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蒲江——魏了翁《鶴山集》

2021-02-06 綠色蒲江


魏了翁畫像

 

《鶴山集》,又名《渠陽集》、《鶴山文集》、《鶴山先生文集》、《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鶴山先生大全集》、《鶴山全集》,有100卷、109卷、110卷之別,魏了翁著。

宋淳祐己酉年(1249),魏了翁已去世十二年,其子魏近思、魏克愚萃其遺稿,刻梓於姑蘇,並請吳淵為之作序。據《全蜀藝文志》卷三十一之宋趙希弁《郡齋讀書附志》,彭東煥先生《〈鶴山集〉版本源流考》認為:姑蘇本《鶴山集》即《渠陽集》,分鶴山先生文集十三卷、後集十卷、續集十三卷、別集十卷,計四十六卷,名《鶴山先生文集》。明《文淵閣書目》卷九,作《渠陽集》二冊。清《明書經籍志》文集,作《渠陽集》三冊。倪燦撰、盧文弨訂正之《宋史藝文志補》集部,作《渠陽集》二十二卷。


魏了翁《鶴山集》(四庫館影印本)


魏了翁《渠陽集》(湖湘文庫本)

 

宋淳祐辛亥年(1251),魏近思、魏克愚再次「相與菟遺網軼」,重刻鶴山文集,有「正集、外集、奏議凡一百卷」,且請吳潛為之作後序。新刻《鶴山先生文集》一百卷之版本,宋開慶本《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跋語作「溫陽」,錢大昕開慶本跋作「溫溪」,《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註》卷十六「鶴山集」條作「建陽」。《鶴山先生文集》一百卷,明《文淵閣書目》卷九、《萬卷堂書目》卷四、《內閣藏書目錄》卷三、焦竑《國史經籍志》卷五,皆嘗著錄,元明間集版湮廢,今失傳。


魏了翁《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四部刊叢本)


宋開慶元年(1259),「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公」從「先生長翁」處得姑蘇刊本,從「嘉定法椽趙與梣」處得先生次翁溫本,從「制幹何璟、漕幕朱景行」處得所藏先生《雅言》、《周禮折衷》大魁之作,並從「先生袞鄉」蒲江收集先生遺稿,至如墓誌、書札等文,求與大全集者項背相望「類成一編」,命漢嘉士楊起寅偕寮友日夕相與校正,刊印出版鶴山文集,名曰《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此刻本的主修人「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公」,彭東煥先生疑為「姚希得」,俟考。明祁承爜《澹生堂藏書目》,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徐惟起《徐氏家藏書目》,收錄。清代,今傳世開慶本相繼為徐乾學傳是樓、黃丕烈求古居、汪士鍾藝薈書舍、劉承幹嘉業堂、潘宗周寶禮堂所藏,且黃丕烈與錢大昕為之題跋。開慶本為現存最早的刻本,殘本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僅存九十四卷(一至十七、二十至三十四、三十九至四十二、四十七至四十九、五十四至七十四、七十八至一百七、一百九至一百十、目錄二卷),佚失十八卷,存卷中亦間有缺頁。今,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

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

 

明嘉靖壬午(1522), 蘇州知府內江李公主持重刻鶴山文集,延請邵寶作序,次年再邀劉瑞作序、暢華題跋,無錫知縣暢華令安氏館印行,仍名《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計一百零九卷。安氏銅活字本,每卷有『錫山安國重刊』一行,版心上方有『錫山安氏館』五字。《宋集珍本叢刊提要》第七十七冊之「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明嘉靖二年銅活字印本)」條,云:「安氏本雖多訛奪,中間卷次亦複淩亂,如卷首目錄即多奪誤,正文卷四十八後即為『卷五十附五十一、五十二』,而中縫則為『卷四十九』之類,但此本傳世稀少,且可補宋本部份缺逸。」今北京、上海、浙江天一閣、日本靜嘉堂文庫、大倉文化財團、南京等圖書館,有藏。

明嘉靖庚戌年(1550),邛州守吳鳳奉大巡檢鄢劍泉、兵巡高翀之囑,主持鶴山文集的重刻,次年刊成,吳為之題《重刻鶴山集跋》。邛州本鶴山集,凡一百十卷,吳鳳跋稱「一百零七卷,板二千二百七十六葉」。其集,「凡詩二十卷,箋表、制誥、奏議等十八卷,書牘七卷,記九卷,序、銘、字說、跋等十六卷,啟三卷,志、狀二十一卷,祭文、輓詩三卷,策問一卷,長短句三卷,雜文四卷。又制舉文三卷,《周禮折衷》四卷,《拾遺》一卷,《師友雅言》二卷,共成一百一十卷。」《四庫全書提要》卷一百六十二集部十五別集類十五,云:「嘉靖辛亥,四川兵備副使高翀等始重刻於邛州。而校訂草率,與目多不相應。或書中有此文,而目反佚之。疑有所竄改,已非其舊。又目凡一百十卷,而吳鳳後序稱一百七卷,蓋重訂時失於檢勘。」清代,邛州本鶴山集被朝廷內府收藏,「世間僅存此本,流傳甚少」。

清代乾隆時,館臣據浙江鮑士恭家藏之邛州本,將鶴山集修入《四庫全書》。經重新校訂,析「一百零六、一百零七卷」,「一百零八、一百零九卷」為二卷,刪去「一百零八卷」,定為一百零九卷。張元濟評四庫本鶴山集,道:「四庫館臣未見宋刻,並安本亦不獲見,憑空校讀,疑為有所竄改,訛舛茲甚也。」

民國時,張元濟借吳興嘉業堂劉氏宋開慶刻本,參考明安國銅活字本,將鶴山文集輯入《四庫叢刊》,題為《鶴山先生大全文集》。上海涵芬樓四庫叢刊本,分詩12 卷,箋表等18卷,書牘7卷,記13卷,序跋等18卷,志狀21卷,祭文等3卷,策問1卷,長短句3卷,雜文4卷,制舉文3卷,《周禮折衷》4卷,拾遺1卷,師友雅言2卷,合110卷。彭東煥先生認為,此為現存《鶴山集》最好的版本。

 

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上海涵芬樓四庫叢刊本)

 

吳興南潯密韻樓主人蔣汝藻字孟蘋號樂庵,酷愛鶴山文集,曾用三年時間謄抄《鶴山集》,成為書林美談。王國維《樂庵寫書圖序》載:「觀其手影《魏鶴山大全集》一百十卷,則又張目哆唇,舌撟而不得下。」朱孝臧《念奴嬌·題蔣孟蘋寫書圖》,前闋云:「淵源蜀學,問錄衿、誰託鶴山一叟。巨集觥觥天水刻,藝苑珍逾瓊玖。三篋雲亡,一瓻許借,善木蘄無負。元亭油素,古香擩染衫袖。」後闋曰:「前事十七遺篇,紛綸要義,三寫流傳久。說似芳椒排日課,幾輩姜芽斂手。金薤端書,瑤華副墨操,券名山壽。卮言日出,墜傳期與宗守。」吳昌碩《寫書圖為樂盦(鶴山集四十冊餘三年竟事)》,詩云:「鶴山神往誰仙侶?麟士經抄作帖臨;小錄筆原推大手,多能士亦見恆心。鼎奇系腕休疑神,香古通脾漫宿蟫。商略一鴟吾假讀,烹泉剪燭話深深。」

 


《四庫全書提要》論曰:「南宋之衰,學派變為門戶,詩派變為江湖。了翁容與其間,獨以窮經學古,自為一家」,「其天姿本自絕異,故自中年以後,覃思經術,造詣益深。所作醇正有法,而紆徐宕折,出乎自然。絕不染江湖遊士叫囂狂誕之風,亦不染講學諸儒空疏拘腐之病。在南宋中葉,可謂翛然於流俗外矣。」


(來源:蒲江文博)


覺得不錯,請點讚吧↓↓

相關焦點

  • 揭開塵封的歷史:蒲江魏了翁墓與魏公祠
    魏了翁畫像     魏了翁(1178-1237),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南宋著名的教育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    魏了翁墓有二,一在蘇州,一在蒲江,蘇州墓為魏鶴山辭世葬地,蒲江墓為魏鶴山衣冠冢。魏了翁逝世之時,蒙古軍隊持續發動對四川的進攻,半壁河山淪陷,蒲江家園已屬難歸,加之皇帝賜第蘇州,所以魏了翁被安葬在蘇州,遺骸不能返鄉就殮。    蒲江魏了翁墓,位於今蒲江縣鶴山街道潘溝村潘家山,距縣城八裡,乃蒲江士民為紀念魏了翁而立的衣冠冢,始建時間已不可考。
  • 廉韻蒲江故事會②丨魏了翁拒捐
    魏了翁是土生土長的蒲江人,字華父,號鶴山,乃是儒家理學大師,一直在外面做官,前些年因為父喪回到蒲江,有感於家鄉教育跟不上,才動用家資起建了鶴山書院。書院所收學費低廉,平時靠魏家收取的田租用度,不料今年受蟲害,田租收不上來,而他的薪俸是杯水車薪,鶴山書院遇上了生存危機。但相比於蛟頤堰的困境,書院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
  • 揭開塵封的歷史:蒲江鶴山書院鶴山祠
    蒲江城北一裡之外的鶴山書院與鶴山祠,兩者二位一體,為傳承鶴山之學與祭祀魏了翁而建。    明成化七年(1471)邵有良重修鶴山書院於縣城之北,正德十二年(1517)御史虞雍重修,書院內設鶴山祠,以祀魏鶴山。明代萬曆《四川總志》卷十六記載,鶴山祠「蒲江治北一裡,宋魏了翁讀書之所,久廢,成化初知縣邵有良建,後御史虞雍重修,以祀先生。」
  • 文化 | 鶴山書院 歷史深處的琅琅書聲
    與之遙相呼應的,是周邊區縣的琅琅書聲,譬如蒲江的鶴山書院。距今,蒲江鶴山書院的讀書聲已有八百多年歷史了。 1210年,南宋偏安皇帝治下的蒲江鶴山鎮櫻桃村玉芝山(宋時叫隈支山)半山上,響起了第一聲清亮的讀書聲。
  • 【蒲江文博】揭開塵封的歷史:瀘州鶴山書院與鶴山祠
    瀘州,鶴山書院之建有三說:南宋、明代、清代,明代隆慶三年(1569)鶴山祠始建於州學之內,至清代乾隆時遷至鶴山書院,以祀宋儒魏了翁。 南宋時期,魏了翁宦海沉浮,曾兩次任瀘州知州,政績斐然。
  • 我愛蒲江——蒲江鹽井
    蒲江古代產食鹽歷史悠久,鶴山街道辦事處、白雲鄉有鹽井溝,曾出土古蜀國船棺十餘具,表明早在戰國時期古蜀國開明王朝時,蒲江食鹽已經開採。鹽成為重要商品,以產鹽地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形成一條條鹽運道。一些鹽運道以銷鹽區為點,聯絡為較長的民間商道,經蜀身毒道遠銷東南亞、南亞、西亞。
  • 【蒲江文博】魏了翁「立其大本」的文藝創作論
    然南渡諸公如魏鶴山、李心傳兄弟書亦往往相似,豈亦習尚然耶?蓋蘇、黃筆法至是又一變雲。晦翁書筆勢迅疾,曾無意於求工也,而尋其點畫波磔,無一不合書家矩矱。」王鏊以胸次高明解釋理學中人共同的書法風格似給人淺嘗輒止之感,實則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乃是理學中人追慕不思不勉從容中道的聖賢氣象的心態使然。
  • 剛剛,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名單公布,咱們蒲江中學上榜啦!
    可能大家都有疑問 蒲江中學? 不是1982年首批省級重點高中嗎? 四川省蒲江縣蒲江中學前身為1210年南宋鴻儒魏了翁創辦的鶴山書院。
  • 愛成都 迎大運‖蒲江非遺文化藝術節在這個守藝村開幕了
    鶴山街道蒲硯村通過非遺文化藝術節開啟了我縣「愛成都·迎大會」社區共建共治共享行動的序幕,接下來各城鄉社區將通過舉辦社區運動節、社區故事會、社區美食節、社區音樂會等群體性主題活動,發動市民參與助力大運、社區共享歡慶大運,為大運會順利舉辦貢獻社區力量。
  • 魏了翁的詩有哪些?魏了翁的詩詞全集75首
    宋代詩人魏了翁,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贈太師、秦國公,諡文靖。魏了翁反對佛、老「無欲」之說,認為聖賢只言「寡慾」不言「無欲」,指出「虛無,道之害也」。
  • 我愛蒲江—王曹氏節孝坊
    位於蒲江鶴山街道鐵溪村的王曹氏節孝坊王曹氏節孝坊,全稱「旌錶王璸之妻曹氏坊」,俗稱「王牌坊」,位於蒲江縣鶴山街道鐵溪村。據清光緒《蒲江縣誌·卷三·節孝》記載:「曹氏,邑人王璸妻。璸亡,遺腹生子。其翁姑亦相繼卒。氏獨力營葬,守節三十年。子思孝入太學。」王曹氏節孝坊,營建於道光十四年(1834),系磚石牌坊。坊高7米,寬6.5米,厚0.62米。四柱三開間,三重簷歇山頂,中為寬2米、高2.8米的雙扇石門,左右圓門寬1.1米、高1.9米可進出。
  • 我愛蒲江•每周一寶——三聖祠鳳全碑記
    光緒二年(1876)銓四川,權知開縣,繼知成都、綿竹,補蒲江,署崇慶州、邛州。二十三年(1897),調知資州、瀘州。二十八年(1902),權知嘉定府。岑春煊任四川總督時,性嚴厲,喜彈劾,屬吏鮮當意,獨亟賞鳳全,一再論薦。遷成綿龍茂道,特加副都統。鳳全宦蜀二十餘年,人贊:「今四川首稱賢吏者也。」
  • 蒲江新聞縱橫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侯坤平,副縣長遊錦,各鄉鎮、街道、縣級相關部門分管負責同志在蒲江分會場參加會議。(來源:今日蒲江)蒲江開展避震疏散演練  提升學生減災能力近日,縣政府應急辦、縣教育局、縣防震減災局、縣人防辦、縣紅十字會聯合在鶴山初中舉行地震避險和疏散演練。10:20,鶴山初中應急避險和疏散演練在警報聲中開始,全校960餘名師生參加了演練。
  • 我愛蒲江—蒲江歷史文化名人之蒲元
    杜佑《通典》說:「亮集督軍廖立、杜睿、胡忠等,推意作木牛流馬。據此,則蒲元諸人實創之,非亮自創也」。清張澍編《諸葛武侯文集故事製作篇》道,「孔明欲北伐,患糧運難致。元牒與孔明曰:『元等推意作一木牛,兼攝雙環。入行六尺,馬行四步。人載一歲之糧也。』」由此,蒲元乃「木牛流馬「的發明者之一。
  • 四川省蒲江縣蒲江中學2020年高中招生簡章
    二招生諮詢(一)學校諮詢1.電話諮詢028-88530865 134388651852.現場諮詢地址:成都市蒲江縣鶴山街道文靖大道蒲江中學新校區立心樓學校簡介歷史悠久 英才輩出學校前身為南宋鴻儒、理學家、教育家、禮部尚書魏了翁於公元1210年在其家鄉——蒲江隈支山創辦鶴山書院。書院以「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為治學準則,了翁躬親授教,孜孜不倦,首批學子考中進士舉人十之有八,各地士子「不遠千裡負篋從學」。
  • 提振精神,鼓足幹勁,為守護好蒲江健康繼續奮戰
    衛健系統聞令而動,逆行出徵,出色完成任務,彰顯了蒲江擔當,望大家再接再厲,守護好蒲江健康!」當前,疫情仍在繼續,堅守仍在繼續,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醫院的當家人,我將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全面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團結帶領全院幹部職工齊心協力,抗擊疫情,全力守護蒲江婦女兒童健康。相信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大家手拉手,心連心,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 蒲江社保中心:盡職履責 讓全社會更滿意
    今年來,成都蒲江縣社會保險服務中心(下稱「蒲江社保中心」)以黨風廉政建設為抓手,不斷完善監督監管體制機制,紮緊權力籠子,以良好黨風政風,帶動清正廉潔、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為此,蒲江社保中心實施了社會保險「延緩減免降」等多項政策,紓危解困。  蒲江社保中心加強與縣人社局紀檢組聯動配合,通過監督檢查、專項巡查、列席黨組會議等形式,就社保領域紮實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做好「六穩」「六保」,進行經常性指導。截至目前,累計減免全縣1754家企業、社會團體等組織的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保費」9067萬元。
  • 成都蒲江社保中心:盡職履責 讓全社會更滿意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劉柯辰今年來,成都蒲江縣社會保險服務中心(下稱「蒲江社保中心」)以黨風廉政建設為抓手,不斷完善監督監管體制機制,紮緊權力籠子,以良好黨風政風,帶動清正廉潔、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為此,蒲江社保中心實施了社會保險「延緩減免降」等多項政策,紓危解困。蒲江社保中心加強與縣人社局紀檢組聯動配合,通過監督檢查、專項巡查、列席黨組會議等形式,就社保領域紮實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做好「六穩」「六保」,進行經常性指導。「政策宣傳解讀是否做到『應知盡知』?執行是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