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鑑賞」蓮鶴方壺:駕鶴成仙的夢想與追求

2021-01-09 博古致知
春秋時期蓮鶴方壺

蓮鶴方壺是春秋中期青銅製的盛酒或盛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有兩個,一個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個收藏於河南博物院。

器物名稱:蓮鶴方壺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器物規格:通高117釐米,口長30.5釐米,口寬24.9釐米

出土時間:1923年

出土地點:河南省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出土

一、壺的背景

壺是一種盛酒器,也可以盛水。《儀禮·聘禮》、《周禮·挈壺氏》等古代文獻,都十分清楚地說明了壺在青銅禮器組合中的用途。

青銅壺的製作上起殷商,下至秦漢,商代前期方壺較少見,隨著時代的變遷,形制也不斷變化,大多為圓形。

青銅壺
瓷壺

當然,壺也是瓷器的主要品種之一。瓷製壺從漢代開始流行,器型多樣,用途有多種。常見的有西晉的扁壺,三國至隋的盤口壺、唾壺、雞首壺,遼的雞冠壺,元、明的多穆壺、僧帽壺以及沿用至今的酒壺、水壺、茶壺、滷壺等。

二、郭沫若先生點評「蓮鶴方壺」

在中國文化中,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物象與意象之一,如鶴鳴九皋、一鶴沖天、松鶴延年、鶴髮童顏、閒雲野鶴、梅妻鶴子、乘鶴羽化。

蓮鶴方壺上有一個青銅鶴,郭沫若先生是這樣解釋的:

此壺(蓮鶴方壺)全身均濃重奇詭之傳統花紋,予人以無名之壓迫,幾可窒息。……此鶴初突破上古時代之鴻蒙,正躊躇滿志,睥睨一切,踐踏傳統於其腳下,而欲作更高更遠之飛翔。此正春秋初年由殷周半神話時代脫出時,一切社會情形及精神文化之一如實表現。

蓮鶴方壺的蓋
郭沫若先生

蓋頂一鳥聳立,張翅欲飛,壺側雙龍旁顧,奪器欲出,壺底兩螭抗拒,躍躍欲試,全部格局,在龐然大器的附著上,有離心前進動向,最足象徵爭求解放、迎接曙光的時代精神。

三、蓮鶴方壺的蓋頂為何裝飾鶴?

在道教中,鶴是長壽的象徵,因此有仙鶴的說法,而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鶴或者神鹿為座驥。中國傳統年長的人去世有駕鶴西遊的說法。

在中國、朝鮮和日本,人們常把仙鶴和挺拔蒼勁的古松畫在一起,作為益年長壽的象徵。其實,傳說中的仙鶴,就是丹頂鶴。

丹頂鶴性情高雅,形態美麗,素以喙、頸、腿「三長」著稱,直立時可達一米多高,看起來仙風道骨,被稱為「一品鳥」,地位僅次於鳳凰。

唯美的鶴

除此之外,鶴在中國的文化中佔著很重要的地位,它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關係。

鶴雌雄相隨,步行規矩,情篤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風的白鶴,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賢能之士,把修身潔行而有時譽的人稱為「鶴鳴之士」。

鶴是古代人民最崇高動物中的一種,它象徵著聖潔,清雅,長壽,給人們留下的影響很大。

二仙去已遠,夢想空殷勤。

駕鶴成仙

駕鶴成仙,是一個時代的夢想與追求;夢想與追求化為造型藝術,就是蓮鶴方壺蓋頂上的那隻昂首挺立的青銅之鶴;青銅之鶴寄託與承載的,是一個時代飄然成仙的夢想與追求。

其實,神仙思想大眾化在當時沒有什麼不好,它從本質上來說,能成為摧毀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一種力量。

神仙思想,激蕩了中國文人骨子裡的那份浪漫主義,讓中國語言藝術、音樂藝術與造型藝術等,都瑰麗起來。

近期熱文: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唐朝錢幣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南唐時期錢幣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明清時期錢幣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蒙元時期錢幣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遼朝錢幣

相關焦點

  • 「蓮花怒放,仙鶴欲飛」的國之重器——蓮鶴方壺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領略一件震驚世界的國之重器——春秋蓮鶴方壺。文物名片春秋蓮鶴方壺,是中國政府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大名鼎鼎的國之重器。據考證,方壺為春秋時期鄭國宮廷禮器,象徵國君的地位與權力。1923年,蓮鶴方壺出土於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
  • 蓮鶴方壺,作為鄭國公子嬰的陪葬禮器,被埋藏在地下2300多年
    蓮鶴方壺,作為鄭國公子嬰的陪葬禮器,曾被埋藏在地下2300多年,直到1923年方才重見天日。考古學界將這批挖掘出來的青銅器統稱為「新鄭彝器」,其中最珍貴的就是一對蓮鶴方壺。 隨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相繼打響,包括蓮鶴方壺在內的一批新鄭彝器不得不在戰亂中輾轉漂泊,先是裝箱經鄭州運到武漢,後來連武漢也岌岌可危,便又被運往四川重慶。轉眼到了1949年,國民黨見大勢已去,便打算將新鄭彝器分批打包運走。
  • 蓮鶴方壺:新鄭出土的寶物,更屬於每一個鄭州人以及河南人的驕傲
    國家寶藏的播出,讓大家對我國的文物更加的自豪和熱愛,作為一個鄭州人,如果讓我說出一件文物能夠代表鄭州,代表河南,向全國人民介紹他,那應該非蓮鶴方壺莫屬了吧。01蓮鶴方壺簡介文物名稱:蓮鶴方壺文物內涵:巨大的盛酒器文物時代:春秋時期文物規格:總共有2件,一件在故宮,藏高125.7釐米,一件在河南博物院,藏高126.5釐米,重量一樣,是64.28公斤。
  • 「每日文物鑑賞」講究對稱之美的對錢
    而對錢的出現,正是這種哲理思想在錢幣製造中的延伸和發展,也是更多地追求錢幣對稱美的藝術效果的表現。特別是兩宋時期,有崇尚藝術文化的風氣,鑄錢的工藝技術又大大提高,從合金配比的科學性,到工藝流程的嚴格要求,兩宋時期都超越前朝,這些條件促成了兩宋對錢的盛行,同時也把中國古代金屬鑄幣的藝術性推到了巔峰。
  • 有哪些古代文物堪稱「驚豔」?讓你看一眼就愛上!
    我國古代文物之美無法言表,每一件文物,都是生命的延續,不僅連接了生死,也融洽了人生,更盡顯了中華五千年的匠心、氣度和靈性之美。 那麼,到底有哪些古代文物堪稱「驚豔」?讓你看一眼就愛上! 元代玻璃蓮花託盞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蒙元時期錢幣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遼朝錢幣「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兩宋時期錢幣「文物鑑賞」大泉五千:據說僅存兩枚「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兩漢錢幣「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金朝錢幣
  • 「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璽印
    整個陳列以印章藝術的發展歷史為線索,上自西周,下迄清末,是從館藏一萬餘枚印章文物中遴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藝術性的精品。展館內藉助高低錯落的展櫃,應用多種技術手段,使實物與輔助陳列相互配合。那麼,上海博物館所藏的璽印精品都有哪些呢?您了解嗎?
  • 那些讓人驚豔的絕美文物,你見過幾個?
    我國古代文物之美無法言表,每一件文物,都是生命的延續,不僅連接了生死,也融洽了人生,更盡顯了中華五千年的匠心、氣度和靈性之美。  那麼,到底有哪些古代文物堪稱「驚豔」?讓你看一眼就愛上!  元代玻璃蓮花託盞
  • 「每日文物鑑賞」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共8人,沒竹子
    「每日文物鑑賞」雲紋銅禁告訴我們,古人的禁酒意識有多麼強烈「每日文物鑑賞」玉柄鐵劍——「中華第一劍」「每日文物鑑賞」慈航之寶——金觀音菩薩立像「每日文物鑑賞」武曌金簡,現存唯一一件屬於武則天的文物「每日文物鑑賞」商婦好鴞尊,記錄了一個女將軍的赫赫戰功
  • 中國這些國寶級文物,都是博物館鎮館之寶,快來看看你認識幾個?
    4、蓮鶴方壺2003-26東周青銅器(8-7蓮鶴方壺)春秋蓮鶴方壺,春秋中期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 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現存一對,一件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稱為「立鶴方壺」;另外一件收藏於河南博物院,稱為「
  • 中國4件國寶級文物,如今被「永久禁止出境」,件件都是中國瑰寶
    中國4件國寶級文物,如今被「永久禁止出境」,件件都是中國瑰寶前些日子央視辦了一套講述國家寶藏的欄目,深受大眾的喜愛。其實文物這種東西從古至今一直備受關注,生活中大家都樂意去了解一些珍貴文物及其背後的故事,在我們國家多如繁星的文物中有那麼四件比較特殊,它們屬於一批永遠不能出境的群體,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寶藏,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感受下這四件國寶的魅力。第一件國寶名叫「獸首瑪瑙杯」,這是一件唐代的遺物。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金朝錢幣
    「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璽印「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西夏時期錢幣
  • 「STEAM遊戲鑑賞」「策略」Wildermyth
    「STEAM遊戲鑑賞」「策略」Wildermyth 標題:「STEAM遊戲鑑賞」「策略」Wildermyth
  • 建業集團|「我家住在黃河邊」文物篇,讓文物說話 讓歷史說話!
    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看沿黃九省文物齊發聲,唱響黃河讚歌!1青海陶壎(xūn) & 河南骨笛日行絲綢之路,夢回中州故裡面對奔騰千年的黃河母親驚豔,只需一個表情4寧夏琉璃鴟(chī)吻 & 河南蓮鶴方壺
  • 「每日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青銅器
    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其中精品文物12萬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收藏了來自寶雞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銅器,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的基本定位是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展覽和研究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
  • 為什麼要規定有些文物禁止出國展覽,我國首批被禁文物有多逆天?
    ——《馮驥才賀蘭山下感慨之言》 文物,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見證者,他們身上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記載著千年前的故事。 現代人通過高科技,利用這些文物溝通古今,將千百年前的故事講給現代人聽。這些文物,對現代研究歷史文化有著極大的價值。
  • 2020中國高校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排名,北大第一,南開大學第二!
    博物館每一件展品的背後,都是一群人的精心保護,他們願意花精力與時間,去研究陳列的每一件展品,小心翼翼的修復、擺放,不厭其煩的向來訪者講述著展品背後的故事……高校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的學生們,每天都在學習這些繁瑣細緻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中國高校「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排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