特定物,這一IP能走過10個年頭,對於一款手遊來說,某種意義上已經算是一個奇蹟。
根據公司公告顯示,金科文化如今的利潤來源主要是湯姆貓系列APP的廣告收入。2019年,公司廣告業務創造的利潤佔公司總利潤的86%,廣告收入業務的毛利率94%。
問題也出現在這,金科文化在旗下的各個APP的情況無不隱藏著「小心思」——誘導兒童在玩遊戲時點擊付款按鈕,誤買遊戲鑽石或金幣等。最終的結果就是受到家長們的集中投訴,今年9月《會說話的湯姆貓2》被信管局直接下架就是最好的例子。
另一邊,收購來的杭州哲信承諾2016至2018年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7億元、2.3億元、3億元。三年後,杭州哲信在順利兌現了業績承諾後,淨利潤陡然大跳水,由2018年盈利3.4億元到2019年虧損3億元。
在2019年,金科文化確認了當收購杭州哲信形成的23.2億元巨額商譽減值損失,帳面價值為零。也因為此,金科文化2019年淨利潤虧損27.8億元,主要是因為收購的公司業績不及預期,產生了26.1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
借用網友的話說,「這是一家高層都在逃離只有散戶才會傻傻往裡跳的上市公司。」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就喜聞樂見了,在王健擔任董事長的當月,他就迫不及待開啟了減持的步伐。根據Wind統計顯示,截止王健被調查前,他已累計減持71次,套現約7.5億元。
不僅如此,在2020年2月份,因敏感期交易,王健曾收到交易所監管函;7月份,又因財報敏感期減持,再度遭到深交所通報批評,仍舊沒有停手。
2016年公司股價也曾觸及高點,報10.73元,市值一度達到377億元,這是公司的高光時刻。截止12月28日,每股報收3.09元,市值僅在111億左右。四年之間,市值蒸發了266億元。
湯姆貓「變心」、實控人瘋狂套現、母公司處於多事之秋,多重危機之下,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傳奇」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
任何遊戲都有生命周期,所有故事也總有講完的一天。
無數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企業轉型成功與否本質上還是因為對於自身賽道上的焦慮和不安,體現在具體細節上,就是多數企業對自身能力的把控不足,從而最終導致其「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