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前沿:K藥突破乳腺/結腸癌瓶頸;癌症疫苗GX-188E顯療效,未來可期!

2020-12-23 咚咚腫瘤科號

免疫療法開啟了腫瘤治療的新紀元。其中,最閃耀的明星藥物之一——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K藥),是最早在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獲批的PD-1抑制劑,也是截止到目前獲批適應證最多的PD-1抑制劑。

2020年接近尾聲,而帕博利珠單抗的喜報卻接連傳來。國際最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分別報導了帕博利珠單抗單用或者聯合治療在晚期三陰性乳腺癌MSI-H/dMMR型晚期結直腸癌的最新抗癌效果!

01

K藥聯合化療顯著提高PD-L1高表達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無進展生存期

三陰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難治療的亞型,目前大多數患者仍以化療為主。然而接受化療的患者也容易復發,總體治療效果一般。

近期《柳葉刀》上發表的KEYNOTE-355研究報告,比較了帕博利珠單抗+化療或者安慰劑+化療一線治療局部復發不可手術或遠處轉移三陰性乳腺癌的抗腫瘤活性和安全性。

2017年1月9日-2018年6月12日,該國際多中心、雙盲、隨機對照III期臨床研究入組了來自29個國家地區209家醫院的847例患者,按2∶1隨機分為兩組:帕博利珠單抗+化療組566例(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紫杉醇或吉西他濱+卡鉑);安慰劑+化療組281例。(本文為中期分析,對PFS進行最終評定;OS隨訪仍在繼續。)

結果顯示截至2019年12月11日中期分析時,總體的兩組中位隨訪時間分別為25.9個月和26.3個月。在根據PD-L1表達分類(CPS分數)的不同人群中,帕博利珠單抗+化療組和與安慰劑組的治療效果如下:

CPS≥10:9.7個月 vs 5.6個月(HR:0.65,95%CI:0.49-0.86,單側P=0.0012,達到主要終點);CPS≥1:7.5個月 vs 5.6個月(HR:0.74,95%CI:0.61-0.90,單側P=0.0014,不顯著);意向治療人群:7.6個月 vs 5.6個月(HR:0.82,95%CI:0.69-0.97,未檢驗)。

該研究結果還表明,帕博利珠單抗的治療效果隨著PD-L1表達水平增加而提高。因此對於PD-L1高表達的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帕博利珠單抗+化療與化療相比PFS有顯著改善。

帕博利珠單抗+化療VS安慰劑+化療的無進展生存期:(A)PD-L1陽性CPS≥10; (B) PD-L1陽性CPS≥1; (C)意向治療人群

02

一線用藥,K藥治療MSI-H/dMMR型晚期結直腸癌效果優於化療

近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布了帕博利珠單抗(K藥)治療(MSI-H/dMMR)結直腸癌的KEYNOTE-177研究的第二次中期分析結果,直接比較了一線PD-1治療和化療在這類癌症患者中的療效。

這項III期試驗共納入307例既往未接受過治療的MSI-H/dMMR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隨機分為帕博利珠單抗或化療組。

經過32.4個月的中位隨訪時間,帕博利珠單抗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遠超化療組達到兩倍(16.5 vs 8.2個月,HR 0.60,P=0.0002)!

從總體緩解率(ORR)來看,帕博利珠單抗組合化療組ORR分別為43.8%和33.1%。在總體緩解(OR)的患者中,帕博利珠單抗組有83%的患者在24個月內都有持續緩解,化療組則只有35%。

此外帕博利珠單抗組的3級及以上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22%,而化療組的發生率為66%。

綜上所述,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MSI-H-dMMR轉移性結直腸癌展現出PFS和ORR雙獲益,並且毒副作用低於常規化療。基於該研究結果,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經批准了相應的適應證,特定的晚期結直腸癌人群一線治療喜迎免疫治療新方案。

左:晚期結直腸癌的PFS;右:意向治療人群的抗腫瘤活性比較

03

K藥聯合治療性DNA疫苗GX-188E,為晚期宮頸癌患者帶來新的可能性

上周我們介紹了新型腫瘤疫苗GP2實現乳腺癌患者術後5年無復發的神奇效果,為患者帶來福音。詳情參考:突發!新型腫瘤疫苗GP2實現癌症患者5年無一例復發,乳腺癌迎來治癒新曙光

其實不僅是HER2陽性乳腺癌,近期腫瘤疫苗在其它癌症類型中也有重大突破。

復發或晚期宮頸癌患者的生存結局很不理想。帕博利珠單抗(K藥)已被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在其關鍵臨床試驗中的總緩解率為14.3%。而早期研究中,治療性DNA疫苗GX-188E已經證明可以在癌前病變患者中誘導特異性T細胞應答,並緩解宮頸病變。

近期《柳葉刀-腫瘤學》的一項臨床研究探索了GDX-188E聯合K藥在HPV-16或HPV-18陽性的晚期宮頸癌中治療效果。

這項單臂II期試驗共入組36例復發或晚期無法手術的宮頸癌成人患者,這些患者接受了GDX-188E和帕博利珠單抗的組合治療。在中期分析時,共有26例患者的數據可供評估。截至2020年3月30日,中位隨訪時間為6.2個月。

聯合療法顯示出初步的抗腫瘤活性:在治療24周時,26例患者中有11例(42%)達到了緩解,包括4例(15%)完全緩解,7例(27%)部分緩解。這一總緩解率高於帕博利珠單抗單藥治療的緩解率。11例緩解患者中,有10人為PD-L1陽性;PD-L1陽性患者的總緩解率為50%。

試驗療法總體安全性良好,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可控。沒有報告治療相關死亡。這項臨床研究仍在繼續,期待有更好的消息。

GX188E聯合K藥抗腫瘤反應

04

微衛星不穩定腫瘤的共有移碼突變為癌症疫苗設計提供新思路

微衛星不穩定是一種細胞DNA錯配修復缺陷所導致的微衛星區域DNA序列發生插入或缺失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結直腸癌和子宮內膜癌,也散發於其它癌症。發生在微衛星區域的DNA鹼基插入或缺失一些情況下經過轉錄和翻譯會產生移碼突變的蛋白產物。

近期發表在《細胞》的一項研究發現,這種移碼突變在不同的高微衛星不穩定(MSI-H)腫瘤能夠產生「共有的」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抗原表位,根據這些表位設計的癌症疫苗在體外能夠誘導T細胞免疫反應。

通過分析TCGA資料庫中的腫瘤全外顯子測序結果,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Nina Bhardwaj團隊發現高微衛星不穩定的子宮內膜癌、結直腸癌以及胃癌患者具有大量移碼突變。他們進一步分析在三種癌症中分別找到了9、37和23個共有並且具有多抗原表位的突變,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5個突變是所有患者都共有的。

MSI-H胃癌、結直腸癌和子宮內膜癌由於微衛星不穩定產生「共有的」多抗原表位移碼突變

為了確定這些突變能夠作為癌症疫苗的靶點,他們檢測了這些突變的表達和抗原可遞呈性,結果表明這些共有突變確實能夠被腫瘤細胞表達並遞呈到表面。最後他們根據這些突變設計了多肽疫苗,體外實驗表明這種疫苗能夠誘導健康人和癌症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產生CD8 T細胞免疫反應。

該團隊表示,這種疫苗能夠為MSI-H癌症患者帶來更好的免疫治療效果,也可以作為如Lynch症候群患者的高風險人群的癌症預防手段。

參考文獻:

[1]. Cortes J, Cescon DW, Rugo HS,et al. Pembr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versus placebo plus chemotherapy forpreviously untreated locally recurrent inoperable or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breast cancer (KEYNOTE-355):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phase 3 clinical trial. Lancet. 2020;396(10265):1817-1828.

[2]. André T, Shiu KK, Kim TW, etal. Pembrolizumab in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High Advanced ColorectalCancer. N Engl J Med. 2020;383(23):2207-2218.

[3]. Youn JW, Hur SY, Woo JW, et al.Pembrolizumab plus GX-188E therapeutic DNA vaccine in patients withHPV-16-positive or HPV-18-positive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interim results ofa single-arm, phase 2 trial. Lancet Oncol. 2020;21(12):1653-1660.

[4]. Roudko,V. et al. Shared ImmunogenicPoly-Epitope Frameshift Mutations in Microsatellite Unstable Tumors. Cell, doi:10.1016/j.cell.2020.11.004(2020).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

相關焦點

  • AIMed|前沿解讀:K藥在不同癌症領域的應用以及最新結果
    該批准是基於3期臨床試驗keynote-204的結果:與木妥昔單抗相比,K藥顯著降低了患者35%的疾病進展率或死亡的風險率(HR=0.65 [95% CI, 0.48-0.88; p<0.0027])。數據表明,僅接受木妥昔單抗治療的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8.3個月(95% CI, 5.7-8.8), 而接受K藥治療的患者則長達13.2個月(95% CI, 10.9-19.4)。
  • 它能否成為癌症免疫領域第三大突破?
    隨著個體化癌症疫苗取得的進展和突破,它已被譽為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CAR-T療法之後,癌症免疫領域或將會出現的第三大突破。 那麼個體化癌症疫苗究竟是什麼?它因何而被寄予厚望?目前的在研個體化癌症疫苗又主要治療哪些疾病呢?
  • 《自然·癌症》:液體活檢用於免疫治療獲重大突破
    Siu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自然·癌症》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1],或許能幫助醫生更準確地尋找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癌症患者。他們發現,在接受免疫治療的過程中,腫瘤釋放到血液中的循環腫瘤DNA(ctDNA)水平的變化,可以預測患者對免疫治療的反應[1]。
  • 或可治療20多種癌症!超級癌症疫苗galinpepimut-S治療急性髓性...
    近日,該公司公布了I/II期研究中採用新型癌症疫苗galinpepimut-S(GPS)治療處於第二次完全緩解(CR2)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最終隨訪數據。I/II期研究的首席調查員、H.Lee-Moffitt癌症中心惡性血液病免疫治療主任Javier Pinilla Ibarz博士表示:「這些隨訪數據建立在最初公布的GPS治療AML-CR2患者I/II期研究初步結果的基礎之上,並進一步證明了這種新型免疫治療疫苗方法可以改善這種情況下患者的預後,這些患者經常有可測量的殘餘疾病,如果不能進行同種異體移植,預後很差。
  • 癌症研究藍圖:精準醫學的關鍵差距與機遇|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癌症|...
    例如,Pembrolizumab(抗PD-1)被批准用於微衛星高不穩定性和失配修復缺陷的癌症,使其成為第一種基於生物標記物預測的治療實體腫瘤的藥物,而不考慮腫瘤類型。嵌合抗原受體(CAR)工程化T細胞是個性化醫學的又一重要突破。
  • 細胞免疫治療又有新突破:CAR-NK療法療效暴增
    適應性免疫系統,是後天不斷習得並且不斷演化的免疫屏障,反應稍顯遲鈍、但殺傷力更強且具有特異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B細胞和T細胞——PD-1抗體、PD-L1抗體、CAR-T、TCR-T等免疫治療,起主要抗癌作用的,都是激活適應性免疫反應,靠B細胞和T細胞,定點清除癌細胞。
  • 突破PD-1盲區,這個新藥有望解決這類癌症40年「頑固」難題
    全新的免疫療法-Tebentafusp,有望攻克持續近40年的癌症難題,大型三期臨床試驗初步數據出爐,死亡風險降低49%!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個全新的抗癌藥-Tebentafusp。這不僅是一堆「看似毫無邏輯」的字母,它可能代表著腫瘤免疫治療未來的發展方向。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肝癌一線治療研究突破瓶頸
    腫瘤免疫治療,使得肝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突破了瓶頸。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文章稱,一項臨床III期試驗IMbrave150的完整數據表明,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聯合抗血管生成藥貝伐珠單抗,取得了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的成功。
  • 癌症免疫治療盛會進行時 信達生物、康寧傑瑞等帶來這些新療法
    11月9日至14日,第35屆癌症免疫治療學會年會(SITC 2020)線上大會正在進行中。SITC年會是專注於癌症免疫治療的國際盛會之一。在本次大會上,來自信達生物、康寧傑瑞、君實生物、天境生物、康方生物/正大天晴等多家中國公司的創新產品集體亮相,這些產品針對CD47、PD-1/L1、CTLA-4、HER2等一系列當下熱門的靶點。
  • PD-1抑制劑K藥、O藥、T藥、B藥、I藥用藥信息大匯總
    PD-1/PD-L1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是當前備受全世界矚目、正掀起腫瘤治療的革命,引領癌症治療的變革,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的新一類抗癌免疫療法,旨在充分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抵禦、抗擊癌症,通過阻斷PD-1/PD-L1信號通路使癌細胞死亡,具有治療多種類型腫瘤的潛力,實質性改善患者總生存期。
  • 與K藥聯用一線治療多個癌症進入Ⅲ期
    筆者認為這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侖伐替尼對中國的肝癌患者療效顯著;第二、侖伐替尼與PD-1聯用效果喜人。截至目前,共有4家企業在爭奪侖伐替尼的首仿,同時,侖伐替尼與K藥聯用一線治療NSCLC、肝癌以及子宮內膜癌的臨床試驗均已進入Ⅲ期。
  • 抗4-1BB抗體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使用劑量減少的Ureumab單藥治療的臨床療效結果基本無效,並且在耐受劑量下,Urelumab的臨床活性有限。雖然有報導稱,utomilumab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但相對於urelumab,它是一種藥效較弱的4-1BB激動劑。由於其較好的安全性,與urelumab相比,utomilumab是聯合治療的首選單抗。
  • O藥+Y藥聯合拿下「癌王」,肝癌免疫療法仍炙手可熱!
    免疫療法可增強機體對腫瘤的免疫排斥反應,通過調節特異性免疫反應抑制或殺死腫瘤細胞,從而降低腫瘤復發和轉移的能力。在眾多HCC藥物研究中,免疫療法仍炙手可熱。 在上述研究基礎上,又開展了一項隨機、陽性藥對照、全球多中心的確證性Ⅲ期臨床研究(CheckMate 459),旨在評估納武利尤單抗對比索拉非尼一線治療不可切除HCC患者的療效。共入組726例患者,接受治療直至出現疾病進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試驗的主要終點為OS,次要終點包括ORR、 PFS、安全性以及不同PD-L1表達狀態與療效的關係。
  • 解密基石藥業-B(02616)成績單:藥研進度取得多項突破,商業化進程加速
    當然,這對於一家處於高速成長期的高科技藥研企業來說屬於正常現象,主要還是關注其研發實力。15條管線齊頭並進,5大晚期管線取得突破癌症治療藥物市場規模的增長主要受到幾個因素的支撐,一是全球人口增長和老齡化的增長,二是癌症發病率的提升。中國作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癌症發病率逐年提升,因此國內的腫瘤治療市場規模無疑的巨大的。
  • 基於NK細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
    在RRMM中,IPH2101作為單藥治療的劑量遞增I期試驗,其主要目的是評估最大劑量耐受性和限制性毒性,報告了可接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沒有任何自身免疫的證據。然而,根據國際骨髓瘤工作組(IMWG)標準,只有11例(34%)的患者獲得了疾病穩定的最佳反應。
  • 復旦大學陸偉課題組在癌症光動力聯合免疫檢查點阻斷診療一體化...
    中新網上海新聞8月30日電   近日,復旦大學藥學院陸偉課題組利用「搭便車」的方法設計了一種新型診療一體化製劑,發展了術中螢光影像引導的光動力聯合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癌症的新治療方法
  • 靶向藥Adagrasib治療肺癌前景可期
    第1/1b期和2期的結果顯示:Adagrasib作為單藥療法治療接受過化療和一種PD-1/PD-L1免疫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達到了45%的客觀緩解率(ORR)和96%的疾病控制率(DCR)!
  • 【臨床】思路迪醫藥獲臨床III期腫瘤免疫治療創新藥大中華區獨家授權
    上海,紐約,2020年12月8日,專注新一代腫瘤免疫治療創新藥研發及商業化的生物醫藥公司思路迪醫藥(3D Medicines Inc.)宣布與SELLAS生命科學集團(納斯達克股票代碼:SLS,以下簡稱 SELLAS)達成合作,思路迪醫藥將獲得SELLAS旗下腫瘤免疫治療創新藥Galinpepimut-S(GPS)及七價的新一代產品
  • 這種癌症疫苗長成了讓癌細胞最害怕的模樣
    無獨有偶,在人體內,狡猾的癌細胞也會利用各種伎倆騙過免疫系統,讓這道重要的防禦屏障失去作用,形同虛設。 如何才能精準找到癌細胞,將它們「繩之以法」?坐落於美國加州愛莫利維爾的Gritstone Oncology公司給出了一個響亮的答案——RNA癌症疫苗。
  • 昂科免疫啟動III期試驗,測試世界首創生物藥CD24Fc...
    當前,有多家藥企已經投身COVID-19藥物/疫苗研發行列。昂科免疫(OncoImmune Inc)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馬裡蘭州的私營臨床研究階段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發現和開發針對癌症、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免疫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