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廣告牌》:當憤怒到達頂點,我們該怎麼辦

2020-12-18 仿佛心評

(原創作品 侵權必究)

2017年的美國電影《三塊廣告牌》,獲得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第75屆金球獎、第7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劇本)劇情片等大獎。

美國偏遠小鎮的米爾德裡德的女兒被姦殺數月後,警方依然沒有抓住兇手,甚至偵破工作沒有絲毫進展,憤怒至極的母親租用三塊巨大的廣告牌向警方發起責難。

三塊廣告牌上分別寫著:

女兒慘遭姦殺。還沒有找到兇手?威洛比局長,為什麼?

面對公然挑釁的三塊廣告牌,警方、小鎮公民、米爾德裡德的朋友家人之間上演了針鋒相對的對峙和攻擊。

故事的發展充斥憤怒的火光。正如電影臺詞所述的「憤怒只會招致更大的憤怒」,米爾德裡德的憤怒衍生了更多、更大的憤怒,她的憤怒情緒像洶湧連綿的波浪衝擊著覆蓋在小鎮生活表象之上的溫情面紗、攻擊著所有人原本閒適泰然的精神堤防。

影片將仇恨、怒火、傷痛、暴力、歧視等暴露於銀幕之上,並接受社會大眾的拷問與審視,同時激發公眾對理解憤怒、平息攻擊、實現自我救贖之理性路徑的探尋與反思。

憤怒是人的基本情緒之一。三塊廣告牌成為米爾德裡德宣洩與表達憤怒的道具。

現代心理學把快樂、憤怒、悲哀、恐懼視為人的四種基本情緒。憤怒指當願望不能實現或為達到目的的行動受到挫折時引起的一種緊張而不愉快的情緒體驗。

無論是一觸即發,還是一味隱忍,憤怒都是壞情緒的紅色警報。

心理學家麥克雷和羅傑斯在《當憤怒傷人時》談到憤怒的源頭:

憤怒=前期壓力+當前壓力+間接刺激+觸發想法前期壓力:能夠影響你對當前人、事、物認知與理解的經歷。當前壓力:現階段所經歷的痛苦感情、未被滿足的需求以及所感受到的威脅。間接性刺激:與當前處境無直接相關的因素。觸發性想法:引發憤怒的想法,它是憤怒的導火索,它與之前的因素混合後就會引發憤怒。

米爾德裡德的憤怒來源同樣包含以上四種因素。

①前期壓力:

親子關係緊張。

米爾德裡德她與兩個子女關係並不和諧,與女兒對話總是散發著火藥味。女兒可能是因處於青春叛逆期,所以時常與母親頂撞,不遵照母親的方式來生活和社交。米爾德裡德常常對他們惡語相加,外剛內柔。

婚姻情感不順。

米爾德裡德與丈夫離婚。丈夫跟一個19歲的女子生活在一起,米爾德裡德內心的憤慨只能通過挖苦、譏諷的言語表現出來。

丈夫是家暴的元兇,對妻子稍有不滿便拳打腳踢。廣告牌發布之後,丈夫回來規勸米爾德裡德,話不投機時他立馬掀掉桌子、死掐住米爾德裡德脖子。兒子見狀迅疾拿刀架到父親脖子上,以阻止蠻橫父親的暴力行徑。對於處理婚姻情感問題,米爾德裡德或許是無助、無奈的。

經濟負擔較重。米爾德裡德離異後一人照顧一兒一女,生活壓力與經濟壓力可想而知。

女兒無故被殺。這一惡性事件使她身心遭受巨大打擊。在與女兒的最後一次對話中,她一句習慣性的咒罵(希望女兒半路被人強姦)卻變成了事實,因此,她的內疚與自責一直深埋心底、揮之不去。她覺得可能是自己的語言與行為導致了女兒被殺的慘局。

②當前壓力

為了緩解精神壓力、伸張正義、救贖心靈,她必須緊緊盯住警方的破案行動,她迫切希望警方能夠快速緝拿兇手,為女兒討回公道,讓自己擺脫陰影。

但警方遲遲不能破案,也沒有警員及時向她反饋偵破進程。在這樣的情境之下,憤怒便成為她最現實、最自然的心理活動。她把對兇手的仇恨、對自身的自責全部轉嫁至無為、無能的警局與警察。在她的心裡,警方就是她憤怒情緒的最佳出口。

③間接性刺激

米爾德裡德回家的途中無意看到路邊立的三塊破舊不堪的廣告牌。她把車停下,好奇地端詳著,也許眼前搖搖欲墜、無人問津的看板與她糟糕的生活境遇十分相像——女兒的案件也是如此的不被人關注。

④觸發性想法

在三塊廣告牌下沉思片刻後,她咬了咬指甲,一個大膽的想法誕生了,她需要給警方一點壓力——利用廣告牌發布挑釁與嘲諷警方的內容。

在長期被暴力、被忽視、被壓抑的生活狀態下,負面情緒很容易積蓄。米爾德裡德原本的生活就是裂痕叢生、壓力巨大,如今再加之女兒被殺,她的情緒更易失控,內心幾近崩潰。所以,路邊荒蕪的廣告牌成為她宣洩憤怒、表達憤怒的道具。

憤怒是攻擊行為的情緒基礎,憤怒與攻擊相伴相生。

著名心理學家維雷娜·卡斯特說,「任何形式的發怒,都隱含著一種對環境和周圍世界的攻擊性。」

米爾德裡德的洩憤舉動就像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廣告牌引起了小鎮連續不斷的躁動、暴力、互攻,事態在持續發酵。

由於威洛比局長一貫的好口碑,所以米爾德裡德的行為招來了小鎮民眾的不滿。神父、丈夫、牙醫、陌生人群、威洛比本人以及迪克森為首的警員們一致反對米爾德裡德。但是他們的反對並沒有動搖米爾德裡德的信念,反而拔高了她的憤怒指數。

①憤怒和攻擊具有延續性、傳導性

在看牙醫時,由於感受到牙醫不友好的態度,米爾德裡德憤然將鑽頭扎進了牙醫的手指。

迪克森遷怒於廣告公司,遂把公司老闆暴打一頓並扔出窗外。

一天夜裡,有人(應該是威洛比局長的支持者)燒毀了三塊廣告牌。米爾德裡德則用一把火點著了警察局,並致迪克森燒傷住院。

米爾德裡德送兒子上學,學校裡的人朝車子扔罐頭,米爾德裡德憤怒地走下車,當場狠踢了兩位同學的下體。

我們看到憤怒的情緒在小鎮持續蔓延,由憤怒引起的攻擊行為也在連續性地發生。米爾德裡德一個人的憤怒演變成某些群體的集體憤怒,一對一的攻擊也演變成一對多的攻擊。憤怒與攻擊就像點燃的火苗,不斷地向更多的對象和更大的空間傳導和擴散。

心理學家將人類的攻擊行為分為情感性攻擊和工具性攻擊。米爾德裡德一開始發布廣告的行為屬於情感性攻擊,以向社會表達情緒為主。後來實施的攻擊屬於工具性攻擊,以對方受到物質損失及身心打擊為主。迪克森後續的報復行為也屬於工具性攻擊。無論哪種攻擊行為,無法控制憤怒都是關鍵誘因。

②攻擊行為依賴於個體,也依賴於情境。

攻擊行為離不開個體的參與和相關的情境。單一憤怒情緒不能夠直接產生攻擊,只有當適當的情境出現,攻擊才可能形成。

牙醫看病的場景為米爾德裡德攻擊行為創設了外部條件;面對下班後漆黑的警察局,米爾德裡德躲在街對面,然後扔出一個個的汽油瓶。情緒、街道、環境都是攻擊發生的情境要素。

認識到攻擊是人與情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對於減少攻擊具有積極意義。

③攻擊不能解決問題。

從攻擊的行為看,必然存在著攻擊者和被攻擊者。但是現實世界中,人們往往既是攻擊者也是被攻擊者。

廣告牌剛剛公布時,米爾德裡德是攻擊者,警方及警察局長是被攻擊者,但隨著事態的惡化,迪克森和一位進店亂扔禮品的陌生男子成為了攻擊者,米爾德裡德變成了被攻擊者。

輪番地攻擊之後,攻擊者和被攻擊者的身份界限完全消失了。

米爾德裡德集受害者與加害者於一身,同樣其他涉事的人也既是受害者亦為加害者,當沒有任何一方願意冷靜與克制時。

仇恨與寬恕、善良與罪惡,從來只是相對,不是絕對。從這個角度檢視,依靠攻擊消解憤怒是徒勞無益、得不償失的。攻擊只會激化矛盾、兩敗俱傷,讓憤怒的情緒越來越嚴重、瀰漫且堅固。

管控憤怒才能改變行為。

威洛比不久後開槍自殺,留給世界三封信。這三封信充滿了樂觀冷靜的智慧,成為化解憤怒、緩解緊張的重要力量。

一封信寫給自己的妻子,表達遺憾與不舍。一封信寫給迪克森,威洛比讚賞他是一位善良、富有正義感的勇士,如果學會冷靜思考的話,他將是一名出色的警探。這封信一下子喚醒了迪克森,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下定決心改掉暴躁脾氣和暴力傾向。最後一封信寫給米爾德裡德,告訴她下月的廣告費自己幫付了,威洛比理解並支持她的行動,並且交代自己的自盡與她沒有關係。

看到信以後,已經被辭退的迪克森重新投入到破案工作之中,他不再心浮氣躁,不再抱怨米爾德裡德。米爾德裡德對警方的工作也多了一份理解,她的心底隱現一絲忐忑和愧疚。

最終原來一直針鋒相對的米爾德裡德和迪克森一起踏上了搜尋真兇的道路。

從影片故事的演繹,我們可以洞見一些減少憤怒、紓解情緒的思路與方法。

①改變認知與信念

根據情緒管理ABC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誘發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和行為後果C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產生的信念B。

一切情緒的發生都根源於我們對事件的信念、評價或解釋。憤怒情緒的發生同樣是因為我們對事件的認知與信念發生了偏執或偏差。

米爾德裡德一直堅信,案件沒有偵破,兇手沒有伏法,是因為警方的懈怠和消極造成的。警方的不給力造就了無法原諒的現實。米爾德裡德對事件的看法直接導致其憤怒爆棚。加上後來眾人對其的反對,她的想法就越來越偏執,憤怒也越來越強烈。

而事實情況是並不是警方不盡心盡力,而是其它一些特殊因素影響了案件的偵破。

因此,當遭遇憤怒時,我們首先需要檢查一下自己的認知和信念,是不是自己頑固的執念造就了情緒的困擾。

事件本身沒有問題,而對事件的看法卻可能把我們拉下情緒的深淵。換一種思維方式或觀念角度,就可以減少我們的憤怒情緒。

②積極調整前期和當前壓力

如果沒有前期和當前壓力的牽制,米爾德裡德的憤怒可能不會「蓄勢待發」。

米爾德裡德屬於控制性母親,對於子女「出格」的做法只是一味抱怨、指責,缺乏化解與緩和的方法、技巧,緊張的親子關係使得她身心疲憊。與丈夫離異後,又忌恨丈夫的生活,醋意、恨意、敵意交織,讓自己在負面情緒裡沉淪顛簸。面對失女之痛的精神壓力,她過於強勢、偏執,欠缺與政府公權機構有效溝通的能力,總是恣意發洩憤怒,卻不能覺察憤怒的來源。

因此,充分認知壓力,重視理性思維,主動釋放壓力,有意調節情緒,這樣才能減少憤怒,避免錯誤的攻擊行為。

③非暴力溝通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則要求我們在愛自己的前提下,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認真傾聽,互相尊重,用充滿愛的語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並因為彼此的愛而獲得對生活的熱情。

米爾德裡德從一開始的發布廣告,到電鑽扎牙醫、點燃警察局等,顯然都屬於暴力溝通範疇,她的果斷、冷峻、衝動,似乎容不得對方一絲辯解,她在孤立自己的同時,也在孤立社會和世界。

如果起初米爾德裡德能夠在情緒緩和的心境下主動與警方保持「非暴力溝通」,正確表達訴求,理性分析客觀現實,照顧各方感受,最後提出適當的請求,威洛比局長一定會謹慎對待,仔細解釋,並且這樣的溝通才更有利於偵破工作的進行。

其實,影片中威洛比局長給迪克森和米爾德裡德的信,便是良好的「非暴力溝通」的範例。在面對憤怒、仇恨、衝突、暴力時,唯有有效地溝通才是達成共識、解決問題的良策。

④理解、覺察、接納情緒

深刻理解憤怒以及其它負面情緒產生的心理機制,清醒冷靜對待刺激事件,儘量採取中道的立場看待生命現象與物質世界。

善於覺察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態,識別情緒所蘊含的來源、強度、特徵。針對負面情緒,需要更多體察情緒對身體功能及生理成本的影響,比如經常憤怒會傷肝,會讓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頭暈目眩甚至全身發抖,對人的健康極為不利。

接納情緒,將人的積極情緒和消極(負面)情緒都看作是人的情感的必要組成部分,接納不是排斥或壓抑負面情緒。發洩方式不對並不會減輕憤怒,反而有時會加劇憤怒並引發攻擊行為,就像影片中的米爾德裡德,為發洩憤怒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接納情緒更多指的是在心理建設的過程中冷靜旁觀情緒的起伏而不施予進一步的能量供給,在不破壞環境、不詆毀他人的前提下適當表達情緒。

《三塊廣告牌》以直面憤怒與攻擊的態度,揭示了個體創傷對生命體驗、社會生態的影響,並從中找尋人性的溫暖和人生的意義,為觀眾創設了將困惑不安的心靈從沉淪痛苦中解救出來的生動圖景,喚醒大眾與情緒和解、與生命和解的自覺願望和美好希望。

相關焦點

  • 帶你解密《三塊廣告牌》女兒被姦殺後母親內心的憤怒
    《三塊廣告牌》的黑色幽默,在每一個角色說出一段笑梗的背後,都隱藏著血淋淋的喪,我們看的時候雖然也會笑,但笑過之後心裡卻透著刺骨的冷。這樣好的電影,為了不讓大家錯過任何閃光點,大聰再一次自虐拉片,全面解構《三塊廣告牌》的主要人物。
  • 《三塊廣告牌》為何成奧斯卡大熱門?看完憤怒母親另類維權就懂了
    片名:三塊廣告牌主創: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 伍迪·哈裡森 / 山姆·洛克威爾推薦指數:★★★★★適合觀影人群:18歲及以上喜歡看演技派飆戲的影迷這部《三塊廣告牌》豆瓣8.7分,IMDB8.3分,淘票票等售票平臺上的評分也不錯,女主角
  • 《三塊廣告牌》:矛盾衝突的背後,是一場與命運對抗的和解
    一個憤怒會激發另個一憤怒 —— 奧斯卡王爾德影片《三塊廣告牌》是由愛爾蘭導演馬丁·麥克唐納自編自導的一部犯罪劇情片,這部電影於2017年12月在美國上映,上映不久就收穫了一眾好評,並一舉包攬了奧斯卡四項大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劇情類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劇本。
  • 三塊廣告牌:一部關於原諒、寬容與愛的影片
    這是一個絕望的母親因愛女慘遭姦殺,警察追兇無果,無奈用路邊三塊廣告牌與警察局對峙的故事。追查案件兇手是故事的契機,卻絕不是電影的設定目的。它將種族歧視,"美軍正義",恐同等衝突議題融入這部影片,以達到對電影空間範圍的控訴。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宏大的議題,歷史愛好者政治激進者可能熱衷於研究電影折射的社會問題。但是,比起這一系列的矛盾衝突,愛無疑更加的閃閃發光。
  • 從敘事藝術、人物塑造、主題探討,深度剖析《三塊廣告牌》
    女兒被姦殺且燒焦,警方始終找不到兇手,女主角米爾德雷德不能接受,於是買下三塊廣告牌,寫上了上面的三句話,隔空控訴警方,而這在平靜的小鎮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這就是電影《三塊廣告牌》故事的開始。《三塊廣告牌》就很好地詮釋了「衝突顛覆生活」這一原理,下面我們將從四個方面詳細剖析。①、遵守"困境原則",細化和累積困境。
  • 深度解析奧斯卡熱門影片《三塊廣告牌》——一部像詩一樣美的電影
    被絕望和痛苦纏繞的米爾德雷德租下了高速公路邊上的三塊巨型廣告牌,在上面控訴警方辦案無能,並將矛頭直接對準了警察局局長威洛比(伍迪·哈裡森 Woody Harrelson 飾)。實際上,威洛比一直隱瞞著自己身患絕症命不久矣的事實。因為這三塊廣告牌,米爾德雷德和威洛比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文一共4000多字,點讚嗎?
  • 三塊叩問人心的廣告牌「多圖解讀奧斯卡熱門影片」
    本周,我們公號將每天推送一部這個頒獎季佳作的影評,和大家一起走進奧斯卡,走進那些備受關注的好電影。好看的電影,總具有甜味,可以彌補人對現實的失落感。但一部優秀的影片,往往五味雜陳,很難用簡單的好壞來形容。2017年,好看的電影很多,但若論優秀,我首推鬼才導演馬丁.麥克唐納的《三塊廣告牌》。目前,它已輕鬆拿下國際三十多個獎項,收穫金球獎四項大獎,就剩奧斯卡的小金人了。
  • 小小一部電梯,竟「擠」進六塊廣告牌,令人不堪其擾該怎麼辦?
    如今有不少小區都引入了電梯廣告家住徐匯區明佳苑小區的趙先生日前向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熱線62706270來電反映小區安裝的電梯廣告太多影響到了居民的生活記者在明佳苑小區看到3號樓的電梯間一打開迎面就是三塊平面廣告牌
  • 奧斯卡視角下的《三塊廣告牌》:走偏的「政治正確」討論
    《三塊廣告牌》劇照在剛剛閉幕的第90屆奧斯卡頒獎禮上,《三塊廣告牌》(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雖然在最佳影片的獎項競爭上惜敗於《水形物語》(The Shape of Water),但是卻也收穫了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這兩個重量級的獎項。
  • 《三塊廣告牌》的劇本紮實,人物極端而有魅力,諷刺且有趣
    米爾德最鮮明的身份是一個母親,因為愛女被姦殺但警察追兇良久無果而租下三塊廣告牌指責警察局。在影片中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表現了想讓米爾德撤下廣告牌的人有很多。直接當面對她造成影響或者說進行當面勸說的分這麼幾批。第一批是警長威洛比本人。第二批是神父,這裡當神父帶著神的光輝以眾擁護警長的基督徒的名義來到米爾德家裡勸說她的時候她做出了這段反駁。
  • 奧斯卡電影《三塊廣告牌》吸引了幾十萬受眾 為何如此熱門
    番茄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被譽為奧斯卡最大贏家的電影——《三塊廣告牌》如此吸引受眾、如此熱門的原因。首先,這部影片的導演馬丁·麥克唐納,獨具匠心,對我們平時所認識到的一種黑色的元素,進行別出心裁的運用。這便使得這部影片顯得格外的獨具一格,和我們平時看的簡單的劇情化電影,有著一定的差距,番茄認為,這應該就是部出色佳作成功的原因之一。番茄觀賞《三塊廣告牌》時還注意到了一些獨特的構圖元素,以及導演對顏色的精心運用,這些能夠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使劇情不會顯得那麼突兀,但是又能吸引觀眾。番茄認為這便是著名的,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三塊廣告牌》導演新片計劃 與柯林布萊丹再次聚首
    近日《三塊廣告牌》導演馬丁·麥克唐納沉寂兩年後,終於公開了新片計劃。據Deadline消息,他將和合作過《殺手沒有假期》的柯林·法瑞爾和布萊丹·格裡森重聚首。片名為《伊尼希爾島的女妖》(The Banshees Of Inishee),今夏開拍。
  • 《三塊廣告牌》曝劇本創作特輯 導演憑劇本圈粉伍迪哈裡森
    原標題:《三塊廣告牌》曝劇本創作特輯 導演憑劇本圈粉伍迪哈裡森   由馬丁·麥克唐納執導,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伍迪·哈裡森、山姆·洛克威爾等人領銜主演的電影《三塊廣告牌》將於3月2日元宵節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旗下合作影院600塊銀幕專線放映。
  • 卡恩:我們對於三冠王的渴望到達了頂點 最後一場讓我們一起期待
    我們對於三冠王的渴望到達了頂點!今天球隊表現太贊了,最後一場,讓我們一起期待!」(laughing)
  • 《三塊廣告牌》首映禮大咖齊點讚 7項提名領跑奧斯卡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李巖)以7項提名成為2018奧斯卡熱門影片的《三塊廣告牌》,昨日在京舉行首映禮。 《三塊廣告牌》由著名導演馬丁·麥克唐納自編自導,講述了生活在虛擬小鎮的一位母親,因女兒慘遭姦殺而兇手仍逍遙法外,在路上豎起三塊廣告牌引起的一場軒然大波的故事。
  • 《三塊廣告牌》沒拿到最佳影片,這依然是讓人「心滿意足」的一屆...
    讓人「心滿意足」的奧斯卡影帝給了《至暗時刻》裡飾演邱吉爾的加裡·奧德曼,影后給了《三塊廣告牌》的女主「科恩嫂」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這是個「眾望所歸」的組合,兩位演員都已經從業三十多年,放到國內,不管演得好不好都能稱得上是「老戲骨」了。獲獎的消息一公布,朋友圈裡就刷起了兩人 1989 年在電影《杏林血淚》裡的結婚照片:
  • 《三塊廣告牌》有什麼特殊含義?看完之後思索良久
    《三塊廣告牌》有什麼特殊含義?然後租下了三塊本已經荒廢的廣告牌,在上面寫下了三句話,黑色的字體在公路上顯得異常醒目,正因為這三句話改變了這個小鎮,引起了一系列的事情。整部影片主要圍繞三個人進行,一個母親,兩個警察,剛開始看時,我們都會思維定式,會認為那兩個警察不是什麼好東西,其實這個影片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你所覺得的表象並不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現象,裡面的人物也不是你所開始認知的。
  • 奧斯卡影片《三塊廣告牌》國內上映,票房不到2000萬「曲高和寡」
    沒有了去年《愛樂之城》與《月光男孩》的「世紀烏龍」,今年的最佳影片之位成了《水形物語》與《三塊廣告牌》的角逐場。最終,在頒獎信封上被放大數倍的獎項名稱、與《水形物語》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特地的反覆確認下,最佳影片被《水形物語》收入囊中。獲得13項提名的《水形物語》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配樂、最佳藝術指導4項大獎。
  • 《三塊廣告牌》、《金錢世界》3月第一波片單已經上線,進口片迎來...
    貓眼數據顯示,今年3月共有34部電影登陸院線,其中進口電影達到13部,元宵節(3月2日)一共8部電影同期開畫,其中一半是進口片,並且陣容亮眼,包括了衝奧片《三塊廣告牌》、《金錢世界》,寶萊塢高分之作《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接過英式萌寵大旗的《比得兔》。
  • 《三塊廣告牌》年度最熱門的電影之一
    潛在觀眾希望謹慎對待這部電影,因為「三個廣告牌」是今年最具煽動性、色彩豐富的電影之一。這是一個分裂的努力,在那裡的人物很容易被拋出一個平板玻璃窗,因為有深刻的,有意義的對話。「三個廣告牌」講述了米爾德裡德的故事。米爾德裡德是一位離婚的母親,她的女兒被一個不知名的襲擊者強暴並放火。在她死後的幾個月裡,她的母親花了5000美元租了三個廣告牌,沿著一條荒蕪的城外道路,懲罰當地警察未能找到她女兒的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