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講四個字,「元、亨、利、貞」,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在《大易教育》中也專門解釋過。這四個字,代表了世界萬事萬物發生發展的四種狀態。如果用時間來表示,就是春、夏、秋、冬:春天,生機勃勃;夏天,萬物茂盛;秋天,果實纍纍;冬天,凝固收藏。現在,在生命中,我們也要常常應用此四字。
這四個字,我再轉變成四句話,希望大家收藏,終生銘記:元,慎擇明師;亨,從容中道;利,愛灑人間;貞,不變初心。大家可以看到,在《易經》的思維中,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場合,都可以靈活應用。這就是發散思維與定向思維之妙。
慎擇明師,就是君子慎始。因為跟錯「明」師,受害的人真是不計其數。而且因為凡人往往容易被蒙蔽,什麼是明師,連基本概念都沒有,以為名氣大的就是明師。那曾經引導萬人學習英語的狂人,某老師,名氣夠大吧,世人無不知其人,然其為名師,是不是明師耶?答案是否定的。
看看他的家庭,看看他的愛人,看看他的孩子,再看看其道德修養。這不過是現實中暴露出來的冰山一角,還有多少沒有這麼嚴重,但事實上各方面也不堪的名師,在引導著這個世界的潮流。在每一個領域均是如此,在國學領域也不例外。有人說,我們做好自己,不要說別人,不要攻擊其他流派。這是什麼話,這樣的沒有原則。
易道陰陽,事分善惡,如果看到惡的、壞的行為我們不說,還說這是包容,請問這是真的包容嗎?世上有一種愛叫大愛,表面上看會傷害某些人,但是,事實上卻能救到更多的人。如果我們不揭露大量讀經之害,試想會有多少孩子繼續受害?而世人有多少敢于堅持真理?面對一個又一個雙目無光,事實上已經被傷害的孩子,我們還能無動於衷嗎?
一件事,如果我們不清楚其善惡,是我們水平不夠;一件事,如果我們已經清楚其善惡,卻因為格局氣度問題,隱而不說,致使惡事繼續存在、繼續害人,那不是包容,更不是愛,而是虛偽。我們要勇敢地直面「名師」的問題,救社會於水火,不能讓名師繼續冒充明師,讓跟錯名師的人能夠有所警醒。慎擇明師是人生最重要的、不可迴避的問題。
當我們確定好人生的方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就要立身行道。然而,道在何處?道在書本上嗎?道在文字中嗎?不是的,我們都清楚,道在生活,點點滴滴,道在細微,積小而高大。
然而,我們看到,大量讀經,一個又一個孩子只會背誦經典,他們能夠體會到道的珍貴、道的包容、道的大愛嗎?簡單地說,他們能夠體會到真正的快樂嗎?大量讀經,以為道就是文字、就是書本,完全不顧孩子的成長規律,不顧家庭、社會對孩子健康人格的作用,沒有親情,沒有關愛,只有大量讀經。
從孩子的眼神中,我們看到孩子對這個社會的冷漠,對生命、對生活了無信心,而專家說,以後就自然會有。這不是真話,這是謊言。道是從容的,春風化雨,才是真正的教育。一切為了讀經而讀經,為了背誦而背誦,都是違道的。所以,我們要從容中道。
上面講到「元、享、利、貞」,從時間上講,也可以說是春、夏、秋、冬。所以利,在秋天,就是收穫;在人生,也是收穫或者與利相關的一切。我們的人生,要利於何處?這就是取利的原則。《道德經》云:「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故利萬物,利天下者,天之道也;天地之道,利害相生;當利則利,當害則害;春種秋收,是天地之循環,人生豈無利害之事哉!當利則利,當害則害,皆天地之道也,而信守善利天下者,是大義之所存焉!
最後,貞者,事之幹也。有人不敢在群裡打擾,就私聊打擾,難道非要拉到黑名單,永遠不得親近才罷休?被踢、被禁言,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如果自己錯了,就改正;如果自己沒錯,就說明,申請重新加入群,或恢復發言。奈何他們就要討個說法,要人家講清楚什麼理由?管理員要面對上千人,個個都如此管理,管理員還能做什麼事?
況且說明也有深淺,有人至死就是不明白,似乎禁言就是不應該。如果這個群不禁言,會有這樣的環境給大家嗎?一個人學習經典,如果不能理解管理員的管理行為,經典學習何益?一個人選擇明師,如果遇到踢或禁言就改變初心,又哪裡懂得明師之珍貴、殊緣之難得?
今天進到育心的朋友們,請大家都按著自己的心,想一想,你會與這個團隊走多遠?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大?禁言、被清出,是不是能夠承受?如果不能,請你早點退出去,遲早會被管理員清走,他們不清,我也要清,因為這樣的人不配留在這裡。
被管理員清走就怪賴老師,就責問賴老師。賴老師只有一句話,反求諸己。不願意反求,也沒關係。有緣者,打不走;無緣者,留不住。什麼小事都可以改變初心,又何必強留?在這裡學習、成長,不變初心,你準備好了嗎?
(摘自國學經典教育實踐專家賴國全老師《學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