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官方錯誤的立場和諸多錯誤的言論,一直是戲迷和道友不願面對的,他們在布袋戲上付出的努力以及對布袋戲的發展不可抹滅,但是一切的前提是我們是一個國度的人,我們是一家人。妄圖通過某些成就而否認這一點是不可原諒的。如今大陸與霹靂官方的種種合作也紛紛取消。我相信,在取消合作之前,諸多合作方肯定通告過霹靂官方,希望他們給出一個真誠的太多和道歉,然而時至今日,霹靂官方真的令大陸的戲迷和道友們傷心了。
霹靂布袋戲資深操偶師丁振清就新冠肺炎發布不當言論,深深傷害了廣大戲迷的心。他在社交媒體上大致意思說:「每次看到點讚的網友、名字裡有「冠」字都會連聯想到「新冠病毒」!算了~還是叫「武漢病毒」好了,這樣才不會瞎想」!
而在霹靂官方節目《超級霹靂會》中,主持人小狄分裂國家的言論,再一次燃爆戲迷的心!對此廣大戲迷諸方道友都紛紛要求霹靂官方給出一個道歉,霹靂官方遲遲未作回應,只在其微博更新了一個不痛不癢、毫無誠意的聲明。
這樣毫無誠意的聲明並不能得到廣大戲迷和道友的認可,更有道友認為這樣的聲明就像快遞弄錯了收貨地址一樣,不痛不癢。
更有網友深扒出霹靂董事長黃強華認定臺灣為國家的說辭。再一次節目錄製中,黃強華說:「臺灣本身就是一個,多元融合的一個國家。」而且霹靂官方的許多高層都認為從臺灣來大陸就是出國。
近年來,霹靂節目組不斷的發布不合時宜的言論,其中包括分裂國家、地域歧視、辱華等方面的言辭,廣大戲迷出於包容、喜愛、以及對其所處尷尬環境,都給予了最大限度隱忍,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挑戰戲迷底線,就無可饒恕了。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傀儡戲、掌中戲、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福建泉州或漳州等地區用布偶來表演的傳統地方戲劇劇種。1750年代,大量閩南移民進入臺灣,布袋戲也隨之傳入,其劇本以古書、演義小說等為主,被稱作古冊戲,口白較則文雅多詩詞,講求動作的細緻性,伴奏音樂以南管音樂、北管音樂為主,其依託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
近代,福建本地布袋戲漸式微,惟臺灣布袋戲仍繼續發展。最為突出的就是臺灣布袋戲師傅黃海岱。黃海岱可以說是臺灣布袋戲第一人,獲取的成就無數,1998年黃海岱榮獲臺灣教育部門民族藝術藝師,成為臺灣最高齡之布袋戲宗師。1999年更獲得全球中華文藝藝術薪傳獎、終身奉獻獎。2000年獲頒臺灣文化獎的殊榮,2002年榮獲臺灣文藝獎。2007年雲林縣議會更決議將黃海岱的生日1月2日定為「雲林布袋戲日」。布袋戲在臺灣有很多分支,幾乎全部出自黃海岱一脈。黃海岱育有八子二女,最出名的是次子黃俊雄。上世紀七十年代黃俊雄將布袋戲以影像的形式搬上螢屏,開創了電視布袋戲時代。相較傳統布袋戲劇團與觀眾大幅減少,電視布袋戲獲得了較大發展。
臺灣布袋戲目前比較有名的是霹靂布袋戲、金光布袋戲和天宇布袋戲,上世紀80年代末,黃俊雄之子黃強華與黃文澤繼承衣缽,組成大霹靂節目錄製公司,以「霹靂布袋戲」搶攻錄像帶市場; 另外一方面,黃俊雄三子黃文耀成立「大天宇」推出「天宇布袋戲」; 黃俊雄本人目前則和小兒子黃立綱與長女黃鳳儀共同經營「金光布袋戲」。這三者都是黃海岱一脈流傳,之所以分為這麼多分支,據說是黃家後代的經營理念不同,又或者牽扯家族恩怨,此文不做論述。
可以說霹靂布袋戲是臺灣乃至大陸做得最好的布袋戲,布袋戲本來就是一種小眾文化,霹靂公司通過改良人偶的大小和精緻程度,通過螢屏展示在廣大戲迷面前,對布袋戲的發展有積極意義,通過廣大戲迷的傳播,目前現在大陸有了不小的受眾群體。然而這一切終將隨著霹靂集團內部員工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當言論,而灰飛煙滅!
但是「布袋戲」何其無辜!有罪的是「霹靂國際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