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鶴方壺是春秋中期青銅製的盛酒或盛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有兩個,一個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個收藏於河南博物院。
器物名稱:蓮鶴方壺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器物規格:通高117釐米,口長30.5釐米,口寬24.9釐米
出土時間:1923年
出土地點:河南省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出土
一、壺的背景
壺是一種盛酒器,也可以盛水。《儀禮·聘禮》、《周禮·挈壺氏》等古代文獻,都十分清楚地說明了壺在青銅禮器組合中的用途。
青銅壺的製作上起殷商,下至秦漢,商代前期方壺較少見,隨著時代的變遷,形制也不斷變化,大多為圓形。
當然,壺也是瓷器的主要品種之一。瓷製壺從漢代開始流行,器型多樣,用途有多種。常見的有西晉的扁壺,三國至隋的盤口壺、唾壺、雞首壺,遼的雞冠壺,元、明的多穆壺、僧帽壺以及沿用至今的酒壺、水壺、茶壺、滷壺等。
二、郭沫若先生點評「蓮鶴方壺」
在中國文化中,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物象與意象之一,如鶴鳴九皋、一鶴沖天、松鶴延年、鶴髮童顏、閒雲野鶴、梅妻鶴子、乘鶴羽化。
蓮鶴方壺上有一個青銅鶴,郭沫若先生是這樣解釋的:
此壺(蓮鶴方壺)全身均濃重奇詭之傳統花紋,予人以無名之壓迫,幾可窒息。……此鶴初突破上古時代之鴻蒙,正躊躇滿志,睥睨一切,踐踏傳統於其腳下,而欲作更高更遠之飛翔。此正春秋初年由殷周半神話時代脫出時,一切社會情形及精神文化之一如實表現。
蓋頂一鳥聳立,張翅欲飛,壺側雙龍旁顧,奪器欲出,壺底兩螭抗拒,躍躍欲試,全部格局,在龐然大器的附著上,有離心前進動向,最足象徵爭求解放、迎接曙光的時代精神。
三、蓮鶴方壺的蓋頂為何裝飾鶴?
在道教中,鶴是長壽的象徵,因此有仙鶴的說法,而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鶴或者神鹿為座驥。中國傳統年長的人去世有駕鶴西遊的說法。
在中國、朝鮮和日本,人們常把仙鶴和挺拔蒼勁的古松畫在一起,作為益年長壽的象徵。其實,傳說中的仙鶴,就是丹頂鶴。
丹頂鶴性情高雅,形態美麗,素以喙、頸、腿「三長」著稱,直立時可達一米多高,看起來仙風道骨,被稱為「一品鳥」,地位僅次於鳳凰。
除此之外,鶴在中國的文化中佔著很重要的地位,它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關係。
鶴雌雄相隨,步行規矩,情篤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風的白鶴,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賢能之士,把修身潔行而有時譽的人稱為「鶴鳴之士」。
鶴是古代人民最崇高動物中的一種,它象徵著聖潔,清雅,長壽,給人們留下的影響很大。
二仙去已遠,夢想空殷勤。
駕鶴成仙,是一個時代的夢想與追求;夢想與追求化為造型藝術,就是蓮鶴方壺蓋頂上的那隻昂首挺立的青銅之鶴;青銅之鶴寄託與承載的,是一個時代飄然成仙的夢想與追求。
其實,神仙思想大眾化在當時沒有什麼不好,它從本質上來說,能成為摧毀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一種力量。
神仙思想,激蕩了中國文人骨子裡的那份浪漫主義,讓中國語言藝術、音樂藝術與造型藝術等,都瑰麗起來。
近期熱文: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唐朝錢幣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南唐時期錢幣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明清時期錢幣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蒙元時期錢幣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遼朝錢幣