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
揭開了西安步入冬季的序幕
在這寒冷的初冬時節
怎能不吃一碗泡饃暖暖呢?
作為統領西安泡饃天下
100年的前輩
百年老字號同盛祥
一塊牌匾、一個烙印
陪伴著幾代人的成長
來這兒咥一碗泡饃
最是舒坦
泡饃,老陝人難以忘卻的舌尖記憶
在陝西,沒有一種食物比羊肉泡饃更經典
西安民間有這樣幾句流傳已久的話
「提起長安城,常憶羊羹名。
羊羹美味嘗,唯屬同盛祥。」
正是這口口相傳
讓始建於1920年的同盛祥飯莊
得百年傳承屹立至今
也道出了味蕾對於美食的記憶
更是這一座百年老字號
背後歷史文化的延續
「三千萬秦人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洋洋」
即是陝西人喜食泡饃的生動寫照
如今,同盛祥家的牛羊肉泡饃的製作技藝
已傳到了第四代
門下傳授技藝的徒弟已超過30位
他家的泡饃不僅登上過國宴
被授予全國地方名特食品最高獎「金鼎獎」
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稱號
更是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老陝人最難忘的舌尖記憶
百年傳承,是對細節的追求
同盛祥飯莊品牌的建立
到後來的美名遠揚譽滿中外
都是一代代師傅通過爐火純青的廚藝
和認真求實的態度打下來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盛祥飯莊牛羊肉泡饃
製作技藝的傳承人烏平就是其中一位
「咱家的泡饃最講究細節,不要看是簡簡單單的一碗泡饃,從抓調料、到煮肉、打饃一全套流程下來,要實打實的做,不差分毫,每一道工序都必須保質保量完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盛祥飯莊牛羊肉泡饃製作技藝的傳承人烏平說。正是對製作技藝持有嚴謹的態度,才保證了同盛祥泡饃的口味百年不變。
憑藉傳統的堅守和精湛的技藝
烏平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盛祥飯莊牛羊肉泡饃
製作技藝的傳承人的衣缽
而對一碗泡饃的真摯情懷從未改變
「正是通過嚴格的選料、極致的烹飪技巧,將原本食材獨特的風味延續,這老字號裡的東西,才能越吃越有味道。」那麼在烏平師傅的心目中,一碗稱得上好的泡饃有什麼標準呢?
泡饃的湯和肉
「一碗好的泡饃,首先必須有一鍋煮製成的好湯,其次是煮肉工藝,也要特別講究。牛羊肉要反覆漂洗,浸泡約5小時;下舊調料袋提味兒,大火煮約4小時;肉塊入鍋,換新調料袋;旺火燒開改用文火燉約6小時,時間、火候、調料比例都需要準確把握。」
饃的要求
除了煮饃有標準,對饃也有要求。
要求是「色白不生,皮黃不焦,入湯不散」,做到形、香、色、味俱佳。顧客要自己掰饃才香,然後將掰好的饃,配上牛或羊肉、滑爽的粉絲,加湯煮沸,佐以蔥花、香菜、牛羊肉撒在最上面,才是真正的「料重味醇,肉爛湯濃,饃筋光滑,香氣四溢,清香爽口」。
守初心,勇創新
歷經百年的歷史滄桑
通過不斷調整、自我完善和發展創新
如今的同盛祥擁有
鐘樓店、西荷店、鳳城五路店等多家店
除經營牛羊肉泡饃和地方特色小吃外
有紅燒牛尾、紅油花肚
五香烤羊腿等招牌菜品
味道也是獨一份兒
為了迎合市場需求,飯莊還將特色食品工業化製作,比如醬牛肉、臘牛肉、臘羊肉、方便泡饃、麻醬涼皮等,方便攜帶,讓美食能「帶走」,也讓陝西的飲食文化和泡饃技藝得以弘揚。
這是值得我們自豪的老字號,在保持初心方面,同盛祥飯莊在默默堅持著。如今的同盛祥,每一碗泡饃、每一道菜品,經歷一道道工序、烹製手法,讓食客廣為讚譽。
店面環境也打破了對泡饃館
「亂擠鬧」的刻板印象
處處透著中式韻味,更加舒適時尚
在服務上,除了細心周到的安排
店內還可以讓顧客
很直觀的看到泡饃的製作
增加了用餐體驗
同時
有團購、有針對老年人的優惠活動
不少市民遊客拍手稱讚
紛紛踏足一品「老字號」的魅力
百年的歷史,百年的積澱
同盛祥的「味道」
你喜歡嗎?
來源:西安旅遊集團
編輯:慧敏
校對:洪敏 | 審核:庭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