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展覽帶你閃回70年前的廣州解放

2021-01-08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陳川 通訊員 陳何毅)10月14日是廣州解放70周年紀念日,由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主辦的廣州解放主題展覽「廣州1949」在廣州起義紀念館開幕。據悉,此次展覽聚焦1949年,以「老城市新活力」為主題思想,分為「解放廣州」和「建設廣州」兩大部分,通過50餘件(套)珍貴文物、170多張歷史照片,以及多個影像視頻及主題展項等,多角度呈現解放廣州和建設新廣州的不同群體在各條戰線上不懈奮鬥,使廣州這座千年古城煥發新活力的故事。展期將至12月31日,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現場 

講述老兵與共和國的紅色故事 

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次展覽開幕式活動內容豐富,包括武術表演、話劇演出、「我與共和國共成長」故事演講等。

「少年強則中國強」,在小演員颯爽的武術表演和朗朗誦讀聲中,拉開了此次展覽開幕儀式的序幕。隨後,紅色主題沉浸式話劇《1927·廣州起義》濃縮為20分鐘的舞臺劇版本進行展演,帶領觀眾重溫了那個風雨激蕩的革命年代。現場紅旗飄揚,演員深入觀眾席,邀請現場嘉賓上臺,全場觀眾起立,共同重溫了入黨誓詞。

「今年八一建軍節,我接待了一位特殊的觀眾:一位身穿戎裝,肩掛勳章的老先生……」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的講解員蘇香旭以富有情感的開場白,為觀眾講述了一位老兵和共和國的紅色故事。今年97歲的老紅軍賈獻圖當時坐著輪椅來到廣州起義紀念館參觀,蘇香旭接到為他講解的任務。據蘇香旭回憶,當老人看到展櫃中的武器時,不禁熱淚盈眶,「這位老先生15歲就參加了紅軍,先後參與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他的經歷就是中國革命歷史的見證。」聽著賈老的經歷,蘇香旭被深深地震撼了,「沉默的歷史,鮮活的記憶,賈老的到來讓我感到我講的故事不再那麼遙遠,仿佛就發生在昨天,我要在講解員這個舞臺上,講著紅色故事,和祖國共成長。」

 

展覽看點

廣州話傳單和標語「聲勢」大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1949」展覽打破宏大敘事的方式,關注歷史細節及群體背後的故事,旨在讓觀眾感悟「解放」對一座城市及為之奮鬥的一代人而言,意味著什麼。展覽結合主題內容,在「解放廣州」和「建設廣州」兩大部分均策劃設置了亮點展項,充分運用圖文、制景、實物組合、多媒體等手段,向觀眾立體呈現廣州解放和建設的群體及其背後的故事。

廣州解放前夕,為迎接解放大軍南下,廣東各地黨組織通過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等形式,在群眾中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形成一股巨大的聲勢。展覽在特別設置的「聲勢」展項,集中展出一批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館藏的傳單和標語實物,結合制景、圖文等,營造歷史情境和氛圍。

如展品中一個「擁護毛澤東主席,我哋人民永遠有飯食」的標語,泛黃的紙上紅色標語字跡仍清晰可辨,這是1949年粵中縱隊第四支隊政治部印製的。這些具有鮮明廣州特色的傳單和標語,是廣東地區人民為迎接解放而凝心聚力、不懈鬥爭的重要見證。


 

參加解放廣州的戰士們遇到什麼困難?

據館方介紹,70年前參加解放廣州的戰士們遇到過什麼困難和考驗,這是在以往展覽中呈現較少的歷史細節。此次展覽結合親歷解放的戰地記者穆欣在其所著《南線巡迴》一書的記述,講述一個個微小而觸動人心的故事,讓觀眾了解鐵血戰士「柔弱」的一面。

在穆欣的記述中,當時南下的戰士們除了日夜進軍追擊殘敵,還面臨著嚴峻的氣候考驗,戰士們的臉上不僅被烈日曬脫了皮,衣服、背包也都被雨水、汗水浸透。行軍途中,疾病疲勞、曠野露宿和崎嶇地形,都給戰士們帶來巨大威脅。現場展示的一張老照片中,戰士在崎嶇泥濘的山徑中背著病員行軍。這些圖文展現了他們在困難與挑戰面前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毅力,彰顯了人民解放軍的精神氣質。

展品中一面寫著「進軍廣州全勝連隊」字樣的錦旗讓不少觀眾駐足細看。據介紹,194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128師382團三營七連在解放廣州時表現突出,榮獲43軍頒發的「進軍廣州全勝連隊」錦旗。這是解放廣州時,唯一一支獲此殊榮的連隊,這面錦旗也成為最能直接反映廣州解放過程的實物之一。

此外還有不少實物展品反映了戰士們生活、學習、戰鬥狀態,包括戰士的大衣、軍帽、鞋子等穿戴用品,筆記本、胸章、毛毯等日常用品,以及繳獲的望遠鏡、香菸盒等物件。


 

「南下工作團」是新廣州第一批人民公僕 

在二樓展廳「建設廣州」一開篇,介紹了在新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而偉大的群體:南下工作團。

1949年人民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勝利後,中共中央批准在平津地區以「南下工作團」名義吸收一批知識青年,經過學習訓練後,隨第四野戰軍南下接管廣州等大中城市。當時有上萬名知識青年報名,掀起踴躍報名的熱潮。

據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講解員蘇香旭介紹,解放初期的廣州,條件極端艱苦,這群熱血青年來到南方,「充滿嚴峻考驗,又處處是課堂」,他們以滿腔熱情投入廣州的各項建設事業,成為新廣州的第一批人民公僕,在這裡揮灑青春與熱血。現場展出了一枚南下工作團畢業紀念章,這枚證章是工作團隨軍南下之前,發給團員的紀念章,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


 

廣州解放一年如何「舊貌換新顏」? 

廣州解放初期,燈不明、路不平、水不通,廣州如何在一年間實現城市「舊貌換新顏」?

在展覽特別策劃的「廣州解放一年成績單」部分,通過直觀的畫面和數據,呈現了廣州解放初期的建設成就及其背後的故事,包括各區辦理社會救濟工作成績統計表、各區公益衛生成績統計表、治安案件發生/破獲統計表等。

展品中,一張參與搶修海珠橋的技術人員合影引起現場觀眾的興趣。原來在1949年10月14日,當時唯一連接珠江兩岸的海珠橋被炸毀,廣州解放後,為儘快修復橋梁、恢復南北市區交通,負責搶修海珠橋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夜以繼日奮戰在江邊工地上,這張老照片反映的正是這段歷史。

現場的一張粵漢鐵路修復通車的老照片也頗有故事。解放戰爭期間,粵漢鐵路遭到嚴重破壞。為了保障前線供給,解放軍鐵道兵團隨即投入搶修戰鬥,從1949年7月至12月,僅用了5個月的時間,1000多公裡的鐵路就全線貫通,打破了國民黨叫囂的「中共三年不能通車到廣州」的狂言。

 

相關焦點

  • 閃回90年前 尼康博物館將展出特別展品
    這次的展覽,將會展出30件特殊的藏品,從上世紀30年代到上世紀90年代。展覽期間,還將會循環播放尼康在1966年製作的小電影《科學之眼》。如果對器材歷史有很大的興趣,那麼這次的展覽就一定不要錯過。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閃回90年前 尼康博物館將展出特別展品http://dcdv.zol.com.cn/710/7109944.html http://dcdv.zol.com.cn/710
  • 央視紀錄片全景再現70年前解放海南島戰役
    70年前,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兵團跨越瓊州海峽,同國民黨軍展開登陸奪島之戰,解放了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創造了解放戰爭史上的經典成功戰例。為紀念解放海南島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了三集文獻紀錄片《解放海南島戰役》,將於5月25日起在CCTV-4晚八點檔《國家記憶》欄目播出。《解放海南島戰役》海報該片全景再現了這場渡海登陸作戰的輝煌戰役,精彩呈現了戰地記者拍攝的大量珍貴影像,包括兵團搜集船隻、培訓水手、海上作戰訓練、海情敵情調查等內容。
  • 《勝利記憶——解放南京部分老戰士口述史展覽》開幕
    2019-04-10 07:31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勝利記憶——解放南京部分老戰士口述史展覽》開幕首次展出34軍渡江前《預戰命令》
  • 2020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有哪些展覽?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有哪些展覽?  1、南越王墓原址:西漢南越王墓是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之墓,於1983年發現並發掘。南越王墓是嶺南迄今發現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墓主人等級最高的漢代彩繪石室墓,保存完好,未受盜擾。
  • 不忘初心,偉大徵程,這個展覽回眸黨從艱苦創建到新中國解放的輝煌...
    此次展覽回眸了黨從艱苦創建到新中國解放的輝煌成就,再現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由此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中國共產黨永葆生機活力的源泉。 展覽主題清晰、立意明確,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開端,闡述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展覽推出的時間以《共產黨宣言》首版中文全譯本出版100周年為契機,同時也是站在繼往開來的歷史新起點上迎接建黨100周年。
  • 海南明天將迎解放70周年紀念日,省內舉行多種活動紀念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海南島全島迎來解放70周年紀念前夕,4月30日出版的《海南日報》推出了《「見證」——海南解放70周年紀念特刊》,以史紀、地標、文物、影像與影音作品的回放,回顧海南解放的革命徵程,回眸70年前解放海南戰爭史上的每一個重要節點,聚焦那一場戰役的歷史性瞬間,是為了緬懷英烈的無畏與英勇,也見證那段戰爭奇蹟。
  • 這個展覽竟然免費看?XCEPT的時光機帶你3分鐘穿越90年
    展覽地址:海信廣場二層共享大廳,天津市和平區解放北路188號 你會見證碧玉在深邃的空間中與時光儀的流金互相輝映;中國風通花剪紙的魔方與漂浮的玉珠充滿著神秘感
  • 這個展覽,讓人紅了眼眶
    70年前,一群最可愛的人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一步步向戰場走去他們知道這一去山高路遠他們知道這一去槍林彈雨他們知道這一去壯士難還>可為了祖國和人民,他們義無反顧……目前,「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正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
  • 這個展覽,讓人紅了眼眶……
    70年前,一群最可愛的人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一步步向戰場走去他們知道這一去山高路遠他們知道這一去槍林彈雨他們知道這一去壯士難還可為了祖國和人民,他們義無反顧……目前,「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 【輝煌70年•印記】70年前的今天,南昌解放!這段歷史要銘記
    70年前的今天1949
  • 譜寫於70年前的《衛生歌》
    譜寫於70年前的《衛生歌》羊城晚報  作者: 朱紹傑  2020-06-27 「我們要講究衛生,誰不講究衛生,誰就要把病生」;「天天吃個蛋
  • 時光倒流70年 央視全景再現《解放海南島戰役》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70年前,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兵團跨越瓊州海峽,同國民黨軍展開登陸奪島之戰,解放了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創造了解放戰爭史上的經典成功戰例。  為紀念解放海南島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了三集文獻紀錄片《解放海南島戰役》,將於5月25日起在CCTV-4晚八點檔《國家記憶》欄目播出。
  • 宜昌解放70周年!
    宜昌人民歡慶解放70年前的宜昌,見證血淚,見證抗爭,見證革命;70年後的宜昌,砥礪前行,意氣風發,鳳凰涅槃。    1949年7月16日凌晨,也就是70年前的今天,解放軍進入宜昌城。這座山水之城由此展開全新一頁。宜沙戰役打響25萬大軍揮師南徵兵分三路包圍宜昌《中國共產黨宜昌歷史(第一卷)》詳細介紹了解放宜昌的經過。
  • 這裡是廣州版「彭浪嶼」,帶你探索廣州東山少爺的秘密!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廣州的東山少爺,今天小編想要帶大家去的地方就是廣州的東山口,一個盛產東山少爺的地方。東山口在民國時期是眾多華僑富商以及鎮要的聚集地,這裡還有人們所熟悉的東山洋房。在一個愜意午後,踏進東山口這片街區,聽著這裡的鳥鳴還有風吹過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音,可以讓人感到舒適與寧靜。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探索廣州的東山口。東山口是廣州一個盛產富豪的地方,所以才有了東山少爺這一說法。
  • 這個展覽不簡單!標誌廣州文旅市場正有序重啟
    該展由據悉,本次展覽是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廣州市首次舉辦的線下藝術展覽活動,標誌著廣州文化旅遊市場正在有序重啟;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在廣州圖書館舉辦的第一個線下展覽。在這一場全民戰疫的人民戰爭中,廣州畫院、廣州雕塑院的全體藝術家負起藝術家應有的擔當和歷史使命,創作了一批有筋骨、有溫度、有力量的優秀作品,向社會各界展現廣州本土藝術家的獨特感召力和凝聚力。其中,廣州雕塑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家許鴻飛在疫情期間連續創作了《豐碑》《我們在你身邊》《山高人為峰》《火神山建設者》《白天黑夜》等8件優秀雕塑作品,為英雄立碑,為時代塑魂。
  • 南京解放的標誌性意義和時代價值
    70年前,在解放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人民解放軍「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形勢下,1949年4月23日,南京宣告解放。毛澤東為慶祝南京解放,寫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壯麗詩篇。幾十年後,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毛澤東這首詩中「人間正道是滄桑」一句,激勵全黨尊重歷史規律,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
  • 《海上牧雲記》閃回有時比主角戲多
    自該劇播出至今,關於其「閃回」過多、劇情拖沓、配角戲份超過主角的質疑持續存在。不少網友表示,有時正看到興頭上,一個長達1分鐘的「閃回」令人瞬間意興全無;而有時配角的文戲過慢,開1.5倍速觀看竟也毫不違和。  為此,新京報記者粗略統計了《海上牧雲記》從第11集到第70集中「閃回」所佔時長,以及三位男主的戲份比例。
  • 這個展覽帶您「穿越」老北京
    在6月11日上線的《住有所居——構建具有北京特色的租購併舉住房體系》網上專題展覽裡,一張張帶有時代印記的老照片勾起不少人的回憶。解放初期:北京平房南營房改造前危舊房後海張伯駒故居月亮門雨兒胡同13號院雪景1954年中軸線五十年代
  • 「閃回」怎麼用才高級?
    審問把許多不同的閃回片段連接到一起,而且這些閃回段落又作為「閃現」,因為維爾巴是隨著閃回的過程建立起對故事的敘述。這是表現一個事件的一種很電影化的範例。這又把我們帶回到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時候不該用閃回的話題上來,另外還有如何解決閃回應用中所產生的問題,是該把它加到故事線索裡還是分開等等。
  • B叔球員評測之閃回巔峰貝爾——閃回二孫(上)
    今明兩天將為您帶來這兩張閃回卡的客觀評價和使用攻略。正文開始前多一句嘴,最近看到很多朋友在爭論球員是不是傳奇品質,B叔對於傳奇品質的球員定義只有一個,即球員突破不需要同名卡球員。按照這一標準去衡量,TOTY,閃回、晶鑽的卡全都算傳奇,甚至冬季轉會那一波卡都可列入傳奇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