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4 2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令人質疑的命案
2011年4月,貴州省湄潭縣曾經發生過一起命案,一名男子在家中遇害。關於命案的兇手,公安以及檢察機關一致認定,是一個陶雪的女人。可是,案件被起訴到法院後,承辦法官卻對公安以及檢察機關的結論提出了質疑。那法官提出質疑的依據是什麼?
殺人方式引起法官注意
案發現場位於湄潭縣城一個名叫求是苑的小區,死者冉某波是在聯建樓2單元401房間裡被發現的,但是由於死者家屬在報案之前,曾經試圖搶救被害人,慌亂中破壞了現場,警方只在現場發現了一把遺留的兇器,而在訊問筆錄中,陶雪供述,僅用3刀就殺死了身體強過自己數倍的死者。這種力量的對比讓法官匪夷所思,其後,被告人反覆無常的供述也令法官心生疑惑,陶雪究竟有沒有殺人?如果沒有,又為什麼要承認?
遺漏的證據
經過法院多方勘查,在案發現場,貴州省湄潭縣求是苑小區背後發現了一處矮牆。而在案發當年,曾經完整的矮牆,高度也僅僅只到一個成年人胸口的位置,這段矮牆的存在,讓主審法官們不由地擔心,警方提供的唯一出入口的監控,在案發時間段只有陶雪一人出現的鐵證,也許存在遺漏的可能。這個案子究竟有沒有第三人作案?這第三人又是誰呢?
「兇手」另有其人
庭審上,公訴方明確表示,命案現場沒有第三人存在的可能。但在主審法官張海波看來,也沒有證據直接指向陶雪就是兇手。在當天四個小時的庭審後,審判長張海波認為此案案情重大,宣布延期宣判。面對被害人家屬的屢次施壓,法官最終將作出怎樣的判決?真兇又究竟是誰?
她,曾是被害人家屬要求嚴懲的「兇手」。她,曾是輿論中飽受非議的主審法官。庭審現場,控辯雙方交鋒激烈。她該如何抽絲剝繭,找出案件真相,守護心中神聖的天平?今日19:30《法治天下》為您講述《遺漏的出口》。
法官寄語
★
疑罪從無是指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所以說不管是公安也好,公訴機關也好,法院也好,其共同的目標就是匡扶正義,對於被害人,我們要伸張正義,但是,我們也不能冤枉了好人。在本案中,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秉持疑罪從無的理念和堅守公平正義的決心,值得讚揚與敬畏。正應了那句,正義雖然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
《法治天下》往期回顧
▶▶▶▶▶行人意外墜亡, 五家被告全部辯稱無責,河堤墜亡責任究竟該誰承擔?
▶瑤族山寨驚現搶糧事件,案件執行遭遇重重阻礙!
▶微信吵架引紛爭,「朋友圈」裡起風波,網絡並非隨心所欲之地。
▶男子入住酒店喝「礦泉水」死亡,是他殺?還是意外?
▶偏僻鄉村異味燻天,回收醫療廢棄物,將會面臨何種刑罰?
▶不要讓勞動者流汗又流淚,「花甲工」的工資最終能否被如數追回?
▶法治天下 | 十九大特別節目《榜樣的力量》——支撐天平的女菀花
▶妻子頻頻遭遇家暴,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離婚冷靜期」,又能否挽救危機婚姻?
▶法治天下 | 十九大特別節目《榜樣的力量》——雲嶺司法守護者
▶一架飛機墜毀,中美兩位飛行員雙雙遇難,黑飛發生意外該由誰來擔責?
▶一場工傷意外,為何讓原本和睦的一家人反目為仇?
▶神秘船隻內暗藏63隻死亡野生候鳥,逃跑嫌疑人自首,候鳥死亡真相為何仍舊撲朔迷離?
▶八旬老翁與住家保姆黃昏戀,老翁去世留下的婚前協議是否有效?老伴能否如
每周一至周五
19:30
鎖定中國教育電視臺一頻道
看法官以案說法講述審理故事
看調與判結合盡顯司法為民
看情理法交融展示東方智慧
盡在《法治天下》
供 稿 | 《法治天下》欄目組
編 輯 | 胡苗苗
校 審 | 謝寒冰、段皓
原標題:《法治天下 | 撲朔迷離的酒後殺人案,兇手是否另有其人?》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