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一個人如果真的世事通明,就一定會意識到,真正的幸福不是被上帝從患難中拯救出來,而是從罪惡的深淵中拯救出來。
我在海上漂流了這麼多天,實在夠了,正好安安靜靜地休息幾天,把過去的危險回味一下。
參加工作以後,才明白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孤獨,其實大家都是如此。回想起在學校看的一本書,《魯濱遜漂流記》當時覺得這個主角很悲哀,沒想到自己也是這悲哀中的一人。
魯濱遜為何會選擇去漂流
17世紀中葉,是一個航海者縱橫的年代。航海也成為了很多人的夢想。當時年輕的魯濱遜當然也不甘平凡。
敢於冒險,勇於冒險,這種值得推崇的精神在當今社會上依然值得我們去學習。
笛福在文中也更是講到:
「魯濱遜·克魯索出生於一個體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父親想讓他學習法律,但是他一心想去海外見識一番。
不想過著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因為是商人之家,他又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很受寵愛,父親也沒有讓他去學習什麼謀生的技藝,也造就了他天馬行空的性格。
後來父親期望他將來去做律師,也讓他對自己的未來有了一種定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一眼望到頭的人生,不是他想要的。這個時候,屬於這個年紀該有的衝動也凸顯了出來。
我對一切都沒有興趣,只是想航海。
對夢想的堅持付之於行動
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大大刺激著魯賓遜的內心。對理想的追尋大於對生命的珍惜。她完全不顧及家裡人的感受,這種天性也註定了他以後日子裡的命運多舛。
做任何事,若不預先計算一下所需的代價,不正確估測一下自己的力量,那是十分愚蠢的!
如何做一個上天眷顧的水手
第一次航行遇到大風浪,好不容易才保住了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經商,賺到了一筆錢。第三次出海又被摩爾人俘獲,當了奴隸,後來他劃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貨船救起。
機遇與危險其實是並存的,當危險沒有到來和危險結束的時候,往往只會慶幸。這也是造成他第四次航行流落孤島的原因。
不幸的同時他又是幸運的,在這次航行中,船上同伴全部遇難,唯有他倖免遇難,只是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
如果不把平安度過第一次災難看作是上帝對自己的拯救,那麼,下一次大禍臨頭就會變本加厲。
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航海依舊是很多人的夢想,最近一段時間在媒體上面非常出名的韓船長。他也是一個為夢想而奮鬥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