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民間遊戲:蒙古象棋、七國象棋、三國暗棋
本文屬蓮姐說民間遊戲原創,素材來自網絡,如果喜歡請關注我
導語:蒙古象棋、七國象棋、三國暗棋
蒙古象棋:在現今的蒙古高原流傳較廣。它分為兩類,一種為64格狀的棋盤,另一種則是百格狀的棋盤,但是後者現已很少見了。還有另一種說法是源自西藏。開始之時,蒙古象棋的棋盤是單色棋盤,後來才改用雙色交錯的棋盤。遊戲過程:1.布子。蒙古象棋棋盤與西洋棋棋盤極為相似,正方形狀,顏色一深一淺,交替排列64個小方格。棋子有兩種顏色,淺白色稱為白子,深色稱為黑子,共有32枚棋子,雙方各持16枚。每方有1枚「王」,1枚「後」,「車」「馬」「象」各2枚,「卒」8枚,雙方將棋子放於特定位置。
2.走子。王可沿縱、橫、斜走子,每次移動一格,但是不可以將對方吃到只剩王1枚棋子,否則和棋;獅或虎,可沿縱線和橫線走子,每次走動步數不限,但是在斜線上只能每次走一格;駱駝,只能沿著斜線移動,每次移動的步數不限,不可逼死王,否則和棋;馬,沿著「日」字對角線移動,也不能逼死王,否則和棋;杭蓋,在縱線和橫線上走子,每次的步數不限;兵,雙方必須走「王前兵」或「後前兵」,往前走兩格開局,之後每次只能沿著直線移動一格。3.勝負。當一方將另一方吃剩僅有一王一兵時棋局結束。
七國象棋:是中國象棋的一種變體。下棋時利用圍棋模盤,模擬中國的戰國七雄,由7人對局。遊戲過程:1.布子。七國象棋棋盤可用布、硬紙板或者木板等替代,棋子要用與中國象棋類似的棋子,一面有字,一面空白。棋子共119枚,七名遊戲者每人擁有17個代表戰國的一方勢力,分別以戰國七雄秦、楚、韓、齊、魏、趙、燕的國名命名。秦的棋子為白色、楚為紅色、韓為丹色、齊為藍色、魏為綠色、趙為紫色、燕為黑色。棋盤正中央另置一枚棋子「周」(黃色,也可將「周」字直接印在棋盤上),代表周天子,不屬於任何玩家,也不能移動。
2.走子。走子從秦開始,逆時針方向依次為韓、楚、魏、齊、燕、趙,各方均走完一步為一回合。將(秦、楚、韓、齊、魏、趙、燕)可以在橫、縱、斜方向行走任意多步,不可越過其他棋子,將被吃的一方則為負,退出比賽。3.吃子。七國象棋吃子方式和中國象棋相同。每走一著棋時,如果己方棋子走到的模位有對方棋子存在,可把對方棋子吃掉而佔領該棋位。一個棋位上只能有1個棋子。4.勝負。將被殺該國告負,所餘子由戰勝國指揮。或者將雖在,棋子被另一國吃掉10個以上,則該國亦告負。移去該國的將,戰勝國指揮其剩餘棋子。若一國滅掉兩個國或吃掉30個他國棋子,便獲勝,遊戲結束。
三國暗棋:暗棋的一種玩法,三個玩家進行遊戲。棋子走法與象棋同,是一種傳統的對弈益智棋類遊戲。遊戲過程:1.布子。三國暗棋棋盤可用布、硬紙板或者木板等替代,用尺子在木板、紙張或是地板上畫出中國象棋棋盤或使用現成的中國象棋棋盤。棋子為中國象棋的全套棋子,帥、將、車的實力一樣,除了紅黑方之外,還有「將帥方」。三國暗棋棋子共32枚,紅黑各10枚,將帥方則有12枚。遊戲開始前,三方將所有棋子以反面朝上(反面朝上的棋子稱為暗棋)的方式隨機放於棋位上,中間的十字留空。
2.走子。三方選擇紅、黑或將帥。除了將帥和車的走法一樣之外,還可選擇不拐馬腳、拐象腳。其餘棋子和象棋走法一樣。若己方明棋周圍有空格,則可以移動該棋一步至空格處,若周圍有位階小於己方棋子的敵棋,可吃掉敵棋並佔領該棋位,稱為吃子,但不能吃掉暗棋。3.吃子。除馬外,其餘棋子皆可以按照正向一格移動至空位或者能吃掉對方敵棋的位置;將;士能吃除將以外的其他敵方棋子;象能吃除將、士以外的其他敵方棋子;車能吃除將、士、象以外的其他敵方棋子;包只能移動不能吃子;卒能吃將、兵敵方棋子。某一方的棋子還沒有完全被吃掉,但是已經無法翻棋、移動棋子或吃子時,稱為欠行。4.勝負。某方所有棋子均被吃掉或有欠行情況時,該方失敗。打敗其他兩方的一方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