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銘涺,鴿界的傳奇人物,從陸翔競賽開始即獲得無數冠軍紀錄,直到現今的海翔賽,也屢屢締造輝煌,靠的或許不是運氣,而是一份專業與自信。其三十幾載的賽鴿生涯,始終認同自己的專業,不人云亦云、不隨聲附和,這是他的堅持,也是他的鴿子持續締造佳績的主因。
有人養鴿子是起頭熱,而賴銘涺則是一貫始終,「要不是有興趣,怎麼可能蹲在鴿舍慢慢清理鴿糞,將整天的時間都耗在鴿子身上呢?」1957年出生的賴銘涺,小學開始,就跟著大哥、二哥養鴿子,為了能夠進去看鴿子,常自告奮勇幫忙哥哥們清理鴿舍,而且一待就是半天。
國小畢業後,賴銘涺先去伯父家學習噴漆,某天趁伯父外出時,在頂樓偷偷蓋了一間鴿舍,即使被罵還是不減其養鴿的決心。三年後就回家學做木匠工作,這項技能讓他之後在設計鴿舍時,有很大的幫助。
1976年,兄弟們從叔叔的房客那邊引進一羽綜合二的父母鴿,讓他第一次嘗到勝利的滋味,也因此開啟了其賽鴿之路。後來認識員林的鴿友,引進HVR的鴿子參賽,那時比賽大多只是業餘休閒,成績也都普通。1980年的成績特別好,一個月內兩個會的比賽,雙雙入賞冠、亞軍,且入賞的羽數很多,獎金當然也不少,同時寄翔臺北蘆洲兩會,也入賞4、8等。由於成績相當好,家人也都支持他全心養鴿,賴銘涺自此便以養鴿為職。
1981年,賴銘涺北上蘆洲參賽,隔年就締造綜合3、7位的佳績,「蘆洲公」即是綜合3位。1982年臺中賽鴿開始興盛,83年就回臺中定居比賽,這段期間成績好到令人眼紅,84年引起宵小注意,偷走了大多數的種鴿。賴銘涺很認真地說:「心疼是一定會的,這是養鴿生涯的轉捩點,因為失去了,我才有機會再找到更好的!」
1987年,賴銘涺親自前往歐洲尋鴿,接觸到詹森及楊˙格蘭多拉斯的原鴿,覺得這些鴿子體態好且強壯,比先前引進的種鴿更加優異,於是他就淘汰原有的,全舍以詹森的克拉克05、楊格的勝寶之星、藍色天使作基礎,特別一提的是,楊格這對種鴿引進時已經7、8歲了,作出四羽:勝寶786、787、788、789自己留著,爾後作出的在其他鴿舍都有相當優秀的成果!
在那個年代,除了進口商外,會親自前往歐洲買鴿子的人實在不多,他表示「只要被我看中的鴿子,不管價錢多少我都會想辦法引進」對方只要肯出價,便很少放棄,讓人見識到他引進好鴿的決心。
1990年,賴銘涺引進迪迪子女,他表示當初引進迪迪兩羽子女是以比賽為主,後來要送友人前,才作出兩羽留種,其中一羽即是迪迪金母。94年,鴿舍移至臺中大裡,為加強實力,遂引進小紅家族,99年更引進多不拉、卡斯頓、01年引進飛狗、夏拉肯絲絲……等中、長距離名鴿,整體素質如虎添翼,更添戰鬥力。2005年也陸續引進詹森鴿系,此家族在其鴿舍也佔有一席之地。
賴銘涺本身就是一位相當喜歡引進鴿子的人,他從訓練期就開始觀察鴿子的好壞,並以比賽成績做參考,淘汰不適任的留下最好的。配對方面,他表示不同季節、不同比賽距離都不會刻意找不同的鴿系來配,因為好的鴿子在任何季節、距離都能發揮。
賴銘涺表示,許多人都認為比賽距離不同,鴿種就要不同,但是他認為700公裡以內只要是好鴿子都能返回,特別要釐清的是,許多鴿友都認為長距離鴿子「耐翔」飛不快,但是從成績紀錄可看出長距離的鴿子並不是飛不快。假設競翔距離為700公裡,平均分速1300公尺,飛翔前半段分速至少要有1600公尺或更高才合理,所以不管中距離鴿或是長距離鴿,都要具備「快速度」的條件。
賴銘涺買紀錄鴿之前,會先去了解該場比賽的空中距離,當距離相差100公裡以上,有可能是風向影響所致,所以後來引進KBDB多關制的鴿子,因為比賽關數多,可更準確測出鴿子的實力。而且一羽真正的好鴿子,無論到那邊比賽,實力不會因為地區、氣候不同而有所改變,所以對於有些鴿友注重「氣候」和「磁場」影響飛行的因素,對他來說都是一樣。
目前鴿舍約有500多羽種鴿,血統以小紅號家族為主,另外還有詹森、絲絲、灰狗等,每季比賽約20羽左右,公、母分開放,09年秋季掛七會全贏,其中五會(臺中、臺北三重、信義、自強、竹南大新)由自己掌控,其餘兩會則與友人合作。
對於比賽,他總是保持著平常心的態度,認真地應付各種狀況,他表示這次比完了,就不要留戀,用心挑戰下一場比較重要!保持戰鬥力,才能發揮應有的實力!
更多後續資訊,持續聚焦賽鴿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