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霹靂布袋戲:處處可見的「霹靂魅力」

2020-12-27 手機鳳凰網

霹靂布袋戲至80年代誕生開始,便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在往後的30多年的歲月裡一直道友深受喜愛。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大受歡迎的呢,這要從黃氏兄弟二人說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出生於布袋戲世家,在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手中接下黃家布袋戲第三代的棒子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至此,「霹靂」二字便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要說霹靂布袋戲30年來的發展歷程的功臣,絕對離不開這兩位「靈魂人物」——黃強華與黃文擇。黃強華與黃文擇兄弟不管是性格和專長都十分互補。長兄黃強華心思縝密,饒富文採,擅長企劃與編劇,二弟黃文擇則擅長布袋戲中的口白絕活。閩南語版本中絕大部分的角色口白均由黃文擇一人所配。

霹靂江湖的黃氏兄弟,黃強華和黃文擇的藝術之美

霹靂布袋戲能夠風靡至今離不開其長篇故事的定位,霹靂作品幾十部,製作超過2000集,在黃強華的主導下,霹靂故事縱橫交錯卻又互為一體,看似作品幾十部,實則確是同一個江湖世界。擁有「十車書」稱號的黃強華紮根中國傳統文化,構建出以儒、道、佛為基礎的霹靂世界觀。他通過豐富的想像力把將古書老戲、歷史章回名著、傳統諸子哲思等融入劇情中,用極為細膩的筆觸塑造了多個豐滿的形象,讓整個霹靂世界極具生命力,主導的霹靂劇情牽動觀眾,隨著劇情的變化或喜或哀或怒。

(黃強華和黃文擇-圖片來自網絡)

而弟弟黃文擇則是負責專攻口白部分,通過多年的專研,黃文擇口白功力深厚,聲線靈活多變,感情充沛。作為布袋戲配音界的第一把交椅,上千集的霹靂故事,劇中男女老少的口白均出自黃文擇一人。他用獨特的戲曲感腔調為霹靂系列故事增添了別樣的風味,為此還被道友稱為「八音才子」,其富有感情和戲劇張力的口白讓許多專業配音演員都讚嘆不已。黃氏兄弟的才華不僅如此,就連音樂也是一手包辦的。通過傳統樂器和西方樂器的完美融合,為霹靂劇目創造出大量的膾炙人口的音樂,甚至還啟迪了一些古風創作愛好者。

堅持與創新,用心講好霹靂故事

黃氏兄弟在堅守布袋戲的傳統文化傳承的同時還一直積極尋求創新多變。先立後破,他們認為想要布袋戲想要更為長久的生存下來,就一定要做到「破」。跟上時代的步伐,積極尋求創新,為布袋戲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霹靂布袋戲-圖片來自網絡)

豐富劇情內容,推陳出新,除了武俠劇情外還加入外星人、吸血鬼等創新故事。服飾上也極為用心,從色調髮型以及飾物中可推測出人物原本的性格特徵。人物形象脫離刻板加入更多元素,不斷完善戲偶的精度和審美,從傳統木偶發展到用水晶做眼球,配上真人頭髮使木偶形象更加逼真,手腳關節幾乎與真人一致。

影視化、遊戲化,近年來在霹靂布袋戲的多重努力下成功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使得霹靂布袋戲在豐富多彩的時代背景下創造出屬於霹靂的世界。講好霹靂故事,霹靂布袋戲用三十年的時間告訴我們,堅持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堅持對布袋戲藝術的熱愛,最終定能開花結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霹靂布袋戲,我們就此別過吧
    這個帳號前面寫了幾十篇關於霹靂布袋戲的文章,藉由這些文章也曾與很多有趣可愛的道友交流,但今天我只能和曾經很愛的霹靂布袋戲道一句山高路遠,我們就此別過。早上發現關注的布袋戲臺詞bot突然不更新並頭像全黑,驚詫之下點開霹靂布袋戲的超話,發現霹靂貓叔「武漢肺炎」言論以及霹靂會主持人節目上臺獨言論,再向前還翻到了霹靂ins上關於新冠疫情的海報。這種無恥的態度簡直令人震驚。原來臺獨抹黑大陸人的思想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是嗎。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劇組人員拍攝布袋戲劇集。霹靂布袋戲公仔。在青少年流行文化匯集地臺北西門町,走進國際知名的動漫連鎖商店,入口處的玻璃展櫃裡便是巡展中的《東離劍遊紀》明星木偶。從造型酷炫的戲偶到大眼萌的公仔,再到或高冷或可愛的動漫周邊商品,這些竟都出自臺灣一家布袋戲的「百年老店」。
  • 霹靂布袋戲:用木偶講好霹靂故事
    這便是木偶戲的魅力,「木偶戲」起源於漢朝,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並憑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捷克的提線木偶;越南的水上木偶;日本的文樂木偶;中國的霹靂布袋戲都深受喜愛。(越南的水上木偶:圖片來自於網絡)霹靂布袋戲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問世時深受好評,一舉捕獲觀眾的心。
  • 霹靂布袋戲中的儒學世界
    霹靂布袋戲中的儒學世界 2020-09-24 16:48:00來源:北國網
  • 愛之深,道友眼中的霹靂布袋戲
    在霹靂布袋戲男主角「素還真」出場三十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中,霹靂官方聯合眾戲迷組成一個420人規模的操偶團隊,現場一起表演霹靂布袋戲,成功打破最大規模的業餘木偶戲演出的吉尼斯世界記錄!在傳統戲曲逐漸沒落的今天,霹靂布袋戲獨秀於林,誕生30多年來受到粉絲們大力追捧。
  • 道友留步,你喜歡霹靂布袋戲什麼?
    ,霹靂官方聯合眾戲迷組成一個420人規模的操偶團隊,現場一起表演霹靂布袋戲,成功打破最大規模的業餘木偶戲演出的吉尼斯世界記錄!在傳統戲曲逐漸沒落的今天,霹靂布袋戲獨秀於林,誕生30多年來受到粉絲們大力追捧。布袋戲的戲迷們常以「道友」自稱,一是源於早期的布袋戲中「三教」的戲份比較多,戲中常以道友稱呼修道之人;二是意為喜愛布袋戲的同道中人。從道友「觀」戲,今天讓我們走進霹靂布袋戲「道友」的世界,從外部的角度去了解霹靂布袋戲的魅力。
  • 霹靂布袋戲這個「寶藏劇」的開採方法
    俗話說「一入霹靂是深似海,從此安利成日常」,0202年了還有人沒聽說過霹靂布袋劇嘛?它,風靡30多年,引得無數兒女盡開言;它,至今已經出品3000多集劇情,被譽為「史上最難追的劇」(保守估計看完3年);它就是無數道友們的心頭好——霹靂布袋戲。如果你想看霹靂,但是不知道如何入手,下面這份安利請「吃」下,4部劇讓你徹底快速了解霹靂,了解這霹靂布袋戲的獨有的魅力。
  • 道友說:我與霹靂布袋戲的愛恨情仇
    霹靂布袋戲經過多年的發展,獲得了一批喜歡且熱愛著布袋戲的粉絲,粉絲們自稱為「道友」,寓意為同道中人。時光荏苒,轉眼霹靂布袋戲已經走過了36個年頭,那群最初的道友也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那群年輕的道友們才正值青春年華…歲月在,那份伴隨著歲月而來的熱愛,從一代人傳承到另外一代人。
  • 霹靂布袋戲30年的發展歷程,用心講好霹靂故事
    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大受歡迎的呢,這要從黃氏兄弟二人說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出生於布袋戲世家,在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手中接下黃家布袋戲第三代的棒子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至此,「霹靂」二字便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要說霹靂布袋戲30年來的發展歷程的功臣,絕對離不開這兩位「靈魂人物」——黃強華與黃文擇。黃強華與黃文擇兄弟不管是性格和專長都十分互補。
  • 魔幻地理志,走進霹靂布袋戲的三千世界
    霹靂布袋戲的編劇換了很多批,它的世界觀是發展中不斷完善的。但四境六界是霹靂布袋戲世界的底色。素還真、一頁書、葉小釵等人物在四境六界中上演一出又一出的江湖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走進霹靂的三千世界,了解另外一個時空中魔幻地理。
  • 起源於福建泉州,霹靂布袋戲前世今生
    輾轉300年間,布袋戲從福建泉州漳州、廣州潮汕等地流傳到臺灣等地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派系。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紅遍兩岸三地,流行30多年出品3000多劇集的霹靂布袋戲。從落地生根到枝茂繁榮,霹靂布袋戲又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氏布袋戲家族。
  • 真心錯付《霹靂布袋戲》
    今日繁忙之餘,翻看網絡資訊,最令編者震驚的是,各大網站平臺紛紛下架《霹靂布袋戲》相關作品。究其原因是因為霹靂貓叔「武漢肺炎」言論以及霹靂其他人員的臺獨言論!實實令編者驚詫與憤怒。編者喜歡霹靂布袋戲也將近十年了,此前也用這個帳號發表過很多霹靂布袋戲的內容和視頻,這讓編者有一種真心錯付的痛心與憤怒。
  • 霹靂布袋戲:把傳統文化帶進日常生活
    近年來,以故宮為代表的新文創在國內了一股「中國潮」,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故宮文創是近年來炙手可熱的文創代表,成功激活了人們對於故宮文化的好奇與熱愛,甚至因為其故宮文創的成功,帶動了眾多文創品牌的發展。而作為傳統文化重要部分的霹靂布袋戲也在為文化傳承而努力著。
  • 愛不釋手的霹靂布袋戲,三大臺柱獲千萬道友喜愛
    該劇創作以來便以宏大的劇情世界聞名,霹靂布袋戲旗下眾多作品都可以串聯到一個主線上面,且每個故事都有自己獨立的故事發展,精美造型的人偶配合現代聲光電技術,充滿古韻的臺詞對白,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繪本,描繪出了一個栩栩如生、多彩絢麗的江湖世界。霹靂布袋戲作為一個時間長、人物多、故事縝密連貫的優秀傳統文化作品,如今已成功在木偶戲、電視劇、動漫、電影四大領域獲得掌聲,大受道友喜愛。
  • 霹靂布袋戲的傳世情緣:小小木偶演盡人生百態
    可惜的是,對於木偶戲,我們曾經很熟悉,卻逐漸感到陌生。要知道,「木偶戲」起源於漢朝,至今已流傳千年,歷經多個朝代的改良、革新,木偶戲已是一門成熟而極具魅力的藝術。輾轉千年,小小木偶仍在舞臺上延續它的使命,於霹靂布袋戲中講述江湖快意、人生百態……勾勒木偶是布袋戲的「演員」。按照戲劇學院選拔演員的標準,從整體身形到五官細節,第一要義是好看,霹靂布袋戲的演員「木偶」亦是如此。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雖然沒有資本去整合天朝道教神仙體系打造只屬於天朝的神魔紀元是一個遺憾,但其實天朝是擁有能與漫威宇宙相提並論的作品的,它就是霹靂國際旗下的霹靂布袋戲!下面漫遊君將正式開啟我們今天的分析:「為什麼說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霹靂布袋戲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
  • 霹靂布袋戲中的儒學世界|儒家|儒門|六藝_網易新聞
    (原標題:霹靂布袋戲中的儒學世界) 孔子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下架又上架的《霹靂布袋戲》,還是又下架了
    《霹靂布袋戲》,是臺灣地區一種「文化劇」。從1984年開始至今,已經更新了2500集。 《霹靂布袋戲》,因每一齣劇中的名字均帶有「霹靂」二字而得名。雖然從1984年就開始製作發布了《霹靂城》,但是大家所熟知的是在1988年發布的《霹靂金光》。
  • 霹靂有罪,布袋戲無罪,細數霹靂幾宗罪!
    霹靂官方錯誤的立場和諸多錯誤的言論,一直是戲迷和道友不願面對的,他們在布袋戲上付出的努力以及對布袋戲的發展不可抹滅,但是一切的前提是我們是一個國度的人,我們是一家人。妄圖通過某些成就而否認這一點是不可原諒的。如今大陸與霹靂官方的種種合作也紛紛取消。
  • 霹靂布袋戲:傳統文化如何成為年輕人新寵兒?
    不過霹靂布袋戲還有點不一樣,它們不止於傳播載體的變遷,而在於內容上徹頭徹尾的創新,以傳統藝術門類為基點,融合新工藝、新構思,開拓出布袋戲發展前所未有的新模式。 小小木偶暗藏玄機 霹靂布袋戲木偶的特點,就是一個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