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州試點「一街鎮一養老中心」
長者飯堂
近日,廣州市養老服務工作聯席會議印發《廣州市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建設提升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推動每個街鎮建設至少1個具備全託、日託、上門服務等功能的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每處建築面積一般不少於1000平方米,今後逐步按照規劃要求補齊。
每個區選定3個街鎮(含越秀區北京街)開展示範試點並確保2020年底前投入運營,探索各具特色的典型經驗和先進做法,為全市、全區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運營提供經驗。
服務內容
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將根據轄區老年人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提供全託(含短期照料)、日託、上門服務,為有需要的老年人,重點是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和到戶式綜合養老服務,包括康復護理、生活照料、助餐配餐、醫療保健、日間託管、臨時託養(喘息服務)、精神慰藉、安寧療護、輔具租賃、家居改造、文化娛樂、緊急援助等服務內容。
把居家養老升級為社區養老
《行動計劃》要求以老年人服務需求為導向,在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基礎上,統籌具備全託、日託、上門服務、對下指導等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將街鎮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升級打造為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
同時,還計劃推進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在村居設立服務站點(頤康服務站),將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家庭。
根據《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運營指引》,中心總床位數宜在10-200張,其中護理型床位數佔比不低於80%,日間照料床位數佔比不低於10%。除全託外的日間照料、餐飲服務等功能區域不少於200平方米。
此外,養老服務中心還將依託市為老服務綜合平臺、市居家綜合養老信息服務平臺及網際網路、物聯網等網絡手段和電子設備終端,為老人提供緊急救援、安全防範、電子圍欄、煙霧報警、跌倒報警、遠程照護等智慧養老服務,實現智慧養老。
統籌設置養老機構食堂和長者飯堂
統籌設置養老機構食堂和長者飯堂,為全託、日託和周邊社區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務。設置獨立法人的護理站或與周邊護理站合作,為全託、日託和周邊社區老年人提供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臨終護理、消毒隔離技術指導、營養指導、社區康復指導、健康宣教和其他護理服務。
設立醫務室或與周邊醫療機構合作,為全託、日託和周邊社區老年人提供上門巡診、健康管理、社區護理、轉診轉介、預防保健等基本服務,為醫療機構術後康復期內的老年人提供康復照護服務。強化與羊城家政基層服務站功能互補、服務轉介,為在院和周邊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居清潔、衣被清洗、代購、助醫、助藥、助浴、陪護等養老服務,拓展服務項目,優化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
收費不得高於普惠性養老服務收費標準
根據《行動計劃》,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可按規定享受稅費減免、資金資助等政策,符合條件的還可以按規定納入長期護理保險協議定點機構,依法設立醫療機構可按規定納入醫保定點。
政府無償提供場地或公建民營、公建配套的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總運營期限延長到15年,合同每五年一籤,並在合作協議中約定收費價格,確保提供普惠性養老服務。
中心開展全託服務前,應到設施所在區民政局完成養老機構備案手續。中心的運營管理和服務開展應使用或接入市為老服務綜合平臺、市居家綜合養老信息服務平臺,以平臺數據作為享受政府補貼或資助的依據。
在收費方面,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與中心運營機構在協議中約定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的收費標準不得高於普惠性養老服務收費標準,優先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資助對象、獨居、高齡失能、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群提供服務。(記者 劉春林、陳憂子、鄧迪 通訊員 廖培金)
(責編:張晨牧、李語)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