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實事求是選專業
在個人發展與學業規劃中,學什麼(即學習專業的選擇)是第一等重要的戰略問題,這就像企業在開辦之前首先要考慮生產經營什麼一樣,生產什麼,取決於經營者在分析市場及自身資源優勢之後對銷售什麼的判斷,同樣,學什麼專業,也是取決於求學者對畢業後人才市場態勢及現有自身資源及優勢的判斷。
在這裡,有兩種觀點需要糾正,一種是認為專業不重要,大學主要是對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所以專業的選擇對個人發展並無大的影響,只要綜合素質強,隨便什麼專業都可以成功,這是許多職業規劃專家都認同的看法。是的,職業規劃專家說得並沒有錯,條條道路通羅馬,成功的道路千萬條,但須知這其間必然有最短的一條,那麼學業規劃就是尋找這最短的一條的。即以最小的代價和投入實現自身的職業理想。再則,職業規劃也並不是只有職業目標(理想)就行了,如果沒有從現實到理想那切實可行的路線支撐,這種職業規劃很容易流於形式,理想也將成為空中樓閣。第三,在許多情況下,從現實至理想的路線也並不是筆直的,可以一步跨越的,這時,就需要考慮每一個步驟或階段性目標如何實現,為了實現這階段性目標或步驟,當然就需要針對階段性的職業目標而選擇合適的學業(專業)。比如,有學生的理想是成為企業家,創建自己的實業,但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只有憑藉自己的奮鬥,這時,他就需要先成為僱員,那麼就要考慮首先成為什麼行業、單位內的僱員,然後再選擇相應的學業,畢業後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獲取職位。等自己在僱員的職位上有了一定的經濟積累後,可以開闢自己事業的時候,再來考慮向職業理想(企業家)來邁進。那麼,要成為僱員,你就必須要考慮在現有條件下,選擇什麼樣的專業進行學習,才相對比較容易就業?而不是盲目地隨便選什麼專業都行。所以,認為專業(學什麼)不重要是一種幼稚天真的想法。得了一種「左派幼稚病」。這類人往往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總想著一飛沖天,對腳踏實地的現實考慮不屑一顧,他們很容易爆發出「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比如說砸鍋賣鐵也要上大學,比如說為了一步到位實現理想,一定要走艱難無比的人生道路,不願稍微地迂迴,聽不進別人現實合理的建議。他們慣用的批評別人的正確廢話就是活著不是為了吃飯!殊不知,不吃飯,你也終將活不下去。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另一種觀點是對熱門專業從一而終,認為只要選擇了好專業,將來能投身於熱門行業,也就別無所求,失去了奮鬥目標和人生理想,整日沉緬於頊碎而庸俗的現實生活,隨波逐流於萬丈紅塵中,這類人在個人發展中得的是「右傾機會主義病」,他也終將無法實現自身的職業理想和人生理想。
記得小平同志的一個典故:有外賓問,你是左派還是右派,小平回答,我是實事求是派。要說的是,我們大家都應向小平同志學習,領會其深刻內涵,在個人發展中,既不當左派,也不做右派,做個真正的實事求是派!
1.2 專業、職業關係解析
我們在做學業規劃及升學志願決策時,職業與專業之間的關係是必須面對而又要解決好的重大問題。有人說,專業決定了職業;又有人說,專業與職業沒有多少聯繫,你看現在成功的人有多少是從事的原來自己所學的專業?其實,這只能說明人們對二者關係認識上的片面與膚淺。職業與專業之間並不是像前者所說的一一對應的關係,當然也並不是後者所說的一點關係都沒有。學習中文的依然可以成為記者和管理人員,可學習新聞的也可以成為高校教師或者公務員。的確如後者所說,許多成功者現在從事的職業並不是原來所學的專業。但我們要看他畢業後從事的第一份正式職業。因為我們知道學以致用是最符合經濟效率的個人發展原則的。因此,自己從事的第一份正式職業如果就是原來所學的專業對提高個人發展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大學畢業後,你可以從事你沒有學過的專業,但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每行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越來越專業的時候,你要在非本專業上承擔起相應的工作,那麼你還要花費很大的個人代價(時間、精力、金錢),所以,我們還是主張求學之前認真選擇專業,爭取讓自己的專業和畢業後從事的職業聯繫起來。以儘量避免個人發展的彎路。
那麼專業和職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呢?它們之間呈現出的是一種複雜的相關關係。其中的聯繫可以概括為三種:一對多的關係、多對一的關係、一一對應的關係。一對多就是指一個專業對應多個職業方向,這些專業一般是學習內容比較廣博,發展方向可以分散的專業,比如哲學、歷史、中文、經濟學等專業;多對一就是不同的專業可以發展成為同一個職業方向,這種職業一般技術含量不高,但要求個人在實踐中自己領悟和學習,比如業務開拓人員、新聞記者、企業管理人員等。一一對應則一般為技術性較強、專業分工明確的中職、高職類工科專業。從本章開始,我們就具體討論每一種類型的專業與職業之間的關聯關係。
1.3 專業與學校的關係
筆者曾寫過一篇論述學校、學生及市場關係的文章,其中指出,學生是一個重要的市場主體,在一定的分數條件下,學生能夠自主決定學習的專業及學校,而學校則相當於料加工型企業,在學生選擇了專業與學校後,該學校為學生提供人才的加工服務,完了學生將自己作為人才商品自主決定銷售給哪家單位。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專業在本質上就相當於學校提供的服務產品,每一所專業教育階段的學校都會有自己的專業範圍,並且學校在這些專業中並非平均使用資源,它總有自己的主打產品或者說拳頭產品,我們一般叫它為學校的優勢專業。這些專業呢,一般都是學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獲得的師資力量及教學設施,還有自己在人才市場中的美譽度等無形資產等因素積累起來的,這對於合適的投資者——學生在個人發展中提供實質性的提高與幫助,從而為其學有所成、未來順利就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我們一直強調選擇學校時必須是在我們所定的專業上有辦學優勢的學校。
在學業規劃中,專業是確定學什麼的重大因素,不同的專業決定了解不同學習內容以及未來的職業方向,但是否同一個專業其學習內容及專業方向就一定相同呢?也不一定。在一般情況下,學習內容及職業方向是基本相同的,但也有專業因為學校的不同,從而出現學習內容及職業方向的較大差異。比如說交通運輸及交通工程專業,北京交通大學及北京理工大學都開設了此專業,但其職業方向及學習內容就差別很大,交通運輸和交通工程專業在北京交通大學分別隸屬於交通運輸學院和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北交大過去是鐵道部直屬高校。一個是從鐵道運輸管理演變出來的交通運輸管理專業,一個是從鐵道交通設計與建設演變出來的交通工程設計專業。北理工是國防科工委直屬的高校,過去曾經是兵器工業部下屬。北理工最強的是與兵器相關的專業。交通運輸和交通工程專業在北理工所屬的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也是北理工最強的學院之一,它為什麼強?因為它就是從坦克專業派生發展起來的。那麼交通運輸和交通工程專業在北理工為什麼放在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車輛行駛必須有道路,坦克更是需要在各種複雜道路上行駛的特殊車輛,車輛的實地試驗也離不開道路。修路就是道路工程。道路聯通並交織在一起就構成交通工程,在道路交通上行車就構成交通運輸,就需要管理。於是交通運輸和交通工程專業就這樣派生出來並放在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裡了。可見,一個是鐵道方面,一個是兵器工業中的道路建設,差別很大。
這種現象,和我們市場經濟下的企業與產品的關係是一樣的,比如同樣都是生產冰箱,海爾的和美菱從大的方面來講,是差不多的,但其產品究竟還是有一些細微差別的,有時候,這種細微的差別也會導致你做出不同的購買決策。同樣,學校與專業的關係也是如此,雖然是相同的專業在不同的學校中其學習內容基本相同,但還是因為學校辦學特色的差異表現出來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在分析專業的職業方向時,除了一般性的,普遍性的了解專業,還應當對一些大家不常接觸尤其是理工類專業的開辦院校的歷史沿革有所掌握,從而準確地把握學習內容及職業方向,為我們的升學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及情報。
(責任編輯:楊玉君(實習)、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